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两江新区要切实推进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21 17:24:08 本文摘自:两江新区官网

城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机遇,但饱受诟病的“千城一面”,“空城睡城”也在快速城镇化中频现。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建设也需要转型升级,如何定位、建设和经营城市,如何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值得思考和研究。

两江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得到国务院及重庆市委市政府重视,被批准为国家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试点,为新区城市建设指引了方向。

新常态下两江新区也需要提升城市建设内涵

一般而言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类似拉美国家的“虚假城镇化”,及大城市病导致的“过度城镇化”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减速,各类房地产投资更加审慎和讲求实际,快速扩张式的低层次造城运动很容易陷入“虚假城镇化”陷阱,品质和内涵将成为城市新的竞争力。(内涵主要是服务、配套、交通、环境等软实力。)

重庆是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布局,城市发展不是完全“唯地段论”, 在过去10多年快速扩张中,配套、交通、环境具有优势的区域发展很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居民,尤其是高端企业和人群对城市内涵的要求还会日益增强。

两江新区是“3+3+3”多管齐放的建设局面,正处于城市功能建设的关键阶段,必须重视城市内涵建设,千城一面的扩张难以迅速聚集人气,毫无特色的城市容易缺乏竞争力。智慧、生态、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可以提升服务、改善环境、完善配套,吸引人才及企业入驻,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正可作为提升城市内涵的有效手段。建议新区牢固树立“智慧+自然”的城市开发建设理念,切实抓好三项试点。

智慧城市建设应立足信息资源整合,因势利导

近年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千方百计向房地产及城市建设行业渗透,李克强总理强调“互联网+”,“互联网+城市建设、管理”其实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中,服务是核心竞争力。

两江新区2013年被住建部确定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应致力于提升政府管理及公共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建议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前瞻性眼光,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传感设施。二是尽早谋划信息资源整合,避免形成信息壁垒。三是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项目。四是提高信息服务及信息惠民的意识和水平,将“信息服务引入”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特色。五是立足新区发展实际,扎实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建管、智慧交通、智慧新城等项目建设,形成龙兴智慧总部基地、智慧公租房等多个建设亮点。六是营造开放、创新的环境,带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应体现山水城市特色,以人为本

2012年两江新区悦来生态城被批准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议悦来生态城建设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体现山城及江城特色,努力建成山地城市生态城区典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以人为本规划指标体系,重点涵盖水环境质量、垃圾无害处理等群众较为关注的生态指标。二是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选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环保、中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技术。三是实事求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污水源热泵等利用研究,尊重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较差的现实,不以高碳手段实现绿色。四是建设1~2栋低碳示范建筑,项目建设避免大开大挖,突显山地城市特色。五是创新生态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绿色建筑管理模式。六是加快各项工作推进,通过生态城市建设提升土地价值,助力悦来新城快速建成。

两江新区拥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良好生态环境,除悦来生态城外,新区还实施了江北嘴江水源热泵示范、水土可再生能源示范等国家示范项目,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建议新区努力成为重庆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并逐步将绿色低碳转化为发展优势。

海绵城市建设应多头并举,把水留住用好

2015年,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获得中央财政补贴12亿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山地城市坡度大、冲刷严重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水环境安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先进典范。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制定建设标准,出台示点政策,鼓励建设措施多样性的同时,制定系统、统一的建设标准,用以鼓励、指导项目建设。鼓励广泛参与,强化技术方案研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蓄水池、雨水塘、雨水湿地、生物滞留带、下沉式绿地等建设措施。有序启动项目建设,多头并举,实施道路、商住小区、等71个项目建设。启动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排水防涝、雨水控制利用、防洪、绿地系统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强化工程投融资,大力推进PPP项目,计划社会投融资资本18亿元。

新区成立五年来,在国内外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内陆开放新跨越,成绩难能可贵。未来五年,新区将进入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阶段,抓好智慧、生态、海绵城市试点,不仅是试点建设本身的需要,更是新常态下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抓好智慧、生态、海绵城市试点,不仅要踏踏实实推进每项试点,更要辩证的认识试点间的联系,适度融合建设。抓好智慧、生态、海绵城市试点,不仅要重视建设方案的先进性、示范性,更要重视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期待两江未来五年再度蝶变,成就城市建设新篇章!

关键字:智慧生态城市建设新区

本文摘自:两江新区官网

x 两江新区要切实推进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两江新区要切实推进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21 17:24:08 本文摘自:两江新区官网

城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机遇,但饱受诟病的“千城一面”,“空城睡城”也在快速城镇化中频现。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建设也需要转型升级,如何定位、建设和经营城市,如何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值得思考和研究。

两江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得到国务院及重庆市委市政府重视,被批准为国家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试点,为新区城市建设指引了方向。

新常态下两江新区也需要提升城市建设内涵

一般而言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类似拉美国家的“虚假城镇化”,及大城市病导致的“过度城镇化”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减速,各类房地产投资更加审慎和讲求实际,快速扩张式的低层次造城运动很容易陷入“虚假城镇化”陷阱,品质和内涵将成为城市新的竞争力。(内涵主要是服务、配套、交通、环境等软实力。)

重庆是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布局,城市发展不是完全“唯地段论”, 在过去10多年快速扩张中,配套、交通、环境具有优势的区域发展很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居民,尤其是高端企业和人群对城市内涵的要求还会日益增强。

两江新区是“3+3+3”多管齐放的建设局面,正处于城市功能建设的关键阶段,必须重视城市内涵建设,千城一面的扩张难以迅速聚集人气,毫无特色的城市容易缺乏竞争力。智慧、生态、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可以提升服务、改善环境、完善配套,吸引人才及企业入驻,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正可作为提升城市内涵的有效手段。建议新区牢固树立“智慧+自然”的城市开发建设理念,切实抓好三项试点。

智慧城市建设应立足信息资源整合,因势利导

近年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千方百计向房地产及城市建设行业渗透,李克强总理强调“互联网+”,“互联网+城市建设、管理”其实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中,服务是核心竞争力。

两江新区2013年被住建部确定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应致力于提升政府管理及公共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建议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前瞻性眼光,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传感设施。二是尽早谋划信息资源整合,避免形成信息壁垒。三是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项目。四是提高信息服务及信息惠民的意识和水平,将“信息服务引入”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特色。五是立足新区发展实际,扎实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建管、智慧交通、智慧新城等项目建设,形成龙兴智慧总部基地、智慧公租房等多个建设亮点。六是营造开放、创新的环境,带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应体现山水城市特色,以人为本

2012年两江新区悦来生态城被批准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议悦来生态城建设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体现山城及江城特色,努力建成山地城市生态城区典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以人为本规划指标体系,重点涵盖水环境质量、垃圾无害处理等群众较为关注的生态指标。二是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选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环保、中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技术。三是实事求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污水源热泵等利用研究,尊重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较差的现实,不以高碳手段实现绿色。四是建设1~2栋低碳示范建筑,项目建设避免大开大挖,突显山地城市特色。五是创新生态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绿色建筑管理模式。六是加快各项工作推进,通过生态城市建设提升土地价值,助力悦来新城快速建成。

两江新区拥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良好生态环境,除悦来生态城外,新区还实施了江北嘴江水源热泵示范、水土可再生能源示范等国家示范项目,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建议新区努力成为重庆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并逐步将绿色低碳转化为发展优势。

海绵城市建设应多头并举,把水留住用好

2015年,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获得中央财政补贴12亿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山地城市坡度大、冲刷严重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水环境安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先进典范。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制定建设标准,出台示点政策,鼓励建设措施多样性的同时,制定系统、统一的建设标准,用以鼓励、指导项目建设。鼓励广泛参与,强化技术方案研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蓄水池、雨水塘、雨水湿地、生物滞留带、下沉式绿地等建设措施。有序启动项目建设,多头并举,实施道路、商住小区、等71个项目建设。启动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排水防涝、雨水控制利用、防洪、绿地系统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强化工程投融资,大力推进PPP项目,计划社会投融资资本18亿元。

新区成立五年来,在国内外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内陆开放新跨越,成绩难能可贵。未来五年,新区将进入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阶段,抓好智慧、生态、海绵城市试点,不仅是试点建设本身的需要,更是新常态下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抓好智慧、生态、海绵城市试点,不仅要踏踏实实推进每项试点,更要辩证的认识试点间的联系,适度融合建设。抓好智慧、生态、海绵城市试点,不仅要重视建设方案的先进性、示范性,更要重视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期待两江未来五年再度蝶变,成就城市建设新篇章!

关键字:智慧生态城市建设新区

本文摘自:两江新区官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