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2015年纯社会化手机渠道还存在吗?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尚吉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30 20:55:52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通过利益共享迅速扩展社会化渠道是ivvi高管的初衷,通过高溢价、高分成来吸引渠道商、经销商去大力推广,但问题是,2015年纯粹的社会化渠道还会独立存在吗?

酷派一分为三后,作为面向社会化渠道的“ivvi”品牌,在近日陆续在全国各地组织粉丝和经销商的品牌宣讲会,ivvi高管团队不断地在微博上秀兔头、热干面、油泼面,自11月ivvi宣布品牌独立运作之后,通过利益共享迅速扩展社会化渠道是ivvi高管的初衷,通过高溢价、高分成来吸引渠道商、经销商去大力推广,但问题是,2015年纯粹的社会化渠道还会独立存在吗?

ivvi品牌从定位上来说,与OPPO和vivo很相近。vivo属于国内手机厂商中闷声发大财的典型,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vivo手机的销售量有望突破3500万部,在运营商捆绑渠道萎缩的前提下,似乎社会化零售渠道的价值在不断的凸显。但在京东或淘宝上,vivo和OPPO手机都有众多的型号在售,而且销量不菲,我认为社会化渠道并不是溢价的关键,无论手机品牌如何给自己定位,但用户购买产品的方式都在发生切实的变化,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纯粹的零售渠道是不存在的,大家都将走上O2O的道路,ivvi也不会例外。

小米手机是大家公认的电商手机品牌,但其实小米在三四级城市的线下零售渠道也有不小的销量。在硬件规格相近的情况下,手感、做工乃至颜色,都可能成为消费者购买手机的重要因素,所以小米在全国开始建设体验中心,而魅族等手机企业也纷纷效仿苹果开起了旗舰店,这说明一个非常通俗的道理,实际上手体验经历,目前还是任何线上推广手段所无法取代的。

现在一提手机电商品牌,首先让大家想到的就是廉价,从1999元的小米一直杀到599元,未来甚至会杀到299元、399元,不过这种模式我认为从根源上是与用户体验是冲突的。在手机成本相对透明化的今天,硬件超低价的代价是元件和品控的放水,有些甚至是依靠预装大量垃圾应用和吸费应用来获得非正常利润。

现在这种模式之所以流行,跟用户的认知程度有关,不过一旦用户觉醒,那么这种模式也即将没落,而且国家相关部门对智能手机预装软件的管制有越来越强的趋势,所以依靠纯低价竞争的模式,在电商领域也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所以我认为在电商市场,随着消费者收入提升和需求提升,也会对那些有独特设计的高溢价手机产生购买的兴趣。

社会化渠道对于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的影响很重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手机销售员,经常会让消费者改变主意,去购买溢价更高的型号。但建实体化的手机零售门店,在营销成本上就要有大量的投入,所以我并不认为社会化渠道的销售职能会在未来不断强化。所以,想借助于社会化渠道改善毛利率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除了苹果、三星、vivo等个别品牌,大多数手机品牌难以强势到能支撑高溢价养活大量线下门店,所以我认为未来手机渠道O2O的大势已经形成,且难以改变,大规模发展线下渠道的土壤和时机已经不再有了。

但中国市场是一个基数庞大、需求多样的市场,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个性和品质开始有了一定追求的用户,他们对中高端智能手机是需求是庞大的,所以只要产品有足够强的卖点,比如说OPPO用几年的时间在强化自己在拍照方面的特色,而vivo则主打音乐特性,并通过大量赞助《中国好声音》这类热门娱乐节目,不断强化在用户心中的印象。ivvi作为新进入者,也必须迅速找到自己的一个产品爆破点,并不断强化再强化,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泯然众生。

2015年,国产手机既有可能延续2014年的强势逆袭势头,所以不管定位社会化渠道还是电商渠道,我认为都要面临一个艰巨的挑战,那就是如何通过创新来阻止不断下降的售价和利润,所以对ivvi这样开始偏重社会化渠道的手机厂商而言,特意区分出的渠道界限有可能会不断模糊和淡化,单纯依靠社会化渠道去拉动销售会变得越来越难,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推出爆款才是重中之重。而且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必须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大胆突破旧有的枷锁和桎梏。

对于用户来说,从哪买并不关键,只要快捷、方便保证品质和售后即可,关键是用户体验如何。在运营商渠道补贴大幅缩减的前提下,2015年会有大量的手机品牌重新回归到社会化渠道建设上,但如果单纯想依靠线下渠道实现很高的销售预期,我认为会越来越难,所以应该力争挖掘线下和线上不同的资源优势,像社交化营销、粉丝社区等高效率的营销手法是标配武器,而体验店和线下体验活动也是必不可少,一同做好推广、销售爆款的准备,这虽然充满利益冲突和纷争,但却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关键字:手机品牌手机厂商渠道商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2015年纯社会化手机渠道还存在吗?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2015年纯社会化手机渠道还存在吗?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尚吉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30 20:55:52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通过利益共享迅速扩展社会化渠道是ivvi高管的初衷,通过高溢价、高分成来吸引渠道商、经销商去大力推广,但问题是,2015年纯粹的社会化渠道还会独立存在吗?

酷派一分为三后,作为面向社会化渠道的“ivvi”品牌,在近日陆续在全国各地组织粉丝和经销商的品牌宣讲会,ivvi高管团队不断地在微博上秀兔头、热干面、油泼面,自11月ivvi宣布品牌独立运作之后,通过利益共享迅速扩展社会化渠道是ivvi高管的初衷,通过高溢价、高分成来吸引渠道商、经销商去大力推广,但问题是,2015年纯粹的社会化渠道还会独立存在吗?

ivvi品牌从定位上来说,与OPPO和vivo很相近。vivo属于国内手机厂商中闷声发大财的典型,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vivo手机的销售量有望突破3500万部,在运营商捆绑渠道萎缩的前提下,似乎社会化零售渠道的价值在不断的凸显。但在京东或淘宝上,vivo和OPPO手机都有众多的型号在售,而且销量不菲,我认为社会化渠道并不是溢价的关键,无论手机品牌如何给自己定位,但用户购买产品的方式都在发生切实的变化,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纯粹的零售渠道是不存在的,大家都将走上O2O的道路,ivvi也不会例外。

小米手机是大家公认的电商手机品牌,但其实小米在三四级城市的线下零售渠道也有不小的销量。在硬件规格相近的情况下,手感、做工乃至颜色,都可能成为消费者购买手机的重要因素,所以小米在全国开始建设体验中心,而魅族等手机企业也纷纷效仿苹果开起了旗舰店,这说明一个非常通俗的道理,实际上手体验经历,目前还是任何线上推广手段所无法取代的。

现在一提手机电商品牌,首先让大家想到的就是廉价,从1999元的小米一直杀到599元,未来甚至会杀到299元、399元,不过这种模式我认为从根源上是与用户体验是冲突的。在手机成本相对透明化的今天,硬件超低价的代价是元件和品控的放水,有些甚至是依靠预装大量垃圾应用和吸费应用来获得非正常利润。

现在这种模式之所以流行,跟用户的认知程度有关,不过一旦用户觉醒,那么这种模式也即将没落,而且国家相关部门对智能手机预装软件的管制有越来越强的趋势,所以依靠纯低价竞争的模式,在电商领域也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所以我认为在电商市场,随着消费者收入提升和需求提升,也会对那些有独特设计的高溢价手机产生购买的兴趣。

社会化渠道对于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的影响很重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手机销售员,经常会让消费者改变主意,去购买溢价更高的型号。但建实体化的手机零售门店,在营销成本上就要有大量的投入,所以我并不认为社会化渠道的销售职能会在未来不断强化。所以,想借助于社会化渠道改善毛利率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除了苹果、三星、vivo等个别品牌,大多数手机品牌难以强势到能支撑高溢价养活大量线下门店,所以我认为未来手机渠道O2O的大势已经形成,且难以改变,大规模发展线下渠道的土壤和时机已经不再有了。

但中国市场是一个基数庞大、需求多样的市场,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个性和品质开始有了一定追求的用户,他们对中高端智能手机是需求是庞大的,所以只要产品有足够强的卖点,比如说OPPO用几年的时间在强化自己在拍照方面的特色,而vivo则主打音乐特性,并通过大量赞助《中国好声音》这类热门娱乐节目,不断强化在用户心中的印象。ivvi作为新进入者,也必须迅速找到自己的一个产品爆破点,并不断强化再强化,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泯然众生。

2015年,国产手机既有可能延续2014年的强势逆袭势头,所以不管定位社会化渠道还是电商渠道,我认为都要面临一个艰巨的挑战,那就是如何通过创新来阻止不断下降的售价和利润,所以对ivvi这样开始偏重社会化渠道的手机厂商而言,特意区分出的渠道界限有可能会不断模糊和淡化,单纯依靠社会化渠道去拉动销售会变得越来越难,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推出爆款才是重中之重。而且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必须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大胆突破旧有的枷锁和桎梏。

对于用户来说,从哪买并不关键,只要快捷、方便保证品质和售后即可,关键是用户体验如何。在运营商渠道补贴大幅缩减的前提下,2015年会有大量的手机品牌重新回归到社会化渠道建设上,但如果单纯想依靠线下渠道实现很高的销售预期,我认为会越来越难,所以应该力争挖掘线下和线上不同的资源优势,像社交化营销、粉丝社区等高效率的营销手法是标配武器,而体验店和线下体验活动也是必不可少,一同做好推广、销售爆款的准备,这虽然充满利益冲突和纷争,但却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关键字:手机品牌手机厂商渠道商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