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数据链DNA:让IT运维“服务可达”

责任编辑:jcao 作者:曹建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6-22 13:46:36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企业APM--人类的体温计

什么是APM?在IT信息领域里的专业解读是:应用性能管理。有没有更简单易懂的解释?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人,人会生病,企业的信息系统也会出问题,一般医生会拿出体温计检查体温,看是否发烧,是高烧38度还是39度,那么不同的温度则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对症下药,APM便起到了体温计的功能。APM的责任是帮助企业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博睿数据的APM产品能够精确地度量企业的系统在哪个地方发生了哪些事情,出现了哪些问题,这对我们自身IT系统的诊断带来了非常好的帮助。”中信建投信息技术部总监陶剑峰在接受企业网D1Net记者采访时如此表述,简单形象,极易理解。
 
APM--从“以应用为中心”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构建IT体系
 
在IT运维的功能上,作为企业“温度计”般起诊断作用的APM,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原理,从系统诊断到探针诊断,原有的IT运维体系一般均“以应用为中心”进行。但消费主体的变化让原有的思路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与80、90后习惯于被动适应不同,Z世代对于产品的体验需求更多体现在定制化和个性化。
在Z世代接棒“消费担当”的当下,探索用户体验,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必修课”,仅仅围绕着“应用可用”的IT运维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提升竞争力的需求。“过去20年里都是以应用为中心构建了所有的IT体系,包括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体系等。今天的用户需要以用户为中心来构建IT体系。”博睿数据COO吴静涛对笔者解释。
 
IT运维--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
 
能不能从“应用为中心”,改变成“以用户为中心”,从“应用可用”转向到“服务可达”,这样一个全新的IT指标体系是否能够生成?
 
这显然是一个大问题!毕竟,做应用可用的时候,中国的IT是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有”和“能用”是关键。这么多年所提倡的“高可用”,其实质是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保证“可用”,至于是否“好用”,在当时并不重要。
 
但“好用”在今天来讲,是如此重要!客户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开始建边缘计算节点,以边缘计算节点建设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为例,网络接入方法、智能终端的稳定性、可靠性,都会影响到企业用户的真实体验,IT运维不再只是“可用”,更要“服务可达”。
 
吴静涛说:“博睿数据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意味着主视角的颠覆转变。一个是从企业角度出发,而另一个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需要企业对用户层和业务层有更深入的了解”。
 
全新的IT指标体系--数据链DNA
 
 正如前文所述,从“应用可用”转向到“服务可达”,这样一个全新的IT指标体系,博睿数据提出了“数据链DNA”理念。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云原生、容器化、微服务化、敏捷开发等等,软件定义一切让丰富的应用程序聚集在一起,从而使得企业的应用更加复杂多样。这些技术组件可以位于企业的本地基础设施中,可以位于云上以微服务化在容器中运行,数据也来自应用程序、容器、Kubernetes、APP和边缘网络,甚至是某个API,这些应用支撑起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底座,任何的延迟、故障都意味着业务的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软件体系和架构为技术和开发团队带来高效、应用质量、易扩展性等优势的同时,也将不可预见的运维复杂性边界拓宽。
 
因此,企业需要变革传统IT基础架构的同时,也要不断扩展企业数据获取的触角。“相较以往AIOps智能运维概念,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有着更加领先的含义,其可以打通从代码到用户(Code to Customer)访问的全过程,全数据链探知路径、性能和服务品质,形成一种创新的运维管理模型。”吴静涛表示, 
 
这一全过程的打通,意味着企业能够多维度、更综合的利用数据,让用户所思更直观,运维管理更便捷,扩大数据本身价值,使其能够真正驱动决策。然而逻辑的不同、数据的多样性,以及微服务、容器等技术推动的现代化应用的发展,让这一过程变得更具挑战。
 
“数据链DNA”--三重内涵及七种应用
 
据了解,博睿数据“数据链DNA”具有三重内涵:
 
“D”——DEM(Digital Experience Management):
 
用户数字体验管理,包含客户端APP体验监控、浏览器体验监控、小程序体验监控、浏览器拨测和手机拨测等一系列技术。博睿数据的DEM基于用户会话的监控视角和分析模型,是国内DEM领域监控工具中独家具备了用户会话及全量访问事件的监控和分析能力的产品。
 
“N”——NPMD(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通过网络嗅探、BigIP大数据引擎、Nginx Telemetry等技术,从业务、应用、系统、网络、硬件几个维度分析诊断,实现网络传输的路径发现,异常发现,故障发现。 
 
“A”——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应用性能管理通过字节码注入和微服务探针,无需应用代码变更的情况下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SQL调用效率、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控。
 
 在实现方式上,博睿数据“数据链DNA”提供了7种应用,分别是: 
 
·客户端拨测/SDK/反嵌JS 
通过浏览器和手机真机APP拨测,客户APP的SDK嵌码, Browser/H5/Webview监控, 确保服务可达并提升用户体验;
 
·Edge/CDN节点主动拨测 
性能监控, 得到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性能表现, 延迟和丢包作为选型依据和性能排查依据;
 
·云服务提供月报/定制测评 
通过每月对云服务商监控提供定期性能报告, 成为企业客户对多云服务的议价依据,从而提升企业客户的实际服务能力和可用性;
 
· 门户网页/首屏加载分析
信创环境和传统环境的灰度性能分析; 提供专业建议,来提高体验,避免劫持,从而提高可用性;
 
· NPMD网络性能管理
实时网络流数据捕获分析技术,实现流数据路径判断,快速发现和排除网络上的节点的通讯故障;
 
·ADTD应用深度追踪 
调用逻辑的自动拓扑可视化,快速发现API服务异常,重载过库攻击等现网环境风险;
 
· APM应用性能管理
通过字节码注入,无需开发变更,在运行环境中实现对代码执行,SQL调用效率的监控,是DevOps的必备技术,也是提升信创平台应用性能的利器。
 
数据洞察 统一智能运维平台Dataview
 
在采集到不同环节的体验数据、网络数据和代码执行效率数据后,最终通过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Dataview,打破“监控孤岛”,进行信息整合、特征关联,把数据形成可视化信息,呈现在企业面前。
 
采访小记
 
实际上,在IT运维领域,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去做产品的企业并不少,但真正能落实在实处的并不多。“以用户为中心”,从头到尾,都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实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里。
   
笔者非常赞同中信建投信息技术部总监陶剑峰对博睿数据的评价:“服务的触达应该是每个企业自己要做的事情,博睿数据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把客户希望服务可达的地方全部能够监测到,这是APM领域非常重大的一个变革!”

关键字:IT运维博睿数据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x 数据链DNA:让IT运维“服务可达”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数据链DNA:让IT运维“服务可达”

责任编辑:jcao 作者:曹建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6-22 13:46:36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企业APM--人类的体温计

什么是APM?在IT信息领域里的专业解读是:应用性能管理。有没有更简单易懂的解释?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人,人会生病,企业的信息系统也会出问题,一般医生会拿出体温计检查体温,看是否发烧,是高烧38度还是39度,那么不同的温度则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对症下药,APM便起到了体温计的功能。APM的责任是帮助企业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博睿数据的APM产品能够精确地度量企业的系统在哪个地方发生了哪些事情,出现了哪些问题,这对我们自身IT系统的诊断带来了非常好的帮助。”中信建投信息技术部总监陶剑峰在接受企业网D1Net记者采访时如此表述,简单形象,极易理解。
 
APM--从“以应用为中心”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构建IT体系
 
在IT运维的功能上,作为企业“温度计”般起诊断作用的APM,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原理,从系统诊断到探针诊断,原有的IT运维体系一般均“以应用为中心”进行。但消费主体的变化让原有的思路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与80、90后习惯于被动适应不同,Z世代对于产品的体验需求更多体现在定制化和个性化。
在Z世代接棒“消费担当”的当下,探索用户体验,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必修课”,仅仅围绕着“应用可用”的IT运维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提升竞争力的需求。“过去20年里都是以应用为中心构建了所有的IT体系,包括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体系等。今天的用户需要以用户为中心来构建IT体系。”博睿数据COO吴静涛对笔者解释。
 
IT运维--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
 
能不能从“应用为中心”,改变成“以用户为中心”,从“应用可用”转向到“服务可达”,这样一个全新的IT指标体系是否能够生成?
 
这显然是一个大问题!毕竟,做应用可用的时候,中国的IT是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有”和“能用”是关键。这么多年所提倡的“高可用”,其实质是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保证“可用”,至于是否“好用”,在当时并不重要。
 
但“好用”在今天来讲,是如此重要!客户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开始建边缘计算节点,以边缘计算节点建设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为例,网络接入方法、智能终端的稳定性、可靠性,都会影响到企业用户的真实体验,IT运维不再只是“可用”,更要“服务可达”。
 
吴静涛说:“博睿数据从‘应用可用’到‘服务可达’,意味着主视角的颠覆转变。一个是从企业角度出发,而另一个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需要企业对用户层和业务层有更深入的了解”。
 
全新的IT指标体系--数据链DNA
 
 正如前文所述,从“应用可用”转向到“服务可达”,这样一个全新的IT指标体系,博睿数据提出了“数据链DNA”理念。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云原生、容器化、微服务化、敏捷开发等等,软件定义一切让丰富的应用程序聚集在一起,从而使得企业的应用更加复杂多样。这些技术组件可以位于企业的本地基础设施中,可以位于云上以微服务化在容器中运行,数据也来自应用程序、容器、Kubernetes、APP和边缘网络,甚至是某个API,这些应用支撑起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底座,任何的延迟、故障都意味着业务的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软件体系和架构为技术和开发团队带来高效、应用质量、易扩展性等优势的同时,也将不可预见的运维复杂性边界拓宽。
 
因此,企业需要变革传统IT基础架构的同时,也要不断扩展企业数据获取的触角。“相较以往AIOps智能运维概念,服务可达的数据链DNA有着更加领先的含义,其可以打通从代码到用户(Code to Customer)访问的全过程,全数据链探知路径、性能和服务品质,形成一种创新的运维管理模型。”吴静涛表示, 
 
这一全过程的打通,意味着企业能够多维度、更综合的利用数据,让用户所思更直观,运维管理更便捷,扩大数据本身价值,使其能够真正驱动决策。然而逻辑的不同、数据的多样性,以及微服务、容器等技术推动的现代化应用的发展,让这一过程变得更具挑战。
 
“数据链DNA”--三重内涵及七种应用
 
据了解,博睿数据“数据链DNA”具有三重内涵:
 
“D”——DEM(Digital Experience Management):
 
用户数字体验管理,包含客户端APP体验监控、浏览器体验监控、小程序体验监控、浏览器拨测和手机拨测等一系列技术。博睿数据的DEM基于用户会话的监控视角和分析模型,是国内DEM领域监控工具中独家具备了用户会话及全量访问事件的监控和分析能力的产品。
 
“N”——NPMD(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通过网络嗅探、BigIP大数据引擎、Nginx Telemetry等技术,从业务、应用、系统、网络、硬件几个维度分析诊断,实现网络传输的路径发现,异常发现,故障发现。 
 
“A”——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应用性能管理通过字节码注入和微服务探针,无需应用代码变更的情况下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SQL调用效率、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控。
 
 在实现方式上,博睿数据“数据链DNA”提供了7种应用,分别是: 
 
·客户端拨测/SDK/反嵌JS 
通过浏览器和手机真机APP拨测,客户APP的SDK嵌码, Browser/H5/Webview监控, 确保服务可达并提升用户体验;
 
·Edge/CDN节点主动拨测 
性能监控, 得到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性能表现, 延迟和丢包作为选型依据和性能排查依据;
 
·云服务提供月报/定制测评 
通过每月对云服务商监控提供定期性能报告, 成为企业客户对多云服务的议价依据,从而提升企业客户的实际服务能力和可用性;
 
· 门户网页/首屏加载分析
信创环境和传统环境的灰度性能分析; 提供专业建议,来提高体验,避免劫持,从而提高可用性;
 
· NPMD网络性能管理
实时网络流数据捕获分析技术,实现流数据路径判断,快速发现和排除网络上的节点的通讯故障;
 
·ADTD应用深度追踪 
调用逻辑的自动拓扑可视化,快速发现API服务异常,重载过库攻击等现网环境风险;
 
· APM应用性能管理
通过字节码注入,无需开发变更,在运行环境中实现对代码执行,SQL调用效率的监控,是DevOps的必备技术,也是提升信创平台应用性能的利器。
 
数据洞察 统一智能运维平台Dataview
 
在采集到不同环节的体验数据、网络数据和代码执行效率数据后,最终通过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Dataview,打破“监控孤岛”,进行信息整合、特征关联,把数据形成可视化信息,呈现在企业面前。
 
采访小记
 
实际上,在IT运维领域,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去做产品的企业并不少,但真正能落实在实处的并不多。“以用户为中心”,从头到尾,都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实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里。
   
笔者非常赞同中信建投信息技术部总监陶剑峰对博睿数据的评价:“服务的触达应该是每个企业自己要做的事情,博睿数据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把客户希望服务可达的地方全部能够监测到,这是APM领域非常重大的一个变革!”

关键字:IT运维博睿数据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