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医疗物联网的现况与未来趋势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张维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2-27 13:47:09 本文摘自:工业技术与信息

Frost & Sullivan医疗产业总监史瑞娜(Sowmya Srinath),拥有超过十年在医疗技术与研究顾问经验,在2017医疗电子与器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中,应邀分享她对医材产业的观点。她指出,医疗产业是积极采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前几大产业之一,有将近60%的医疗机构已采用物联网技术,采用后高达73%的人满意其节省成本的效果,预估到2019年约有87%的医疗院所采用物联网技术。而物联网的应用对医疗照护方式也带来改变,过去病人需在医院才能接受治疗,未来不管病人在哪里,都可以远距接受诊断、监护与治疗,治疗与照护方式也从被动转向更趋于主动。

医疗产业的主要关系人-包括健保组织、设备制造商、供货商与医师,都受惠于医疗联网(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IoMT):健保组织可降低索赔量、供货商减少维修负担并提高价值、IoMT所产生的信息更有助于医师诊断与治疗。物联网适切地满足现今医疗产业转型所需,同时也满足有健康意识病人的需求,因此物联网与医疗产业可说是一拍即合。

史瑞娜依照联网医疗设备不同的使用情境,将医疗联网分为穿戴式、居家型、小区型、诊所型、以及医院设备五个子市场,这五个子市场共同组成了医疗联网生态系。各子市场的应用、策略与成功要件不一而足,史瑞娜也作了详尽分析。

医疗联网的成功策略

在整体物联网市场中,医疗联网是第二大的应用领域,占30.3%,仅次于工业物联网。以市场规模来看,2017年医疗联网预估将达270亿美金,而2021年预估达到720亿美金。若依市场分类来看,占最大的是医院设备市场,其次是穿戴式市场。

穿戴式市场应用广泛,包括针对孕妇、婴儿、失能者的相关产品,以及疾病管理产品等。史瑞娜认为,此一市场中,成功策略有二,一是设备需同时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包括医师、保险组织、药师、医院以及消费者本人等,所以产品须有高质量并提供精准的信息。第二、穿戴用产品范围极广,应做好产品区隔并避免商品化,例如包括计步器、心跳计算与睡眠监控等类产品市场都已有非常多厂商进入。像是AliveCor推出可透过手机来监测心电图,可提供分析报告给医师检阅。

居家型联网医疗设备市场,涵盖个人紧急应变系统、睡眠追踪、手术后监护、年长者居家安全等应用。此类市场的成功策略,除了须与医疗单位成为伙伴,若医护人员认为此居家照护装置具有价值并建议患者使用,将可提升市场知名度;同时,可与智能家居产品厂商合作,共同营销产品。在产品功能上,与相关连平台进行整合,让数据可自动同步,会更吸引消费者。例如家用医疗检测器材Cue,可快速检测并依据数值提出就医建议;睡眠监测产品Beddit不只是睡眠状态的监测,也能透过软件分析所搜集的信息,提供改善建议。

在小区型市场,相关应用包括车用生命追踪器、定点照护(Point of Care)检验、公用信息站、紧急情报等。车用生命追踪器可在气喘病人开车时作为监护使用,以避免气喘发作时造成意外事故。

在诊所型设备市场,主要也是作为医师诊断使用,因病人的适当诊断通常需要经过很多检查,所费不赀,此市场的成功策略则需与医师及法规相关团体成为合作伙伴,并为医疗联网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做好准备。像是协助中风与脊髓损伤患者行走的「EksoGT外骨骼辅助器」,这项辅具搭配专属软件,可协助复健师训练患者以EksoGT行走。

医院设备市场是IoMT最大的市场,包括医院营运管理、临床治疗与病人体验使用设备,像是智能病房的应用。要在此市场取得领先,产品或解决方案须能提供附加价值、以病人为中心、改善病人的健康情形并降低成本、同时,还要解决IT部门的疑虑。如洛杉矶锡安山医疗中心(Cedars-Sinai hospital)配发iPad给病人作为与医护团队之间的沟通工具;杰佛逊大学医院(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Hospital)医院让患者在病房,透过声控就可获取讯息;埃默里健康照护机构(Emory Healthcare)的数字化加护病房等。

史瑞娜预测,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增加医疗联网的渗透,估计渗透率超过目前的50%;其次,到了2025年,装置间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将能解决互操作性问题并简化流程。第三、医疗联网市场需要靠医疗设备提供商、IT基础建设提供者、解决方案平台供货商,以及应用程序服务供货商等四者共同合作,传统医疗设备业者,更应转型为数字医疗厂商,才能掌握医疗联网未来十年的庞大商机。

关键字:物联网医疗产业Beddit

本文摘自:工业技术与信息

x 医疗物联网的现况与未来趋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医疗物联网的现况与未来趋势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张维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2-27 13:47:09 本文摘自:工业技术与信息

Frost & Sullivan医疗产业总监史瑞娜(Sowmya Srinath),拥有超过十年在医疗技术与研究顾问经验,在2017医疗电子与器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中,应邀分享她对医材产业的观点。她指出,医疗产业是积极采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前几大产业之一,有将近60%的医疗机构已采用物联网技术,采用后高达73%的人满意其节省成本的效果,预估到2019年约有87%的医疗院所采用物联网技术。而物联网的应用对医疗照护方式也带来改变,过去病人需在医院才能接受治疗,未来不管病人在哪里,都可以远距接受诊断、监护与治疗,治疗与照护方式也从被动转向更趋于主动。

医疗产业的主要关系人-包括健保组织、设备制造商、供货商与医师,都受惠于医疗联网(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IoMT):健保组织可降低索赔量、供货商减少维修负担并提高价值、IoMT所产生的信息更有助于医师诊断与治疗。物联网适切地满足现今医疗产业转型所需,同时也满足有健康意识病人的需求,因此物联网与医疗产业可说是一拍即合。

史瑞娜依照联网医疗设备不同的使用情境,将医疗联网分为穿戴式、居家型、小区型、诊所型、以及医院设备五个子市场,这五个子市场共同组成了医疗联网生态系。各子市场的应用、策略与成功要件不一而足,史瑞娜也作了详尽分析。

医疗联网的成功策略

在整体物联网市场中,医疗联网是第二大的应用领域,占30.3%,仅次于工业物联网。以市场规模来看,2017年医疗联网预估将达270亿美金,而2021年预估达到720亿美金。若依市场分类来看,占最大的是医院设备市场,其次是穿戴式市场。

穿戴式市场应用广泛,包括针对孕妇、婴儿、失能者的相关产品,以及疾病管理产品等。史瑞娜认为,此一市场中,成功策略有二,一是设备需同时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包括医师、保险组织、药师、医院以及消费者本人等,所以产品须有高质量并提供精准的信息。第二、穿戴用产品范围极广,应做好产品区隔并避免商品化,例如包括计步器、心跳计算与睡眠监控等类产品市场都已有非常多厂商进入。像是AliveCor推出可透过手机来监测心电图,可提供分析报告给医师检阅。

居家型联网医疗设备市场,涵盖个人紧急应变系统、睡眠追踪、手术后监护、年长者居家安全等应用。此类市场的成功策略,除了须与医疗单位成为伙伴,若医护人员认为此居家照护装置具有价值并建议患者使用,将可提升市场知名度;同时,可与智能家居产品厂商合作,共同营销产品。在产品功能上,与相关连平台进行整合,让数据可自动同步,会更吸引消费者。例如家用医疗检测器材Cue,可快速检测并依据数值提出就医建议;睡眠监测产品Beddit不只是睡眠状态的监测,也能透过软件分析所搜集的信息,提供改善建议。

在小区型市场,相关应用包括车用生命追踪器、定点照护(Point of Care)检验、公用信息站、紧急情报等。车用生命追踪器可在气喘病人开车时作为监护使用,以避免气喘发作时造成意外事故。

在诊所型设备市场,主要也是作为医师诊断使用,因病人的适当诊断通常需要经过很多检查,所费不赀,此市场的成功策略则需与医师及法规相关团体成为合作伙伴,并为医疗联网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做好准备。像是协助中风与脊髓损伤患者行走的「EksoGT外骨骼辅助器」,这项辅具搭配专属软件,可协助复健师训练患者以EksoGT行走。

医院设备市场是IoMT最大的市场,包括医院营运管理、临床治疗与病人体验使用设备,像是智能病房的应用。要在此市场取得领先,产品或解决方案须能提供附加价值、以病人为中心、改善病人的健康情形并降低成本、同时,还要解决IT部门的疑虑。如洛杉矶锡安山医疗中心(Cedars-Sinai hospital)配发iPad给病人作为与医护团队之间的沟通工具;杰佛逊大学医院(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Hospital)医院让患者在病房,透过声控就可获取讯息;埃默里健康照护机构(Emory Healthcare)的数字化加护病房等。

史瑞娜预测,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增加医疗联网的渗透,估计渗透率超过目前的50%;其次,到了2025年,装置间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将能解决互操作性问题并简化流程。第三、医疗联网市场需要靠医疗设备提供商、IT基础建设提供者、解决方案平台供货商,以及应用程序服务供货商等四者共同合作,传统医疗设备业者,更应转型为数字医疗厂商,才能掌握医疗联网未来十年的庞大商机。

关键字:物联网医疗产业Beddit

本文摘自:工业技术与信息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