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的突破口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又一个机会来了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刘杰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11 14:18:54 本文摘自:天下网商

摘要:消费品不灵,制造业可行,物联网的突破口被认为是在中国制造业。在这个可能的突破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中小企业有机会吗?BAT们又将扮演什么角色?

c

“高科技公司为物联网消费品倾注了大量的现金,却失望而归。”2016年8月,英国财经商业杂志《经济学人》做了一个关于物联网的专题报道,认为“物联网时代到来”的预言已经出现了近十年,但消费市场依然不温不火。

《经济学人》给出了“物联网的突破口在中国”的结论。其文章认为,相比消费品的低迷,物联网的工业应用可能会更快实现,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具备引领这一变革的优势。

物联网在中国的渗透有目共睹——互联网巨头BAT全面进击、华为联想等老牌科技公司重新发力、乐视小米魅族等智能硬件公司各自突破,还有众多创业公司也在涌进这个目前看起来技术门槛还很高的行业。

美国技术参数公司(PTC)也在悄然进行物联网布局。这家1985年创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技术公司,其客户几乎全是企业级,从制造行业巨头到互联网初创企业,全球共计4万多家。2015年,PTC开始在中国大力推进自己的物联网计划。正如《经济学人》所说,PTC的物联网也是最先从制造业突破。

“中国的产业链齐备,物联网发展潜力比传统工业强国更大。”PTC中国区总裁寿宇澄对《天下网商》说,一年半之前PTC的物联网业务在中国为零,目前已经占到中国区总体业务的10%以上,“进展速度很快”。

让客户改变理念最难

为一个国产家电厂商推广物联网理念令寿宇澄记忆深刻。

“很多家电都在谈智能化,有的还成立了智能家电事业部,但它们的产品只是在交互上提升了一点点。”寿宇澄说,比如以前只能用遥控器设置空调的定时关闭,但把交互界面放到智能手机上后,人们可以设置关闭,还能在第二天某个时刻开启,并随着室温的变化而调节温度。

在物联网时代,这些简单的交互是远远不够的。PTC的理念是,未来空调、电视机这些硬件产品不再是厂商们关注的核心,只是一种由厂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工具和路径;厂商们将更关注服务,要随时将服务更新迭代,服务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用户的体验将有颠覆性提升。

寿宇澄举例说,比如以前用户买了空调,还要细心保管服务卡,出了问题再打电话找厂商去修;未来的情况则是厂商给用户装好空调后,将数据接入公司的系统,一旦这台空调运行出现问题,厂商会比用户更早发现,并主动联系用户进行上门维修,即便没出问题,厂商们也会研发系统的升级,主动发给用户去更新迭代。

“用户甚至不需要买这台空调,而是按厂商服务的时限付服务费。”寿宇澄说,对于厂商来说,这种由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能够很好地提升用户体验和黏性,又能让自身在科技浪潮中具备一直前进的动力。

这种推动客户理念的转变故事,在PTC中国区每天都在发生。他们今年的三大工作重心是,推动改变客户的物联网理念,技术准备,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结合。

物联网时代,企业的业务组织的模式、与客户的相互定位的模式、互动的模式、企业经营的模式、合作伙伴的模式,可能相应都有很多变化的空间和余地。每一次在与企业客户沟通时,PTC员工都会向对方传递一种信息——中国制造业已经到了能够将“虚实结合”进行整体解决方案的时候。

这在美国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实现。2016年6月,波士顿的物联网大会上,PTC的合作伙伴向观众们演示了制造业的“虚实结合”: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工人无需赶往现场,对着iPad就能对大型机器进行全面检查,还能用虚拟替换零件的方式,查出到底哪个部位出了问题。

卡特彼勒公司数字化与技术总监特里·里维斯解释说,这是公司与PTC合作的一个物联网项目,通过AR技术来检查和维护制造发电机设备,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比人工检测更细致和全面,能够看到肉眼检查不到的死角,“随时进行检查,不耽搁工程进度。”

“这在全球其他很多地方也得到了验证,中国制造业的空间更大。”寿宇澄说。

中小企业的机会不比大企业少

与《经济学人》报道的看法一致,寿宇澄也认为中国制造业在发展物联网方面颇具优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完备,从整机到一级配件、二级配件、三级配件,中国企业都能覆盖到,从业人数、工厂数量都在全球首屈一指。“在制造业领域,没有哪个具体行业是在中国尚未开展的。”寿宇澄说,所以中国制造业在物联网转型升级方面的潜力高于传统制造强国。

中国政府在这一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更大。寿宇澄说,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是GE提出的;德国政府为工业4.0这个概念背书,但没有起到引领作用;中国在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具备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力,能够将各方面的资源、能力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合力,如果时机、方式、方法都到位,就能够产生很多的集中效益。

中国的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也有一些难度,比如对于物联网的很多前沿概念,各个企业的落地方向不一致;比如面对物联网这种革命性的变革,很多企业持有更为审慎的态度,“下决心的难度大”;比如很多中国企业的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数据人才,大多数制造企业没有自己的首席数据官。

“优秀企业也更容易接受新理念。”寿宇澄说,比如在美国GE与PTC有合作,他们一个项目的见效期为两周,放到中国企业可能会延长到1~2个月,这样的收效速度远超以往的数字信息化改造,这也是短短一年内PTC能够在中国谈下来100多家客户的主要原因。

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这波物联网浪潮中也有诸多机会,因为物联网本身就没有层级,让所有的企业都更加趋于平等,很多时候,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上更为灵便。寿宇澄举例说,广东一家代工企业,原本负责协调生产的业务人员有30人,应用了最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后,减少到4人。

BAT们的角色是什么

物联网并非制造业的独家玩法。在众多科技、互联网公司都启动物联网战略时,它们彼此会存在竞争关系吗?

在寿宇澄看来,至少PTC与BAT等互联网巨头、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小米联想等硬件厂商并不存在竞争关系,反而有合作的机会。

物联网需要一个大的架构,其中有底层IT系统,有云服务架构,有硬件投入,还有软件应用。“PTC能够提供的是底层基础架构,还有整体的解决方案。”寿宇澄说,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需要存储管理维护,这时候就需要阿里云、腾讯云这样的云服务商;有了平台和数据还要有应用,能够将数据进行分析研发,并用研发结果来指导工作,这些应用由软件公司完成;这一套交互程序需要智能硬件,则是硬件厂商的事。

“物联网是一个生态环境,大家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彼此共进。”寿宇澄说。

关键字:物联网乐视魅族

本文摘自:天下网商

x 物联网的突破口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又一个机会来了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的突破口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又一个机会来了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刘杰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11 14:18:54 本文摘自:天下网商

摘要:消费品不灵,制造业可行,物联网的突破口被认为是在中国制造业。在这个可能的突破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中小企业有机会吗?BAT们又将扮演什么角色?

c

“高科技公司为物联网消费品倾注了大量的现金,却失望而归。”2016年8月,英国财经商业杂志《经济学人》做了一个关于物联网的专题报道,认为“物联网时代到来”的预言已经出现了近十年,但消费市场依然不温不火。

《经济学人》给出了“物联网的突破口在中国”的结论。其文章认为,相比消费品的低迷,物联网的工业应用可能会更快实现,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具备引领这一变革的优势。

物联网在中国的渗透有目共睹——互联网巨头BAT全面进击、华为联想等老牌科技公司重新发力、乐视小米魅族等智能硬件公司各自突破,还有众多创业公司也在涌进这个目前看起来技术门槛还很高的行业。

美国技术参数公司(PTC)也在悄然进行物联网布局。这家1985年创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技术公司,其客户几乎全是企业级,从制造行业巨头到互联网初创企业,全球共计4万多家。2015年,PTC开始在中国大力推进自己的物联网计划。正如《经济学人》所说,PTC的物联网也是最先从制造业突破。

“中国的产业链齐备,物联网发展潜力比传统工业强国更大。”PTC中国区总裁寿宇澄对《天下网商》说,一年半之前PTC的物联网业务在中国为零,目前已经占到中国区总体业务的10%以上,“进展速度很快”。

让客户改变理念最难

为一个国产家电厂商推广物联网理念令寿宇澄记忆深刻。

“很多家电都在谈智能化,有的还成立了智能家电事业部,但它们的产品只是在交互上提升了一点点。”寿宇澄说,比如以前只能用遥控器设置空调的定时关闭,但把交互界面放到智能手机上后,人们可以设置关闭,还能在第二天某个时刻开启,并随着室温的变化而调节温度。

在物联网时代,这些简单的交互是远远不够的。PTC的理念是,未来空调、电视机这些硬件产品不再是厂商们关注的核心,只是一种由厂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工具和路径;厂商们将更关注服务,要随时将服务更新迭代,服务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用户的体验将有颠覆性提升。

寿宇澄举例说,比如以前用户买了空调,还要细心保管服务卡,出了问题再打电话找厂商去修;未来的情况则是厂商给用户装好空调后,将数据接入公司的系统,一旦这台空调运行出现问题,厂商会比用户更早发现,并主动联系用户进行上门维修,即便没出问题,厂商们也会研发系统的升级,主动发给用户去更新迭代。

“用户甚至不需要买这台空调,而是按厂商服务的时限付服务费。”寿宇澄说,对于厂商来说,这种由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能够很好地提升用户体验和黏性,又能让自身在科技浪潮中具备一直前进的动力。

这种推动客户理念的转变故事,在PTC中国区每天都在发生。他们今年的三大工作重心是,推动改变客户的物联网理念,技术准备,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结合。

物联网时代,企业的业务组织的模式、与客户的相互定位的模式、互动的模式、企业经营的模式、合作伙伴的模式,可能相应都有很多变化的空间和余地。每一次在与企业客户沟通时,PTC员工都会向对方传递一种信息——中国制造业已经到了能够将“虚实结合”进行整体解决方案的时候。

这在美国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实现。2016年6月,波士顿的物联网大会上,PTC的合作伙伴向观众们演示了制造业的“虚实结合”: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工人无需赶往现场,对着iPad就能对大型机器进行全面检查,还能用虚拟替换零件的方式,查出到底哪个部位出了问题。

卡特彼勒公司数字化与技术总监特里·里维斯解释说,这是公司与PTC合作的一个物联网项目,通过AR技术来检查和维护制造发电机设备,能够节省人力成本,比人工检测更细致和全面,能够看到肉眼检查不到的死角,“随时进行检查,不耽搁工程进度。”

“这在全球其他很多地方也得到了验证,中国制造业的空间更大。”寿宇澄说。

中小企业的机会不比大企业少

与《经济学人》报道的看法一致,寿宇澄也认为中国制造业在发展物联网方面颇具优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完备,从整机到一级配件、二级配件、三级配件,中国企业都能覆盖到,从业人数、工厂数量都在全球首屈一指。“在制造业领域,没有哪个具体行业是在中国尚未开展的。”寿宇澄说,所以中国制造业在物联网转型升级方面的潜力高于传统制造强国。

中国政府在这一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更大。寿宇澄说,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是GE提出的;德国政府为工业4.0这个概念背书,但没有起到引领作用;中国在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具备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力,能够将各方面的资源、能力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合力,如果时机、方式、方法都到位,就能够产生很多的集中效益。

中国的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也有一些难度,比如对于物联网的很多前沿概念,各个企业的落地方向不一致;比如面对物联网这种革命性的变革,很多企业持有更为审慎的态度,“下决心的难度大”;比如很多中国企业的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数据人才,大多数制造企业没有自己的首席数据官。

“优秀企业也更容易接受新理念。”寿宇澄说,比如在美国GE与PTC有合作,他们一个项目的见效期为两周,放到中国企业可能会延长到1~2个月,这样的收效速度远超以往的数字信息化改造,这也是短短一年内PTC能够在中国谈下来100多家客户的主要原因。

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这波物联网浪潮中也有诸多机会,因为物联网本身就没有层级,让所有的企业都更加趋于平等,很多时候,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上更为灵便。寿宇澄举例说,广东一家代工企业,原本负责协调生产的业务人员有30人,应用了最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后,减少到4人。

BAT们的角色是什么

物联网并非制造业的独家玩法。在众多科技、互联网公司都启动物联网战略时,它们彼此会存在竞争关系吗?

在寿宇澄看来,至少PTC与BAT等互联网巨头、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小米联想等硬件厂商并不存在竞争关系,反而有合作的机会。

物联网需要一个大的架构,其中有底层IT系统,有云服务架构,有硬件投入,还有软件应用。“PTC能够提供的是底层基础架构,还有整体的解决方案。”寿宇澄说,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需要存储管理维护,这时候就需要阿里云、腾讯云这样的云服务商;有了平台和数据还要有应用,能够将数据进行分析研发,并用研发结果来指导工作,这些应用由软件公司完成;这一套交互程序需要智能硬件,则是硬件厂商的事。

“物联网是一个生态环境,大家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彼此共进。”寿宇澄说。

关键字:物联网乐视魅族

本文摘自:天下网商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