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年终盘点:2017年锂电行业十大关键词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1-12 16:33:05 本文摘自:OFweek锂电网

新年之际,回望过去一年锂电行业的发展,“补贴退坡”影响了行业一整年的发展。对于“骗补”行为的处罚规范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政策指导了行业的长远发展,而市场似乎更多看重当下,去年原材料持续涨价,逼得锂电企业“跨国炼金”。锂电市场依然火热,锂电企业“扩能加剧”,而行业外的企业和资本“跨界锂电”,加剧市场竞争,导致“高低分化”。未来,“智能制造”和“创新动力”是锂电发展方向,而当下,锂电的“报废潮”需要行业共同面对。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去年这十大关键词背后的故事。

1、补贴退坡

自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以来,因推荐车型目录门槛提高、补贴下调、资金拨付方式改为事后清算,新能源汽车企业资金压力骤增。而新能源汽车受到的补贴退坡影响也传递到产业链中游的锂电行业上。在2017年11月15日,“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40%”传闻再起。当天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大幅下跌,金龙汽车跌停,宇通客车跌幅逾7%,比亚迪、富临精工、宝龙科技、潍柴动力等纷纷走低。同时,相关的上游设备、锂电池等亦大幅下挫。

从最近公布的一份业绩报告可以看出补贴退坡的影响。1月8日,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7年度业绩预告,去年全年盈利1.05亿-1.15亿元之间。而去年的盈利数字为1.55亿元,2017与2016年相比下降不少。

星源材质2017年度业绩预告

image.png

星源材质称,经初步测算,公司2017年度继续实现盈利,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与上年同期对比有一定幅度下降,

【OFweek视角】

受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和补贴标准从严、各地方补贴政策未及时落地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游客户对电池的需求有所减缓。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政策取向将逐步转向以市场力量驱动为主,在双积分政策已经确定实施的情况下,补贴的尽快调整似乎成为理所应当的选择。补贴下调不仅对汽车厂商造成影响,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更为明显,补贴的延迟发放,将导致上下游厂商之间账期变长;短期毛利下降,影响将传递到整个锂电产业链。目前来看,补贴的下调使得锂电产业中期承压,车企利润削弱,一定程度上倒逼技术提升;长远来看,补贴退坡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双积分政策的落地有望为行业建立中长期发展机制。

2、“骗补”处罚

在政策上,除了补贴退坡对企业影响比较大外,对于“骗补”的处罚也对2017年的锂电市场形成了较大影响。2017年12月份,工信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的现象。

2017年3月7日,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对骗补问题,财政部高度重视,已经对部分骗补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已经追回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并且对有问题的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

image.png

而此前已被处罚的涉事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整改发现的问题。肖捷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去年产销量已经分别超过了50万辆。为了让市场能够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有一个适应期,在一定时期内,实行适当的补助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必要的。

【OFweek视角】

“骗补”或许是最让行业内人士觉得愤怒的事,2016年,出现了72家车企骗补,涉及金额72亿。2017年3月,追回23亿资金,并对有问题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车辆暂缓清算等“骗补”处罚也引发业内人士为此政策打call。

2017年9月28日,双积分政策落地,将在2018年4月1日起实行。相比起资金的扶持方式,积分制度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制度下,将促成车企之间的良性、公平的竞争以及新能能源汽车市场的洗牌。

3、涨跌两重天

在政策的扶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开始有了较为健全的发展机制,那么新能源产业在市场方面表现如何?

总体而言,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曲折增长,螺旋上升的态势。锂电企业夹在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新能源车之间,上游原材料镍、钴、碳酸锂、正负极材料价格的“涨”以及车企毛利的“跌”,让锂电企业体验了一把“冰火两重天”。

数据显示,2017年7月18日国内电池级高端碳酸锂价格报每吨14.2万元,单日上涨5%,一周内涨幅7%,创2016年8月以来新高。而从2017年10月开始,才刚稳定不久的碳酸锂价格,再次开启涨价窗口。

数据显示,2017年6月份,电池级碳酸锂的平均价格还在13.75万元/吨附近徘徊;到2017年10月份迎来一波暴涨,截至到2017年12月,平均价格已上涨到17.5万元/吨,仅半年时间涨幅高达21.5%。

【OFweek视角】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过国家的预期,从政策角度讲,补贴金额超出了预期而不得不降低补贴额度;而从市场端考虑,发展超速将导致汽车竞争加剧,毛利下降,资源不足而消耗增加,价格被抬高。锂电池发展路径可以主要从3个方面权衡,一是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是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二是销量,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三是政策,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相关政策。对锂电行业影响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原材料价格。因为目前锂电池始终是处于以市场为主导,未来材料价格或许会继续增长,锂电企业该如何做出调整?让我们共同见证。

4、跨国炼金

原材料供应不足或成为动力电池发展的最大掣肘。去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走高,引发各企业争相布局锂资源。在国内资源有限情况下,跨国炼金,瓜分澳大利亚、加拿大、刚果等全球锂资源成了屡见不鲜的新闻,其中不乏宁德时代、猛狮科技等锂电企业。

2017年7月初,消息显示宁德时代与矿业巨头Glencore签署一项重大协议,Glencore将出售2万吨钴产品。而早在2016年的10月,Glencore就曾和宁德时代签署一份长达四年的供货协议。

image.png

2017年12月,猛狮科技在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动作频繁。在国外,除了签署伊朗马汉百兆瓦级储能项目;还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Metalstech签署战略协议,锁定上游锂矿资源。

image.png

  【OFweek视角】

国内锂、钴、镍等锂电相关材料有限,锂电池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国内原材料价格一度上涨价格,据统计三元材料涨幅超过40%,而碳酸锂仅下半年的时间涨幅就超过20%,这让锂电企业也很无奈。为求发展,许多企业先知先觉,选择跨国购买材料,对他们而言也是明智之举。

5、扩能加速

面对锂电行业景气度的高涨,锂电企业都在忙着做扩张产能计划。

如比亚迪、CATL等龙头企业的争相扩能,而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猛狮科技、多氟多也不甘示弱,紧跟其后展开扩能布局。

截止今年年底,比亚迪青海10GWh工厂已经投建,预计2018年产能将达26GWh。鹏辉能源投资58亿元实施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和5Gwh锂离子动力电池PACK项目。国轩高科募资36亿元用于新一代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年产20万套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建设项目。猛狮科技计划总投资不低于30亿元建设年产5GWh锂电池及电池研究中心项目。多氟多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97亿元全部投资于“年产10,000吨动力锂电池高端新型添加剂项目”和“30万套/年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配套项目”。

image.png

此外,新纶科技、赣锋锂业、格林美、天齐锂业、天赐材料等企业也纷纷扩张产能并加大新技术投入。

新纶科技的“锂电池电芯用高性能封装材料项目” 预计2018年一季度末将转入试生产,将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产业链空白。赣锋锂业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锋锂,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5亿元投资建设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天齐锂业将投资15亿元在遂宁市安居区化工产业园区新建2万吨碳酸锂工厂。天赐材料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启动年产20万吨电解液项目;格林美募资不超过29.5亿元加码三元材料再生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环节。

【OFweek视角】

目前行业虽然火热,未来前景也较明朗,但产能的暴增带来的是行业竞争的加剧,而新能源汽车需求的锂电增量不大且新能源汽车未来销量不明,对动力锂电需求不定的情形下,竞争激烈的锂电行业或将面临洗牌。

6、跨界锂电

对于锂电当前的火热与未来前景的预期,行业中的企业加快扩能,而相关行业和资本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2017年,锂电产业含电池、上游材料、设备、回收等领域发生的并购重组案例就超50起,涉及金额超500亿元,案例数量之多,资金投入力度之大,比起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兼并购涉及案例来看,有不少上市公司及投资机构寻求锂电优质标的,以期跨界锂电领域。

龙头企业的产能扩张,再加上类似冠城大通、小康股份等公司转型新能源,进入动力锂电池业务领域,将推动锂电产能的暴增,竞争加剧。

根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预测,到2018年,锂电装机量将达60GWh。

image.png

  【OFweek视角】

从长远角度来看,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方向不变,2020年产销量200万辆的目标有望实现。同时,根据预测,2020年锂电装机量将达96GWh,增量较大,未来新能源车产业链仍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锂电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显而易见,行业竞争在加剧,在未来几年或将会有部分跟不上发展要求的锂电企业被淘汰出局。一方面,从目前锂电池需求来看,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随着新能源汽车小型化趋势深入,锂电的装机量增长不大,龙头企业扩能加剧会压缩小企业或新进企业的生存空间,而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因此,承担不住产业链风险的企业将面临退出。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锂电的能量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传统的锂电即将触及天花板,新型锂电的研究迫在眉睫,因此,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以及应对政策变化及转型能力的企业将被市场逐渐淘汰。锂电市场引发的“淘金热”不乏投机者,大浪淘沙始见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承担得起风险的企业才能真正享受到锂电市场“蛋糕”的美味。

7、智能制造

除了政策、市场因素之外,影响锂电行业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制造力。国家提出的“制造2025”、工业4.0等,目的是推动企业制造升级,提升制造能力。这对发展迅速的锂电行业也尤为重要。为了提升智能制造能力,2017年不少企业开始了相关布局,沃特玛就是其中的代表。

面对行业竞争,沃特玛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制定了符合企业发展的SMART战略,从传统动力电池制造商变为智慧新能源创造商,引领行业往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沃特玛的SMART战略的核心价值在于:加速智能制造,加强品质升级;提供一站式交通电动化解决方案;提升产业链竞争实力。

如何实现智慧制造?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制造,沃特玛给出了一条公式。自动化是要实现电芯生产/检测、PACK组装测试、物流运输等方面的自动化;信息化包括企业软件系统、智能硬件接口、PC端和移动端应用报表和信息展示、大数据挖掘等方面信息化;智能化则是指生产数据化、ERP系统数据化、设备维护保养智能化。

全面自动化改造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一条生产线从原来的120人减少至20人。沃特玛在采用自动化后和传统方式对比分析如下图:

image.png

  沃特玛采用自动化产线后,达到了降成本,提效率,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OFweek视角】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仍然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需求。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努力。随着智能化趋势的发展,动力电池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包括生产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能源管理智能化和供应链智能化等方面。智能制造有望将动力电池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进行提高。

8、创新动力

除了制造之外,技术创新也是从国家到企业都在努力的方向。

目前,车载电源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寿命、成本、能量密度、效率。首先是寿命方面,车载电源系统中,电池成组对于电池生产和性能的一致性要求很高,电池成组筛选困难,因为要求整车所有电池单体具备统一的一致性要求,而且这种一致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在现行的使用方式方法上,电池成组寿命远远低于单体寿命或衰减程度就已经说明这样一点。这个技术问题,是制约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安全的电池是保证电动汽车安全的重要一环。基于液态电解质的动力电池,有机电解液的安全是个大问题,无机的液态电池漏液也存在安全隐患。而大趋势是采用单体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解质电池或三元材料电池,但不是那种放在火里烧过十分钟就可能爆炸的NCA电池。固态电池除了可以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之外,固态电池还具备更安全、循环性更好、成本更低等优点。

image.png

2018年1月8号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清华深圳研究院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从这方面看出,锂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OFweek视角】

正如曹雪芹所言,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尽管锂电前景可期,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较多,技术创新是其中一个。目前锂电的能量密度即将触及天花板,研发新一代的锂电刻不容缓。正如锂电教授所言,目前新能源汽车最迫切的问题是研究好电池路线,做出好电池。

9、强弱分化

在当前我国车用锂电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以下几项:扩能加剧,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电池公告管理趋紧,企业应对不足;电池单体性能不差,成组技术差距明显;技术路线存争议,部分企业受挫;动力电池自动化装备水平低;安全事故频发,电池安全亟需重视;回收利用存在技术障碍,政策落实执行难度大。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持续景气,使得动力电池产业高端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行业结构性风险上升。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17年出货量前10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80%左右,超100家的动力电池企业中,真正能进入整车供应体系的数量不超过20家。市场中两极分化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image.png

  【OFweek视角】

一个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竞争加剧,强弱分化出现。在行业洗牌时期,高端锂电产品走俏而低端滞销,企业应该把握高端锂电走俏的契机,把竞争的着力点放在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上,避免价格战,走高端发展战略,如果锂电企业进行价格比拼,势必会造成行业陷入价格比拼的怪圈,而迟迟无法转型升级的局面。

10、“报废潮”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规模扩大,我国将在未来迎来电池“报废潮”。这些已经报废的电池该如何妥善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经济角度出发,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在2018年将超过53亿元,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2023年废旧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达250亿元。

从可持续发展出发,由于动力电池中正极材料、电解质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同时,我国又必须通过回收利用来缓解对钴等稀缺金属的严重对外依赖。所以,动力电池回收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

此外,梯级利用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源在储能、低速车等应用场景是可实施的,尽管动力电池最终仍需拆解回收再利用而形成闭环。

电池“报废潮”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近年来发布的相关政策有所体现。

工信部加快废旧电池管理办法的推出,从法律角度出发,让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有法可依,统筹规划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促进形成较为成熟的回收利用体系。但有法可依,仍需有实际可参考的工程标杆,才能形成联动,让更多的相关企业参考学习。这或许就是国家工程中心设立的目的所在。

为迎接即将来临的锂电池“报废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由科力远联合中南大学、金川集团、湖南瑞翔新材料等单位共同筹建国家工程中心。

image.png

经过短期发展,国家工程中心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已取得不错成绩。国家工程中心从电池拆解设备入手,集中多方优势开发了高效安全的全自动电池拆解设备,在效率上,拆解设备产能为300kg/h,拆解过程中,镍、钴、稀土的综合回收率超过了99.7%,并极大地节约了回收成本。此外,国家工程中心参与起草有色行标《废旧电池破碎分选回收技术规范》。

【OFweek视角】

2015年报废动力电池累计为2万-4万吨,对应的电池回收率仅为2%,以现在的回收产能根本无力负担2020年预计的12万-17万吨的报废电池。工信部加快电池梯级利用的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未来电池回收领域的发展将有法可依。

福祸相依,电池报废量的急剧上升并不一定就是灾难,也可能是一个商业契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或将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一块“香饽饽”,引起新的市场竞争。

总结

2017年度锂电十大关键词概括了锂电行业在政策、市场、制造力、创新力等方面,涵盖了动力电池从生产、使用到报废回收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2018年,锂电行业将会有哪些关键字出现?让我们共同期待。

动荡的产业催生了行业风云人物,详情请看《年终盘点:2017年锂电产业十大风云人物》。2017年,锂电企业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有的企业顺势而起,而有的锂电“老兵”,没能跟上发展脚步的,则日渐式微。详情请看《年终盘点:2017十大明星锂电企业》2017年,锂电行业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或许就那十件事,详情请看《【年终盘点】2017年锂电行业十大事件》。在形形色色的话题,热度高企的或许就这十个话题《年度盘点:2017年锂电应用十大热点话题》。锂电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能成为热点走进观众视野的或许就这十个《【年终盘点】2017年锂电行业十大技术热点》。

关键字:双积分新纶潍柴动力

本文摘自:OFweek锂电网

x 年终盘点:2017年锂电行业十大关键词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年终盘点:2017年锂电行业十大关键词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1-12 16:33:05 本文摘自:OFweek锂电网

新年之际,回望过去一年锂电行业的发展,“补贴退坡”影响了行业一整年的发展。对于“骗补”行为的处罚规范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政策指导了行业的长远发展,而市场似乎更多看重当下,去年原材料持续涨价,逼得锂电企业“跨国炼金”。锂电市场依然火热,锂电企业“扩能加剧”,而行业外的企业和资本“跨界锂电”,加剧市场竞争,导致“高低分化”。未来,“智能制造”和“创新动力”是锂电发展方向,而当下,锂电的“报废潮”需要行业共同面对。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去年这十大关键词背后的故事。

1、补贴退坡

自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以来,因推荐车型目录门槛提高、补贴下调、资金拨付方式改为事后清算,新能源汽车企业资金压力骤增。而新能源汽车受到的补贴退坡影响也传递到产业链中游的锂电行业上。在2017年11月15日,“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40%”传闻再起。当天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大幅下跌,金龙汽车跌停,宇通客车跌幅逾7%,比亚迪、富临精工、宝龙科技、潍柴动力等纷纷走低。同时,相关的上游设备、锂电池等亦大幅下挫。

从最近公布的一份业绩报告可以看出补贴退坡的影响。1月8日,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7年度业绩预告,去年全年盈利1.05亿-1.15亿元之间。而去年的盈利数字为1.55亿元,2017与2016年相比下降不少。

星源材质2017年度业绩预告

image.png

星源材质称,经初步测算,公司2017年度继续实现盈利,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与上年同期对比有一定幅度下降,

【OFweek视角】

受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和补贴标准从严、各地方补贴政策未及时落地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游客户对电池的需求有所减缓。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政策取向将逐步转向以市场力量驱动为主,在双积分政策已经确定实施的情况下,补贴的尽快调整似乎成为理所应当的选择。补贴下调不仅对汽车厂商造成影响,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更为明显,补贴的延迟发放,将导致上下游厂商之间账期变长;短期毛利下降,影响将传递到整个锂电产业链。目前来看,补贴的下调使得锂电产业中期承压,车企利润削弱,一定程度上倒逼技术提升;长远来看,补贴退坡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双积分政策的落地有望为行业建立中长期发展机制。

2、“骗补”处罚

在政策上,除了补贴退坡对企业影响比较大外,对于“骗补”的处罚也对2017年的锂电市场形成了较大影响。2017年12月份,工信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的现象。

2017年3月7日,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对骗补问题,财政部高度重视,已经对部分骗补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已经追回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并且对有问题的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

image.png

而此前已被处罚的涉事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整改发现的问题。肖捷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去年产销量已经分别超过了50万辆。为了让市场能够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有一个适应期,在一定时期内,实行适当的补助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必要的。

【OFweek视角】

“骗补”或许是最让行业内人士觉得愤怒的事,2016年,出现了72家车企骗补,涉及金额72亿。2017年3月,追回23亿资金,并对有问题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车辆暂缓清算等“骗补”处罚也引发业内人士为此政策打call。

2017年9月28日,双积分政策落地,将在2018年4月1日起实行。相比起资金的扶持方式,积分制度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制度下,将促成车企之间的良性、公平的竞争以及新能能源汽车市场的洗牌。

3、涨跌两重天

在政策的扶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开始有了较为健全的发展机制,那么新能源产业在市场方面表现如何?

总体而言,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曲折增长,螺旋上升的态势。锂电企业夹在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新能源车之间,上游原材料镍、钴、碳酸锂、正负极材料价格的“涨”以及车企毛利的“跌”,让锂电企业体验了一把“冰火两重天”。

数据显示,2017年7月18日国内电池级高端碳酸锂价格报每吨14.2万元,单日上涨5%,一周内涨幅7%,创2016年8月以来新高。而从2017年10月开始,才刚稳定不久的碳酸锂价格,再次开启涨价窗口。

数据显示,2017年6月份,电池级碳酸锂的平均价格还在13.75万元/吨附近徘徊;到2017年10月份迎来一波暴涨,截至到2017年12月,平均价格已上涨到17.5万元/吨,仅半年时间涨幅高达21.5%。

【OFweek视角】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过国家的预期,从政策角度讲,补贴金额超出了预期而不得不降低补贴额度;而从市场端考虑,发展超速将导致汽车竞争加剧,毛利下降,资源不足而消耗增加,价格被抬高。锂电池发展路径可以主要从3个方面权衡,一是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是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二是销量,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三是政策,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相关政策。对锂电行业影响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原材料价格。因为目前锂电池始终是处于以市场为主导,未来材料价格或许会继续增长,锂电企业该如何做出调整?让我们共同见证。

4、跨国炼金

原材料供应不足或成为动力电池发展的最大掣肘。去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走高,引发各企业争相布局锂资源。在国内资源有限情况下,跨国炼金,瓜分澳大利亚、加拿大、刚果等全球锂资源成了屡见不鲜的新闻,其中不乏宁德时代、猛狮科技等锂电企业。

2017年7月初,消息显示宁德时代与矿业巨头Glencore签署一项重大协议,Glencore将出售2万吨钴产品。而早在2016年的10月,Glencore就曾和宁德时代签署一份长达四年的供货协议。

image.png

2017年12月,猛狮科技在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动作频繁。在国外,除了签署伊朗马汉百兆瓦级储能项目;还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Metalstech签署战略协议,锁定上游锂矿资源。

image.png

  【OFweek视角】

国内锂、钴、镍等锂电相关材料有限,锂电池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国内原材料价格一度上涨价格,据统计三元材料涨幅超过40%,而碳酸锂仅下半年的时间涨幅就超过20%,这让锂电企业也很无奈。为求发展,许多企业先知先觉,选择跨国购买材料,对他们而言也是明智之举。

5、扩能加速

面对锂电行业景气度的高涨,锂电企业都在忙着做扩张产能计划。

如比亚迪、CATL等龙头企业的争相扩能,而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猛狮科技、多氟多也不甘示弱,紧跟其后展开扩能布局。

截止今年年底,比亚迪青海10GWh工厂已经投建,预计2018年产能将达26GWh。鹏辉能源投资58亿元实施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和5Gwh锂离子动力电池PACK项目。国轩高科募资36亿元用于新一代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年产20万套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建设项目。猛狮科技计划总投资不低于30亿元建设年产5GWh锂电池及电池研究中心项目。多氟多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97亿元全部投资于“年产10,000吨动力锂电池高端新型添加剂项目”和“30万套/年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配套项目”。

image.png

此外,新纶科技、赣锋锂业、格林美、天齐锂业、天赐材料等企业也纷纷扩张产能并加大新技术投入。

新纶科技的“锂电池电芯用高性能封装材料项目” 预计2018年一季度末将转入试生产,将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产业链空白。赣锋锂业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锋锂,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5亿元投资建设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天齐锂业将投资15亿元在遂宁市安居区化工产业园区新建2万吨碳酸锂工厂。天赐材料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启动年产20万吨电解液项目;格林美募资不超过29.5亿元加码三元材料再生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环节。

【OFweek视角】

目前行业虽然火热,未来前景也较明朗,但产能的暴增带来的是行业竞争的加剧,而新能源汽车需求的锂电增量不大且新能源汽车未来销量不明,对动力锂电需求不定的情形下,竞争激烈的锂电行业或将面临洗牌。

6、跨界锂电

对于锂电当前的火热与未来前景的预期,行业中的企业加快扩能,而相关行业和资本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2017年,锂电产业含电池、上游材料、设备、回收等领域发生的并购重组案例就超50起,涉及金额超500亿元,案例数量之多,资金投入力度之大,比起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兼并购涉及案例来看,有不少上市公司及投资机构寻求锂电优质标的,以期跨界锂电领域。

龙头企业的产能扩张,再加上类似冠城大通、小康股份等公司转型新能源,进入动力锂电池业务领域,将推动锂电产能的暴增,竞争加剧。

根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预测,到2018年,锂电装机量将达60GWh。

image.png

  【OFweek视角】

从长远角度来看,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方向不变,2020年产销量200万辆的目标有望实现。同时,根据预测,2020年锂电装机量将达96GWh,增量较大,未来新能源车产业链仍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锂电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显而易见,行业竞争在加剧,在未来几年或将会有部分跟不上发展要求的锂电企业被淘汰出局。一方面,从目前锂电池需求来看,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随着新能源汽车小型化趋势深入,锂电的装机量增长不大,龙头企业扩能加剧会压缩小企业或新进企业的生存空间,而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因此,承担不住产业链风险的企业将面临退出。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锂电的能量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传统的锂电即将触及天花板,新型锂电的研究迫在眉睫,因此,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以及应对政策变化及转型能力的企业将被市场逐渐淘汰。锂电市场引发的“淘金热”不乏投机者,大浪淘沙始见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承担得起风险的企业才能真正享受到锂电市场“蛋糕”的美味。

7、智能制造

除了政策、市场因素之外,影响锂电行业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制造力。国家提出的“制造2025”、工业4.0等,目的是推动企业制造升级,提升制造能力。这对发展迅速的锂电行业也尤为重要。为了提升智能制造能力,2017年不少企业开始了相关布局,沃特玛就是其中的代表。

面对行业竞争,沃特玛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制定了符合企业发展的SMART战略,从传统动力电池制造商变为智慧新能源创造商,引领行业往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沃特玛的SMART战略的核心价值在于:加速智能制造,加强品质升级;提供一站式交通电动化解决方案;提升产业链竞争实力。

如何实现智慧制造?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制造,沃特玛给出了一条公式。自动化是要实现电芯生产/检测、PACK组装测试、物流运输等方面的自动化;信息化包括企业软件系统、智能硬件接口、PC端和移动端应用报表和信息展示、大数据挖掘等方面信息化;智能化则是指生产数据化、ERP系统数据化、设备维护保养智能化。

全面自动化改造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一条生产线从原来的120人减少至20人。沃特玛在采用自动化后和传统方式对比分析如下图:

image.png

  沃特玛采用自动化产线后,达到了降成本,提效率,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OFweek视角】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仍然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需求。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努力。随着智能化趋势的发展,动力电池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包括生产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能源管理智能化和供应链智能化等方面。智能制造有望将动力电池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进行提高。

8、创新动力

除了制造之外,技术创新也是从国家到企业都在努力的方向。

目前,车载电源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寿命、成本、能量密度、效率。首先是寿命方面,车载电源系统中,电池成组对于电池生产和性能的一致性要求很高,电池成组筛选困难,因为要求整车所有电池单体具备统一的一致性要求,而且这种一致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在现行的使用方式方法上,电池成组寿命远远低于单体寿命或衰减程度就已经说明这样一点。这个技术问题,是制约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安全的电池是保证电动汽车安全的重要一环。基于液态电解质的动力电池,有机电解液的安全是个大问题,无机的液态电池漏液也存在安全隐患。而大趋势是采用单体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解质电池或三元材料电池,但不是那种放在火里烧过十分钟就可能爆炸的NCA电池。固态电池除了可以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之外,固态电池还具备更安全、循环性更好、成本更低等优点。

image.png

2018年1月8号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清华深圳研究院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从这方面看出,锂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OFweek视角】

正如曹雪芹所言,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尽管锂电前景可期,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较多,技术创新是其中一个。目前锂电的能量密度即将触及天花板,研发新一代的锂电刻不容缓。正如锂电教授所言,目前新能源汽车最迫切的问题是研究好电池路线,做出好电池。

9、强弱分化

在当前我国车用锂电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以下几项:扩能加剧,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电池公告管理趋紧,企业应对不足;电池单体性能不差,成组技术差距明显;技术路线存争议,部分企业受挫;动力电池自动化装备水平低;安全事故频发,电池安全亟需重视;回收利用存在技术障碍,政策落实执行难度大。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持续景气,使得动力电池产业高端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行业结构性风险上升。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17年出货量前10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80%左右,超100家的动力电池企业中,真正能进入整车供应体系的数量不超过20家。市场中两极分化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image.png

  【OFweek视角】

一个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竞争加剧,强弱分化出现。在行业洗牌时期,高端锂电产品走俏而低端滞销,企业应该把握高端锂电走俏的契机,把竞争的着力点放在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上,避免价格战,走高端发展战略,如果锂电企业进行价格比拼,势必会造成行业陷入价格比拼的怪圈,而迟迟无法转型升级的局面。

10、“报废潮”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规模扩大,我国将在未来迎来电池“报废潮”。这些已经报废的电池该如何妥善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经济角度出发,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在2018年将超过53亿元,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2023年废旧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达250亿元。

从可持续发展出发,由于动力电池中正极材料、电解质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同时,我国又必须通过回收利用来缓解对钴等稀缺金属的严重对外依赖。所以,动力电池回收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

此外,梯级利用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源在储能、低速车等应用场景是可实施的,尽管动力电池最终仍需拆解回收再利用而形成闭环。

电池“报废潮”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近年来发布的相关政策有所体现。

工信部加快废旧电池管理办法的推出,从法律角度出发,让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有法可依,统筹规划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促进形成较为成熟的回收利用体系。但有法可依,仍需有实际可参考的工程标杆,才能形成联动,让更多的相关企业参考学习。这或许就是国家工程中心设立的目的所在。

为迎接即将来临的锂电池“报废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由科力远联合中南大学、金川集团、湖南瑞翔新材料等单位共同筹建国家工程中心。

image.png

经过短期发展,国家工程中心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已取得不错成绩。国家工程中心从电池拆解设备入手,集中多方优势开发了高效安全的全自动电池拆解设备,在效率上,拆解设备产能为300kg/h,拆解过程中,镍、钴、稀土的综合回收率超过了99.7%,并极大地节约了回收成本。此外,国家工程中心参与起草有色行标《废旧电池破碎分选回收技术规范》。

【OFweek视角】

2015年报废动力电池累计为2万-4万吨,对应的电池回收率仅为2%,以现在的回收产能根本无力负担2020年预计的12万-17万吨的报废电池。工信部加快电池梯级利用的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未来电池回收领域的发展将有法可依。

福祸相依,电池报废量的急剧上升并不一定就是灾难,也可能是一个商业契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或将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一块“香饽饽”,引起新的市场竞争。

总结

2017年度锂电十大关键词概括了锂电行业在政策、市场、制造力、创新力等方面,涵盖了动力电池从生产、使用到报废回收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2018年,锂电行业将会有哪些关键字出现?让我们共同期待。

动荡的产业催生了行业风云人物,详情请看《年终盘点:2017年锂电产业十大风云人物》。2017年,锂电企业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有的企业顺势而起,而有的锂电“老兵”,没能跟上发展脚步的,则日渐式微。详情请看《年终盘点:2017十大明星锂电企业》2017年,锂电行业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或许就那十件事,详情请看《【年终盘点】2017年锂电行业十大事件》。在形形色色的话题,热度高企的或许就这十个话题《年度盘点:2017年锂电应用十大热点话题》。锂电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能成为热点走进观众视野的或许就这十个《【年终盘点】2017年锂电行业十大技术热点》。

关键字:双积分新纶潍柴动力

本文摘自:OFweek锂电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