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用“智慧本溪”惠企惠民惠政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赵辉 张海浪 方亮 司成钢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3-03 13:37:30 本文摘自:东北新闻网

不久前,首届“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重工业城市本溪以“黑马之势”获得“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创新奖”。

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两年来,本溪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宽带中国国家试点城市”“信息消费国家试点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国家试点城市”“养老机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本溪把5个国字号试点城市荣誉称号揽入囊中。

以“智慧山水城”为品牌,“市民卡、市民网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支撑平台”“中小企业云服务融合平台”三大平台陆续上线,本溪变得越来越“智慧”。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惠企惠民惠政,“智慧本溪”为传统重工业老城向智慧城市转变提供了新模式。

用一线城市视野谋划发展

在本溪采访,发现很多市民都有一张市民卡,这张小卡片不仅整合了公交、图书借阅、保险、金融、水电缴费等多项业务功能,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与居民健康卡合二为一,这样一来本溪市29家医院的40多万份电子档案就完成了跨院共享。

“在不同的医院都可以拿这个卡挂号、缴费,可以在别的医院查到我在这个医院的就诊信息,这样在别的医院就会少检查、少花钱。”本溪市民周先生对记者说。

功能齐全的市民卡只是本溪智慧城市的一角,其背后的强大支撑则是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本溪市将交通、环境、卫生等30个原本独立的政府部门数据库整合到一个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上来,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企业管理人员,不管是准生证、出入境证件还是企业年审,只要登录市民网就可以办理。不到一年时间,服务平台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6.5万。

对于这一变化,本溪人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本溪市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因钢铁而闻名,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往往给人一种粗放、不拘小节的印象,在城市管理上缺少一些精细。

但在地区经济与社会管理面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本溪市始终渴望借助国家发展“互联网+”战略和新兴技术来抢占振兴先机。

“我们一定要到城市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去与众多知名城市一起跑,实现本溪的自我超越。”本溪市副市长曲刚这样说。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本溪市委、市政府思路清晰,决心大,并且从一开始就拥有着一线城市的站位与视野。

在谋划“十三五”过程中,本溪提出了“1+9+1”的发展战略,“1”是服务本钢,“9”是产业集群,后面的“1”就是可贯穿和带动一、二、三产业的信息化产业,其落脚点就是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本溪市正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共规划3年,以“智慧山水城”为品牌定位,重点打造三大核心智慧体系———“市民卡、市民网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运行管理、云计算、手机客户端及三都展示的城市运行管理支撑平台”及“中小企业云服务融合平台”。同时建设5个重点项目,即沈本信息惠民一体化、社区网格化惠民公共服务、电子化教育及信息共享惠民服务、区域卫生及基层医疗信息惠民、食品药品安全追溯惠民服务项目。

实干加巧干的智慧模式

智慧城市听起来无比“高大上”,可实现起来对于本溪这个传统工业城市来说并非那么容易。要想做出成绩必须实干,而且还得巧干。

经过思考与探索,本溪市委、市政府找到了发展“智慧城市”的运作方式,那就是———“顶层设计、平台建设、借脑而行、凭源融资”。

作为全市的发展战略,需要有顶层设计。本溪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由副市长主管主抓的领导小组,而且为了防止部门利益化,他们把这项工作放在了市政府办公厅,并成立了本溪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此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审批的“三统一”顶层设计。过去,本溪市每年都有近亿元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每位副市长都有预审批权力。如今全部归为“一支笔”,走信息化管理一条路径。这种资金的统一调配和使用,使得本溪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更易于实现“全市一盘棋”。

在平台建设上,本溪市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到公共信息的安全,建立了公共运行中心,即数据中心。这个平台建成以后,使得过去散落在多个部门的部门数据,从“铁箱子”里走了出来,将曾经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使政府资源得到最大优化。

人才问题是一大瓶颈,过去本溪市政府机关拥有计算机专业硕士学历的只有3人,靠这些家底很难完成“智慧城市”建设。本溪市想到的办法就是“借脑前行”。通过PPP模式,本溪市政府与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本溪·智慧山水城”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注册成立了辽宁智慧山水城科技有限公司。现在神州数码有60余人常驻本溪,完成了35个委办局的数据对接和接口开发,不仅给本溪带来了人才和资金,还保障了项目的持续性和接地气性。

信息化建设十分“烧钱”,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就要“借源生资”。本溪市将市民卡建设业务交予本溪市商业银行,本溪百姓所拿到的市民卡同时也是本溪市商业银行的电子钱包,既让政府在不花一分钱的前提下推动了“智慧本溪”建设,而且还支持了本溪地方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本溪市商业银行不惜投入几千万元也要积极承接此业务。中国电信也是因借用政府资源而投入千万元,助力本溪“智慧城市”的建设。凭借这种模式,全市信息化建设经费大幅缩减,同时还累计吸引投资1.1亿元。

政企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全国首张80K容量芯片市民卡”“东北第一个市民融合服务平台”“首个上线微信城市服务的三级城市”……很多专家惊呼:本溪市搞了一次全方位的智慧城市“演习”。登录微信“城市服务”,查询水费、电费等生活账单,医保卡里的明细,空气质量,农副产品价格;动动手指轻松完成政府相关机构的各类业务办理。这样便捷的“智慧生活”如今已成为本溪市民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常态。

如今,本溪的市民网已经延伸到社区,现已为首批70家社区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最后要为全市225个社区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其目的就是设计一套让市民接受的推广模式,培养他们使用智慧城市各种成果的习惯,从而更有利于造福市民。

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它蕴藏着无限的想象空间。“智慧城市”在便民惠企的同时,对于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同样具有很大帮助。本溪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公共安全平台”“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优势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等,将全市近3000个公共摄像头、144所学校、14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全部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来,这些大数据将有利于本溪市解决城市服务中最棘手的安全、医疗和教育等问题。

在本溪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可以看到一套城市运行管理扁平化决策系统,如一张“城市千里眼”一样,它能够实时清晰地了解到基础设施、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环境污染、旅游、舆情、人口分布等动态数据,还能实时监测废水、废气等污染情况。

本溪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楚金华告诉记者:“政府扁平化决策系统已经直接接入包括公安视频等24个部门。96类、18万条数据,这些数据在部门之间的共享对提高我们的行政决策、科学决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溪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地进行政务的数字化,也不是简单地把政务服务搬到网上,而是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反过来对工作流程、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甚至思维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正如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信息惠民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杜链所言:“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是一种对城市的重构,这种重构将传统的以资源投入为主、强调发展速度和数量的方式,改为以资源配置为主、强调供需匹配和发展质量的方式。”

正是在“智慧城市”这一大框架下,本溪市的政府、市民、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共同向着更加先进的生产生活模式迈进。

关键字:智慧融合平台

本文摘自:东北新闻网

x 用“智慧本溪”惠企惠民惠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用“智慧本溪”惠企惠民惠政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赵辉 张海浪 方亮 司成钢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3-03 13:37:30 本文摘自:东北新闻网

不久前,首届“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重工业城市本溪以“黑马之势”获得“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创新奖”。

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两年来,本溪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宽带中国国家试点城市”“信息消费国家试点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国家试点城市”“养老机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本溪把5个国字号试点城市荣誉称号揽入囊中。

以“智慧山水城”为品牌,“市民卡、市民网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支撑平台”“中小企业云服务融合平台”三大平台陆续上线,本溪变得越来越“智慧”。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惠企惠民惠政,“智慧本溪”为传统重工业老城向智慧城市转变提供了新模式。

用一线城市视野谋划发展

在本溪采访,发现很多市民都有一张市民卡,这张小卡片不仅整合了公交、图书借阅、保险、金融、水电缴费等多项业务功能,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与居民健康卡合二为一,这样一来本溪市29家医院的40多万份电子档案就完成了跨院共享。

“在不同的医院都可以拿这个卡挂号、缴费,可以在别的医院查到我在这个医院的就诊信息,这样在别的医院就会少检查、少花钱。”本溪市民周先生对记者说。

功能齐全的市民卡只是本溪智慧城市的一角,其背后的强大支撑则是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本溪市将交通、环境、卫生等30个原本独立的政府部门数据库整合到一个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上来,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企业管理人员,不管是准生证、出入境证件还是企业年审,只要登录市民网就可以办理。不到一年时间,服务平台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6.5万。

对于这一变化,本溪人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本溪市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因钢铁而闻名,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往往给人一种粗放、不拘小节的印象,在城市管理上缺少一些精细。

但在地区经济与社会管理面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本溪市始终渴望借助国家发展“互联网+”战略和新兴技术来抢占振兴先机。

“我们一定要到城市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去与众多知名城市一起跑,实现本溪的自我超越。”本溪市副市长曲刚这样说。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本溪市委、市政府思路清晰,决心大,并且从一开始就拥有着一线城市的站位与视野。

在谋划“十三五”过程中,本溪提出了“1+9+1”的发展战略,“1”是服务本钢,“9”是产业集群,后面的“1”就是可贯穿和带动一、二、三产业的信息化产业,其落脚点就是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本溪市正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共规划3年,以“智慧山水城”为品牌定位,重点打造三大核心智慧体系———“市民卡、市民网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运行管理、云计算、手机客户端及三都展示的城市运行管理支撑平台”及“中小企业云服务融合平台”。同时建设5个重点项目,即沈本信息惠民一体化、社区网格化惠民公共服务、电子化教育及信息共享惠民服务、区域卫生及基层医疗信息惠民、食品药品安全追溯惠民服务项目。

实干加巧干的智慧模式

智慧城市听起来无比“高大上”,可实现起来对于本溪这个传统工业城市来说并非那么容易。要想做出成绩必须实干,而且还得巧干。

经过思考与探索,本溪市委、市政府找到了发展“智慧城市”的运作方式,那就是———“顶层设计、平台建设、借脑而行、凭源融资”。

作为全市的发展战略,需要有顶层设计。本溪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由副市长主管主抓的领导小组,而且为了防止部门利益化,他们把这项工作放在了市政府办公厅,并成立了本溪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此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审批的“三统一”顶层设计。过去,本溪市每年都有近亿元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每位副市长都有预审批权力。如今全部归为“一支笔”,走信息化管理一条路径。这种资金的统一调配和使用,使得本溪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更易于实现“全市一盘棋”。

在平台建设上,本溪市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到公共信息的安全,建立了公共运行中心,即数据中心。这个平台建成以后,使得过去散落在多个部门的部门数据,从“铁箱子”里走了出来,将曾经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使政府资源得到最大优化。

人才问题是一大瓶颈,过去本溪市政府机关拥有计算机专业硕士学历的只有3人,靠这些家底很难完成“智慧城市”建设。本溪市想到的办法就是“借脑前行”。通过PPP模式,本溪市政府与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本溪·智慧山水城”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注册成立了辽宁智慧山水城科技有限公司。现在神州数码有60余人常驻本溪,完成了35个委办局的数据对接和接口开发,不仅给本溪带来了人才和资金,还保障了项目的持续性和接地气性。

信息化建设十分“烧钱”,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就要“借源生资”。本溪市将市民卡建设业务交予本溪市商业银行,本溪百姓所拿到的市民卡同时也是本溪市商业银行的电子钱包,既让政府在不花一分钱的前提下推动了“智慧本溪”建设,而且还支持了本溪地方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本溪市商业银行不惜投入几千万元也要积极承接此业务。中国电信也是因借用政府资源而投入千万元,助力本溪“智慧城市”的建设。凭借这种模式,全市信息化建设经费大幅缩减,同时还累计吸引投资1.1亿元。

政企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全国首张80K容量芯片市民卡”“东北第一个市民融合服务平台”“首个上线微信城市服务的三级城市”……很多专家惊呼:本溪市搞了一次全方位的智慧城市“演习”。登录微信“城市服务”,查询水费、电费等生活账单,医保卡里的明细,空气质量,农副产品价格;动动手指轻松完成政府相关机构的各类业务办理。这样便捷的“智慧生活”如今已成为本溪市民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常态。

如今,本溪的市民网已经延伸到社区,现已为首批70家社区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最后要为全市225个社区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其目的就是设计一套让市民接受的推广模式,培养他们使用智慧城市各种成果的习惯,从而更有利于造福市民。

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它蕴藏着无限的想象空间。“智慧城市”在便民惠企的同时,对于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同样具有很大帮助。本溪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公共安全平台”“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优势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等,将全市近3000个公共摄像头、144所学校、14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全部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来,这些大数据将有利于本溪市解决城市服务中最棘手的安全、医疗和教育等问题。

在本溪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可以看到一套城市运行管理扁平化决策系统,如一张“城市千里眼”一样,它能够实时清晰地了解到基础设施、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环境污染、旅游、舆情、人口分布等动态数据,还能实时监测废水、废气等污染情况。

本溪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楚金华告诉记者:“政府扁平化决策系统已经直接接入包括公安视频等24个部门。96类、18万条数据,这些数据在部门之间的共享对提高我们的行政决策、科学决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溪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地进行政务的数字化,也不是简单地把政务服务搬到网上,而是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反过来对工作流程、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甚至思维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正如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信息惠民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杜链所言:“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是一种对城市的重构,这种重构将传统的以资源投入为主、强调发展速度和数量的方式,改为以资源配置为主、强调供需匹配和发展质量的方式。”

正是在“智慧城市”这一大框架下,本溪市的政府、市民、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共同向着更加先进的生产生活模式迈进。

关键字:智慧融合平台

本文摘自:东北新闻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