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市场庞大 加快建设推荐发展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31 13:21:01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智慧城市”通俗点儿讲,就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大上”的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种资源、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为居民提供更环保、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2013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4年增加到193个。2014年8月,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的申报启动,全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超过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60%。

智慧城市市场有多大?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估计,作为智慧城市普及的一部分,今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11亿。尽管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却远低于明年以及之后的数字。明年,智慧城市包含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超过17亿,到后年将达到近27亿。

Gartner预计,到2020年,全球城市使用的物联网设备将达到97亿。一项研究指出,按营收潜力计算,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1.7万亿美元的市场。Gartner指出,由于具有如此巨大的增长空间,“对于科技和服务提供商来说,智慧城市代表着一个巨大的营收机遇,但提供商需要从现在就开始规划它们的产品”。

国内很多企业正在布局分享智慧城市物联网这块蛋糕,物联网市场上的竞争相当激烈,而且未来会更加激烈。各企业都有自己的竟真优势,且智慧城市设计领域分厂广,每个领域都值得挖掘智慧城市市场才刚刚开始形成。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望未来3年内出台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智慧城市领域的负责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高级工程师陈才透露,“目前,国家标准委已经牵头成立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望未来3年内出台”。

他表示,目前,中央各部委正牵头研究制订本领域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形成了以评估促建设、促管理、促改进的新思路和新做法,未来我国智慧城市有可能开展全国性综合评估,通过评估工作推进各地智慧城市建设落在实处。他还表示,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合作,着重在产业发展、标准制定、应用方案等方面,深化与中日、中韩、中印等国的智慧城市国际合作。

国金证券分析师表示,智慧城市正在逐步从项目建设到服务运营转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所赋予的意义也从以往的单纯的项目建设逐步转型附加值更高的运营方向来,将通过O2O、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化等技术将数据价值进行挖掘。

如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

虽然,当前=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升级,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进展迅速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关键环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少:一是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门性规划尚未出台,城市层面统筹规划的科学性亟待提升;二是智慧城市的创新和推动主要依赖政府,市场的优势和力量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缺乏智慧城市建设的行业整合平台,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建设滞后。

如何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更好地发挥市场优势,快速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新四化”建设的广度、以人为本的深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尽快研究并做好加快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及落地政策和方案,从而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具体领域、运作模式及评价标准。

二是围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国家积极支持”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市场优势和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实现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合理匹配。重点是发挥企业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四个环节的积极作用,即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设的适用性、管理的效率和运行的规范。

三是引入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三方管理机构。首先,第三方管理机构构建行业整合平台,比如构建智慧社区平台,充分整合健康、养老、投资等各行业优势,实现交流互通和项目对接,兼顾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利益,提高社会化管理效率。其次,立足抢占智慧个人、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PPP闭环战略高地,打造个人小数据服务平台、企业社区服务门店大数据平台、“现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项目流和物流合一”的城市云计算平台,实现社会自理和国家治理的完美结合。再次是挖掘商业价值,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培育各类创新业态。最后,根据城市建设实践和案例,研究和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评价体系,关键是萃取并提炼一套系统的依据和标准。

关键字:智慧城市市场加快推进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x 智慧城市市场庞大 加快建设推荐发展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市场庞大 加快建设推荐发展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31 13:21:01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智慧城市”通俗点儿讲,就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大上”的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种资源、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为居民提供更环保、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2013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4年增加到193个。2014年8月,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的申报启动,全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超过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60%。

智慧城市市场有多大?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估计,作为智慧城市普及的一部分,今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11亿。尽管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却远低于明年以及之后的数字。明年,智慧城市包含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超过17亿,到后年将达到近27亿。

Gartner预计,到2020年,全球城市使用的物联网设备将达到97亿。一项研究指出,按营收潜力计算,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1.7万亿美元的市场。Gartner指出,由于具有如此巨大的增长空间,“对于科技和服务提供商来说,智慧城市代表着一个巨大的营收机遇,但提供商需要从现在就开始规划它们的产品”。

国内很多企业正在布局分享智慧城市物联网这块蛋糕,物联网市场上的竞争相当激烈,而且未来会更加激烈。各企业都有自己的竟真优势,且智慧城市设计领域分厂广,每个领域都值得挖掘智慧城市市场才刚刚开始形成。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望未来3年内出台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智慧城市领域的负责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高级工程师陈才透露,“目前,国家标准委已经牵头成立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望未来3年内出台”。

他表示,目前,中央各部委正牵头研究制订本领域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形成了以评估促建设、促管理、促改进的新思路和新做法,未来我国智慧城市有可能开展全国性综合评估,通过评估工作推进各地智慧城市建设落在实处。他还表示,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合作,着重在产业发展、标准制定、应用方案等方面,深化与中日、中韩、中印等国的智慧城市国际合作。

国金证券分析师表示,智慧城市正在逐步从项目建设到服务运营转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所赋予的意义也从以往的单纯的项目建设逐步转型附加值更高的运营方向来,将通过O2O、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化等技术将数据价值进行挖掘。

如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

虽然,当前=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升级,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进展迅速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关键环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少:一是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门性规划尚未出台,城市层面统筹规划的科学性亟待提升;二是智慧城市的创新和推动主要依赖政府,市场的优势和力量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缺乏智慧城市建设的行业整合平台,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建设滞后。

如何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更好地发挥市场优势,快速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新四化”建设的广度、以人为本的深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尽快研究并做好加快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及落地政策和方案,从而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具体领域、运作模式及评价标准。

二是围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国家积极支持”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市场优势和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实现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合理匹配。重点是发挥企业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四个环节的积极作用,即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设的适用性、管理的效率和运行的规范。

三是引入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三方管理机构。首先,第三方管理机构构建行业整合平台,比如构建智慧社区平台,充分整合健康、养老、投资等各行业优势,实现交流互通和项目对接,兼顾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利益,提高社会化管理效率。其次,立足抢占智慧个人、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PPP闭环战略高地,打造个人小数据服务平台、企业社区服务门店大数据平台、“现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项目流和物流合一”的城市云计算平台,实现社会自理和国家治理的完美结合。再次是挖掘商业价值,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培育各类创新业态。最后,根据城市建设实践和案例,研究和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评价体系,关键是萃取并提炼一套系统的依据和标准。

关键字:智慧城市市场加快推进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