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刘晨鑫 张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5-12 13:20:18 本文摘自:论文网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发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我国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风险,合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智慧城市定义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2013版智慧城市白皮书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智慧城市就是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来感测、传送、分析、协同、整合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安全、公共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慧响应[1]。具体地说,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移动终端、大数据处理平台等,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能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

二、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借鉴

1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美国智慧城市建设脚步一直十分稳健,自从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提出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与法律条文。例如,2009年奥巴马发布的《经济复苏计划》等;日本于2009年7 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其目标是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着眼点放在信息化政府治理、信息化医疗服务、信息化教育培养等领域。目前日本通过建设试点城市的方式来发展智慧城市,例如北九州市主要从新能源、能源管理、智慧交通为发展点进行全面打造;韩国早在2004年即开始进行城市信息技术应用等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随着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不断推进也开始更进一步的研究城市智能信息服务。

2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案例

科技部、标准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公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这些试点城市将是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力量。上海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浦东开发新区为试点进行逐步展开。上海市于2011-2013年已经完成全市的宽带建设,部分信息化的建设完成的较好。上海市区的市民拥有电子健康档案,智能交通也已经初具规模,相关的产业发展激励城市软硬件的进一步升级。信息产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上海市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武汉市预计用10年时间打造智慧城市,构建基于“中国云”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建设4个智能示范应用工程。并力争突破6个关键技术。这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进程中属全国前列。近年来,武汉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如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来说都是强有力的优势。其他诸如深圳市、南京市、沈阳等都在进行相关信息项目的建设,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军城市。

三、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即是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使城市更有效为市民服务。现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和风险,如何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数据风险依然存在

发展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首先弄清其技术实质,否则即便建立更多的项目设施也都是在传统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工作。部分核心技术需要国外研发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然而在海量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又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核心技术如果难以完全国产化,一旦遇到技术和系统不可控问题时将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其次系统更新与淘汰过程中造成部分成本的损失风险依然需要面对,再次数据与软件的关联度极高,数据与未来发展系统的对接风险依然存在。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面临的风险。

2 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

智慧城市的层次架构是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总共分为四层:物联网设备层、基础网络支撑层、基础设施网络层和应用层[2]。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其中基础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机电技术、软件技术等。智慧城市技术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这是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潜在障碍,应加强研发力度。

3 国家政策性指导匮乏

目前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禀赋都不相同,一些资源型经济地域的发展还是以粗放型为模式,因而忽视了城市的发展质量,部分城市IT资源由各部门分开管理,相互的协同性平台难以建立,这就需要国家从一定高度入手进行政策性指导,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良性轨道。

四、智慧城市建设对策

1 以政府为主导,科学设计政策体系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由政府提出相关政策并给予资金扶持,并且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为智慧城市建设做好前期导向工作,并为之搭建基础平台,合理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新兴主导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来扶持主导产业的开发、建设、升级。完善与其相关的政策,如服务外包政策、市场推广应用政策、主导项目的财税政策等。

2 培养人才战略,人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跨学科高精尖人才,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光学技术、管理学技术、生态学技术、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等方面的人才,并且部分研发团队对于专业型人才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针对行业和产品应用进行研发,例如建设智慧电网、智慧交通、传感器研发等。因此,人才培养才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驱动力。

3 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城市个性

不同禀赋的城市成长的方向与动力都有差异,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加快步伐还要避免千篇一律,对每个城市的发展建设应该保留其自身的特色。例如,对于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应该注重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及其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便捷服务,对于旅游型城市应当努力发展智慧旅游体系,使之形成一定的规模。总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级别、城市职能、城市发展方向等因素,合理的设置项目体系和布局信息要素。

4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号召社会全面参与

目前政府与科研单位都对智慧城市建设抱有极大热情,但是智慧城市主要的发展目标是服务社会大众,因此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虽然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建设初期和设想阶段,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市民与信息的互动,但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需要舆论的导向和宣传,需要提高企业和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认同度,需要市民针对信息要素提供各自的意愿与看法,这样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更加具体、更加合理。

关键字:智慧城市发展方向

本文摘自:论文网

x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刘晨鑫 张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5-12 13:20:18 本文摘自:论文网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发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我国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风险,合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智慧城市定义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2013版智慧城市白皮书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智慧城市就是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来感测、传送、分析、协同、整合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安全、公共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慧响应[1]。具体地说,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移动终端、大数据处理平台等,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能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

二、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借鉴

1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美国智慧城市建设脚步一直十分稳健,自从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提出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与法律条文。例如,2009年奥巴马发布的《经济复苏计划》等;日本于2009年7 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其目标是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着眼点放在信息化政府治理、信息化医疗服务、信息化教育培养等领域。目前日本通过建设试点城市的方式来发展智慧城市,例如北九州市主要从新能源、能源管理、智慧交通为发展点进行全面打造;韩国早在2004年即开始进行城市信息技术应用等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随着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不断推进也开始更进一步的研究城市智能信息服务。

2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案例

科技部、标准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公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这些试点城市将是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力量。上海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浦东开发新区为试点进行逐步展开。上海市于2011-2013年已经完成全市的宽带建设,部分信息化的建设完成的较好。上海市区的市民拥有电子健康档案,智能交通也已经初具规模,相关的产业发展激励城市软硬件的进一步升级。信息产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上海市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武汉市预计用10年时间打造智慧城市,构建基于“中国云”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建设4个智能示范应用工程。并力争突破6个关键技术。这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进程中属全国前列。近年来,武汉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如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来说都是强有力的优势。其他诸如深圳市、南京市、沈阳等都在进行相关信息项目的建设,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军城市。

三、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即是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使城市更有效为市民服务。现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和风险,如何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数据风险依然存在

发展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首先弄清其技术实质,否则即便建立更多的项目设施也都是在传统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工作。部分核心技术需要国外研发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然而在海量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又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核心技术如果难以完全国产化,一旦遇到技术和系统不可控问题时将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其次系统更新与淘汰过程中造成部分成本的损失风险依然需要面对,再次数据与软件的关联度极高,数据与未来发展系统的对接风险依然存在。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面临的风险。

2 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

智慧城市的层次架构是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总共分为四层:物联网设备层、基础网络支撑层、基础设施网络层和应用层[2]。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其中基础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机电技术、软件技术等。智慧城市技术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这是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潜在障碍,应加强研发力度。

3 国家政策性指导匮乏

目前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禀赋都不相同,一些资源型经济地域的发展还是以粗放型为模式,因而忽视了城市的发展质量,部分城市IT资源由各部门分开管理,相互的协同性平台难以建立,这就需要国家从一定高度入手进行政策性指导,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良性轨道。

四、智慧城市建设对策

1 以政府为主导,科学设计政策体系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由政府提出相关政策并给予资金扶持,并且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为智慧城市建设做好前期导向工作,并为之搭建基础平台,合理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新兴主导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来扶持主导产业的开发、建设、升级。完善与其相关的政策,如服务外包政策、市场推广应用政策、主导项目的财税政策等。

2 培养人才战略,人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跨学科高精尖人才,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光学技术、管理学技术、生态学技术、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等方面的人才,并且部分研发团队对于专业型人才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针对行业和产品应用进行研发,例如建设智慧电网、智慧交通、传感器研发等。因此,人才培养才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驱动力。

3 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城市个性

不同禀赋的城市成长的方向与动力都有差异,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加快步伐还要避免千篇一律,对每个城市的发展建设应该保留其自身的特色。例如,对于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应该注重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及其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便捷服务,对于旅游型城市应当努力发展智慧旅游体系,使之形成一定的规模。总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级别、城市职能、城市发展方向等因素,合理的设置项目体系和布局信息要素。

4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号召社会全面参与

目前政府与科研单位都对智慧城市建设抱有极大热情,但是智慧城市主要的发展目标是服务社会大众,因此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虽然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建设初期和设想阶段,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市民与信息的互动,但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需要舆论的导向和宣传,需要提高企业和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认同度,需要市民针对信息要素提供各自的意愿与看法,这样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更加具体、更加合理。

关键字:智慧城市发展方向

本文摘自:论文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