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 穿越迷雾“暖”起来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张彧希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4-24 08:48:18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在每辆公交车上装上地理认知器和压力感受器,公交车驶过坑洼路面时就会产生震动,这样的信息随时传到养路部门的控制中心,实现对道路的实时维护—这一标上“智慧城市”的项目,已经在美国波士顿运行了三年。

在4月23日举行的第十三届软洽会主论坛上,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助理副总裁要钢和大家分享了上述故事。要钢同时分享了一个数据:到2025年,中国城市的人口规模会超过10亿,智慧城市的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建立?对于中国大中城市来说,都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作为中国软件名城的成都,这一命题尤为迫切。

智慧城市从“热”到“暖”

2012年,美国、英国相继宣布启动大数据研究,研究如何使城市更加智慧化。“我们认为中国现在来到了智慧城市的3.0时代。”要钢认为,1.0时代在2005年左右,那时听到更多的是数字城市,而五年之前更多的是无线城市。到了今天的智慧城市概念,谈的更多的是数据怎么融合、分析和服务民众,远远高于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充满了重重挑战。“首先是城市规模大,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个。”要钢说,“目前全球软件投入占整个投入的18%,而在中国软件投入只有7%,这个差距是相当大的。”

穿越了前几年的“雾里看花”,要钢认为,当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经历了从“热”到“暖”的过程,“并不是说今后就会‘凉’了,而是经历了谈得多做得少的阶段,真正有项目开始上马了,项目真正开始提供一些服务了。”

一个例子是,武汉建立的“市民之家”,很多政务职能已经放在上面。同时,像排号、预约等功能,都能在网上实现。

另一个因素是政策面的利好。从2013年国家发改委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政策,到去年科技部和住建部发布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好的政策让民间投资者更多地参与进来,使项目更快上马。”

“成都故事”越来越精彩

通过对城市经济人口、GDP发展以及社会消费品能力、IT机会等十几个指标的研判,IDC运用智慧城市整体评价体系把中国前100名城市做了排名,成都排名第二。“也就是说成都这个城市从智慧城市的投资来说有巨大的潜力和商机。”要钢说。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移动互联,这些新兴技术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非常关键,成都可以说“长袖善舞”。到2014年底,成都软件服务业主营收入已达到2399亿元,软件业务收入占中西部地区的32%,西部地区的47%,“成都软件和新型技术服务业正在加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融合。”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说。

唐良智同时承诺,“成都故事”将越来越精彩。

当天下午,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与崇州市政府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神州数码与成都市合作的市民融合平台正式推出。

艾伦·弗斯特则在成都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一点:“不管是公有还是私有部门,在智慧城市方面都有非常亲密的合作,想要寻求一种解决方案来使得智慧化得以实现。”

尽管如此,成都建设智慧城市,仍然任重道远。在这一过程中,要钢反复提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政府在其中的地位,“从以前的主导到引导的过程,整个智慧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要有不同的玩家进来。”要钢说,这其中有专业设备厂商、电信运营商、科技地产商、各类投资机构等。

关键字:融合平台城市规模成都故事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x 智慧城市 穿越迷雾“暖”起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 穿越迷雾“暖”起来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张彧希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4-24 08:48:18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在每辆公交车上装上地理认知器和压力感受器,公交车驶过坑洼路面时就会产生震动,这样的信息随时传到养路部门的控制中心,实现对道路的实时维护—这一标上“智慧城市”的项目,已经在美国波士顿运行了三年。

在4月23日举行的第十三届软洽会主论坛上,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助理副总裁要钢和大家分享了上述故事。要钢同时分享了一个数据:到2025年,中国城市的人口规模会超过10亿,智慧城市的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建立?对于中国大中城市来说,都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作为中国软件名城的成都,这一命题尤为迫切。

智慧城市从“热”到“暖”

2012年,美国、英国相继宣布启动大数据研究,研究如何使城市更加智慧化。“我们认为中国现在来到了智慧城市的3.0时代。”要钢认为,1.0时代在2005年左右,那时听到更多的是数字城市,而五年之前更多的是无线城市。到了今天的智慧城市概念,谈的更多的是数据怎么融合、分析和服务民众,远远高于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充满了重重挑战。“首先是城市规模大,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个。”要钢说,“目前全球软件投入占整个投入的18%,而在中国软件投入只有7%,这个差距是相当大的。”

穿越了前几年的“雾里看花”,要钢认为,当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经历了从“热”到“暖”的过程,“并不是说今后就会‘凉’了,而是经历了谈得多做得少的阶段,真正有项目开始上马了,项目真正开始提供一些服务了。”

一个例子是,武汉建立的“市民之家”,很多政务职能已经放在上面。同时,像排号、预约等功能,都能在网上实现。

另一个因素是政策面的利好。从2013年国家发改委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政策,到去年科技部和住建部发布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好的政策让民间投资者更多地参与进来,使项目更快上马。”

“成都故事”越来越精彩

通过对城市经济人口、GDP发展以及社会消费品能力、IT机会等十几个指标的研判,IDC运用智慧城市整体评价体系把中国前100名城市做了排名,成都排名第二。“也就是说成都这个城市从智慧城市的投资来说有巨大的潜力和商机。”要钢说。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移动互联,这些新兴技术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非常关键,成都可以说“长袖善舞”。到2014年底,成都软件服务业主营收入已达到2399亿元,软件业务收入占中西部地区的32%,西部地区的47%,“成都软件和新型技术服务业正在加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融合。”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说。

唐良智同时承诺,“成都故事”将越来越精彩。

当天下午,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与崇州市政府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神州数码与成都市合作的市民融合平台正式推出。

艾伦·弗斯特则在成都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一点:“不管是公有还是私有部门,在智慧城市方面都有非常亲密的合作,想要寻求一种解决方案来使得智慧化得以实现。”

尽管如此,成都建设智慧城市,仍然任重道远。在这一过程中,要钢反复提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政府在其中的地位,“从以前的主导到引导的过程,整个智慧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要有不同的玩家进来。”要钢说,这其中有专业设备厂商、电信运营商、科技地产商、各类投资机构等。

关键字:融合平台城市规模成都故事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