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打造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决策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5-02 14:15:30 本文摘自:江西广播网

4月中旬,第十四届中国信息港论坛18年来首次在一个地级市举办,这个地级市就是江西的鹰潭市。鹰潭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何独特之处?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通信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各地该如何借鉴鹰潭经验抢占建设智慧城市的新高地?请听江西台记者龚小娟采写的新闻广角:《打造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决策》。

4月12号,全国首个景区窄带物联网(NB-IoT)智慧停车项目在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建成,171个停车位的停车场,现场看不到一个管理人员,却能做到车辆进出秩序井然。

现场指挥测试的中国电信鹰潭分公司物联网拓展中心项目经理曾繁隆告诉记者,他们还能为游客提供线上车位预约、线上支付、自助停车等便捷服务体验。

“使用新的窄带物联网技术,相比原来传统的智能停车,运维、维护、能耗上面有很大的降低。”

在智慧城市里面,你不要小看一个水表、一个路灯、一个井盖、一个管子……它们都是城市一个个鲜活细胞,可以自动感知城市环境变化,进行传输和调整。比如鹰潭率先实施水、电、气“三表合一”智慧表类改造工程。鹰潭供电公司技术员秦明帅:

“窄带互联网它下面挂的容量更大,数据传输这个信号覆盖更强,可以每个月甚至是每周、每天它都会定时上报一个数据,这样的话就省去了人工抄表这个复杂度。”

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张,水电、交通、城管、环保等引发的“城市病”日益严重,因此不少地方引进“智慧城市”建设缓解这一问题。“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社交网络等应用工具,实现城市综合体系的智能融合应用。鹰潭市副市长李唐介绍,鹰潭打造“智慧城市”至今,市民可以在线办理预约挂号、缴纳水电费、进行校车轨迹查询、12345政务热线、空气质量查询等24项服务,城市管理服务比以往更人性化、更智能高端。

“鹰潭市正用新理念引领、用新技术支撑,带来产业新业态、管理新手段、百姓新体验,赋予整个城市全新的智慧和内涵。”

近年来,南昌、新余、萍乡等地也先后推行“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到目前我省已有11个国家试点智慧城市。这次,第十四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在一个地级市举行,是对鹰潭建设智慧城市的认可。那么,鹰潭智慧城市有何独特之处呢?江西鄱湖云计算信息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石亮红认为,首先是鹰潭网络信息建设基础较好,搭建了一个成本低效率高的城市网络信息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虽有这么多项目,但它最终必须汇集到统一的平台上,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牵涉到政府诸多“闭路运行”部门,如何打破壁垒,提高运行效率,是个难题。”

全国大多数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的思路,往往上来就是以全政府层面的云计算、大数据为起点,从开始做到最后产生实效成果需要很长时间。鹰潭早年也走这条路,后来结合实用性和效率性,从整合国土、人社等部门专业领域数据率先突破,实现成本低、效率高,还促进了部门竞争。

其次,鹰潭率先建成两张全国首个地市级全域覆盖的窄带物联网。当前,全球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低功耗广域网市场需求旺盛,成为各方竞逐的下一个万亿市场。鹰潭市副市长李唐说,恰逢此时3G、4G信息工程的领军人物、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来鹰潭就职。

“在此背景下,鹰潭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迅速谋划、精心部署,在全国率先推动窄带物联网业务试点建设,大力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为鹰潭市乃至江西省抢抓物联网产业发展新机遇、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中赢得先机。”

以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是数字化,主要还是低层次的信息化,新型智慧城市则以全程全时、网络空间安全、经济发展、绿色开元、城市治理、数据开放、高效有序、共融共享为目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城市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态。鹰潭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对打造“新智慧城市”将起到示范效应。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王晓云:

“当前,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物联网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切入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点,成为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市场规模、、发展前景远超传统的互联和通信网。”

各位听众,“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是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更和谐。鹰潭通过抢占信息通信高地,服务城市发展,体现了一个“小市大为”的开拓勇气,也在全省甚至全国树立了新智慧城市的标杆。“智慧城市”还在各地推进当中,鹰潭的经验启示我们,打造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开拓的勇气,最终体现的是市民生活的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愿“智慧城市”在各地都能赢得百姓的叫好声。

关键字:生产性服务业城市治理

本文摘自:江西广播网

x 打造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决策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打造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决策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5-02 14:15:30 本文摘自:江西广播网

4月中旬,第十四届中国信息港论坛18年来首次在一个地级市举办,这个地级市就是江西的鹰潭市。鹰潭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何独特之处?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通信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各地该如何借鉴鹰潭经验抢占建设智慧城市的新高地?请听江西台记者龚小娟采写的新闻广角:《打造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决策》。

4月12号,全国首个景区窄带物联网(NB-IoT)智慧停车项目在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建成,171个停车位的停车场,现场看不到一个管理人员,却能做到车辆进出秩序井然。

现场指挥测试的中国电信鹰潭分公司物联网拓展中心项目经理曾繁隆告诉记者,他们还能为游客提供线上车位预约、线上支付、自助停车等便捷服务体验。

“使用新的窄带物联网技术,相比原来传统的智能停车,运维、维护、能耗上面有很大的降低。”

在智慧城市里面,你不要小看一个水表、一个路灯、一个井盖、一个管子……它们都是城市一个个鲜活细胞,可以自动感知城市环境变化,进行传输和调整。比如鹰潭率先实施水、电、气“三表合一”智慧表类改造工程。鹰潭供电公司技术员秦明帅:

“窄带互联网它下面挂的容量更大,数据传输这个信号覆盖更强,可以每个月甚至是每周、每天它都会定时上报一个数据,这样的话就省去了人工抄表这个复杂度。”

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张,水电、交通、城管、环保等引发的“城市病”日益严重,因此不少地方引进“智慧城市”建设缓解这一问题。“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社交网络等应用工具,实现城市综合体系的智能融合应用。鹰潭市副市长李唐介绍,鹰潭打造“智慧城市”至今,市民可以在线办理预约挂号、缴纳水电费、进行校车轨迹查询、12345政务热线、空气质量查询等24项服务,城市管理服务比以往更人性化、更智能高端。

“鹰潭市正用新理念引领、用新技术支撑,带来产业新业态、管理新手段、百姓新体验,赋予整个城市全新的智慧和内涵。”

近年来,南昌、新余、萍乡等地也先后推行“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到目前我省已有11个国家试点智慧城市。这次,第十四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在一个地级市举行,是对鹰潭建设智慧城市的认可。那么,鹰潭智慧城市有何独特之处呢?江西鄱湖云计算信息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石亮红认为,首先是鹰潭网络信息建设基础较好,搭建了一个成本低效率高的城市网络信息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虽有这么多项目,但它最终必须汇集到统一的平台上,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牵涉到政府诸多“闭路运行”部门,如何打破壁垒,提高运行效率,是个难题。”

全国大多数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的思路,往往上来就是以全政府层面的云计算、大数据为起点,从开始做到最后产生实效成果需要很长时间。鹰潭早年也走这条路,后来结合实用性和效率性,从整合国土、人社等部门专业领域数据率先突破,实现成本低、效率高,还促进了部门竞争。

其次,鹰潭率先建成两张全国首个地市级全域覆盖的窄带物联网。当前,全球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低功耗广域网市场需求旺盛,成为各方竞逐的下一个万亿市场。鹰潭市副市长李唐说,恰逢此时3G、4G信息工程的领军人物、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来鹰潭就职。

“在此背景下,鹰潭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迅速谋划、精心部署,在全国率先推动窄带物联网业务试点建设,大力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为鹰潭市乃至江西省抢抓物联网产业发展新机遇、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中赢得先机。”

以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是数字化,主要还是低层次的信息化,新型智慧城市则以全程全时、网络空间安全、经济发展、绿色开元、城市治理、数据开放、高效有序、共融共享为目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城市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态。鹰潭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对打造“新智慧城市”将起到示范效应。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王晓云:

“当前,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物联网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切入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点,成为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市场规模、、发展前景远超传统的互联和通信网。”

各位听众,“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是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更和谐。鹰潭通过抢占信息通信高地,服务城市发展,体现了一个“小市大为”的开拓勇气,也在全省甚至全国树立了新智慧城市的标杆。“智慧城市”还在各地推进当中,鹰潭的经验启示我们,打造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开拓的勇气,最终体现的是市民生活的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愿“智慧城市”在各地都能赢得百姓的叫好声。

关键字:生产性服务业城市治理

本文摘自:江西广播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