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联想股价从4毛左右到超过70元,柳传志都做了些什么?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6-05 22:02:07 本文摘自:齐鲁网

答案用一句话概括:首先要做的好;其次要让别人知道,反复这样做,别人就会相信你。

上世纪90年代末,联想的股价不断攀升,至2000年,联想PC获亚太地区市场份额首位。而在此之前,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并未整合在一起。1996年,香港联想报出大亏损。那是香港联想最大的一次危机,而这次危机也可以说是此后整个联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下面是柳传志自己的陈述:

在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整合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两线作战”。当时我是北京联想的总裁,香港联想的董事长。香港联想跟北京联想是什么关系呢?北京联想是香港联想的股东,投资了30万港币,持有1/3的股权。

1994年,跨国PC巨头大举进军中国,国内的企业实际上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挑战,我当时是北京、香港两边跑,这时候就决定把精力放在大陆,把香港联想完全交给了那边的总经理吕先生,由他来全权负责。

当我在国内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香港联想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们在购买芯片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芯片价格的浮动是成本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下子买了很多,结果刚买回来不久,全球芯片开始大幅度降价,做出来的产品因为成本高,根本就没法卖出去,于是导致了极大的亏损。大陆的情况则恰好相反,采用的是小步快跑的方式来订货,尽量缩短库存积压的时间,我们把这个规律研究透了,靠这个击败了竞争对手。

1988年香港联想宣布成立。左数第二人为当时的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左三为柳传志

1988年香港联想宣布成立。左数第二人为当时的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左三为柳传志

香港联想的亏损大概是1.9个亿港币。1.9亿港币是什么概念呢?当时香港联想一年的净利润是两三千万,亏掉的钱比这几年赚到的钱加起来还要多。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就得赶回香港,彻底解决香港联想出现的问题。好在那个时候,杨元庆在北京这边已经开始高唱凯歌,步步往好里走了。

当时还在联想集团公关部的陈惠湘回忆,1995年的10月份,联想在广东的大亚湾工业园做一个活动。活动结束以后,柳传志把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的两位负责人李勤和吕谭平叫到一起,郭为和陈惠湘在旁边听着。柳传志说,自己感觉不好,让李勤回北京后迅速查一查公司各个环节有没有问题,吕谭平则要回到香港做同样的工作。结果,就发现香港联想芯片库存过多。而那一边,摩尔定律已经在发生作用,随着英特尔降价,国际芯片价格跳水。香港联想以每片16美元购入的存储芯片,在11月份时已经跌落至4美元。发现之后,柳传志就决定香港联想需要在联交所发布紧急公告,称公司经营状况受到国际芯片价格下落影响。之后的业绩发布,香港联想果然报出了1.9亿港币的巨亏。

柳传志回到香港之后,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银行贷款,保证香港联想现金流不断。“在当时一个亏损企业能贷款,那确实就是得凭信用和担保两个方面。光担保,香港联想亏损,股票已经不值那么多钱了,主要还是信用。由于北京联想在银行方面的历史信誉一直非常好,他们知道我是北京联想的负责人,所以批准了我们的贷款。”柳传志回忆。凭借着银行的5亿元贷款,香港联想总算赢得了喘息的机会,至少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悄无声息地死掉。

同时,另一项工作也非常关键,那就是调整香港联想的高管班子。在这里,柳传志充分展现了他的管理智慧。作为香港联想的董事长,即便是与总经理吕谭平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也没有“一杆子捅到底”,直接指挥部队,而是表明自己的意见,但是交由吕自行决策。因此当大亏损发生后,柳传志与吕谭平等人谈话,指出他们的问题,他们也都同意应该负这个责任,退出了企业的领导层。

一方面用贷款为公司续命,另一方面将公司的权力收回,柳传志接下来则着手让香港联想重回健康状态。他用的方法就是:一边做好公司业务;另一边充分透明化,让资本市场知道公司在好转。

柳传志把香港联想的指挥和研发中心从香港撤到了深圳,以节约公司成本。同时,着手治理公司在惠阳的板卡制造厂。10月,公司已经开始盈利。11月,柳传志和公司高管团队在硅谷开会,决定进行京港整合,将北京联想的资产注入上市的香港联想。

由于大陆业务一路高歌猛进,整合后的联想集团业绩自然也就节节攀升。柳传志的策略是“一定要透明”。“我们每个季度宣布一次业绩,回答媒体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让市场了解我们,同时,我们还小规模的不断地扩股,此前香港联想只是个市值十几亿港币的小盘股,还是冷股,很少有人买卖,整合之后,通过充分透明和这种小规模扩股,变成了流通量很大的股票,最后还成为了恒生指数股。”

1997年的京港整合,对联想集团和柳传志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用柳传志自己的话说:“在这之前,几乎每年都有要死要活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很多事你不能直接控制和指挥。”

1994年2月14日联想股票在香港上市,联想品牌首次在海外财经市场亮相

业绩的不断攀升加之与市场的充分沟通,联想集团的股价也是不断上涨。1994年上市时,香港联想的股价是1.33元,报出亏损之后曾跌到过4毛左右,到了2000年,联想集团的最高时股价曾到超过70元。

1998、99年,亚洲金融危机刚过,香港股市的大势很不好。“但是,联想集团的股票却一路攀升。”柳传志说。

柳传志认定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股市规则透明,企业业绩真做的好,并且重视与市场沟通,“其他事儿就算对你有影响,也不会是彻骨的影响。”

注:这是李翔撰写的柳传志系列文章第二篇 《柳传志经历的危机和泡沫》第二部分。

关键字:股价柳传志说联想

本文摘自:齐鲁网

x 联想股价从4毛左右到超过70元,柳传志都做了些什么?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联想股价从4毛左右到超过70元,柳传志都做了些什么?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6-05 22:02:07 本文摘自:齐鲁网

答案用一句话概括:首先要做的好;其次要让别人知道,反复这样做,别人就会相信你。

上世纪90年代末,联想的股价不断攀升,至2000年,联想PC获亚太地区市场份额首位。而在此之前,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并未整合在一起。1996年,香港联想报出大亏损。那是香港联想最大的一次危机,而这次危机也可以说是此后整个联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下面是柳传志自己的陈述:

在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整合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两线作战”。当时我是北京联想的总裁,香港联想的董事长。香港联想跟北京联想是什么关系呢?北京联想是香港联想的股东,投资了30万港币,持有1/3的股权。

1994年,跨国PC巨头大举进军中国,国内的企业实际上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挑战,我当时是北京、香港两边跑,这时候就决定把精力放在大陆,把香港联想完全交给了那边的总经理吕先生,由他来全权负责。

当我在国内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香港联想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们在购买芯片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芯片价格的浮动是成本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下子买了很多,结果刚买回来不久,全球芯片开始大幅度降价,做出来的产品因为成本高,根本就没法卖出去,于是导致了极大的亏损。大陆的情况则恰好相反,采用的是小步快跑的方式来订货,尽量缩短库存积压的时间,我们把这个规律研究透了,靠这个击败了竞争对手。

1988年香港联想宣布成立。左数第二人为当时的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左三为柳传志

1988年香港联想宣布成立。左数第二人为当时的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左三为柳传志

香港联想的亏损大概是1.9个亿港币。1.9亿港币是什么概念呢?当时香港联想一年的净利润是两三千万,亏掉的钱比这几年赚到的钱加起来还要多。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就得赶回香港,彻底解决香港联想出现的问题。好在那个时候,杨元庆在北京这边已经开始高唱凯歌,步步往好里走了。

当时还在联想集团公关部的陈惠湘回忆,1995年的10月份,联想在广东的大亚湾工业园做一个活动。活动结束以后,柳传志把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的两位负责人李勤和吕谭平叫到一起,郭为和陈惠湘在旁边听着。柳传志说,自己感觉不好,让李勤回北京后迅速查一查公司各个环节有没有问题,吕谭平则要回到香港做同样的工作。结果,就发现香港联想芯片库存过多。而那一边,摩尔定律已经在发生作用,随着英特尔降价,国际芯片价格跳水。香港联想以每片16美元购入的存储芯片,在11月份时已经跌落至4美元。发现之后,柳传志就决定香港联想需要在联交所发布紧急公告,称公司经营状况受到国际芯片价格下落影响。之后的业绩发布,香港联想果然报出了1.9亿港币的巨亏。

柳传志回到香港之后,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银行贷款,保证香港联想现金流不断。“在当时一个亏损企业能贷款,那确实就是得凭信用和担保两个方面。光担保,香港联想亏损,股票已经不值那么多钱了,主要还是信用。由于北京联想在银行方面的历史信誉一直非常好,他们知道我是北京联想的负责人,所以批准了我们的贷款。”柳传志回忆。凭借着银行的5亿元贷款,香港联想总算赢得了喘息的机会,至少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悄无声息地死掉。

同时,另一项工作也非常关键,那就是调整香港联想的高管班子。在这里,柳传志充分展现了他的管理智慧。作为香港联想的董事长,即便是与总经理吕谭平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也没有“一杆子捅到底”,直接指挥部队,而是表明自己的意见,但是交由吕自行决策。因此当大亏损发生后,柳传志与吕谭平等人谈话,指出他们的问题,他们也都同意应该负这个责任,退出了企业的领导层。

一方面用贷款为公司续命,另一方面将公司的权力收回,柳传志接下来则着手让香港联想重回健康状态。他用的方法就是:一边做好公司业务;另一边充分透明化,让资本市场知道公司在好转。

柳传志把香港联想的指挥和研发中心从香港撤到了深圳,以节约公司成本。同时,着手治理公司在惠阳的板卡制造厂。10月,公司已经开始盈利。11月,柳传志和公司高管团队在硅谷开会,决定进行京港整合,将北京联想的资产注入上市的香港联想。

由于大陆业务一路高歌猛进,整合后的联想集团业绩自然也就节节攀升。柳传志的策略是“一定要透明”。“我们每个季度宣布一次业绩,回答媒体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让市场了解我们,同时,我们还小规模的不断地扩股,此前香港联想只是个市值十几亿港币的小盘股,还是冷股,很少有人买卖,整合之后,通过充分透明和这种小规模扩股,变成了流通量很大的股票,最后还成为了恒生指数股。”

1997年的京港整合,对联想集团和柳传志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用柳传志自己的话说:“在这之前,几乎每年都有要死要活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很多事你不能直接控制和指挥。”

1994年2月14日联想股票在香港上市,联想品牌首次在海外财经市场亮相

业绩的不断攀升加之与市场的充分沟通,联想集团的股价也是不断上涨。1994年上市时,香港联想的股价是1.33元,报出亏损之后曾跌到过4毛左右,到了2000年,联想集团的最高时股价曾到超过70元。

1998、99年,亚洲金融危机刚过,香港股市的大势很不好。“但是,联想集团的股票却一路攀升。”柳传志说。

柳传志认定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股市规则透明,企业业绩真做的好,并且重视与市场沟通,“其他事儿就算对你有影响,也不会是彻骨的影响。”

注:这是李翔撰写的柳传志系列文章第二篇 《柳传志经历的危机和泡沫》第二部分。

关键字:股价柳传志说联想

本文摘自:齐鲁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