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的发展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余珽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5-12 13:25:11 本文摘自:论文网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场深度跨界融合的变革正在临近。城镇化与信息化,两个看似无关的行业,正借由“智慧城市”而不断产生交集并深度融合。

什么是智慧城市,全球智慧城市之父倪会民给出了准确完整的定义。各城市依据具体要求、条件和目标等情况,选择使用人类现有的思想、科技、模式等所有最优资源,实现城市(含农业)的智慧化,例如安全方便舒适和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正式提出的一项任务,而智慧型城市则是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体现。早在2012年,住建部就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并先后公布两批共202个市区为智慧城市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超过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60%。这也就意味着,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和变革趋势。

一、智慧城市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城镇化在中国未来的几十年有着最大的发展潜力,信息化则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者在同步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借力,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

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因此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紧密相关。

2.智慧城市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

3.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

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

二、智慧城市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智慧城市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智能化的城市,它更为准确的意义是要实现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以人为本的高度创新和市民智慧高效的生活状态。

1.提升城市信息化服务品质

智慧城市是继水、电、气、交通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它能契合政府以及民生的需求,增强城市的管理效率,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带动城市产业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的品牌影响。

2.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通过移动电子商务与智慧城市的结合,可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极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提高生活信息化服务能力

建设智慧型城市,能够使得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给人们提供各类资讯和民生信息查询应用,丰富居民的生活,提高社会满意度。

三、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的困境

在各地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智慧城市的建设亦暴露出诸多问题。

1.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建设“空中楼阁”

一些城市在组织智慧城市建设中,很少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城市特点,盲目模仿其他城市,一味地跟风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2.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不全面,总体规划不清晰

全国尚未有统一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从而对地方智慧城市很难予以规划。部分地方存在智慧城市项目一哄而上、基础参差不齐、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状况,信息孤岛比比皆是。

3.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依赖于政府投资,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西部本就缺乏资金,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四、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作为重大的创新和投资的驱动力,尽管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不能否认智慧城市依然是当下及以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和指标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将逐步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扬州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在城市特质、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天然禀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l.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健全系统性工程

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达到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

2.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加强科学化管理

结合城市本身的环境和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做到合理统筹安排,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

3.以落实民生为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创新2.0 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

关键字:存在智慧城市主体

本文摘自:论文网

x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的发展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的发展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余珽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5-12 13:25:11 本文摘自:论文网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场深度跨界融合的变革正在临近。城镇化与信息化,两个看似无关的行业,正借由“智慧城市”而不断产生交集并深度融合。

什么是智慧城市,全球智慧城市之父倪会民给出了准确完整的定义。各城市依据具体要求、条件和目标等情况,选择使用人类现有的思想、科技、模式等所有最优资源,实现城市(含农业)的智慧化,例如安全方便舒适和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正式提出的一项任务,而智慧型城市则是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体现。早在2012年,住建部就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并先后公布两批共202个市区为智慧城市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超过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60%。这也就意味着,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和变革趋势。

一、智慧城市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城镇化在中国未来的几十年有着最大的发展潜力,信息化则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者在同步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借力,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

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因此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紧密相关。

2.智慧城市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

3.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

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

二、智慧城市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智慧城市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智能化的城市,它更为准确的意义是要实现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以人为本的高度创新和市民智慧高效的生活状态。

1.提升城市信息化服务品质

智慧城市是继水、电、气、交通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它能契合政府以及民生的需求,增强城市的管理效率,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带动城市产业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的品牌影响。

2.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通过移动电子商务与智慧城市的结合,可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极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提高生活信息化服务能力

建设智慧型城市,能够使得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给人们提供各类资讯和民生信息查询应用,丰富居民的生活,提高社会满意度。

三、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的困境

在各地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智慧城市的建设亦暴露出诸多问题。

1.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建设“空中楼阁”

一些城市在组织智慧城市建设中,很少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城市特点,盲目模仿其他城市,一味地跟风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2.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不全面,总体规划不清晰

全国尚未有统一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从而对地方智慧城市很难予以规划。部分地方存在智慧城市项目一哄而上、基础参差不齐、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状况,信息孤岛比比皆是。

3.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依赖于政府投资,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西部本就缺乏资金,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四、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作为重大的创新和投资的驱动力,尽管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不能否认智慧城市依然是当下及以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和指标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将逐步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扬州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在城市特质、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天然禀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l.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健全系统性工程

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达到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

2.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加强科学化管理

结合城市本身的环境和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做到合理统筹安排,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

3.以落实民生为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创新2.0 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

关键字:存在智慧城市主体

本文摘自:论文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