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精彩生活智能化——宜昌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观察之二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04 13:42:15 本文摘自:合家网

2015年12月21日,冬天的一个普通日子。因智慧城市建设,宜昌市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

早高峰,夷陵大道与江海路交会处交通运行暂时不畅。大公桥交警中队通过数字勤务室交通管控系统及时调整交通灯放行时间,仅用10分钟就疏通了道路。

上午10时,患者张先生走进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用手机预约挂号,随后用手机支付。他说:“掌上智慧医院真方便,不用排长队啦!”

下午3时,宜昌市六中“智慧校园”内,学生能在走廊上网,班级牌成了能播放照片和视频的一体机。“智慧课堂”学生上课不拿书,在平板电脑上看课文、做习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宜昌以民生需要为导向,建立了信息惠民的多方面保障机制,多部门信息共享已实现,城市云平台建设等多层次基础设施已建成,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市民e家”等多种服务方式已运行,社保、教育、民政等多个惠民项目已见实效。

信息惠民,让城市变得更智慧;信息惠民,让市民办事更便捷。

感知:民生领域典型应用

在宜昌,一批部门和行业信息化程度已经比较高,智慧城市的雏形已经显现,老百姓已经感受到了便利和实惠。

近3年来,宜昌市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并拉动社会投入10亿元,精心耕耘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领域,从而实实在在地提升老百姓幸福生活指数。

在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患者只需进入掌上智慧医院,就能完成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导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移动支付等流程。据介绍,该平台月预约量近5000人次。

截至2015年10月,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居民健康卡规范管理平台,新农合对象发放居民健康卡普及面达92%以上。

日均采集卡口过车数据230余万条,抓拍交通违法行为3000余起;路口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95%,部分重点路段交通违法同比下降75%;沿江大道实现信号灯自适应配时和“绿波”控制的区域,(下转第六版)

平峰期间路口通行效率平均提高25%。

在宜昌城区,已初步形成了以200套地磁交通流量检测设备为骨架,以宜昌市智能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为中枢的智能交通体系,使管理更高效,出行更方便。

共享:“云”平台聚合大数据

3000多个监控点,即时监控城区375个路口,还能监控500多个建筑工地和100多处污染源……宜昌市通过整合各部门信息平台,建成大统一的“云平台”,特别是在全国首创的视频监控云系统,避免了多个部门重复建设形成“信息孤岛”,综合效益明显。三峡云计算中心的支撑能力大幅提高,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了以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为重点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接到火警后,应急指挥系统只需将报警人姓名和事发地址输入到系统,就能精确查找到事发地的详细楼栋、单元、楼层和门牌……宜昌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能快速精准确定事发地点,快速拟制救援最佳线路,全面掌握事发地周边情况,全面掌握受困人员详情,大大提升了消防灭火指挥、调度、决策、救援效率。

信息技术推动宜昌建设宜学之城。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全市835所学校、4.6万教师、31万学生数据数据采集,实现了全市中考报名和录取工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变革创新,大幅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智慧城市,在居民社保业务办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市民感受深刻。

在宜昌,市民取得社保证明,无需再跑部门,交资料。目前,城区共有12万离退休人员,8.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中每月领取养老金的城乡居民有近3万人。

服务:居民办事不出门

12月22日,记者在市网格管理中心大屏幕上看到,1比500的电子地图直观地显示出城区所有的“人、房、物”等各类基础信息和城市部件,划片区域内总人口数量、男女比例等基本信息,挪动鼠标便一目了然。

“全人群覆盖、全周期贯穿、全方位服务、网格化零距离。”宜昌致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网格化信息惠民“宜昌模式”,“网站办事一页通”、“市民e家”、“手机一点通”、“12345市长热线一号通”、“电视一屏通”、“社区服务一站通”等“六个一通”,畅通了信息惠民服务渠道。

在宜昌城区,每年新增加60岁以上的老人2万多人,但申报老年证和老年津贴,没有一份纸质文件。老年证的办理都是由社区网格员上门采集信息、上传、打印证件,再送证上门的。目前,宜昌市老年人在60岁和65岁生日前夕就能领证。

据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总工程师胡宜春介绍,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六个一通”的智能化为民服务方式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充实。目前,正在加快智慧医疗、智慧食药监管、市民卡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高效,智能,方便。生活在智慧城市,我们的未来更精彩。

关键字:智慧录取工作城市建设

本文摘自:合家网

x 精彩生活智能化——宜昌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观察之二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精彩生活智能化——宜昌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观察之二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04 13:42:15 本文摘自:合家网

2015年12月21日,冬天的一个普通日子。因智慧城市建设,宜昌市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

早高峰,夷陵大道与江海路交会处交通运行暂时不畅。大公桥交警中队通过数字勤务室交通管控系统及时调整交通灯放行时间,仅用10分钟就疏通了道路。

上午10时,患者张先生走进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用手机预约挂号,随后用手机支付。他说:“掌上智慧医院真方便,不用排长队啦!”

下午3时,宜昌市六中“智慧校园”内,学生能在走廊上网,班级牌成了能播放照片和视频的一体机。“智慧课堂”学生上课不拿书,在平板电脑上看课文、做习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宜昌以民生需要为导向,建立了信息惠民的多方面保障机制,多部门信息共享已实现,城市云平台建设等多层次基础设施已建成,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市民e家”等多种服务方式已运行,社保、教育、民政等多个惠民项目已见实效。

信息惠民,让城市变得更智慧;信息惠民,让市民办事更便捷。

感知:民生领域典型应用

在宜昌,一批部门和行业信息化程度已经比较高,智慧城市的雏形已经显现,老百姓已经感受到了便利和实惠。

近3年来,宜昌市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并拉动社会投入10亿元,精心耕耘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领域,从而实实在在地提升老百姓幸福生活指数。

在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患者只需进入掌上智慧医院,就能完成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导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移动支付等流程。据介绍,该平台月预约量近5000人次。

截至2015年10月,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居民健康卡规范管理平台,新农合对象发放居民健康卡普及面达92%以上。

日均采集卡口过车数据230余万条,抓拍交通违法行为3000余起;路口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95%,部分重点路段交通违法同比下降75%;沿江大道实现信号灯自适应配时和“绿波”控制的区域,(下转第六版)

平峰期间路口通行效率平均提高25%。

在宜昌城区,已初步形成了以200套地磁交通流量检测设备为骨架,以宜昌市智能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为中枢的智能交通体系,使管理更高效,出行更方便。

共享:“云”平台聚合大数据

3000多个监控点,即时监控城区375个路口,还能监控500多个建筑工地和100多处污染源……宜昌市通过整合各部门信息平台,建成大统一的“云平台”,特别是在全国首创的视频监控云系统,避免了多个部门重复建设形成“信息孤岛”,综合效益明显。三峡云计算中心的支撑能力大幅提高,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了以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为重点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接到火警后,应急指挥系统只需将报警人姓名和事发地址输入到系统,就能精确查找到事发地的详细楼栋、单元、楼层和门牌……宜昌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能快速精准确定事发地点,快速拟制救援最佳线路,全面掌握事发地周边情况,全面掌握受困人员详情,大大提升了消防灭火指挥、调度、决策、救援效率。

信息技术推动宜昌建设宜学之城。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全市835所学校、4.6万教师、31万学生数据数据采集,实现了全市中考报名和录取工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变革创新,大幅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智慧城市,在居民社保业务办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市民感受深刻。

在宜昌,市民取得社保证明,无需再跑部门,交资料。目前,城区共有12万离退休人员,8.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中每月领取养老金的城乡居民有近3万人。

服务:居民办事不出门

12月22日,记者在市网格管理中心大屏幕上看到,1比500的电子地图直观地显示出城区所有的“人、房、物”等各类基础信息和城市部件,划片区域内总人口数量、男女比例等基本信息,挪动鼠标便一目了然。

“全人群覆盖、全周期贯穿、全方位服务、网格化零距离。”宜昌致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网格化信息惠民“宜昌模式”,“网站办事一页通”、“市民e家”、“手机一点通”、“12345市长热线一号通”、“电视一屏通”、“社区服务一站通”等“六个一通”,畅通了信息惠民服务渠道。

在宜昌城区,每年新增加60岁以上的老人2万多人,但申报老年证和老年津贴,没有一份纸质文件。老年证的办理都是由社区网格员上门采集信息、上传、打印证件,再送证上门的。目前,宜昌市老年人在60岁和65岁生日前夕就能领证。

据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总工程师胡宜春介绍,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六个一通”的智能化为民服务方式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充实。目前,正在加快智慧医疗、智慧食药监管、市民卡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高效,智能,方便。生活在智慧城市,我们的未来更精彩。

关键字:智慧录取工作城市建设

本文摘自:合家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