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关于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实施意见》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1-26 13:35:55 本文摘自:中国盐城

为了贯彻落实“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国家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试点,9月7日,江苏省盐城市人们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是文件具体内容: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积极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赢得先机,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能力,现就推进智慧盐城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关键,突出政府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改善三个重点,加快形成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格局,大力提升城市运营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下高效配置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通过信息化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依托应用,发展产业。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化应用、共享应用和融合应用,推动制造业企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内容服务企业和行业用户深化合作、协同创新,加快培育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自主品牌的智能产品和智慧服务。

——以人为本,惠民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智慧盐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牵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信息化、智慧化,切实解决居民群众、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最关心最现实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应用智慧手段提供多样化服务,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受,使全市城乡居民共享智慧化建设成果。

——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坚持整合、共享、服务、安全的建设原则,根据智慧盐城顶层设计,依托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大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全面推动信息共享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发展。

——开放合作,注重实效。聚焦开放引领、合作共赢,以及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与技术参与智慧盐城建设,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健全智慧盐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价体系,注重实效,服务民生。

——安全可控,统筹推进。坚持智慧盐城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齐头并进,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和安全能力,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各部门、各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集约化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主要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17年,智慧盐城基本建成“一个系统、一个中心、六大平台”总体框架,即智慧盐城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政府信息资源中心(智慧盐城云计算中心)和政务服务平台、民生服务平台、智慧产业平台、信息融合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信息消费推广平台,信息消费空间不断拓展,智慧盐城运行体系初步形成。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光网城市建设进入全国前列,光纤入户率达到85%以上,社区和商务楼宇网络固定接入速率能力达到1千兆,高端功能区和重点企业固定接入速率能力达到10千兆;市区全免费WiFi、3G信号全覆盖;全市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以上,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市区上网平均带宽达到100兆比特,农村上网平均带宽达到20兆比特;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100%。

——智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市实现智慧产业销售收入超700亿元,年均增长30%,智能装备、通讯设备、移动终端、大数据、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数字内容、创意文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制造应用等一批智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走在地区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形成一批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智能生产车间示范点。

——智慧应用广泛深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一产、二产、三产得到广泛应用。市地理信息系统、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盐城工业企业云、盐城中小企业云、市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盐城电商谷、阿里巴巴盐城产业带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慧建造、智慧环保、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园区和产业协同一批智慧应用项目稳步推进。

——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云计算中心)、智慧盐城运营中心、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中心先后建成投运,并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达到100%,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地名地址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民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无线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食品药品溯源、智慧城管和智慧安全等一批等项目初见成效,市民出行、就医、教育等活动更加方便,网上就诊预约、网上诊疗信息查询、网上医疗咨询、远程医疗等服务更加普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共享基本实现,公众获取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机动车、非机动车电子车牌上牌率达到100%,民生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信息消费空间不断拓展。全市信息消费总体规模达到600亿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2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60亿元,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超过90%,建成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基地。在互联网金融、个性定制、众包服务、智慧家庭、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等业态领域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形成一定规模。

2.远期目标:

到2020年,按照“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总体要求,智慧盐城全面建成。建成高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架构高端;城市运行管理、民生和公共服务全面实现智慧化融合应用,公共服务领先,生活环境和谐友好;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智慧产业体系融合发达,信息安全体系先进完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区域信息化指数达到90%以上,智慧盐城建设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按照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适度超前原则,以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普遍服务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为主线,加大建设投入,促进机制完善和模式创新,不断满足政府和社会的要求。

1.优化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宽带盐城”、“无线盐城”、“高清盐城”,推进城市光纤到楼入户,有效提升城乡宽带接入能力。积极推进全免费WiFi无线城市建设,切实加大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力度,扩大3G网络覆盖范围。积极开展4G网络建设,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商用试点部署。

2.统筹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开展融合业务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普及推广宽带业务、融合业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普及应用和普遍服务水平。鼓励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与宽带上网的融合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3.加快信息安全基础工程建设。加快智慧盐城安全监控平台、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建设,健全安全评估体系、应急响应体系、灾难恢复和应用级备份体系。重点推进信息安全容灾中心(双活中心)和数字证书(CA)认证中心以及保密网、政务网、无线通信政务专网建设。

4.加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加强对电力系统等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监管。加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增强公共基础信息网络态势感知能力,提高应对网络攻击的防护和快速恢复能力。加强三网融合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控手段建设,加快信息安全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

(二)大力培育新兴智慧产业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智慧应用带动智慧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装备、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智慧服务业等智慧产业发展,打造盐城智慧产业特色基地。

1.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切实加快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云计算中心)建设,加快盐城市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在不涉及数据安全及隐私的前提下,逐步免费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促进大数据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化工、能源等行业应用,放大数据价值,实现数据增值利用。全力推动软通动力城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加快启动首期创新园建设,针对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中石化等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和部分金融机构、国家部委需要建设云计算中心的需求,加快华云、华为、浪潮等商用数据中心落地,推动数据中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于一体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基地。

2.推动智能装备研发和制造。研究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的自动控制系统和装备。大力发展智能汽车、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设备、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家电、智能家具、智能家庭成套设备、移动终端等,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智能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环保装备、智能光电及显示技术装备、智能健康医疗装备、智能供水供气装备和智能电网装备等。

3.创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以专业化、特色化为目标,加快在工业软件、大数据应用、服务外包、电商物流、工业设计、数字内容、信息服务等八个领域全面提升软件产业的水平和层次,积极推动软件企业向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服务化和平台化转型发展。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加快我市集成电路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与共享。结合盐城区位特点和发展现状,以盐城国际软件园、城南智慧谷为核心,鼓励大丰软件园、台阳软件园等载体,开发适合我市特色的应用软件,壮大产业规模。切实加快大丰东方1号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引进一批设计创意机构,推动创业产业集聚发展。

4.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大力开展物联网和传感器的研发,实施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汽车电子、船舶电子等智能终端研发生产,推动产品的高度集成和功能整合,促进终端、应用与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数据电缆、LED等传统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支持盐城经济开发区以国家物联网研究院平台为抓手,大力发展以物联网、汽车电子、北斗导航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建设盐城综合保税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新电子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广泛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并实现集成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工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1.加快工业企业智慧化改造。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导和支持企业综合应用CPS、工业互联网、虚拟制造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网络化生产系统。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促进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通过相关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培育发展智能生产车间、智能工厂,在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验区建设。加快盐城工业企业云、中小企业云建设和应用,切实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门槛,为工业企业,提供涵盖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协同营销、销售撮合、工程服务、信息咨询等各项云服务,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2.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充分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和泛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建设现代园区为统领,以“效能园区、可靠园区、实力园区、美丽园区、平安园区、幸福园区”六大目标为核心,形成面向园区“公共管理、基础配套、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安全保障、社会服务”六大领域,提供覆盖园区“社区管理、社会服务、政务管理、协同办公管理、控制中心、土地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市政管理、效能管理、招商管理、企业服务、生产制造,物流服务、质量监督,生态管理、环卫管理、水务管理、景区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生产安全管理、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的应用服务,为园区提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的综合式模块化的技术服务。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在工业、农业、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应用,重点培育盐渎商城等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以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B2B电子商务平台。切实加快盐城电商谷、阿里巴巴·电商谷、食乐淘、软通跨境电商等重点电商项目落地,引进各类电子商务专业运营服务机构,提供专业运维服务。积极组织盐城名特优新产品在国家、省、市重点电子商务平台上展示、销售,不断创新网络营销和服务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建设盐都电商快递物流园,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及快递集散服务,着力打造立足盐城、服务苏北、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快递集散中心和电商物流基地。

4.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引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和手段,加大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及生长、养殖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跟踪与溯源技术等智能农业应用的推广力度和示范点创建,推行农业种养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建立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鼓励实行订单农业、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查询、远程教育、文化娱乐、村务管理、农业科技等服务,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5.推动服务业信息化应用。加强服务业信息资源开发,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公共信息库建设,鼓励发展教育教学库、医疗医药信息库、影视娱乐信息库等。在物流、文化传媒、信息服务、旅游会展、房地产、科教卫生、社区服务等领域,积极引入智慧应用,加快智能设施普及,提高服务层次。在服务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服务提供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四)拓展信息消费空间挖掘消费潜力、改善消费环境、推进业态创新、做大信息产业、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使信息消费成为我市扩内需的新动力、稳增长的新引擎、调结构的新举措和惠民生的新途径。

1.大力发展智慧家庭。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自动控制技术,以通过“端、云”结合的手段实现对家庭用户行为习惯的大数据统计、自动需求分析和预测为核心,实现自主决策的人工智能,将家庭设备智能控制、家庭环境感知、家人健康感知、家居安全感知以及信息交流、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以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为重点,推广应用防盗、烟雾及气体泄漏自动报警和紧急呼叫等服务;以老式小区为重点,推广应用智能门禁;在有条件的住宅小区试点开展家电设备智能化管理和监控,推广水、电、气远程抄表;推广家庭高清影院、体感游戏、可视电话等应用。

2.推进信息消费业态创新。支持发展面向个人消费的个性化定制,推动大数据分析、在线互动产品配置、3D扫描造型和打印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在居民衣、食、住、行、休闲五大生活领域的个性化产业,引导个性化定制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推动企业在柔性生产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提升金融信息和数据的集聚度,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财经、证券、保险等大型信息资讯平台;鼓励促进第三方支付在相关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中规模化应用,培育发展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新型支付方式;支持互联网企业和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的业务融合与嫁接,不断创新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服务,构建各类金融产品信息交互平台。鼓励开发个人消费领域移动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提升生活领域移动应用软件数量和品质,重点发展移动支付、移动娱乐、移动视频、移动阅读、移动资讯、移动搜索等。支持基于位置服务(LBS)的数据内容整合、定位平台建设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融合导航、通信、娱乐、安全、增值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LBS。

3.推动智能卡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市民卡工程,鼓励各类智能集成电路(IC)卡的广泛应用和多卡集成,以智能卡为重要信息载体,实现城乡一体、全面覆盖、普遍服务的新局面。以市民卡为基础,建设面向全体市民公众服务的统一公共智能卡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公共服务类智能卡的统筹规划、统一发行,方便公众持卡在各应用领域间的互通互用,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政府业务、社会保障、文体教育等的服务应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推动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创新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和协同应用,推动政务服务智慧化,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动共享、功能齐全的城市管理与服务综合平台,创新政务服务与城市管理方式。

1.建设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全面梳理和优化办事流程,构建全生命周期、全方位、个性化、主动式的政府在线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务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建立面向市民和企业的各类个性化政府服务平台,实现与各政府部门网上办事系统无缝对接,提供政府个性化服务和云服务。完善和全面推广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市、县各级部门电子政务在街道和社区的信息共享和一站式办理。

2.建设政府智能化办公决策系统。基于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全市一体化的协同办公系统,全面实现电子公文交换和数字档案管理。推广视频会议、移动办公等技术,创新政府会议、会商和决策模式。积极推动政民网上互动,拓展政府信息网上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建设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完善网上百姓热线系统,推动政府部门开展网络直播和建立政务微博。建立政府决策支持平台,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热点事件进行监控、分析、预警和趋势预测。建立健全智能化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3.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全面加快智慧交通、智能公交、智慧邮政、智慧港口、智能电网、智能安全供气等项目建设,以信息技术优化现有基础设施,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和抗打击能力,并减轻环境负担。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探索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新路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4.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加快推进全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汇聚公安、人社、国土、环保、城建、交通、质监等各部门信息,实现城市设施广泛接入和城市关键运行系统状态自动感知,实现突发事件监测防控、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保障等。全面实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重点面向校园、医院等公共场所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的智能化应用,实现市区视频监控点的全面联网。建立全市设施设备安全监测系统,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智能化,支持食品药品安全溯源应用。建设城市智慧型管理平台,推广网格化管理方式,形成综合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

(六)优化民生服务与生活环境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智慧盐城综合门户,着力发展智慧民生服务、营造智能化生活环境,构建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生活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1.加快智慧盐城综合门户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加大智慧盐城综合门户与政府各部门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的广度深度,把门户资源整合作为加强政府与市民、企业联动的有效手段,加快从服务部门向服务社会转变。

2.着力发展智慧民生服务。切实加快智慧社保、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食药监、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养老等民生智慧工程建设,以市民为中心,整合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依托市民卡、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多种渠道开展服务。制定引导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融合服务平台建设运营,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商业化服务。

3.着力营造智能化生活环境。加快建立涵盖气象、水、大气、噪声等方面的全区域生态状况实时感知体系,大力推进以4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内容)融合和三网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家庭发展。大力推广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在楼宇建设中的综合应用,改善居住和办公环境。建设智慧社区工程,建设和推广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家政等“一站式”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智慧盐城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智慧盐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智慧盐城建设发展战略、建设策略、工作方针和重大政策的制定,统筹智慧盐城重大工程建设,做好智慧盐城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制定工作。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全面履行智慧盐城建设的各项任务。市经信委和市财政局要研究出台智慧盐城项目扎口管理办法,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智慧盐城项目实施带动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成立市信息资源监管中心,具体负责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智慧盐城云计算中心)、智慧盐城运营指挥中心和智慧盐城信息安全中心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二)建立智慧盐城多元投融资机制。建立公共财政对智慧盐城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的财政投入。市政府每年在市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中专门安排资金,重点对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消费、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每个县(市、区)政府应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智慧盐城建设,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智慧盐城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上市公司、外资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以投资、承包建设、BOT、服务外包等形式参与智慧盐城项目建设。

(三)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建立信息采集、动态更新、普遍共享机制,在全市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共享体系、服务体系,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同时,积极推动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立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长效机制,围绕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社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化重要领域,组织实施20个在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信息化示范工程,大力推进交通、教育、测绘等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鼓励企业、公众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

(四)建立决策支撑和评估考核体系。成立由国内智慧城市研究、规划、服务、实践的权威专家学者组成的智慧盐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智慧盐城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支持。建立智慧盐城评价考核体系和发布机制,每年对智慧盐城建设的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及时发布评估信息。把智慧盐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对智慧盐城建设项目进展和按责任分解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五)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和宣传推广。积极实施人才战略,着力培养、引进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智慧盐城运营管理等领域相关的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科技人才交流、科研成果共享。依托当地高校、园区、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建立各类智慧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提供教育、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服务。以建立“智慧盐城体验中心”,举办高峰论坛、专题交流会,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引导等多种形式,营造智慧盐城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全社会对智慧盐城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关键字:智慧服务智慧产业软通

本文摘自:中国盐城

x 《关于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实施意见》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关于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实施意见》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1-26 13:35:55 本文摘自:中国盐城

为了贯彻落实“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国家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试点,9月7日,江苏省盐城市人们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是文件具体内容: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积极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赢得先机,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能力,现就推进智慧盐城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关键,突出政府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改善三个重点,加快形成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格局,大力提升城市运营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下高效配置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通过信息化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依托应用,发展产业。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化应用、共享应用和融合应用,推动制造业企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内容服务企业和行业用户深化合作、协同创新,加快培育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自主品牌的智能产品和智慧服务。

——以人为本,惠民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智慧盐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牵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信息化、智慧化,切实解决居民群众、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最关心最现实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应用智慧手段提供多样化服务,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受,使全市城乡居民共享智慧化建设成果。

——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坚持整合、共享、服务、安全的建设原则,根据智慧盐城顶层设计,依托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大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全面推动信息共享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发展。

——开放合作,注重实效。聚焦开放引领、合作共赢,以及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与技术参与智慧盐城建设,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健全智慧盐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价体系,注重实效,服务民生。

——安全可控,统筹推进。坚持智慧盐城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齐头并进,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和安全能力,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各部门、各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集约化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主要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17年,智慧盐城基本建成“一个系统、一个中心、六大平台”总体框架,即智慧盐城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政府信息资源中心(智慧盐城云计算中心)和政务服务平台、民生服务平台、智慧产业平台、信息融合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信息消费推广平台,信息消费空间不断拓展,智慧盐城运行体系初步形成。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光网城市建设进入全国前列,光纤入户率达到85%以上,社区和商务楼宇网络固定接入速率能力达到1千兆,高端功能区和重点企业固定接入速率能力达到10千兆;市区全免费WiFi、3G信号全覆盖;全市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以上,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市区上网平均带宽达到100兆比特,农村上网平均带宽达到20兆比特;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100%。

——智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市实现智慧产业销售收入超700亿元,年均增长30%,智能装备、通讯设备、移动终端、大数据、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数字内容、创意文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制造应用等一批智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走在地区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形成一批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智能生产车间示范点。

——智慧应用广泛深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一产、二产、三产得到广泛应用。市地理信息系统、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盐城工业企业云、盐城中小企业云、市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盐城电商谷、阿里巴巴盐城产业带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慧建造、智慧环保、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园区和产业协同一批智慧应用项目稳步推进。

——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云计算中心)、智慧盐城运营中心、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中心先后建成投运,并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达到100%,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地名地址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民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无线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食品药品溯源、智慧城管和智慧安全等一批等项目初见成效,市民出行、就医、教育等活动更加方便,网上就诊预约、网上诊疗信息查询、网上医疗咨询、远程医疗等服务更加普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共享基本实现,公众获取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机动车、非机动车电子车牌上牌率达到100%,民生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信息消费空间不断拓展。全市信息消费总体规模达到600亿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2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60亿元,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超过90%,建成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基地。在互联网金融、个性定制、众包服务、智慧家庭、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等业态领域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形成一定规模。

2.远期目标:

到2020年,按照“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总体要求,智慧盐城全面建成。建成高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架构高端;城市运行管理、民生和公共服务全面实现智慧化融合应用,公共服务领先,生活环境和谐友好;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智慧产业体系融合发达,信息安全体系先进完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区域信息化指数达到90%以上,智慧盐城建设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按照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适度超前原则,以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普遍服务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为主线,加大建设投入,促进机制完善和模式创新,不断满足政府和社会的要求。

1.优化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宽带盐城”、“无线盐城”、“高清盐城”,推进城市光纤到楼入户,有效提升城乡宽带接入能力。积极推进全免费WiFi无线城市建设,切实加大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力度,扩大3G网络覆盖范围。积极开展4G网络建设,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商用试点部署。

2.统筹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开展融合业务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普及推广宽带业务、融合业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普及应用和普遍服务水平。鼓励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与宽带上网的融合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3.加快信息安全基础工程建设。加快智慧盐城安全监控平台、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建设,健全安全评估体系、应急响应体系、灾难恢复和应用级备份体系。重点推进信息安全容灾中心(双活中心)和数字证书(CA)认证中心以及保密网、政务网、无线通信政务专网建设。

4.加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加强对电力系统等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监管。加强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增强公共基础信息网络态势感知能力,提高应对网络攻击的防护和快速恢复能力。加强三网融合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控手段建设,加快信息安全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

(二)大力培育新兴智慧产业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智慧应用带动智慧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装备、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智慧服务业等智慧产业发展,打造盐城智慧产业特色基地。

1.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切实加快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云计算中心)建设,加快盐城市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在不涉及数据安全及隐私的前提下,逐步免费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促进大数据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化工、能源等行业应用,放大数据价值,实现数据增值利用。全力推动软通动力城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加快启动首期创新园建设,针对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中石化等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和部分金融机构、国家部委需要建设云计算中心的需求,加快华云、华为、浪潮等商用数据中心落地,推动数据中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于一体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基地。

2.推动智能装备研发和制造。研究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的自动控制系统和装备。大力发展智能汽车、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设备、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家电、智能家具、智能家庭成套设备、移动终端等,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智能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环保装备、智能光电及显示技术装备、智能健康医疗装备、智能供水供气装备和智能电网装备等。

3.创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以专业化、特色化为目标,加快在工业软件、大数据应用、服务外包、电商物流、工业设计、数字内容、信息服务等八个领域全面提升软件产业的水平和层次,积极推动软件企业向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服务化和平台化转型发展。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加快我市集成电路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与共享。结合盐城区位特点和发展现状,以盐城国际软件园、城南智慧谷为核心,鼓励大丰软件园、台阳软件园等载体,开发适合我市特色的应用软件,壮大产业规模。切实加快大丰东方1号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引进一批设计创意机构,推动创业产业集聚发展。

4.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大力开展物联网和传感器的研发,实施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汽车电子、船舶电子等智能终端研发生产,推动产品的高度集成和功能整合,促进终端、应用与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数据电缆、LED等传统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支持盐城经济开发区以国家物联网研究院平台为抓手,大力发展以物联网、汽车电子、北斗导航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建设盐城综合保税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新电子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广泛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并实现集成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工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1.加快工业企业智慧化改造。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导和支持企业综合应用CPS、工业互联网、虚拟制造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网络化生产系统。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促进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通过相关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培育发展智能生产车间、智能工厂,在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验区建设。加快盐城工业企业云、中小企业云建设和应用,切实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门槛,为工业企业,提供涵盖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协同营销、销售撮合、工程服务、信息咨询等各项云服务,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2.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充分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和泛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建设现代园区为统领,以“效能园区、可靠园区、实力园区、美丽园区、平安园区、幸福园区”六大目标为核心,形成面向园区“公共管理、基础配套、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安全保障、社会服务”六大领域,提供覆盖园区“社区管理、社会服务、政务管理、协同办公管理、控制中心、土地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市政管理、效能管理、招商管理、企业服务、生产制造,物流服务、质量监督,生态管理、环卫管理、水务管理、景区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生产安全管理、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的应用服务,为园区提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的综合式模块化的技术服务。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在工业、农业、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应用,重点培育盐渎商城等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以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B2B电子商务平台。切实加快盐城电商谷、阿里巴巴·电商谷、食乐淘、软通跨境电商等重点电商项目落地,引进各类电子商务专业运营服务机构,提供专业运维服务。积极组织盐城名特优新产品在国家、省、市重点电子商务平台上展示、销售,不断创新网络营销和服务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建设盐都电商快递物流园,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及快递集散服务,着力打造立足盐城、服务苏北、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快递集散中心和电商物流基地。

4.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引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和手段,加大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及生长、养殖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跟踪与溯源技术等智能农业应用的推广力度和示范点创建,推行农业种养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建立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鼓励实行订单农业、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查询、远程教育、文化娱乐、村务管理、农业科技等服务,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5.推动服务业信息化应用。加强服务业信息资源开发,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公共信息库建设,鼓励发展教育教学库、医疗医药信息库、影视娱乐信息库等。在物流、文化传媒、信息服务、旅游会展、房地产、科教卫生、社区服务等领域,积极引入智慧应用,加快智能设施普及,提高服务层次。在服务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服务提供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四)拓展信息消费空间挖掘消费潜力、改善消费环境、推进业态创新、做大信息产业、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使信息消费成为我市扩内需的新动力、稳增长的新引擎、调结构的新举措和惠民生的新途径。

1.大力发展智慧家庭。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自动控制技术,以通过“端、云”结合的手段实现对家庭用户行为习惯的大数据统计、自动需求分析和预测为核心,实现自主决策的人工智能,将家庭设备智能控制、家庭环境感知、家人健康感知、家居安全感知以及信息交流、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以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为重点,推广应用防盗、烟雾及气体泄漏自动报警和紧急呼叫等服务;以老式小区为重点,推广应用智能门禁;在有条件的住宅小区试点开展家电设备智能化管理和监控,推广水、电、气远程抄表;推广家庭高清影院、体感游戏、可视电话等应用。

2.推进信息消费业态创新。支持发展面向个人消费的个性化定制,推动大数据分析、在线互动产品配置、3D扫描造型和打印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在居民衣、食、住、行、休闲五大生活领域的个性化产业,引导个性化定制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推动企业在柔性生产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提升金融信息和数据的集聚度,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财经、证券、保险等大型信息资讯平台;鼓励促进第三方支付在相关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中规模化应用,培育发展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新型支付方式;支持互联网企业和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的业务融合与嫁接,不断创新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服务,构建各类金融产品信息交互平台。鼓励开发个人消费领域移动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提升生活领域移动应用软件数量和品质,重点发展移动支付、移动娱乐、移动视频、移动阅读、移动资讯、移动搜索等。支持基于位置服务(LBS)的数据内容整合、定位平台建设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融合导航、通信、娱乐、安全、增值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LBS。

3.推动智能卡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市民卡工程,鼓励各类智能集成电路(IC)卡的广泛应用和多卡集成,以智能卡为重要信息载体,实现城乡一体、全面覆盖、普遍服务的新局面。以市民卡为基础,建设面向全体市民公众服务的统一公共智能卡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公共服务类智能卡的统筹规划、统一发行,方便公众持卡在各应用领域间的互通互用,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政府业务、社会保障、文体教育等的服务应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推动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创新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和协同应用,推动政务服务智慧化,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动共享、功能齐全的城市管理与服务综合平台,创新政务服务与城市管理方式。

1.建设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全面梳理和优化办事流程,构建全生命周期、全方位、个性化、主动式的政府在线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务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建立面向市民和企业的各类个性化政府服务平台,实现与各政府部门网上办事系统无缝对接,提供政府个性化服务和云服务。完善和全面推广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市、县各级部门电子政务在街道和社区的信息共享和一站式办理。

2.建设政府智能化办公决策系统。基于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全市一体化的协同办公系统,全面实现电子公文交换和数字档案管理。推广视频会议、移动办公等技术,创新政府会议、会商和决策模式。积极推动政民网上互动,拓展政府信息网上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建设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完善网上百姓热线系统,推动政府部门开展网络直播和建立政务微博。建立政府决策支持平台,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热点事件进行监控、分析、预警和趋势预测。建立健全智能化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3.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全面加快智慧交通、智能公交、智慧邮政、智慧港口、智能电网、智能安全供气等项目建设,以信息技术优化现有基础设施,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和抗打击能力,并减轻环境负担。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探索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新路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4.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加快推进全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汇聚公安、人社、国土、环保、城建、交通、质监等各部门信息,实现城市设施广泛接入和城市关键运行系统状态自动感知,实现突发事件监测防控、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保障等。全面实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重点面向校园、医院等公共场所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的智能化应用,实现市区视频监控点的全面联网。建立全市设施设备安全监测系统,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智能化,支持食品药品安全溯源应用。建设城市智慧型管理平台,推广网格化管理方式,形成综合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

(六)优化民生服务与生活环境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智慧盐城综合门户,着力发展智慧民生服务、营造智能化生活环境,构建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生活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1.加快智慧盐城综合门户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加大智慧盐城综合门户与政府各部门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的广度深度,把门户资源整合作为加强政府与市民、企业联动的有效手段,加快从服务部门向服务社会转变。

2.着力发展智慧民生服务。切实加快智慧社保、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食药监、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养老等民生智慧工程建设,以市民为中心,整合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依托市民卡、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多种渠道开展服务。制定引导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融合服务平台建设运营,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商业化服务。

3.着力营造智能化生活环境。加快建立涵盖气象、水、大气、噪声等方面的全区域生态状况实时感知体系,大力推进以4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内容)融合和三网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家庭发展。大力推广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在楼宇建设中的综合应用,改善居住和办公环境。建设智慧社区工程,建设和推广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家政等“一站式”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智慧盐城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智慧盐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智慧盐城建设发展战略、建设策略、工作方针和重大政策的制定,统筹智慧盐城重大工程建设,做好智慧盐城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制定工作。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全面履行智慧盐城建设的各项任务。市经信委和市财政局要研究出台智慧盐城项目扎口管理办法,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智慧盐城项目实施带动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成立市信息资源监管中心,具体负责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智慧盐城云计算中心)、智慧盐城运营指挥中心和智慧盐城信息安全中心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二)建立智慧盐城多元投融资机制。建立公共财政对智慧盐城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的财政投入。市政府每年在市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中专门安排资金,重点对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消费、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每个县(市、区)政府应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智慧盐城建设,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智慧盐城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上市公司、外资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以投资、承包建设、BOT、服务外包等形式参与智慧盐城项目建设。

(三)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建立信息采集、动态更新、普遍共享机制,在全市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共享体系、服务体系,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同时,积极推动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立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长效机制,围绕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社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化重要领域,组织实施20个在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信息化示范工程,大力推进交通、教育、测绘等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鼓励企业、公众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

(四)建立决策支撑和评估考核体系。成立由国内智慧城市研究、规划、服务、实践的权威专家学者组成的智慧盐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智慧盐城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支持。建立智慧盐城评价考核体系和发布机制,每年对智慧盐城建设的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及时发布评估信息。把智慧盐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对智慧盐城建设项目进展和按责任分解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五)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和宣传推广。积极实施人才战略,着力培养、引进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智慧盐城运营管理等领域相关的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科技人才交流、科研成果共享。依托当地高校、园区、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建立各类智慧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提供教育、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服务。以建立“智慧盐城体验中心”,举办高峰论坛、专题交流会,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引导等多种形式,营造智慧盐城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全社会对智慧盐城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关键字:智慧服务智慧产业软通

本文摘自:中国盐城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