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专家视点 → 正文

原信息部部长:中国车联网行业不应停留在模仿阶段

责任编辑:editor009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28 10:34:30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近日召开的2015中国车联网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回顾了汽车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展望了未来汽车可能的发展方向,最后指出中国研究车联网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而是应该登高望远,站在该领域的至高点去完成更好的创造。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们、大家上午好!

刚才,锁宁给我戴一大堆帽子,实际上这些帽子不存在了,我退下来了,今天的话题,我确实没有发言权,会议组织者非要我来,来了也很高兴,主要见见大家,来学习,来听取这方面的发展情况。

在国务院领导下,工信部现在管理的范围很广泛,覆盖到工业生产、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制造的很多方面,近几年也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也提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车联网与这些方面都有联系,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如何进一步的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以及如何实现物理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系列战略性要求,因此这是一个挺深刻的问题,也涉及到方方面,我在这里就讲讲个人的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

车联网的概念中既包含车又包含互联网。我先大概讲一下车。虽然汽车的历史只有几百年,但广义来看,马车也是车,我们看一下车的发展演变。过去在封建社会,皇上出门的时候,坐的车六匹马拉。比他低一点的,像汉武帝的弟弟只能坐四马拉的车,当时的动力是马。进入现代以后,我国刚开始搞的汽车,按照动力大小,有四缸、六缸也有八缸的,八缸的级别一定是高的。汽车大体经过了从畜力到蒸汽机,再到电气化的过程。当然在座的有很多搞汽车的专家,我的了解不一定对。实际上汽车的诞生在德国,汽车产业的形成是在法国,进入成熟期是在美国,美国当时汽车的个儿都很大,动力大,比较豪华。然后,日本做了很大创新和挑战,能够把汽车做到价廉物美和轻型,日本的丰田、本田、三菱一下就把汽车普及了,以上这些演变是围绕动力来展开的。当然,汽车里面有控制系统,也是围绕着汽车运转中间的电路来实施的,这是为了确保安全刹车。再后来,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电子信息的应用,表示汽车开始越来越围绕安全性和舒适度来发展,比如汽车里的收音机里,或是汽车里有LED显示汽油消耗情况和路程情况,再后来汽车有了DVD以后,人们能够带个光盘看个电影等等。总体来看,汽车的发展的主线主要是动力、安全性和舒适度。

汽车工业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水平、汽车工业的产量,标志着这个国家工业水平的状况。我国建国以后,从毛主席和周总理开始起就教导我们要造汽车,我们当时的红旗车,发动机有八缸、四缸的。从现在来看,从事汽车工业的学校和产业链条很长,涉及到国民经济、制造业产业的发展,汽车能够有今天这样一个过程,给人们的生活和人们的行动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下面我谈一下车联网的网。互联网的产生,不是一天就产生了,它是经过了信息技术几大技术产业发展以后,综合形成了互联网,现在互联网还在继续发展,还在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很多的东西都发生了变化,我当部长的时候搞程控,把机械的跳过去了。今天互联网时代到来,预示着程控交换机又要退休了,大量的建设的程控交换机要退休,为什么要退?技术发展的结果,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改变生产关系,也会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生活。影响互联网的几大信息技术:一个是微电子技术。 过去电视机、收音机都是分离元件,但是有黑白电视机的时候,那时候我自己装了一个9寸黑白电视机,自己装的,不行的时候打一下就出来了,现在越来越小了,正是因为有微电子技术,支撑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第二个是计算机技术。过去一万次就不得了了,现在是十几亿万亿次,而且越来越快。同时,有光纤的网络,这种传输能力已经替代了过去的传输,由计算机、光纤网络组成的通信传输网络体系支撑了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是新的大数据的深度分析技术,再一个是灵活深度发展的软件技术。正因为有这样技术的支撑,使得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变,我们拿的手机已经不只是通信终端,实际上是移动互联网终端,通过这个移动互联网终端,呈现出来的依托于互联网上各类的业务,提供的服务也不是点对点的,而是基于云平台的各种服务,所有的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问题都可以到云平台上处理,并且这个云平台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现在只要你拿一个手机,就可以上到云平台,你想了解什么,就可以查到什么。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我讲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讲车和网以后,要回到车联网上,人们将来可能也可以叫汽车,也可以不叫汽车,叫互联网运载工具、智能互联网运载工具,你可能坐车里,它可能四个轮子,也可能两个轮子,也可能三个轮子,汽车装置可能是个性化的,不一定像现在的汽车。因为汽车刚开始也不是这样,秦始皇把车轨统一了,那时候汽车有三个轮子,有两个轮子,后来变成四个轮子。车将来到底是什么样?我觉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后,汽车会成为给我们带来最适合人舒适的运载工具。你在车上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你要办的事情,你一出门,点一下我上哪儿,车就告诉你走哪条路不堵车,哪条路比较方便,我还要到什么地方去一下,它都可以告诉你,人们会进入智慧社会、智慧时代。现在的汽车,不是没有这么做,美国特斯拉一台车80多万,前盖打开,发动机没了,里头装你要放的东西,行李箱在前面,后面是锂电池充电,人坐里头,依赖互联网自动导航实现自动驾驶,你也可以上网,车顶上安一个雷达和视频摄像头,各种路况一发生变化,传感器会自动调整。是不是还要做成方块的形状呢?也可能将来人们穿上这么个衣服,脚上戴几个轱辘儿,速度自己提就完了,那也叫运载工具,坐里头就行,要怕冷,马上扣上,空气、温度可以调节,躺着也行,站着也行,速度可以控制,红绿灯都是自动,传感器对各种信息的调节很自然,大家可能说我在这里天方夜谭,那可不一定。那时候汽车是个性化的,和你走路一样,走路时人要消耗自己的体力,所以人走的慢,加上这个东西以后,需要什么速度就什么速度,目前讲的还是二维平面的运动,是不是将来也可能到三维平面的运动?也有可能。人类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创新是无止境的,美国现在已经有特斯拉了,可以把它叫互联网汽车,美国卖的便宜,中国贵一倍,从动力角度,已经实现电气了,原来汽车发动机这一套系统全部解脱下来,本身运载的重量减低,就标志着消耗的能量可以减下来。现在有的汽车几吨,轻型的也有几百公斤,要克服自重、克服空气阻力,都得消耗能量。当然,我们今天研究车联网的时候,应该站的高一点。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汽车很轻又很结实,那么,能耗的消耗、电能的消耗也会低下来。当然,今天要做到这点,除了技术之外,还与人们如何用这个技术有密切联系。关于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如何规范这样一种社会秩序,如何规范技术之间连接的接口和标准,我们都要站的高一点。不要跟着别人,别人现在做个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中国人能不能站到前面一点?站在信息化或者互联网产业高度融合的高度,站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开创我们新的产品、新的未来。

希望各位专家在会议上畅所欲言,讨论这些问题,既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出发,又站到领域的至高点上,研究、探索、创造中国式的发展,为中国的崛起、为中国面向21世纪“两个百年”能够完成更好和更高的创造。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建议。

我在这里只是讲点个人非常不成熟的意见,只是做个发言,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

关键字:信息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x 原信息部部长:中国车联网行业不应停留在模仿阶段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专家视点 → 正文

原信息部部长:中国车联网行业不应停留在模仿阶段

责任编辑:editor009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28 10:34:30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近日召开的2015中国车联网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回顾了汽车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展望了未来汽车可能的发展方向,最后指出中国研究车联网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而是应该登高望远,站在该领域的至高点去完成更好的创造。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们、大家上午好!

刚才,锁宁给我戴一大堆帽子,实际上这些帽子不存在了,我退下来了,今天的话题,我确实没有发言权,会议组织者非要我来,来了也很高兴,主要见见大家,来学习,来听取这方面的发展情况。

在国务院领导下,工信部现在管理的范围很广泛,覆盖到工业生产、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制造的很多方面,近几年也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也提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车联网与这些方面都有联系,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如何进一步的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以及如何实现物理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系列战略性要求,因此这是一个挺深刻的问题,也涉及到方方面,我在这里就讲讲个人的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

车联网的概念中既包含车又包含互联网。我先大概讲一下车。虽然汽车的历史只有几百年,但广义来看,马车也是车,我们看一下车的发展演变。过去在封建社会,皇上出门的时候,坐的车六匹马拉。比他低一点的,像汉武帝的弟弟只能坐四马拉的车,当时的动力是马。进入现代以后,我国刚开始搞的汽车,按照动力大小,有四缸、六缸也有八缸的,八缸的级别一定是高的。汽车大体经过了从畜力到蒸汽机,再到电气化的过程。当然在座的有很多搞汽车的专家,我的了解不一定对。实际上汽车的诞生在德国,汽车产业的形成是在法国,进入成熟期是在美国,美国当时汽车的个儿都很大,动力大,比较豪华。然后,日本做了很大创新和挑战,能够把汽车做到价廉物美和轻型,日本的丰田、本田、三菱一下就把汽车普及了,以上这些演变是围绕动力来展开的。当然,汽车里面有控制系统,也是围绕着汽车运转中间的电路来实施的,这是为了确保安全刹车。再后来,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电子信息的应用,表示汽车开始越来越围绕安全性和舒适度来发展,比如汽车里的收音机里,或是汽车里有LED显示汽油消耗情况和路程情况,再后来汽车有了DVD以后,人们能够带个光盘看个电影等等。总体来看,汽车的发展的主线主要是动力、安全性和舒适度。

汽车工业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水平、汽车工业的产量,标志着这个国家工业水平的状况。我国建国以后,从毛主席和周总理开始起就教导我们要造汽车,我们当时的红旗车,发动机有八缸、四缸的。从现在来看,从事汽车工业的学校和产业链条很长,涉及到国民经济、制造业产业的发展,汽车能够有今天这样一个过程,给人们的生活和人们的行动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下面我谈一下车联网的网。互联网的产生,不是一天就产生了,它是经过了信息技术几大技术产业发展以后,综合形成了互联网,现在互联网还在继续发展,还在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很多的东西都发生了变化,我当部长的时候搞程控,把机械的跳过去了。今天互联网时代到来,预示着程控交换机又要退休了,大量的建设的程控交换机要退休,为什么要退?技术发展的结果,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改变生产关系,也会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生活。影响互联网的几大信息技术:一个是微电子技术。 过去电视机、收音机都是分离元件,但是有黑白电视机的时候,那时候我自己装了一个9寸黑白电视机,自己装的,不行的时候打一下就出来了,现在越来越小了,正是因为有微电子技术,支撑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第二个是计算机技术。过去一万次就不得了了,现在是十几亿万亿次,而且越来越快。同时,有光纤的网络,这种传输能力已经替代了过去的传输,由计算机、光纤网络组成的通信传输网络体系支撑了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是新的大数据的深度分析技术,再一个是灵活深度发展的软件技术。正因为有这样技术的支撑,使得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变,我们拿的手机已经不只是通信终端,实际上是移动互联网终端,通过这个移动互联网终端,呈现出来的依托于互联网上各类的业务,提供的服务也不是点对点的,而是基于云平台的各种服务,所有的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问题都可以到云平台上处理,并且这个云平台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现在只要你拿一个手机,就可以上到云平台,你想了解什么,就可以查到什么。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我讲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讲车和网以后,要回到车联网上,人们将来可能也可以叫汽车,也可以不叫汽车,叫互联网运载工具、智能互联网运载工具,你可能坐车里,它可能四个轮子,也可能两个轮子,也可能三个轮子,汽车装置可能是个性化的,不一定像现在的汽车。因为汽车刚开始也不是这样,秦始皇把车轨统一了,那时候汽车有三个轮子,有两个轮子,后来变成四个轮子。车将来到底是什么样?我觉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后,汽车会成为给我们带来最适合人舒适的运载工具。你在车上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你要办的事情,你一出门,点一下我上哪儿,车就告诉你走哪条路不堵车,哪条路比较方便,我还要到什么地方去一下,它都可以告诉你,人们会进入智慧社会、智慧时代。现在的汽车,不是没有这么做,美国特斯拉一台车80多万,前盖打开,发动机没了,里头装你要放的东西,行李箱在前面,后面是锂电池充电,人坐里头,依赖互联网自动导航实现自动驾驶,你也可以上网,车顶上安一个雷达和视频摄像头,各种路况一发生变化,传感器会自动调整。是不是还要做成方块的形状呢?也可能将来人们穿上这么个衣服,脚上戴几个轱辘儿,速度自己提就完了,那也叫运载工具,坐里头就行,要怕冷,马上扣上,空气、温度可以调节,躺着也行,站着也行,速度可以控制,红绿灯都是自动,传感器对各种信息的调节很自然,大家可能说我在这里天方夜谭,那可不一定。那时候汽车是个性化的,和你走路一样,走路时人要消耗自己的体力,所以人走的慢,加上这个东西以后,需要什么速度就什么速度,目前讲的还是二维平面的运动,是不是将来也可能到三维平面的运动?也有可能。人类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创新是无止境的,美国现在已经有特斯拉了,可以把它叫互联网汽车,美国卖的便宜,中国贵一倍,从动力角度,已经实现电气了,原来汽车发动机这一套系统全部解脱下来,本身运载的重量减低,就标志着消耗的能量可以减下来。现在有的汽车几吨,轻型的也有几百公斤,要克服自重、克服空气阻力,都得消耗能量。当然,我们今天研究车联网的时候,应该站的高一点。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汽车很轻又很结实,那么,能耗的消耗、电能的消耗也会低下来。当然,今天要做到这点,除了技术之外,还与人们如何用这个技术有密切联系。关于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如何规范这样一种社会秩序,如何规范技术之间连接的接口和标准,我们都要站的高一点。不要跟着别人,别人现在做个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中国人能不能站到前面一点?站在信息化或者互联网产业高度融合的高度,站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开创我们新的产品、新的未来。

希望各位专家在会议上畅所欲言,讨论这些问题,既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出发,又站到领域的至高点上,研究、探索、创造中国式的发展,为中国的崛起、为中国面向21世纪“两个百年”能够完成更好和更高的创造。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建议。

我在这里只是讲点个人非常不成熟的意见,只是做个发言,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

关键字:信息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