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便捷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罗向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4-13 08:51:56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郫县将实施“149”智慧郫县建设工程,即1个基础公共平台、4大智慧产业基地、9大智慧示范应用,涉及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环保、水务、旅游、川菜产业园等领域。

双流县已安装200多组潮汐式信号灯控制系统,信号灯能实现自适应控制和半自适应控制,智能管理红绿灯。

温江已初步建成移动执法、移动监测、申报审批、中心数据库、环保验收等多个子系统,全面实现无纸化和一站式网上审批。

智能交通

让绿灯变“聪明”

如果反方向无车,路口信号灯便一直亮绿灯,一路放行……从2013年年底开始,双流县对道路交通管理实施改造升级,目前已初步实现智能化改造管理。4月8日,记者在双流县感受了一番智慧交通的便利。

上下班高峰一路绿灯

8日下午5时,记者驱车来到双流县广都大道,从广场宾馆路口一直往大件路方向行驶,发现只要经过的第一个路口是绿灯,该条大道的几个信号灯都是一路绿灯,十分顺畅。原来,这样的现象在早晚上下班高峰会出现,称为潮汐式信号灯控制系统。

“主要针对车流量大的道路或进出城主要干道,实现一条路绿灯通行。”双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汪成如介绍,目前,双流县已安装了200多组潮汐式信号灯控制系统,只有在上下班车流高峰时使用,“该系统靠自动感应,只要车流量达到一定程度,该系统便会自动启动,一路绿灯放行,避免造成拥堵。”

同时,信号灯还能实现自适应控制和半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是系统自己调节,比如凌晨,车流量小,检测到路口反方向无来车,信号灯便自动切换为绿灯。”汪成如介绍,半自适应则为民警通过监控,发现某路口出现了拥堵,则将一面长时间调制为红灯,让另一方向的车辆先通行,直到疏导畅通后再切换到正常。”

此外,在指挥中心有一个专门的机房,“相当于智能交通的心脏。”汪成如说,哪里出故障,机房就会自动报警,民警则通过报警的型号,找到出故障的地点。

新式卡口提前预判流量

在更加便利的同时,智能交通管理也更为严格。

双流县新安装了33个200万高清摄像头,遍布全城主要路口,适时判断路段交通流量,也让违法无处遁形。“现在对违法行为的取证,不再使用拍摄,而是全程监控摄像,然后在视频上截取3张现场违法图片以作证据。”汪成如介绍,新开通的智能交通与以往的电子警察有很大的区别,以前是利用触发式地磁进行拍照取证,现在的200万像素摄像头全程监控,行车轨迹和取证均更加容易。“摄像效果非常清晰,违法行为也一目了然。”汪成如介绍,以前,部分驾驶员试图利用从右边人行道绕行,躲避电子眼的抓拍,而新开通的电子警察,无论从哪个角度绕行,只要经过该路口的,均无法逃避电子警察的拍摄。

同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还有检测过往车辆痕迹的设备,称之为“卡口”。它可实现号牌识别、汽车流量统计,可对全路段交通流量进行判断。“比如这个路段的交通流量可以通过卡口监控看出来,民警则可以提前对该路口的交通做疏导和分流。”据了解,双流县已有牧华路、双楠大道、大件路等主要进出通道共安装了10套该系统,除做交通流量统计外,每一辆经过该卡口的车辆都有记载。

智慧环保

告别“人海战术”省时省力更省人

平板电脑,是温江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的出行必备。“这是我们移动执法的主要设备,在企业现场的监察情况,都可以输入这个平板电脑,第一时间回传到我们的系统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温江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长毛道强介绍。

而这只是温江“智慧环保”的一个手段。据了解,自2012年启动“智慧环保”平台建设以来,温江已初步建成移动执法、移动监测、申报审批、中心数据库、环保验收等多个子系统,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和一站式网上审批。

4月9日,记者走进温江,体验“智慧环保”带来的改变。

不到现场 24小时监测轻松实现

“过去无论是对企业的管理,还是监测、执法等,我们的手段都是比较传统的,主要靠手工操作。”温江区环保局局长杨永康形象地将传统手段称为“人海战术”。

以污水排放监测为例,由于人员有限,监测站工作人员只能根据企业排污类型分别展开监测工作,有些是一个月几次,有些是一个季度几次。但杨永康说,“哪怕我们的工作人员连轴转也没法时刻盯住企业的动作,而且有些企业白天不排污,等到晚上再排,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随着“智慧环保”手段的升级,这样的困扰逐渐减少。

位于温江工业园区内的中粮包装(成都)有限公司,在建厂时就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设在厂房外的排污池里,安装了2个传感器,可以随时将污水的流量和质量等数据传送到监测系统中。

不用到现场,坐在办公室的毛道强点开平板,进入相关网站,就能得到中粮包装公司的排污数据,一旦数据超过了标准,系统就将给出红色警报。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该套设备交由专业的第三方进行运营维护,中粮包装公司的工作人员没有权力对其进行任何操作。此外,温江区环保局每年将进行一次人工对比监测,只有人工监测数据与设备监测数据的误差在一定范围内,该设备的监测数据才被认可为有效数据。

目前,温江区内已有30多家企业安装了这样的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今年5月份,作为当地民生工程之一,政府将出资再安装30台(套),逐步扩大安装覆盖面。

一个平台 在线搞定所有业务

除了排污在线监测,针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同样也在向“智慧”升级。如温江区环保局为每一家企业建立的电子档案,通过该电子档案,企业的信息可以快速调阅。

更大的改变,体现在业务办理上。4月8日,成都东原海纳置业公司向温江区环保局提出了环评申请。让人意外的是,申请人并未到温江区政务中心的环保窗口提交申请,而是在网上完成了所有操作—这就是温江区环保局近年来打造的企业在线办事平台。温江辖区内的企业注册成为该平台会员后,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办理一切涉及到环保的业务,比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危险废物转移审批等。

过去窗口受理时,企业所需提交的材料都是纸质的。“但现在,我们要求企业将所有的材料件进行扫描,以PDF形式上传到办事平台。”温江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尹中兵介绍,如果企业不懂网络操作,可以到温江区政务中心的环保窗口,向工作人员咨询。

大约两三个工作日内,成都东原海纳置业公司就将收到温江区环保局发出的“领取短信”。按照要求,申请人需要带上上传材料的原件到温江区政务中心的环保局窗口领取相关文件。“我们会把网上材料与原件进行对比,确保其真实性。”尹中兵说,在线办事平台下,办理人不用多次往返,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业务部门通过网上操作简化了办理流程,效率得到提升。

智慧元素

融入郫县百姓日常生活

成都市郫县唐元镇钓鱼村80后村民张灵伟,是郫县水源保护区的一名巡查员。无论风雨,张灵伟每天都要沿柏条河钓鱼村段北岸来回巡走,监测两友路桥上2公里处到柏条河下游小河桥段的水源动态情况—每天的巡查情况,张灵伟都将通过手机环境监测网格化管理终端,传输到郫县饮用水源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

这是郫县智慧城市建设中,在水资源保护上的“智慧运用”。

2013年1月,郫县与温江、雅安等地一起列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两年多时间过去了,郫县智慧城市推动的效果如何?难点在哪里?

点上全面铺开“智慧生活”与百姓息息相关

郫县,承担着为成都主城区及郫县800多万人提供饮用水的重任,辖区内40.8平方公里的地区为国家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作为郫县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的设计方之一,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熠星认为:郫县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进行水资源的“智慧保护”。

2013年,郫县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网格化巡查管理机制。将县内的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划分成17个巡查网格,17名巡查员每天实地巡查、实时监测—与之相配套的,是2013年6月该县斥资1000余万元建立起来的饮用水源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

该平台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苏家堰在线截污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6大系统,对水源保护区内34个重点点位实施24小时监控。“实行视频监控与巡查员的互动,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事件会更方便,处置也更加及时有效。”郫县环保局饮用水源保护指挥中心主任陈帆告诉记者。

“像进行水源保护一样,大量的数字化举措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郫县住建局副局长姜克锦说,除水源保护智慧建设之外,郫县德源镇智慧社区管理、安德镇川菜产业园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郫县豆瓣产业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县域无限网络覆盖等工作也全面铺开,“‘智慧元素’已开始影响民众日常生活的点滴。”

建设标准不清晰“摸着石头”突破机制体制

在获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前,郫县已经有推行8年电子政务的实践。

根据2013年确立的“智慧郫县”建设内容框架体系,郫县将实施“149”智慧郫县建设工程,即1个基础公共平台、4大智慧产业基地、9大智慧示范应用,“通过五年时间,整合郫县工业、农业、生态、交通等信息网络,打造三星级智慧城市。”

对姜克锦这样的实际参与者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中仍有某些“疑惑”。“点上做好很容易推进,要在面上突破、要想形成体系还相对较难。”

姜克锦分析,首先是部门利益的分割,造成短时间内难以统一。“比如信息共享上就很麻烦,有些垂管部门推行两套信息系统,其内部的系统难以共享。”在王熠星看来,这不仅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智慧城市”建设障碍,更造成了资源浪费。“比如曾经的城管与交警各自建立路面监管摄像头,这实际上是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更多的问题在体制机制上。在姜克锦的印象中,带营利性的项目市场化推进得很快,“比如市场倒逼下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带公益性的项目推进则相对较慢,“因为财政相对有限的现实问题。”“试点更多是自上而下的探索,所以建设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提的都是原则性要求,而技术性的操作层面的标准需要自己去把握。”同样的,还有建设标准上的“相对模糊”。姜克锦表示,郫县正在进行此方面的探索,“比如通信技术上的接口这些,差异很大,我们都在进行有意识的统一标准。”

关键字:智慧对比监测软通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x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便捷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便捷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罗向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4-13 08:51:56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郫县将实施“149”智慧郫县建设工程,即1个基础公共平台、4大智慧产业基地、9大智慧示范应用,涉及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环保、水务、旅游、川菜产业园等领域。

双流县已安装200多组潮汐式信号灯控制系统,信号灯能实现自适应控制和半自适应控制,智能管理红绿灯。

温江已初步建成移动执法、移动监测、申报审批、中心数据库、环保验收等多个子系统,全面实现无纸化和一站式网上审批。

智能交通

让绿灯变“聪明”

如果反方向无车,路口信号灯便一直亮绿灯,一路放行……从2013年年底开始,双流县对道路交通管理实施改造升级,目前已初步实现智能化改造管理。4月8日,记者在双流县感受了一番智慧交通的便利。

上下班高峰一路绿灯

8日下午5时,记者驱车来到双流县广都大道,从广场宾馆路口一直往大件路方向行驶,发现只要经过的第一个路口是绿灯,该条大道的几个信号灯都是一路绿灯,十分顺畅。原来,这样的现象在早晚上下班高峰会出现,称为潮汐式信号灯控制系统。

“主要针对车流量大的道路或进出城主要干道,实现一条路绿灯通行。”双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汪成如介绍,目前,双流县已安装了200多组潮汐式信号灯控制系统,只有在上下班车流高峰时使用,“该系统靠自动感应,只要车流量达到一定程度,该系统便会自动启动,一路绿灯放行,避免造成拥堵。”

同时,信号灯还能实现自适应控制和半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是系统自己调节,比如凌晨,车流量小,检测到路口反方向无来车,信号灯便自动切换为绿灯。”汪成如介绍,半自适应则为民警通过监控,发现某路口出现了拥堵,则将一面长时间调制为红灯,让另一方向的车辆先通行,直到疏导畅通后再切换到正常。”

此外,在指挥中心有一个专门的机房,“相当于智能交通的心脏。”汪成如说,哪里出故障,机房就会自动报警,民警则通过报警的型号,找到出故障的地点。

新式卡口提前预判流量

在更加便利的同时,智能交通管理也更为严格。

双流县新安装了33个200万高清摄像头,遍布全城主要路口,适时判断路段交通流量,也让违法无处遁形。“现在对违法行为的取证,不再使用拍摄,而是全程监控摄像,然后在视频上截取3张现场违法图片以作证据。”汪成如介绍,新开通的智能交通与以往的电子警察有很大的区别,以前是利用触发式地磁进行拍照取证,现在的200万像素摄像头全程监控,行车轨迹和取证均更加容易。“摄像效果非常清晰,违法行为也一目了然。”汪成如介绍,以前,部分驾驶员试图利用从右边人行道绕行,躲避电子眼的抓拍,而新开通的电子警察,无论从哪个角度绕行,只要经过该路口的,均无法逃避电子警察的拍摄。

同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还有检测过往车辆痕迹的设备,称之为“卡口”。它可实现号牌识别、汽车流量统计,可对全路段交通流量进行判断。“比如这个路段的交通流量可以通过卡口监控看出来,民警则可以提前对该路口的交通做疏导和分流。”据了解,双流县已有牧华路、双楠大道、大件路等主要进出通道共安装了10套该系统,除做交通流量统计外,每一辆经过该卡口的车辆都有记载。

智慧环保

告别“人海战术”省时省力更省人

平板电脑,是温江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的出行必备。“这是我们移动执法的主要设备,在企业现场的监察情况,都可以输入这个平板电脑,第一时间回传到我们的系统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温江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长毛道强介绍。

而这只是温江“智慧环保”的一个手段。据了解,自2012年启动“智慧环保”平台建设以来,温江已初步建成移动执法、移动监测、申报审批、中心数据库、环保验收等多个子系统,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和一站式网上审批。

4月9日,记者走进温江,体验“智慧环保”带来的改变。

不到现场 24小时监测轻松实现

“过去无论是对企业的管理,还是监测、执法等,我们的手段都是比较传统的,主要靠手工操作。”温江区环保局局长杨永康形象地将传统手段称为“人海战术”。

以污水排放监测为例,由于人员有限,监测站工作人员只能根据企业排污类型分别展开监测工作,有些是一个月几次,有些是一个季度几次。但杨永康说,“哪怕我们的工作人员连轴转也没法时刻盯住企业的动作,而且有些企业白天不排污,等到晚上再排,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随着“智慧环保”手段的升级,这样的困扰逐渐减少。

位于温江工业园区内的中粮包装(成都)有限公司,在建厂时就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设在厂房外的排污池里,安装了2个传感器,可以随时将污水的流量和质量等数据传送到监测系统中。

不用到现场,坐在办公室的毛道强点开平板,进入相关网站,就能得到中粮包装公司的排污数据,一旦数据超过了标准,系统就将给出红色警报。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该套设备交由专业的第三方进行运营维护,中粮包装公司的工作人员没有权力对其进行任何操作。此外,温江区环保局每年将进行一次人工对比监测,只有人工监测数据与设备监测数据的误差在一定范围内,该设备的监测数据才被认可为有效数据。

目前,温江区内已有30多家企业安装了这样的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今年5月份,作为当地民生工程之一,政府将出资再安装30台(套),逐步扩大安装覆盖面。

一个平台 在线搞定所有业务

除了排污在线监测,针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同样也在向“智慧”升级。如温江区环保局为每一家企业建立的电子档案,通过该电子档案,企业的信息可以快速调阅。

更大的改变,体现在业务办理上。4月8日,成都东原海纳置业公司向温江区环保局提出了环评申请。让人意外的是,申请人并未到温江区政务中心的环保窗口提交申请,而是在网上完成了所有操作—这就是温江区环保局近年来打造的企业在线办事平台。温江辖区内的企业注册成为该平台会员后,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办理一切涉及到环保的业务,比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危险废物转移审批等。

过去窗口受理时,企业所需提交的材料都是纸质的。“但现在,我们要求企业将所有的材料件进行扫描,以PDF形式上传到办事平台。”温江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尹中兵介绍,如果企业不懂网络操作,可以到温江区政务中心的环保窗口,向工作人员咨询。

大约两三个工作日内,成都东原海纳置业公司就将收到温江区环保局发出的“领取短信”。按照要求,申请人需要带上上传材料的原件到温江区政务中心的环保局窗口领取相关文件。“我们会把网上材料与原件进行对比,确保其真实性。”尹中兵说,在线办事平台下,办理人不用多次往返,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业务部门通过网上操作简化了办理流程,效率得到提升。

智慧元素

融入郫县百姓日常生活

成都市郫县唐元镇钓鱼村80后村民张灵伟,是郫县水源保护区的一名巡查员。无论风雨,张灵伟每天都要沿柏条河钓鱼村段北岸来回巡走,监测两友路桥上2公里处到柏条河下游小河桥段的水源动态情况—每天的巡查情况,张灵伟都将通过手机环境监测网格化管理终端,传输到郫县饮用水源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

这是郫县智慧城市建设中,在水资源保护上的“智慧运用”。

2013年1月,郫县与温江、雅安等地一起列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两年多时间过去了,郫县智慧城市推动的效果如何?难点在哪里?

点上全面铺开“智慧生活”与百姓息息相关

郫县,承担着为成都主城区及郫县800多万人提供饮用水的重任,辖区内40.8平方公里的地区为国家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作为郫县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的设计方之一,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熠星认为:郫县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进行水资源的“智慧保护”。

2013年,郫县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网格化巡查管理机制。将县内的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划分成17个巡查网格,17名巡查员每天实地巡查、实时监测—与之相配套的,是2013年6月该县斥资1000余万元建立起来的饮用水源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

该平台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苏家堰在线截污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6大系统,对水源保护区内34个重点点位实施24小时监控。“实行视频监控与巡查员的互动,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事件会更方便,处置也更加及时有效。”郫县环保局饮用水源保护指挥中心主任陈帆告诉记者。

“像进行水源保护一样,大量的数字化举措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郫县住建局副局长姜克锦说,除水源保护智慧建设之外,郫县德源镇智慧社区管理、安德镇川菜产业园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郫县豆瓣产业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县域无限网络覆盖等工作也全面铺开,“‘智慧元素’已开始影响民众日常生活的点滴。”

建设标准不清晰“摸着石头”突破机制体制

在获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前,郫县已经有推行8年电子政务的实践。

根据2013年确立的“智慧郫县”建设内容框架体系,郫县将实施“149”智慧郫县建设工程,即1个基础公共平台、4大智慧产业基地、9大智慧示范应用,“通过五年时间,整合郫县工业、农业、生态、交通等信息网络,打造三星级智慧城市。”

对姜克锦这样的实际参与者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中仍有某些“疑惑”。“点上做好很容易推进,要在面上突破、要想形成体系还相对较难。”

姜克锦分析,首先是部门利益的分割,造成短时间内难以统一。“比如信息共享上就很麻烦,有些垂管部门推行两套信息系统,其内部的系统难以共享。”在王熠星看来,这不仅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智慧城市”建设障碍,更造成了资源浪费。“比如曾经的城管与交警各自建立路面监管摄像头,这实际上是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更多的问题在体制机制上。在姜克锦的印象中,带营利性的项目市场化推进得很快,“比如市场倒逼下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带公益性的项目推进则相对较慢,“因为财政相对有限的现实问题。”“试点更多是自上而下的探索,所以建设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提的都是原则性要求,而技术性的操作层面的标准需要自己去把握。”同样的,还有建设标准上的“相对模糊”。姜克锦表示,郫县正在进行此方面的探索,“比如通信技术上的接口这些,差异很大,我们都在进行有意识的统一标准。”

关键字:智慧对比监测软通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