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加快构建中原智慧城市群助力网络经济强省建设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郭长秀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4-21 13:46:23 本文摘自:大河报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对记者表示,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河南移动将以中原智慧城市群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落实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与河南省政府“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扎实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全力支撑我省网络经济强省建设。

网络层建设

组成覆盖全面、质量可靠、行业领先的全业务综合通信网络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河南移动以4G、全光网和WLAN“三张网”为基础,组成了一个覆盖全面、质量可靠、行业领先的全业务综合通信网络。

目前,已建成开通4G基站7.7万个,领先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所有城区、县城、乡镇和全部行政村以及高速、高铁和3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高清语音覆盖18个地市,并在全省实现正式商用,提前步入4G+网络时代。累计建成WIFI网络热点1.08万个,实现了全省旅游景区、大型商场等数据热点区域的深度覆盖。大力推进“全光网”建设,有线宽带端口达到1580万个,农村和城市接入带宽分别达到50M、100M,重点小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广泛覆盖全省2500万个家庭、6.4万个目标小区。

平台层建设逐步形成网络云化管理新局面

2015年,河南移动累计投资72亿元,在港区、高新区和洛阳启动了三大数据中心建设。目前,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郑州高新区数据中心一期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洛阳数据中心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三大中心全部竣工后将新增机架3万余架、可部署服务器15万余台。

同时,按照“省级建设、地市接入”的方式,以省级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为核心,地市作为接入节点,先后建成开封、南阳、安阳、信阳、濮阳等18个大数据云计算中心,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资源按需分配、安全防护体系分级构建的网络云化管理新局面。

应用层建设

持续优化“政务云、民生云、企业云、农业云、物联网云”等“五朵云”平台

河南移动面向全省个人、家庭和集团客户,持续优化以“政务云、民生云、企业云、农业云、物联网云”等“五朵云”平台为主体的应用层建设,不断丰富智慧城市应用服务,目前已在上述云平台上线各类应用180多项。河南移动已同17个地市和30余家厅局级单位签署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

“政务云”

目前,河南移动已与全省17个地市的众多党政单位签署了政务云合作协议,并基于“移动大云”平台提供了智慧城管、智慧交通、平安城市、应急指挥、效能监察等30余项应用。

今年2月23日,河南移动又成功中标承建了河南省政务专有云平台,按照省政府规划,今年将实现所有省级厅局委单位应用系统向云平台的搬迁,明年将实现市县政府向云平台的搬迁。目前,南阳和安阳两个地市政务云的搬迁运行已经完成,成本较云化前下降了40%,其中安阳项目在英国举办的“2016云计算开发与运维世界论坛”年会上荣获“公有云创新奖”,并被工信部授予“云计算数据中心优秀创新奖”和“优秀解决方案奖”。

“民生云”

围绕居民本地生活需求,基于“和生活”平台,在各地市推出了公交手机“一卡通”、车主服务、城市账单、旅游服务、健康医疗、高清电视等40余项精品应用,累计使用客户超过1000万。其中,由河南移动承建的远程会诊医疗系统已覆盖全省108个县,接入基层医院总量达130家以上。

“企业云”

围绕农业、金融、商业、工业制造、物流、服务等行业领域,推出了豫农信、保险远程定损、手机物流通、中小企业进销存等40余项应用,应用服务覆盖全省60余万家企事业单位。其中,与安阳市工信委共同打造的安阳市“企业云”平台,解决了企业自建一次性投资过大、资源利用率过低的问题。

“农业云”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眼点,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信息服务支撑系统,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相继推出了自动管理、自动生产、信息服务、电子商务4类应用和基于云平台的“农信通”等25项产品,客户数量超过600万。其中,“防汛大喇叭”已实现省内全部行政村的全覆盖。智慧大棚、自动灌溉等项目已在郑州、三门峡等地完成建设。

“物联网云”

提供开放物联网云服务平台,满足各类客户物联网项目连接、数据采集、分析、控制等需求,先后推出车联网、电力采集、移动POS、物流跟踪等20余项物联网应用。目前,物联网连接规模超过400万户。围绕环境污染问题,针对建筑工地治理推出“扬尘监测数据集成系统”,针对秸秆禁烧等推出“蓝天卫士”信息化项目,实现了对全省108个县市和1800多个乡镇空气监测的全覆盖。

关键字:云化城市群

本文摘自:大河报

x 加快构建中原智慧城市群助力网络经济强省建设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加快构建中原智慧城市群助力网络经济强省建设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郭长秀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4-21 13:46:23 本文摘自:大河报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对记者表示,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河南移动将以中原智慧城市群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落实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与河南省政府“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扎实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全力支撑我省网络经济强省建设。

网络层建设

组成覆盖全面、质量可靠、行业领先的全业务综合通信网络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河南移动以4G、全光网和WLAN“三张网”为基础,组成了一个覆盖全面、质量可靠、行业领先的全业务综合通信网络。

目前,已建成开通4G基站7.7万个,领先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所有城区、县城、乡镇和全部行政村以及高速、高铁和3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高清语音覆盖18个地市,并在全省实现正式商用,提前步入4G+网络时代。累计建成WIFI网络热点1.08万个,实现了全省旅游景区、大型商场等数据热点区域的深度覆盖。大力推进“全光网”建设,有线宽带端口达到1580万个,农村和城市接入带宽分别达到50M、100M,重点小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广泛覆盖全省2500万个家庭、6.4万个目标小区。

平台层建设逐步形成网络云化管理新局面

2015年,河南移动累计投资72亿元,在港区、高新区和洛阳启动了三大数据中心建设。目前,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郑州高新区数据中心一期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洛阳数据中心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三大中心全部竣工后将新增机架3万余架、可部署服务器15万余台。

同时,按照“省级建设、地市接入”的方式,以省级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为核心,地市作为接入节点,先后建成开封、南阳、安阳、信阳、濮阳等18个大数据云计算中心,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资源按需分配、安全防护体系分级构建的网络云化管理新局面。

应用层建设

持续优化“政务云、民生云、企业云、农业云、物联网云”等“五朵云”平台

河南移动面向全省个人、家庭和集团客户,持续优化以“政务云、民生云、企业云、农业云、物联网云”等“五朵云”平台为主体的应用层建设,不断丰富智慧城市应用服务,目前已在上述云平台上线各类应用180多项。河南移动已同17个地市和30余家厅局级单位签署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

“政务云”

目前,河南移动已与全省17个地市的众多党政单位签署了政务云合作协议,并基于“移动大云”平台提供了智慧城管、智慧交通、平安城市、应急指挥、效能监察等30余项应用。

今年2月23日,河南移动又成功中标承建了河南省政务专有云平台,按照省政府规划,今年将实现所有省级厅局委单位应用系统向云平台的搬迁,明年将实现市县政府向云平台的搬迁。目前,南阳和安阳两个地市政务云的搬迁运行已经完成,成本较云化前下降了40%,其中安阳项目在英国举办的“2016云计算开发与运维世界论坛”年会上荣获“公有云创新奖”,并被工信部授予“云计算数据中心优秀创新奖”和“优秀解决方案奖”。

“民生云”

围绕居民本地生活需求,基于“和生活”平台,在各地市推出了公交手机“一卡通”、车主服务、城市账单、旅游服务、健康医疗、高清电视等40余项精品应用,累计使用客户超过1000万。其中,由河南移动承建的远程会诊医疗系统已覆盖全省108个县,接入基层医院总量达130家以上。

“企业云”

围绕农业、金融、商业、工业制造、物流、服务等行业领域,推出了豫农信、保险远程定损、手机物流通、中小企业进销存等40余项应用,应用服务覆盖全省60余万家企事业单位。其中,与安阳市工信委共同打造的安阳市“企业云”平台,解决了企业自建一次性投资过大、资源利用率过低的问题。

“农业云”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眼点,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信息服务支撑系统,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相继推出了自动管理、自动生产、信息服务、电子商务4类应用和基于云平台的“农信通”等25项产品,客户数量超过600万。其中,“防汛大喇叭”已实现省内全部行政村的全覆盖。智慧大棚、自动灌溉等项目已在郑州、三门峡等地完成建设。

“物联网云”

提供开放物联网云服务平台,满足各类客户物联网项目连接、数据采集、分析、控制等需求,先后推出车联网、电力采集、移动POS、物流跟踪等20余项物联网应用。目前,物联网连接规模超过400万户。围绕环境污染问题,针对建筑工地治理推出“扬尘监测数据集成系统”,针对秸秆禁烧等推出“蓝天卫士”信息化项目,实现了对全省108个县市和1800多个乡镇空气监测的全覆盖。

关键字:云化城市群

本文摘自:大河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