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济南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路在何方?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李冬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4-01 13:39:04 本文摘自:舜网

“举个例子来说,停车难是城市居民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找不到车位,也不知道哪里有车位。那么假如我们能够开发出一种智能APP软件,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通过手机软件就可以查询出哪里有停车位,那岂不是十分方便?如果我们能够做得更好,我们或许通过这样一款软件在家中就可以查询到目的地是否有停车位,从而合理选择我们的行程。如果再进一步,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软件实现预订停车位。我想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智慧城市大脉络中的一个细微体现,我认为这个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实现。”在近日举办的2016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创新大会)"上,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秘书长、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述杰一席话让人豁然开朗。

所谓“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

据了解,过去几年间,我国近300座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更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新型智慧城市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建设步伐又该怎么走?就此百姓关心的问题,记者在本次创新大会上进行了采访。

智慧交通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

“用大数据创造一个交通体系,出门前即可帮你安排好出租车”

“大数据时代来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的出行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就是越来越强调满足个人的需求,包括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计算机体系里面建立一个虚拟的城市,因为今天我们有足够多的数据和信息来支持,把一个真实的城市里面,利用城市大数据的概念,从包括人口的情况,住房的情况,交通的情况做成模型化,通过对这些体系的研究,构建成一个虚拟的城市,通过对这个虚拟的城市,来分析我们这个城市各个体系之间存在着什么问题,或者是说一旦发生一件什么样事情的时候,整个城市的各个体系之间,会怎么样吻合性的互动。比方说如果我对这个城市交通足够理解,我就可以把整个人口移动来仿真,包括人口的流动,包括住房建设的政策等,所有一切其实都可以实现在我们计算机虚拟的城市里面。这是我们目前研究的一大方向,期待着未来有无比巨大的智慧城市运行后台,用这样一个虚拟的体系来测算,才有可能预测未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建平说。

吴建平表示,为了满足这样一个虚拟城市的研究,未来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手机数据,或者是其他的数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了解每一个人的出行需求,个性化的出行需求,从而创造一个交通体系来更好的满足每一个人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在今天这个智能手机大概人手一个的时代,我们做出行需求调查,无需再去挨街发放调查问卷,只需基于手机APP把几个要点的问题汇总,通过GPS定位把后台的数据库直接上传到计算机,通过自动化来探索高度个性化的出行。比方说一旦你用了手机APP,进行出行调查以后,可以精确到每一个时段,比方说你晚上9点57分到早晨8点15分这一段时间在家里,然后8点15分你出门去工作,包括你乘坐的交通工具和路上的行程位置都可以调查得很清楚,而且每一次出行都可以记录。因此我们就可以很便捷地制定精细的规划,来满足出行的要求。”吴建平说。

吴建平表示,未来通过对每个人出行的调查,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细化出行服务。“比如说根据你的出行计划,可以叫一辆出租车等等,但这依赖于出行大数据调查的逐步完善。”

智慧能源支撑生态城市发展

“你家发的电我可以用,隔壁的热水我也可以用”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新奥集团能源研究院院长朱振旗认为,智慧能源是建设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十三五’规划要做智慧城市,其实就是要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活空间。低碳、环保对于城市的运行程度,减轻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支撑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朱振旗认为,发展智慧城市,用能既要安全稳定,又要经济共赢,还有节约高效、清洁低碳。互联网时代提出“互联网+”能源,能源要高度的耦合,要将信息网、电网、信息网、热网结合起来,加上信息和网络,进行智能的能源调配。

“有了互联网信息互通以及一系列的技术,将来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泛能源的网络,将各种各样的能源比如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的信息汇集起来,整个供能由集中或单一的能源形式逐步向分布式和分享方向发展。如果这个能源生产模式的分布式和共享性能够实现,那么你家发的电我可以用,隔壁的热水我也可以用,都可以计量。我们现在在做泛能网的标准体系,只要有规则这个事可以做的到。”

朱振旗表示:“能源平衡的消费方式,这是供需互动,有序配置,节约高效。计划经济时,用户用电太多了,就要拉闸限电,这不属于双向供需互动。而将来有了智能的系统,供需互动越来越容易了,将来城市能源就有望朝多边协同发展。我们现在讲能源,不讲信息,你家里今天用多少,明天用多少,怎么用的,隔壁是不是比你家使用能源更为经济合算,你都不知道。而智慧能源系统完善后,将来能源与信息在家庭、城市小区、小区内不同的用户之间都可以进行比较、协同,这样将为能源的智能控制和智能调配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现在城市能源系统是单一的,电力就是电力,燃气就是燃气,将来能源作为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在里面活动,这是协同。中国是以煤为主的大国,70%来源于煤。我们要探讨如何高效清洁利用煤,把煤清洁化利用好了,再加上可再生能源,国家能源才能清洁化。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需要协同发展,能源共赢与能源消费是我们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一个能源网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智慧城市一定要做好智慧能源,智慧能源要协同好很多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城市才能健康发展。”朱振旗说。

智能管网让城市运行更安全

“做到人一走到什么地方,就了解这下面的管线”

地下管线在城市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视为人体的生命线,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支撑着城市的运转。另外,地下管线还发挥着标志地域性的作用,标志着一个城市发展繁荣的程度,因为它不单单只是发挥着传输资源、能源、信息、排泄废物等作用,同时也涉及到们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表现。

据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学军介绍,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而且种类繁多、错综复杂、密度空前。“我们已经在开展过地下管线统计的城市做过统计,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0公里左右,最密集的城市已经突破了50公里,就是1平方公里之内有50公里的地下管线在运行,发挥着它的功能。地下管线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掩埋于地下,平时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特别在是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故之后,我们才感觉到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脚下的地下管线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我们来保证地下管线能够安全、稳定、绿色的运转,真正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李学军说。

李学军认为,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将有效保证城市管网安全、稳定、绿色、高效运行。推进智慧管网的建设,首先要清楚管线的位置和类型,对既有的地下管线通过技术手段做一次的全面的会诊。针对诊断之后发现的管线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同时,通过建设综合监管平台,把已经检测到的信息加以利用,使整个管线的生命周期在掌控之中,提升预警功能,在事故的萌芽状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地做到对管线事故的预警。

“我曾经提出智慧管网就是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构建可视可控的管网运行环境,感知它的运行状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相应的数据,为我们的应急、预警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使我们的管线真正实现本质安全。”李学军说。

“我们要发挥实时监测的手段,监测管线的状态,使我们的管线处于可控状态,因此管线智慧化建设应该从大数据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我们不单单是考虑到管线本身的数据,跟他密切相关的环境,包括地上、地下,我们都要建立监测系统,做到人一走到什么地方,就了解这下面的管线,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希望我们能够和大家联合起来保障管线安全、保障城市的安全。”李学军说。

专家观点

智慧与否市场决定

谈及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吕卫锋表示:“因为中国处于城镇化非常迅速发展的过程,在五六年当中有一两亿人进入城市,所以这个发展需求和国际发展需求相比有更强烈的需求。这就面临一个机遇,国际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小步快跑的过程,国际的发展更关心绿色和低碳,所以发展过程中我们强化了建设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特色的智慧城市。去年‘互联网+’概念提出,我们深刻意识到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需要和信息化进行深入地融合,物理城市与网络城市深入融合,拓展城市空间,在拓展城市空间过程中需要推动城市的管理创新。”

吕卫锋认为:“智慧城市智慧不智慧,拿出来溜一溜,市场决定。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围绕智慧城市,更多考虑实际效果,于是提出了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围绕人生需求,推动城市向公众服务以及‘互联网+’方向协同发展,更关心城市当中的数据连接、开放和共享。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平台。因为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我们要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更好的环境,目标是让老百姓过得安心、舒心和省心。谁的解决方案能够让老百姓安心,谁的系统能够让老百姓舒心,谁的数据能够让老百姓省心,谁就能够赢得市场。所以我认为智慧城市进入新的阶段,这个是由市场决定的阶段,不单单是依靠政府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更多的是靠老百姓的投票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发展道路。”

智慧城市的有益探索

智慧社区提升居民服务质量

谈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建设,建业集团副总裁陈剑介绍说:“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手段越来越多。要求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阶段和政府已经建立的智慧城市进行有效的连接,给最终给业主和老百姓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在社区当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和人的连接越来越少,我们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信任度非常高的感觉。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通过互联网、社区的舍短,通过技术手段把邻居之间联结在一起通过不同的事业、不同的兴趣进行组合。”

陈剑认为:“通过天然的信任感,这样的融合可以在邻居之间产生,比如说相关的兴趣,可以有兴趣的促进。如果事业有共同点,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亦或是爱好太极拳,大家通过一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果有类似的疾病,可以探讨怎么样防治这些疾病,共同提高生活水平。为此,建业集团成立了相关公司,建立社区相关的互联网、物联网,希望通过通过现代手段的渗透,全面提升将来社区的服务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智慧治水提速运维效率

“在浙江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进展中,农村治水是比较大的难题,最大的难点是‘小、多、散’。例如,德清县有151个行政村,农村治理站点有1700多个,这些站点如何运行,在传播技术上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而且,这些站点分散到行政村当中,又小,数量又多,地域又非常分散,在传播方法方面一直是个瓶颈。因此我们考虑通过物联网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自2009年开始,公司在德清县部分污水站点建立了管理中心,通过远程移动管理进行操控,150个行政村的数百个站点只需要10余人便可维护管理,效益明显。”谈及城市治水问题,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展望说。

据当地媒体报道称,2015年德清县引入第三方市场化管理,按照“五位一体”的标准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农村生活污水长效运维中心。新建的运维中心采用智能管理模式,时时监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进出水流量、设备运行状况、现场拍照以及远程控制设备。同时,每月对污水设备终端进出水检测分析,并实施终端设施半小时圈抢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强终端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目前,运维中心接收了该县2014年建成459个终端站点的日常运维,并对2015年新建的农村污水终端站点进入巡查调试运行。创新的思路与举措大大加速了德清县农村生活治水治理的进度。来自该县农办的信息,截至2015年底,全县完成57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治理任务,897公里的污水管网铺满全县,1103座新建的污水终端治理设施遍布每个村的角落,新增收益农户19260户,实现省“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

济南发展智慧城市的优势

据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杨永斌介绍,济南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具有良好基础和环境。

其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智慧泉城”为目标,济南相继实施了软件名城、宽带城市、无线城市、数字泉城等工程,信息产业整体水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先后入围科技部、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济南不仅在“数字市政”、“平安济南”、“食品安全”等领域实现突破,而且在教育、医疗、公安、社区等民生领域也在不断地推进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社会效果。

其二,济南具备良好的智慧技术和智慧产业基础,拥有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超算济南中心、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平台和园区,是全国第二家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居全省之首,涌现出了浪潮、泰华智慧、中创软件、积成电子等一批专业智慧产业企业和技术支撑企业。

其三,社会、社区及群众参与度高。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受益于智慧城市建设,泉城人民对健康、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活充满新期待。

关键字:农村生活污水智慧产业

本文摘自:舜网

x 济南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路在何方?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济南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路在何方?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李冬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4-01 13:39:04 本文摘自:舜网

“举个例子来说,停车难是城市居民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找不到车位,也不知道哪里有车位。那么假如我们能够开发出一种智能APP软件,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通过手机软件就可以查询出哪里有停车位,那岂不是十分方便?如果我们能够做得更好,我们或许通过这样一款软件在家中就可以查询到目的地是否有停车位,从而合理选择我们的行程。如果再进一步,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软件实现预订停车位。我想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智慧城市大脉络中的一个细微体现,我认为这个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实现。”在近日举办的2016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创新大会)"上,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秘书长、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述杰一席话让人豁然开朗。

所谓“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

据了解,过去几年间,我国近300座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更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新型智慧城市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建设步伐又该怎么走?就此百姓关心的问题,记者在本次创新大会上进行了采访。

智慧交通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

“用大数据创造一个交通体系,出门前即可帮你安排好出租车”

“大数据时代来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的出行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就是越来越强调满足个人的需求,包括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计算机体系里面建立一个虚拟的城市,因为今天我们有足够多的数据和信息来支持,把一个真实的城市里面,利用城市大数据的概念,从包括人口的情况,住房的情况,交通的情况做成模型化,通过对这些体系的研究,构建成一个虚拟的城市,通过对这个虚拟的城市,来分析我们这个城市各个体系之间存在着什么问题,或者是说一旦发生一件什么样事情的时候,整个城市的各个体系之间,会怎么样吻合性的互动。比方说如果我对这个城市交通足够理解,我就可以把整个人口移动来仿真,包括人口的流动,包括住房建设的政策等,所有一切其实都可以实现在我们计算机虚拟的城市里面。这是我们目前研究的一大方向,期待着未来有无比巨大的智慧城市运行后台,用这样一个虚拟的体系来测算,才有可能预测未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建平说。

吴建平表示,为了满足这样一个虚拟城市的研究,未来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手机数据,或者是其他的数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了解每一个人的出行需求,个性化的出行需求,从而创造一个交通体系来更好的满足每一个人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在今天这个智能手机大概人手一个的时代,我们做出行需求调查,无需再去挨街发放调查问卷,只需基于手机APP把几个要点的问题汇总,通过GPS定位把后台的数据库直接上传到计算机,通过自动化来探索高度个性化的出行。比方说一旦你用了手机APP,进行出行调查以后,可以精确到每一个时段,比方说你晚上9点57分到早晨8点15分这一段时间在家里,然后8点15分你出门去工作,包括你乘坐的交通工具和路上的行程位置都可以调查得很清楚,而且每一次出行都可以记录。因此我们就可以很便捷地制定精细的规划,来满足出行的要求。”吴建平说。

吴建平表示,未来通过对每个人出行的调查,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细化出行服务。“比如说根据你的出行计划,可以叫一辆出租车等等,但这依赖于出行大数据调查的逐步完善。”

智慧能源支撑生态城市发展

“你家发的电我可以用,隔壁的热水我也可以用”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新奥集团能源研究院院长朱振旗认为,智慧能源是建设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十三五’规划要做智慧城市,其实就是要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活空间。低碳、环保对于城市的运行程度,减轻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支撑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朱振旗认为,发展智慧城市,用能既要安全稳定,又要经济共赢,还有节约高效、清洁低碳。互联网时代提出“互联网+”能源,能源要高度的耦合,要将信息网、电网、信息网、热网结合起来,加上信息和网络,进行智能的能源调配。

“有了互联网信息互通以及一系列的技术,将来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泛能源的网络,将各种各样的能源比如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的信息汇集起来,整个供能由集中或单一的能源形式逐步向分布式和分享方向发展。如果这个能源生产模式的分布式和共享性能够实现,那么你家发的电我可以用,隔壁的热水我也可以用,都可以计量。我们现在在做泛能网的标准体系,只要有规则这个事可以做的到。”

朱振旗表示:“能源平衡的消费方式,这是供需互动,有序配置,节约高效。计划经济时,用户用电太多了,就要拉闸限电,这不属于双向供需互动。而将来有了智能的系统,供需互动越来越容易了,将来城市能源就有望朝多边协同发展。我们现在讲能源,不讲信息,你家里今天用多少,明天用多少,怎么用的,隔壁是不是比你家使用能源更为经济合算,你都不知道。而智慧能源系统完善后,将来能源与信息在家庭、城市小区、小区内不同的用户之间都可以进行比较、协同,这样将为能源的智能控制和智能调配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现在城市能源系统是单一的,电力就是电力,燃气就是燃气,将来能源作为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在里面活动,这是协同。中国是以煤为主的大国,70%来源于煤。我们要探讨如何高效清洁利用煤,把煤清洁化利用好了,再加上可再生能源,国家能源才能清洁化。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需要协同发展,能源共赢与能源消费是我们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一个能源网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智慧城市一定要做好智慧能源,智慧能源要协同好很多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城市才能健康发展。”朱振旗说。

智能管网让城市运行更安全

“做到人一走到什么地方,就了解这下面的管线”

地下管线在城市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视为人体的生命线,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支撑着城市的运转。另外,地下管线还发挥着标志地域性的作用,标志着一个城市发展繁荣的程度,因为它不单单只是发挥着传输资源、能源、信息、排泄废物等作用,同时也涉及到们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表现。

据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学军介绍,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而且种类繁多、错综复杂、密度空前。“我们已经在开展过地下管线统计的城市做过统计,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0公里左右,最密集的城市已经突破了50公里,就是1平方公里之内有50公里的地下管线在运行,发挥着它的功能。地下管线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掩埋于地下,平时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特别在是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故之后,我们才感觉到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脚下的地下管线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我们来保证地下管线能够安全、稳定、绿色的运转,真正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李学军说。

李学军认为,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将有效保证城市管网安全、稳定、绿色、高效运行。推进智慧管网的建设,首先要清楚管线的位置和类型,对既有的地下管线通过技术手段做一次的全面的会诊。针对诊断之后发现的管线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同时,通过建设综合监管平台,把已经检测到的信息加以利用,使整个管线的生命周期在掌控之中,提升预警功能,在事故的萌芽状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地做到对管线事故的预警。

“我曾经提出智慧管网就是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构建可视可控的管网运行环境,感知它的运行状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相应的数据,为我们的应急、预警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使我们的管线真正实现本质安全。”李学军说。

“我们要发挥实时监测的手段,监测管线的状态,使我们的管线处于可控状态,因此管线智慧化建设应该从大数据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我们不单单是考虑到管线本身的数据,跟他密切相关的环境,包括地上、地下,我们都要建立监测系统,做到人一走到什么地方,就了解这下面的管线,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希望我们能够和大家联合起来保障管线安全、保障城市的安全。”李学军说。

专家观点

智慧与否市场决定

谈及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吕卫锋表示:“因为中国处于城镇化非常迅速发展的过程,在五六年当中有一两亿人进入城市,所以这个发展需求和国际发展需求相比有更强烈的需求。这就面临一个机遇,国际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小步快跑的过程,国际的发展更关心绿色和低碳,所以发展过程中我们强化了建设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特色的智慧城市。去年‘互联网+’概念提出,我们深刻意识到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需要和信息化进行深入地融合,物理城市与网络城市深入融合,拓展城市空间,在拓展城市空间过程中需要推动城市的管理创新。”

吕卫锋认为:“智慧城市智慧不智慧,拿出来溜一溜,市场决定。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围绕智慧城市,更多考虑实际效果,于是提出了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围绕人生需求,推动城市向公众服务以及‘互联网+’方向协同发展,更关心城市当中的数据连接、开放和共享。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平台。因为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我们要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更好的环境,目标是让老百姓过得安心、舒心和省心。谁的解决方案能够让老百姓安心,谁的系统能够让老百姓舒心,谁的数据能够让老百姓省心,谁就能够赢得市场。所以我认为智慧城市进入新的阶段,这个是由市场决定的阶段,不单单是依靠政府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更多的是靠老百姓的投票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发展道路。”

智慧城市的有益探索

智慧社区提升居民服务质量

谈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建设,建业集团副总裁陈剑介绍说:“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手段越来越多。要求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阶段和政府已经建立的智慧城市进行有效的连接,给最终给业主和老百姓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在社区当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和人的连接越来越少,我们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信任度非常高的感觉。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通过互联网、社区的舍短,通过技术手段把邻居之间联结在一起通过不同的事业、不同的兴趣进行组合。”

陈剑认为:“通过天然的信任感,这样的融合可以在邻居之间产生,比如说相关的兴趣,可以有兴趣的促进。如果事业有共同点,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亦或是爱好太极拳,大家通过一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果有类似的疾病,可以探讨怎么样防治这些疾病,共同提高生活水平。为此,建业集团成立了相关公司,建立社区相关的互联网、物联网,希望通过通过现代手段的渗透,全面提升将来社区的服务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智慧治水提速运维效率

“在浙江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进展中,农村治水是比较大的难题,最大的难点是‘小、多、散’。例如,德清县有151个行政村,农村治理站点有1700多个,这些站点如何运行,在传播技术上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而且,这些站点分散到行政村当中,又小,数量又多,地域又非常分散,在传播方法方面一直是个瓶颈。因此我们考虑通过物联网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自2009年开始,公司在德清县部分污水站点建立了管理中心,通过远程移动管理进行操控,150个行政村的数百个站点只需要10余人便可维护管理,效益明显。”谈及城市治水问题,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展望说。

据当地媒体报道称,2015年德清县引入第三方市场化管理,按照“五位一体”的标准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农村生活污水长效运维中心。新建的运维中心采用智能管理模式,时时监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进出水流量、设备运行状况、现场拍照以及远程控制设备。同时,每月对污水设备终端进出水检测分析,并实施终端设施半小时圈抢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强终端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目前,运维中心接收了该县2014年建成459个终端站点的日常运维,并对2015年新建的农村污水终端站点进入巡查调试运行。创新的思路与举措大大加速了德清县农村生活治水治理的进度。来自该县农办的信息,截至2015年底,全县完成57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治理任务,897公里的污水管网铺满全县,1103座新建的污水终端治理设施遍布每个村的角落,新增收益农户19260户,实现省“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

济南发展智慧城市的优势

据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杨永斌介绍,济南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具有良好基础和环境。

其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智慧泉城”为目标,济南相继实施了软件名城、宽带城市、无线城市、数字泉城等工程,信息产业整体水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先后入围科技部、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济南不仅在“数字市政”、“平安济南”、“食品安全”等领域实现突破,而且在教育、医疗、公安、社区等民生领域也在不断地推进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社会效果。

其二,济南具备良好的智慧技术和智慧产业基础,拥有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超算济南中心、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平台和园区,是全国第二家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居全省之首,涌现出了浪潮、泰华智慧、中创软件、积成电子等一批专业智慧产业企业和技术支撑企业。

其三,社会、社区及群众参与度高。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受益于智慧城市建设,泉城人民对健康、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活充满新期待。

关键字:农村生活污水智慧产业

本文摘自:舜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