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应避免盲目现状

责任编辑:editor009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2 06:34:38 本文摘自:慧聪网

根据美国IHS技术公司的报告,全球智慧城市的数量将在未来实现数倍增长,到2025年至少达88个。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和私企合作处理市中心面对的多重挑战。另外,HIS还预测,2025年,全球智慧城市项目的年投资将超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1.5亿元),较2013年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7亿元)投资增幅巨大。

智慧城市在中国也受到热捧。截至2013年底,4个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总计311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涵盖大中小城市和东中西部区域,十二五”期间有关智慧城市的总投资或将超过1.6万亿元。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以及部分发达农村中,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发展目标之一。现在,“智慧”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像城市一卡通,网络学院,电子政府,智慧大棚,数字化工厂等,生活中已经不再陌生。

然而在建设智慧城市思路日渐清晰的今天,一些弊端也渐渐浮出水面,可以说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盲热”——

(1)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某些城市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最新技术的引入和新设备、新硬件的投入,但是部分城市主管部门无法真正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能服务的新型模式,投入产出率十分低下,缺乏应用实效。

(2)重概念口号,轻行动配套。部分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热情高,决心大,口号多,但就是缺乏操作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基本的要素资源和支撑能力,对真实需求的判断以及执行层面的组织保障和有效的路径、方法、措施。

(3)重建设发展,轻安全保障。一些城市重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然而在工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过度依赖国外厂商提供的规划设计和解决方案,甚至直接打算依托国外厂商建设城市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平台,因此缺乏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方面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制度,隐患无穷。

(4)重设备技术,轻机制建设。部分地方或主管部门花大钱购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及以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与EMC存储设备的组合)为代表的先进系统软件和设备,然而缺乏统筹建设、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可配套的标准、政策和法制环境。

智慧城市盲热的建议

另外,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还存在信息一体化存障碍,城市交通堵塞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规律性。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事求是,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发展智慧城市也不例外,智慧城市有三个层次,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就6是对一个城市进行量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智能化管理,进而通过多个智能系统的联动,综合为一个大的智慧系统,形成智慧城市。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更新、应用环境优化有一个渐进过程,因此每个发展阶段也有其存在条件、发展动力和发展前景,智慧城市建设应具有阶段性,需要按规律循序渐进。

2、适应性。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要加快光纤、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传感器布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智慧化的转变。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技术条件及人员管理如果无法与之匹配的话,在这方面过快建设就会成为严重的经济负担。有关专家指出,在整体条件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建设“智慧城市”,将会出现资金及资源浪费和效率下降等问题。

3、推广性。从应用成本方面讲,目前在信息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多数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需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目前制作一个物联网标签的成本大约是1.5元,高额成本决定了这项技术目前只能应用在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商品上,在低价值商品上则较难推广,同时,如何确保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等问题,也要在推广时进行周密考虑。

4、实用性。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全社会与市民的广泛参与,很难有效推进。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实际需求,以老百姓的信息生活为导向,以便民惠民为基本前提,为人民服务的信息化、让人民群众受益的信息化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建设。

虽然智慧城市建设并不轻松,但笔者仍然看好“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智慧产业的发展,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这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智慧城市方案解决的形式也不再拘泥于线下。据笔者了解,在智慧产业领域中,上市公司科通名下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型电商平台,以及较早进入市场的B2B电子商务采购平台慧聪网,以及高新科技产品B2B交易平台等都是业内较为知名的在线交易网站/平台,而科通芯城以及中国硅谷在线更是属于垂直类电商,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后者围绕智慧城市提出了智慧家居、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酒店、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金融等十余类解决方案,虽然智慧城市目前的采购群体主要为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但可以预想未来的智慧城市应用,也将如今日的数码产品一般大红大紫。

随着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体化的提速,智慧城市建设无疑将成为“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点,并逐渐打破过去智慧城市“割据”的状况,建设整体统一的、良性发展的智慧城市系统,实现良好的协同发展。

关键字:建设智慧城市

本文摘自:慧聪网

x 智慧城市建设应避免盲目现状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应避免盲目现状

责任编辑:editor009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2 06:34:38 本文摘自:慧聪网

根据美国IHS技术公司的报告,全球智慧城市的数量将在未来实现数倍增长,到2025年至少达88个。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和私企合作处理市中心面对的多重挑战。另外,HIS还预测,2025年,全球智慧城市项目的年投资将超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1.5亿元),较2013年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7亿元)投资增幅巨大。

智慧城市在中国也受到热捧。截至2013年底,4个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总计311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涵盖大中小城市和东中西部区域,十二五”期间有关智慧城市的总投资或将超过1.6万亿元。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以及部分发达农村中,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发展目标之一。现在,“智慧”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像城市一卡通,网络学院,电子政府,智慧大棚,数字化工厂等,生活中已经不再陌生。

然而在建设智慧城市思路日渐清晰的今天,一些弊端也渐渐浮出水面,可以说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盲热”——

(1)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某些城市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最新技术的引入和新设备、新硬件的投入,但是部分城市主管部门无法真正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能服务的新型模式,投入产出率十分低下,缺乏应用实效。

(2)重概念口号,轻行动配套。部分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热情高,决心大,口号多,但就是缺乏操作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基本的要素资源和支撑能力,对真实需求的判断以及执行层面的组织保障和有效的路径、方法、措施。

(3)重建设发展,轻安全保障。一些城市重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然而在工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过度依赖国外厂商提供的规划设计和解决方案,甚至直接打算依托国外厂商建设城市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平台,因此缺乏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方面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制度,隐患无穷。

(4)重设备技术,轻机制建设。部分地方或主管部门花大钱购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及以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与EMC存储设备的组合)为代表的先进系统软件和设备,然而缺乏统筹建设、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可配套的标准、政策和法制环境。

智慧城市盲热的建议

另外,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还存在信息一体化存障碍,城市交通堵塞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规律性。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事求是,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发展智慧城市也不例外,智慧城市有三个层次,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就6是对一个城市进行量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智能化管理,进而通过多个智能系统的联动,综合为一个大的智慧系统,形成智慧城市。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更新、应用环境优化有一个渐进过程,因此每个发展阶段也有其存在条件、发展动力和发展前景,智慧城市建设应具有阶段性,需要按规律循序渐进。

2、适应性。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要加快光纤、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传感器布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智慧化的转变。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技术条件及人员管理如果无法与之匹配的话,在这方面过快建设就会成为严重的经济负担。有关专家指出,在整体条件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建设“智慧城市”,将会出现资金及资源浪费和效率下降等问题。

3、推广性。从应用成本方面讲,目前在信息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多数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需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目前制作一个物联网标签的成本大约是1.5元,高额成本决定了这项技术目前只能应用在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商品上,在低价值商品上则较难推广,同时,如何确保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等问题,也要在推广时进行周密考虑。

4、实用性。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全社会与市民的广泛参与,很难有效推进。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贴近经济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实际需求,以老百姓的信息生活为导向,以便民惠民为基本前提,为人民服务的信息化、让人民群众受益的信息化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建设。

虽然智慧城市建设并不轻松,但笔者仍然看好“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智慧产业的发展,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这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智慧城市方案解决的形式也不再拘泥于线下。据笔者了解,在智慧产业领域中,上市公司科通名下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型电商平台,以及较早进入市场的B2B电子商务采购平台慧聪网,以及高新科技产品B2B交易平台等都是业内较为知名的在线交易网站/平台,而科通芯城以及中国硅谷在线更是属于垂直类电商,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后者围绕智慧城市提出了智慧家居、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酒店、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金融等十余类解决方案,虽然智慧城市目前的采购群体主要为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但可以预想未来的智慧城市应用,也将如今日的数码产品一般大红大紫。

随着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体化的提速,智慧城市建设无疑将成为“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点,并逐渐打破过去智慧城市“割据”的状况,建设整体统一的、良性发展的智慧城市系统,实现良好的协同发展。

关键字:建设智慧城市

本文摘自:慧聪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