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可推广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的三个建议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11 11:11:38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如今,我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以下对我国智慧城市试点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育真正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提出一些建议。

一、智慧城市试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接近300个,虽取得一定进展和成绩,但问题不少,智慧城市试点存在有以下的主要问题:

1、试点城市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目标宏伟,内容雷同,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部分城市全国招标稿顶层设计,设计方案虽较全面,但问题导向和结合本地特色较少;大都是技术驱动、强调技术先进,追求高精尖,一般忽略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宗旨的落地和切实措施;

2、政府部门安排的试点城市数量过多,住建部三批试点277个,科技部20个,工信部中欧合作试点15个,信息消费68个,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信息惠民80个,交通部26个,旅游总局18个,测绘总局9个,对每个城市缺乏明确的试点任务和考核目标,各地试点规划项目,大同小异,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

3、各试点城市各自为政建设,参与试点的力量较薄弱,主要靠本地的资源,再找全国几个IT公司合作,落地建设的一批项目、产业、园区,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

4、各地城市管理制度改革迟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较少,试点工作的跨部门组织管理及支撑体系不够完善,近年试点虽取得局部成果,但尚无智慧城市综合典型,更缺可推广的经验,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智慧城市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需要10任市长的一把手工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是利用智能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通过全面感知、互联互通、信息智能处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智能管理;确保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效率与人民生活的高质量;确保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科学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几十年长期发展和推进的过程。

智慧城市主体特征是政府智慧化,实现智慧政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企业智慧化,有智慧的企业领导和职工代伍,实现智能生与管理、智慧经营与服务;家庭、居民智慧化,智慧家庭、智慧居民基本普及,居民享受健康、幸福、智慧生活。

向作者提问标签:安防监控

智慧城市一般特征:数字化,建成数字化城市,网络化,传感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在城市各领域更广泛地应用;信息化,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及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基本普及;智能化,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家庭要基本普及,城市各种业务实现智能化:智能安防、智能调度、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绿色化,低炭经济、节能环保、绿色GDP,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

要建成智慧城市,需要5任市长、市委书记持续奋斗25-30年。

2、各部委政出多门,对试点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

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消费试点、信息惠民试点、物联网试点、云计算试点以及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的试点内容有交叉重叠,各部委佈置每类试点仅有一般号召,缺少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试点城市缺乏精心组织和具体指导,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少数城市试点工程变为形象工程。

二、培育真正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的三个建议

1、国家级试点要少而精,组织与整合全国资源,培育真正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

中央部际协调小组,要从现有几百个部级试点城市中精选出几个、十几个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其中包括有东、中、西部的大中小城市,明确试点目标和任务,整合全国条块资源,组织全国力量协同创新,培育真正的智慧城市的示范典型样板,创造多种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中央部委与省市政府,组织产学研用联合进行有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积极组织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并在一批试点城市推广。

3、组织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社会科学院、行业、地区科研院所及高校力量分工协作,开展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政策、标准规范等软科学研究,尽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范和参考文本,制定有关技术标准、设计和验收规范,以指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1智慧城市试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如今,我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以下对我国智慧城市试点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育真正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提出一些建议。

一、智慧城市试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接近300个,虽取得一定进展和成绩,但问题不少,智慧城市试点存在有以下的主要问题:

1、试点城市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目标宏伟,内容雷同,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部分城市全国招标稿顶层设计,设计方案虽较全面,但问题导向和结合本地特色较少;大都是技术驱动、强调技术先进,追求高精尖,一般忽略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宗旨的落地和切实措施;

2、政府部门安排的试点城市数量过多,住建部三批试点277个,科技部20个,工信部中欧合作试点15个,信息消费68个,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信息惠民80个,交通部26个,旅游总局18个,测绘总局9个,对每个城市缺乏明确的试点任务和考核目标,各地试点规划项目,大同小异,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

3、各试点城市各自为政建设,参与试点的力量较薄弱,主要靠本地的资源,再找全国几个IT公司合作,落地建设的一批项目、产业、园区,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

4、各地城市管理制度改革迟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较少,试点工作的跨部门组织管理及支撑体系不够完善,近年试点虽取得局部成果,但尚无智慧城市综合典型,更缺可推广的经验,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智慧城市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需要10任市长的一把手工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是利用智能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通过全面感知、互联互通、信息智能处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智能管理;确保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效率与人民生活的高质量;确保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科学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几十年长期发展和推进的过程。

智慧城市主体特征是政府智慧化,实现智慧政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企业智慧化,有智慧的企业领导和职工代伍,实现智能生与管理、智慧经营与服务;家庭、居民智慧化,智慧家庭、智慧居民基本普及,居民享受健康、幸福、智慧生活。

2对试点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

智慧城市一般特征:数字化,建成数字化城市,网络化,传感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在城市各领域更广泛地应用;信息化,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及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基本普及;智能化,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家庭要基本普及,城市各种业务实现智能化:智能安防、智能调度、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绿色化,低炭经济、节能环保、绿色GDP,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

要建成智慧城市,需要5任市长、市委书记持续奋斗25-30年。

2、各部委政出多门,对试点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

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消费试点、信息惠民试点、物联网试点、云计算试点以及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的试点内容有交叉重叠,各部委佈置每类试点仅有一般号召,缺少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试点城市缺乏精心组织和具体指导,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少数城市试点工程变为形象工程。

二、培育真正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的三个建议

1、国家级试点要少而精,组织与整合全国资源,培育真正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

中央部际协调小组,要从现有几百个部级试点城市中精选出几个、十几个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其中包括有东、中、西部的大中小城市,明确试点目标和任务,整合全国条块资源,组织全国力量协同创新,培育真正的智慧城市的示范典型样板,创造多种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中央部委与省市政府,组织产学研用联合进行有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积极组织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并在一批试点城市推广。

3、组织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社会科学院、行业、地区科研院所及高校力量分工协作,开展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政策、标准规范等软科学研究,尽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范和参考文本,制定有关技术标准、设计和验收规范,以指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关键字:智慧服务典型示范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x 可推广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的三个建议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可推广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的三个建议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11 11:11:38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如今,我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以下对我国智慧城市试点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育真正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提出一些建议。

一、智慧城市试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接近300个,虽取得一定进展和成绩,但问题不少,智慧城市试点存在有以下的主要问题:

1、试点城市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目标宏伟,内容雷同,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部分城市全国招标稿顶层设计,设计方案虽较全面,但问题导向和结合本地特色较少;大都是技术驱动、强调技术先进,追求高精尖,一般忽略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宗旨的落地和切实措施;

2、政府部门安排的试点城市数量过多,住建部三批试点277个,科技部20个,工信部中欧合作试点15个,信息消费68个,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信息惠民80个,交通部26个,旅游总局18个,测绘总局9个,对每个城市缺乏明确的试点任务和考核目标,各地试点规划项目,大同小异,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

3、各试点城市各自为政建设,参与试点的力量较薄弱,主要靠本地的资源,再找全国几个IT公司合作,落地建设的一批项目、产业、园区,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

4、各地城市管理制度改革迟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较少,试点工作的跨部门组织管理及支撑体系不够完善,近年试点虽取得局部成果,但尚无智慧城市综合典型,更缺可推广的经验,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智慧城市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需要10任市长的一把手工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是利用智能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通过全面感知、互联互通、信息智能处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智能管理;确保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效率与人民生活的高质量;确保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科学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几十年长期发展和推进的过程。

智慧城市主体特征是政府智慧化,实现智慧政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企业智慧化,有智慧的企业领导和职工代伍,实现智能生与管理、智慧经营与服务;家庭、居民智慧化,智慧家庭、智慧居民基本普及,居民享受健康、幸福、智慧生活。

向作者提问标签:安防监控

智慧城市一般特征:数字化,建成数字化城市,网络化,传感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在城市各领域更广泛地应用;信息化,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及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基本普及;智能化,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家庭要基本普及,城市各种业务实现智能化:智能安防、智能调度、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绿色化,低炭经济、节能环保、绿色GDP,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

要建成智慧城市,需要5任市长、市委书记持续奋斗25-30年。

2、各部委政出多门,对试点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

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消费试点、信息惠民试点、物联网试点、云计算试点以及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的试点内容有交叉重叠,各部委佈置每类试点仅有一般号召,缺少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试点城市缺乏精心组织和具体指导,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少数城市试点工程变为形象工程。

二、培育真正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的三个建议

1、国家级试点要少而精,组织与整合全国资源,培育真正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

中央部际协调小组,要从现有几百个部级试点城市中精选出几个、十几个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其中包括有东、中、西部的大中小城市,明确试点目标和任务,整合全国条块资源,组织全国力量协同创新,培育真正的智慧城市的示范典型样板,创造多种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中央部委与省市政府,组织产学研用联合进行有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积极组织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并在一批试点城市推广。

3、组织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社会科学院、行业、地区科研院所及高校力量分工协作,开展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政策、标准规范等软科学研究,尽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范和参考文本,制定有关技术标准、设计和验收规范,以指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1智慧城市试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如今,我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以下对我国智慧城市试点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育真正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提出一些建议。

一、智慧城市试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接近300个,虽取得一定进展和成绩,但问题不少,智慧城市试点存在有以下的主要问题:

1、试点城市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目标宏伟,内容雷同,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部分城市全国招标稿顶层设计,设计方案虽较全面,但问题导向和结合本地特色较少;大都是技术驱动、强调技术先进,追求高精尖,一般忽略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宗旨的落地和切实措施;

2、政府部门安排的试点城市数量过多,住建部三批试点277个,科技部20个,工信部中欧合作试点15个,信息消费68个,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信息惠民80个,交通部26个,旅游总局18个,测绘总局9个,对每个城市缺乏明确的试点任务和考核目标,各地试点规划项目,大同小异,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

3、各试点城市各自为政建设,参与试点的力量较薄弱,主要靠本地的资源,再找全国几个IT公司合作,落地建设的一批项目、产业、园区,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

4、各地城市管理制度改革迟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较少,试点工作的跨部门组织管理及支撑体系不够完善,近年试点虽取得局部成果,但尚无智慧城市综合典型,更缺可推广的经验,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智慧城市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需要10任市长的一把手工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是利用智能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通过全面感知、互联互通、信息智能处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智能管理;确保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效率与人民生活的高质量;确保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科学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几十年长期发展和推进的过程。

智慧城市主体特征是政府智慧化,实现智慧政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企业智慧化,有智慧的企业领导和职工代伍,实现智能生与管理、智慧经营与服务;家庭、居民智慧化,智慧家庭、智慧居民基本普及,居民享受健康、幸福、智慧生活。

2对试点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

智慧城市一般特征:数字化,建成数字化城市,网络化,传感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在城市各领域更广泛地应用;信息化,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及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基本普及;智能化,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家庭要基本普及,城市各种业务实现智能化:智能安防、智能调度、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绿色化,低炭经济、节能环保、绿色GDP,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

要建成智慧城市,需要5任市长、市委书记持续奋斗25-30年。

2、各部委政出多门,对试点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

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消费试点、信息惠民试点、物联网试点、云计算试点以及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的试点内容有交叉重叠,各部委佈置每类试点仅有一般号召,缺少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试点城市缺乏精心组织和具体指导,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少数城市试点工程变为形象工程。

二、培育真正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的三个建议

1、国家级试点要少而精,组织与整合全国资源,培育真正的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样板

中央部际协调小组,要从现有几百个部级试点城市中精选出几个、十几个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其中包括有东、中、西部的大中小城市,明确试点目标和任务,整合全国条块资源,组织全国力量协同创新,培育真正的智慧城市的示范典型样板,创造多种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中央部委与省市政府,组织产学研用联合进行有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积极组织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并在一批试点城市推广。

3、组织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社会科学院、行业、地区科研院所及高校力量分工协作,开展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政策、标准规范等软科学研究,尽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范和参考文本,制定有关技术标准、设计和验收规范,以指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关键字:智慧服务典型示范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