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为城市治病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20 09:55:23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6月20日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在快速发展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人们形象的把这些难题成为“城市病”,伴随的社会矛盾也在加剧。不过问题中往往蕴藏着契机,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旦被正视,就会成为寻找出路的压力、催生变革的动力,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成为近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

据了解,在智慧城市里面,主要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在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等领域里面,充分利用当前发展比较迅猛的信息技术,例如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分析等手段,对城市的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过程当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用,这才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根本的目的。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一股力量正在活跃起来——民营企业,它们看到了城市的问题,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表示了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期待,急切想为这些城市做些什么。

智慧城市建设

据了解,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全世界都在研究智慧城市,中国有100多个城市都在做智慧城市。去年年底,我国大约60多个城市完成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这60个报告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做主线的,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目前我国还缺乏一个标准的统一的规范和模式。虽然各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所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不同,但是城市管理、人文环境和经济运营状况大致是相同的,所以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管理和发展的最新方向,也是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城市病最有效手段,智慧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为广大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在建设行业,这种机遇则更为普遍,广大建设企业都可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分得一杯羹,同时借助信息化和网络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民营企业扛大旗功课要做

“智慧城市”的发展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种机遇,国家在引导民营企业走进来方面也给足了优惠。

当然,政府的支持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司志刚看来,每个城市、每个区域一定要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将所有的技术、政府的数据和管理的理念融为一体。政府需要从一个城市到一个领域、部门、行业、区县乃至街道和社区,把这些公共服务灌输到每一层。对政府来说,还要完成市级信息资源库的整合,把市级到部门到区县,所有的数据打通,再把政务网络体系再联为一体。

中国的经济不可能像过去一个劲的高速发展,要调整发展速度,我们要适应新常态,调整新的思路。不能依赖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冷静下来思考,总结经验,地方政府债务,产能过剩,金融风险,这些问题不是一时能解决得了的,这些年我们发展很快,出现了大量的隐患。用智慧城市的标准来衡量现在我们很多城市,有些是不智慧的城市,甚至是愚蠢的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投资主体应是民营企业而非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企业投资占比已达65%,“未来几年民营企业投资占比应在70%以上,才能保证每年GDP增长在7%左右。”

但是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说,民营企业力量小,很难参与一些大项目。

那么,民营企业该如何调整发展思路?

首先,民营企业需要整合资源,在产权明确的基础上依法组建新的公司,否则很难成为投资的主体,单打独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其次,民营企业要确实调整发展思路,不是像过去跟地方政府搞好关系,要一块地,跟银行搞好关系,盖房子,盖了房子赚了钱就走人,这种发展也不行。未来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创新主体也是民企,关键是民企一定要站在当地地方政府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怎么规划,发展,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当地的发展当中。行业认可,政府支持,发展才有希望。

D1Net评论: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治疗城市疾病,在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民营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根据自身的规模、技术、市场资源等各方面的实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进入细分领域。细分领域中民营企业参与的机会和程度存在差异,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定位,才能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关键字:治病智慧城市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智慧城市:为城市治病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为城市治病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20 09:55:23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6月20日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在快速发展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人们形象的把这些难题成为“城市病”,伴随的社会矛盾也在加剧。不过问题中往往蕴藏着契机,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旦被正视,就会成为寻找出路的压力、催生变革的动力,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成为近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

据了解,在智慧城市里面,主要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在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等领域里面,充分利用当前发展比较迅猛的信息技术,例如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分析等手段,对城市的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过程当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用,这才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根本的目的。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一股力量正在活跃起来——民营企业,它们看到了城市的问题,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表示了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期待,急切想为这些城市做些什么。

智慧城市建设

据了解,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全世界都在研究智慧城市,中国有100多个城市都在做智慧城市。去年年底,我国大约60多个城市完成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这60个报告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做主线的,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目前我国还缺乏一个标准的统一的规范和模式。虽然各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所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不同,但是城市管理、人文环境和经济运营状况大致是相同的,所以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管理和发展的最新方向,也是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城市病最有效手段,智慧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为广大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在建设行业,这种机遇则更为普遍,广大建设企业都可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分得一杯羹,同时借助信息化和网络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民营企业扛大旗功课要做

“智慧城市”的发展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种机遇,国家在引导民营企业走进来方面也给足了优惠。

当然,政府的支持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司志刚看来,每个城市、每个区域一定要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将所有的技术、政府的数据和管理的理念融为一体。政府需要从一个城市到一个领域、部门、行业、区县乃至街道和社区,把这些公共服务灌输到每一层。对政府来说,还要完成市级信息资源库的整合,把市级到部门到区县,所有的数据打通,再把政务网络体系再联为一体。

中国的经济不可能像过去一个劲的高速发展,要调整发展速度,我们要适应新常态,调整新的思路。不能依赖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冷静下来思考,总结经验,地方政府债务,产能过剩,金融风险,这些问题不是一时能解决得了的,这些年我们发展很快,出现了大量的隐患。用智慧城市的标准来衡量现在我们很多城市,有些是不智慧的城市,甚至是愚蠢的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投资主体应是民营企业而非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企业投资占比已达65%,“未来几年民营企业投资占比应在70%以上,才能保证每年GDP增长在7%左右。”

但是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说,民营企业力量小,很难参与一些大项目。

那么,民营企业该如何调整发展思路?

首先,民营企业需要整合资源,在产权明确的基础上依法组建新的公司,否则很难成为投资的主体,单打独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其次,民营企业要确实调整发展思路,不是像过去跟地方政府搞好关系,要一块地,跟银行搞好关系,盖房子,盖了房子赚了钱就走人,这种发展也不行。未来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创新主体也是民企,关键是民企一定要站在当地地方政府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怎么规划,发展,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当地的发展当中。行业认可,政府支持,发展才有希望。

D1Net评论: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治疗城市疾病,在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民营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根据自身的规模、技术、市场资源等各方面的实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进入细分领域。细分领域中民营企业参与的机会和程度存在差异,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定位,才能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关键字:治病智慧城市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