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智慧城市的一剂“良方”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22 09:27:02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网络,产生的数据及其增长速度比任何时期都要多,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正在迅猛增长。

随着大数据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有些人惊呼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了,2012年《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中写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同时,这种大环境对城市管理现有的政务数据中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需要有法可依,国家应该尽快制定信息保护法和信息公开法。既要鼓励面向群体而且服务于社会的数据挖掘,又要防止针对个体侵犯隐私的行为,不仅提倡数据共享,也要防止数据被滥用。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数据将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以及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

开放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助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搜索引擎是大数据最为典型的应用之一。百度每天约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产生几十个PB 的数据;腾讯每天产生1000亿次服务调用、5万亿次计算、300G存储量;中国联通用户每秒产生上网记录83万条,对应的数据量为3.6PB/年;中国交通银行每日约处理600G数据,存量数据超过70TB……所有这些行为都由海量的数据来呈现。

开放数据是数据挖掘的重要来源,城市数据来自市民和政府,城市数据服务于市民和政府。只有开放数据,才能使智慧城市的数据收集更全面,才能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

得益于计算机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以及处理,人们能够运用大数据实现原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公共交通系统的动态数据公布后,对其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手机应用为公众出行提供实时建议,还可以为地铁系统在客流高低峰时段、热点站和普通站之间的调配提出更优方案。

智慧城市之所以迷人,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更准确的交通状况,以及更方便的生活体验,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不管是智能交通、智能安防,还是智能家居,大数据都是支持其运转的核心。如果没有来自交通管理部门及各车联网系统反馈的数据,智能交通就无法正确显示导引信息,调节红绿灯时长。如果没有来自公安部门的犯罪率及惯犯数据,智能安防也只能被动防御,无法成为保卫城市安全体系中的一环。

大数据备受追捧

2013年大数据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用大数据制定出成功的市场方案,许多国家和城市依靠大数据治理污染、疏导交通。从默默无闻到备受追捧,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基本上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等大型物联网项目普遍采用的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商业公司,在数据的开放和共享问题上都持非常保守的态度,而智慧城市这样的工程要想达到期望效果,还需要更开放的大数据。

许多物联网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意识到开放数据所能带来的价值。2012年,美国纽约立法规定,政府有义务向市民公布自己掌握的数据。从法案出台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围绕纽约数据平台产生的移动应用已有几百个,开放数据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商业及公益价值纷纷被挖掘出来:关于PM2.5指数、噪声污染的数据可以应用到周边房价的估测软件中,关于酒店、美食的点评软件也可以结合食品安全、卫生监测等方面的公开数据。另外,利用警察部门关于犯罪记录数据的开放,已经有人开发出提醒人们避开犯罪高发区的应用。

开放大数据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企业关注,激发前沿创新和应用。事实上,全球互联网巨头都已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包括惠普、IBM、微软在内的全球IT巨头,纷纷通过收购大数据相关厂商来实现技术整合。国内一些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包括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等也已开始实质性的探索。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大数据所创造的价值将达到530亿美元,产生10万个工作岗位,对文化、社会、政治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可以说是“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

D1Net评论:

大数据带来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政府信息的快速增长,只有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分析、挖掘、应用、管理,才能从海量、复杂、实时的信息中发现有用信息、提升应用,真正释放智慧的价值和能量,及时有效的数据处理方式才是城市着重解决的难题,大数据的应用则为此带来解决“良方”,为智慧城市建设排忧解难。

关键字:智慧城市大数据良方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x 大数据:智慧城市的一剂“良方”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智慧城市的一剂“良方”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22 09:27:02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网络,产生的数据及其增长速度比任何时期都要多,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正在迅猛增长。

随着大数据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有些人惊呼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了,2012年《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中写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同时,这种大环境对城市管理现有的政务数据中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需要有法可依,国家应该尽快制定信息保护法和信息公开法。既要鼓励面向群体而且服务于社会的数据挖掘,又要防止针对个体侵犯隐私的行为,不仅提倡数据共享,也要防止数据被滥用。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数据将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以及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

开放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助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搜索引擎是大数据最为典型的应用之一。百度每天约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产生几十个PB 的数据;腾讯每天产生1000亿次服务调用、5万亿次计算、300G存储量;中国联通用户每秒产生上网记录83万条,对应的数据量为3.6PB/年;中国交通银行每日约处理600G数据,存量数据超过70TB……所有这些行为都由海量的数据来呈现。

开放数据是数据挖掘的重要来源,城市数据来自市民和政府,城市数据服务于市民和政府。只有开放数据,才能使智慧城市的数据收集更全面,才能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

得益于计算机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以及处理,人们能够运用大数据实现原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公共交通系统的动态数据公布后,对其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手机应用为公众出行提供实时建议,还可以为地铁系统在客流高低峰时段、热点站和普通站之间的调配提出更优方案。

智慧城市之所以迷人,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更准确的交通状况,以及更方便的生活体验,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不管是智能交通、智能安防,还是智能家居,大数据都是支持其运转的核心。如果没有来自交通管理部门及各车联网系统反馈的数据,智能交通就无法正确显示导引信息,调节红绿灯时长。如果没有来自公安部门的犯罪率及惯犯数据,智能安防也只能被动防御,无法成为保卫城市安全体系中的一环。

大数据备受追捧

2013年大数据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用大数据制定出成功的市场方案,许多国家和城市依靠大数据治理污染、疏导交通。从默默无闻到备受追捧,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基本上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等大型物联网项目普遍采用的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商业公司,在数据的开放和共享问题上都持非常保守的态度,而智慧城市这样的工程要想达到期望效果,还需要更开放的大数据。

许多物联网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意识到开放数据所能带来的价值。2012年,美国纽约立法规定,政府有义务向市民公布自己掌握的数据。从法案出台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围绕纽约数据平台产生的移动应用已有几百个,开放数据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商业及公益价值纷纷被挖掘出来:关于PM2.5指数、噪声污染的数据可以应用到周边房价的估测软件中,关于酒店、美食的点评软件也可以结合食品安全、卫生监测等方面的公开数据。另外,利用警察部门关于犯罪记录数据的开放,已经有人开发出提醒人们避开犯罪高发区的应用。

开放大数据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企业关注,激发前沿创新和应用。事实上,全球互联网巨头都已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包括惠普、IBM、微软在内的全球IT巨头,纷纷通过收购大数据相关厂商来实现技术整合。国内一些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包括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等也已开始实质性的探索。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大数据所创造的价值将达到530亿美元,产生10万个工作岗位,对文化、社会、政治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可以说是“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

D1Net评论:

大数据带来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政府信息的快速增长,只有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分析、挖掘、应用、管理,才能从海量、复杂、实时的信息中发现有用信息、提升应用,真正释放智慧的价值和能量,及时有效的数据处理方式才是城市着重解决的难题,大数据的应用则为此带来解决“良方”,为智慧城市建设排忧解难。

关键字:智慧城市大数据良方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