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公私合营”推动创新科技和智慧城市

责任编辑:jacky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23 09:38:50 本文摘自:大公网

特首林郑月娥在首份施政报告提出投放逾百亿元、八大方面推动创科发展,并定下创科发展目标,在未来5年内,把本地研发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比率,由目前的0.73%倍升至1.5%。施政报告中用了较过去更多的篇幅在创新科技之上,“创新”六十多次、“科技”七十多次,可见政府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科技的决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香港广东青年总会民生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林至颖

要发展创新科技,跟发展其他行业相比,较难由政府主导从上而下的发展。香港的公务员(AO)都是优秀的管理行政人才,但要他们推动创新科技行业,放弃固有思想包袱,天马行空的去搞创新,是极难成功的。反之,政府在创新科技一事上,以公私营合作模式运作,由政府提供资源空间,熟悉市场的公司去创新,在技术成熟后再由公私营合作去推广和运作,将会更有效率。

公私合营更高效

政府除了可以在政策上提供诱因,以减税、津贴等方面去鼓励创科、吸引和培训人才、提供基建设备与空间外,政府亦应带头去推动创科。有些项目,如智慧城市,政府的参与和推动是必须的。

20年前,香港就曾经出现过一次以“公私合营”推出的创新科技项目──八达通。当时的地铁公司还未上市,是公营企业。由地铁带头联同其他私营的公共交通公司,合作成立联俊达有限公司,推出八达通收费系统,由乘车车票开始发展成电子货币。八达通为世界上最早发展以及最成功的电子货币之一,普及程度亦为世界最高,为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展电子货币系统的典范及参考对象。

成功例子早已出现

八达通的成功,除了是由政府(公营机构)带动,看准了市场需要外,更重要是把业务扩展至零售等非车票服务时,政府在法规上为其松绑。2000年移除八达通非交通类业务不得多于15%的限制,让八达通的发展更加灵活。

近年,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在多个不同的领域上大量投放资源。新加坡在2015年,把新加坡科学技术局重组并设立了推动科研的科技研究局。研究局下设生物医药研究、科学工程研究两大理事会,领导二十多个研究院。最近研究所公布与劳斯莱斯及新加坡飞机机械服务公司合作,在新加坡联合设立实验室研发智慧製造科技,开发新一代的宇航製造技术,以及运用先进程序、自动化和数码科技的航空维修技术。此外,实验室更希望能促成新加坡中小型製造商,採纳最新的科技,并进军全球高增值製造业供应链。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成立只有两年,已有不少成功例子。由此可见,以“公私合营”模式发展创新科技,是带来成功的模式。

此外,新加坡亦有另一政府机构IE Singapore为创新科技项目提供其他后期支援,如市场推广,也是值得香港参考的。科研的人才不少是集中自己的研究领域,若政府或其他机构能在行政管理和市场推广等广泛范畴上为他们提供协助,将有助项目的发展。

大湾区是香港创科优势

香港的情况与新加坡有所不同,我们除了自身的优势,亦能背靠大湾区各个城市。例如,大湾区内有不同类型的工厂为产品进行生产,亦有创新研究的气氛和动力。有很多人会害怕在香港走创科的路,现时香港创科的出路好像较细,但有意走创科的新一代,应要有更广大的视野,运用香港、大湾区以至全国的优势。施政报告将推出5亿元的“科技专才培育计划”,但笔者认为科技的学习是每个人需要的。在数码经济之下,各行业员工都需要掌握最新的科技技能自我增值,特别是加强培训有关数据科学、资讯保安、金融科技、应用云端运算等。

就香港本地的创科项目而言,我们大可以发展数据库和数字分析的项目。香港的互联网速度名列世界前茅,曾被誉为亚洲区内设立数据中心最安全的地方,供电可靠性达99.999%,电价相对低廉,资讯自由流通,这都是我们能够以数据来发展创科的优势。

本地宜以数据创科

要进行有效的大数据分析,除了企业和机构本身的数据,更需要其他公开数据的协助。要让数据创科成功,政府除了需要开放数据的使用外,更应扮演推动者的角色,鼓励机构和企业共享数据。数据似黄金般有价值,运用科技我们可以透过数据分析,去预测市场需求,减低成本的方法等。部分机构或企业可能会认为数据是他们的资产,开放数据等同把资产与别人分享。但如果我们只是把数据收藏而不加以运用,数据的价值永远只是零。

数年前有香港人编写了一个名为PokeGuide的App,指示港铁的乘客在哪一个车门下车可以最快到达目的出口。当时程式设计员为了这个功能,花费了不少功夫走遍每个车站。若车站的临时工程改路,需靠用户回报,程式数据才能更新。不久前港铁公司的App也加入了这个功能。笔者猜想,地铁公司应是以本身数据来製作,而不用派员到每一个站记录,临时工程亦应可轻易在App上显示。就这个例子,若数年前地铁公司有开放数据,PokeGuide的创作人就不用花时间就能为App用家提供准确信息。

政府带头把数据变黄金

政府及公营机构理应为大众免费提供数据,私营企业亦可以在开放的平台和数据库,出售或与其他企业交换数据。用回上段例子,若地铁认为数据珍贵,大可以向App开发商收取数据使用权费用,或要求分享App的广告收益。

数据创科能够推动香港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例如我们可以透过大数据分析八达通的乘车习惯、公共交通工具的行车记录、运输署的监察数据,去了解上下班尖峰时间的交通需求,在开办新线时作参考、安排班次上调整。我们更可以使用即时数据,去引导乘车者或驾车人士使用较快的路线,避开塞车路段。

政府、机构和企业的数据交换,是需要政府主导带领的。数据并不是有意念的开发者可以透过政府设立的平台,取用需要的数据作分析和开发App之用。当然,政府也需要规范数据的使用,在资讯自由和私隐之间取得平衡。政府应审视或提出《资讯自由法》、《公开资料守则》、《私隐条例》等法例,以配合数据年代的需要。

关键字:科技公私合营

本文摘自:大公网

x “公私合营”推动创新科技和智慧城市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公私合营”推动创新科技和智慧城市

责任编辑:jacky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23 09:38:50 本文摘自:大公网

特首林郑月娥在首份施政报告提出投放逾百亿元、八大方面推动创科发展,并定下创科发展目标,在未来5年内,把本地研发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比率,由目前的0.73%倍升至1.5%。施政报告中用了较过去更多的篇幅在创新科技之上,“创新”六十多次、“科技”七十多次,可见政府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科技的决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香港广东青年总会民生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林至颖

要发展创新科技,跟发展其他行业相比,较难由政府主导从上而下的发展。香港的公务员(AO)都是优秀的管理行政人才,但要他们推动创新科技行业,放弃固有思想包袱,天马行空的去搞创新,是极难成功的。反之,政府在创新科技一事上,以公私营合作模式运作,由政府提供资源空间,熟悉市场的公司去创新,在技术成熟后再由公私营合作去推广和运作,将会更有效率。

公私合营更高效

政府除了可以在政策上提供诱因,以减税、津贴等方面去鼓励创科、吸引和培训人才、提供基建设备与空间外,政府亦应带头去推动创科。有些项目,如智慧城市,政府的参与和推动是必须的。

20年前,香港就曾经出现过一次以“公私合营”推出的创新科技项目──八达通。当时的地铁公司还未上市,是公营企业。由地铁带头联同其他私营的公共交通公司,合作成立联俊达有限公司,推出八达通收费系统,由乘车车票开始发展成电子货币。八达通为世界上最早发展以及最成功的电子货币之一,普及程度亦为世界最高,为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展电子货币系统的典范及参考对象。

成功例子早已出现

八达通的成功,除了是由政府(公营机构)带动,看准了市场需要外,更重要是把业务扩展至零售等非车票服务时,政府在法规上为其松绑。2000年移除八达通非交通类业务不得多于15%的限制,让八达通的发展更加灵活。

近年,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在多个不同的领域上大量投放资源。新加坡在2015年,把新加坡科学技术局重组并设立了推动科研的科技研究局。研究局下设生物医药研究、科学工程研究两大理事会,领导二十多个研究院。最近研究所公布与劳斯莱斯及新加坡飞机机械服务公司合作,在新加坡联合设立实验室研发智慧製造科技,开发新一代的宇航製造技术,以及运用先进程序、自动化和数码科技的航空维修技术。此外,实验室更希望能促成新加坡中小型製造商,採纳最新的科技,并进军全球高增值製造业供应链。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成立只有两年,已有不少成功例子。由此可见,以“公私合营”模式发展创新科技,是带来成功的模式。

此外,新加坡亦有另一政府机构IE Singapore为创新科技项目提供其他后期支援,如市场推广,也是值得香港参考的。科研的人才不少是集中自己的研究领域,若政府或其他机构能在行政管理和市场推广等广泛范畴上为他们提供协助,将有助项目的发展。

大湾区是香港创科优势

香港的情况与新加坡有所不同,我们除了自身的优势,亦能背靠大湾区各个城市。例如,大湾区内有不同类型的工厂为产品进行生产,亦有创新研究的气氛和动力。有很多人会害怕在香港走创科的路,现时香港创科的出路好像较细,但有意走创科的新一代,应要有更广大的视野,运用香港、大湾区以至全国的优势。施政报告将推出5亿元的“科技专才培育计划”,但笔者认为科技的学习是每个人需要的。在数码经济之下,各行业员工都需要掌握最新的科技技能自我增值,特别是加强培训有关数据科学、资讯保安、金融科技、应用云端运算等。

就香港本地的创科项目而言,我们大可以发展数据库和数字分析的项目。香港的互联网速度名列世界前茅,曾被誉为亚洲区内设立数据中心最安全的地方,供电可靠性达99.999%,电价相对低廉,资讯自由流通,这都是我们能够以数据来发展创科的优势。

本地宜以数据创科

要进行有效的大数据分析,除了企业和机构本身的数据,更需要其他公开数据的协助。要让数据创科成功,政府除了需要开放数据的使用外,更应扮演推动者的角色,鼓励机构和企业共享数据。数据似黄金般有价值,运用科技我们可以透过数据分析,去预测市场需求,减低成本的方法等。部分机构或企业可能会认为数据是他们的资产,开放数据等同把资产与别人分享。但如果我们只是把数据收藏而不加以运用,数据的价值永远只是零。

数年前有香港人编写了一个名为PokeGuide的App,指示港铁的乘客在哪一个车门下车可以最快到达目的出口。当时程式设计员为了这个功能,花费了不少功夫走遍每个车站。若车站的临时工程改路,需靠用户回报,程式数据才能更新。不久前港铁公司的App也加入了这个功能。笔者猜想,地铁公司应是以本身数据来製作,而不用派员到每一个站记录,临时工程亦应可轻易在App上显示。就这个例子,若数年前地铁公司有开放数据,PokeGuide的创作人就不用花时间就能为App用家提供准确信息。

政府带头把数据变黄金

政府及公营机构理应为大众免费提供数据,私营企业亦可以在开放的平台和数据库,出售或与其他企业交换数据。用回上段例子,若地铁认为数据珍贵,大可以向App开发商收取数据使用权费用,或要求分享App的广告收益。

数据创科能够推动香港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例如我们可以透过大数据分析八达通的乘车习惯、公共交通工具的行车记录、运输署的监察数据,去了解上下班尖峰时间的交通需求,在开办新线时作参考、安排班次上调整。我们更可以使用即时数据,去引导乘车者或驾车人士使用较快的路线,避开塞车路段。

政府、机构和企业的数据交换,是需要政府主导带领的。数据并不是有意念的开发者可以透过政府设立的平台,取用需要的数据作分析和开发App之用。当然,政府也需要规范数据的使用,在资讯自由和私隐之间取得平衡。政府应审视或提出《资讯自由法》、《公开资料守则》、《私隐条例》等法例,以配合数据年代的需要。

关键字:科技公私合营

本文摘自:大公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