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标准地图核心板块之一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09 14:02:58 本文摘自: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在相关城市发展报告中不止一次的强调,“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实现国家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也正是基于这样明确的发展基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无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最令业界关注的依然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标准如何定义以及如何借机发挥出它应用的价值。本文为余涛的《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标准创新与应用的新高地》,对智慧城市标准建设有参考性意义。

1 智慧城市需要“标准化+”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1999年的世界人居会议因提出这一论断而名噪天下,人类城市的发展也因世纪之交的这一论断而大大改变了演化进程,尤其是在2008年IBM智慧地球概念的激发下,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席卷全球。我认为,这不仅仅因为智慧城市是未来构成智慧地球的核心单元,而且因为智慧城市实际上是各国智慧实力(Smart Power)比拼的主要舞台,涉及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民生改善、政府治理、基础建设、人文发展、环境友好、城市安全等所有领域。智慧城市在对城市全面感知的基础上,利用互联互通、智能处理和系统工程技术,为强政、兴业、惠民提供支持和保障,解决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而促进城市更加和谐、安全、绿色、可持续地发展,其理想状态将是:服务无所不在、资源无所不在、计算无所不在。据估计,我国95%以上副省级城市、80%地级及以上城市、50%县级及以上城市均在努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超过200个城市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项目,市场研究公司Persistence在2016年的报告中预测,全球智慧城市市场未来2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到2026年将高达3.5万亿美元。

概括分析这些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状况,可简要总结以下几点:(1)政府大力引导、市场积极参与,但顶层设计脆弱、落地难,盈利模式不清晰;(2)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但信息基础设施方面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市场需求、面向应用开放程度不够;(3)城市感知与数据采集的系统建设进步明显,但数据共享困难,因部门条块分割问题而出现门槛更高、接口更难的巨型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4)电子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专项工程建设发展较快,但缺乏统筹协调和运营维护的长效机制,对系统周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缺少设计有活力的预案机制;(5)加强城市信息与网络的安全架构建设,但存在重视技术防范、轻视管理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在数据感知、通信传输、智能分析、应用服务等诸多层面都有安全风险碎片化现象,安全保障闭环体系亟待完善;(6)以人为本的发展思维逐渐普及,但具体措施匮乏、效益目标模糊、评价指标抽象,少见对市民的素质教育、智慧科普,难以推动智慧城市成为“市民是主角、全社会动员、开放共建共享”的市民工程。

上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共性在于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不完善——对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较早就有警醒和认识,尤其是标准化领域,2014年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牵头联合26个部委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专家组,以加快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国标委主任田世宏指出:要开展标准化领航工作,不断健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推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ISO、IEC、ITU智慧城市标准化推进工作,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国标委服务业标准部副主任、IEC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副主席孙维认为:发挥标准统一、规范、引导的作用,问题和需求就是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坚持开门建标准的方针,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聚焦认识、凝聚共识,推进标准制定,为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永刚表示:智慧城市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引导智慧城市健康、高效发展的核心手段和技术支撑,是实现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深度整合、协同运作的重要前提,是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要条件,目前各地建设急需统一的指导和规范,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刻不容缓。

智慧城市是迄今最具创造力的一种城市模式,既无历史参照、也无成熟样板,而且数据共享难、协同要求高、构建体系杂、安全挑战大、资金需求多、建设周期长,建设智慧城市,不仅需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更需要“标准化+”!

2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标准创新与应用的新高地

城市设施是指能提供特殊活动或功能的地点、设施或设备,如市政设施、办公楼宇、商业中心等,肩负保障城市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顺利、安全、持续进行的重要使命。近些年来,随着迅猛推进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各级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城市设施,种类繁多、部署分散、功能日趋复杂,但传统重建不重管的思想使其面临着极大的管理与运维压力,以物业为核心的粗放型模式因管理与运维不到位甚至缺失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多发,对智慧城市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已成为经济转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设施管理(FM:Facility Management)以提升服务品质、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集成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建筑信息模型等信息技术,基于管理科学、建筑科学、环境科学、行为科学以及空间规划、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整合创新,通过人员、空间、过程和技术的集成来确保功能实现。城市设施的管理与运维能力不仅决定了一个城市有多智慧,也决定了它能走多远。但由于目前我国城市设施管理标准体系尚未完备,因技术标准、工程标准、评价标准等缺位或滞后而造成的问题众多,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很难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智慧化发展进程。

然而,对于标准工作者而言,问题就是动力、需求就是方向,标准缺位更意味着技术创新、填补空白的巨大价值——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标准创新与应用的新高地!

  图1设施管理与运维能力是决定一个城市智慧程度的关键因素

3设施管理标准化工作思考与建议

城市设施也由众多不同的系统构成,例如交通设施、能源设施、通信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娱乐设施、人防设施、给排水设施、医疗保健设施、体育运动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地下空间设施、防灾减灾设施、社区福利设施等。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城市设施标准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例如:《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50442—2008、《城市容貌标准》GB 50449—2008、《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CJJ 149—2010、《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GB/T 28590—2012、《游乐设施安全使用管理》GB/T 30220—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GB/T 30428—2013、《城市照明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CJJ/T 227—2014、《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标准》DB11/1309—2015、《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 554—2015、《城市基础设施》GB/T 32555—2016等。

根据IEC关于智慧城市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的理念,在城市设施的建设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基于系统思维实现对城市设施全生命期的智慧式管理和运维,才能起到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标准在促进城市设施要素互联互通、数据感知、状态分析、信息共享、优化配置、服务测评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一个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技术、建筑信息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主要支撑的设施管理系统基本架构包括:设施运行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与信息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与信息存储系统、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决策支持与综合优化系统、应急响应与联动指挥系统、可视化交互与应用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开展标准规范工作:设施分类与代码、术语定义、系统总体参考框架、技术参考模型、跨系统交互、数据采集与传输规范、数据融合与共享要求、信息安全保障、评价基础模型等。

设施管理标准化工作是系统工程,首先要有整体思维,从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工程标准、服务标准、评价标准等多个维度全面展开,并建议设立全国设施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归口、推动相关工作。图2是关于设施管理标准体系的一个建议。

  图2设施管理标准体系建议

其次,要强化市场导向、实效测评,标准建设也应围绕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展开,树立标准、开放标准、检验标准、优化标准。面向智慧城市、设施管理与运维的实际需求和问题,有目标、有重点地推进,设置标准的发展路径和应用里程碑,设立长效激励机制,大力支持企业参编、积极引导城市试点验证。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广应用国际标准。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工作,并分别承担副主席、召集人或发起国、秘书国等重要工作,在设施管理领域要更加投入,学习、引进、消化,迅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中国在国际设施管理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设施管理标准是智慧城市标准地图的核心板块之一,在标准整合、平台对接、研究创新、体系优化、实施指南、人才培养等诸多环节都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坚持协同共建、渐进发展、持续完善、开放共享的方针。标准是创新之本、进步之源,如果说智慧让城市更美丽,那么标准让城市更智慧!

关键字: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设施

本文摘自: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x 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标准地图核心板块之一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标准地图核心板块之一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09 14:02:58 本文摘自: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在相关城市发展报告中不止一次的强调,“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实现国家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也正是基于这样明确的发展基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无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最令业界关注的依然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标准如何定义以及如何借机发挥出它应用的价值。本文为余涛的《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标准创新与应用的新高地》,对智慧城市标准建设有参考性意义。

1 智慧城市需要“标准化+”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1999年的世界人居会议因提出这一论断而名噪天下,人类城市的发展也因世纪之交的这一论断而大大改变了演化进程,尤其是在2008年IBM智慧地球概念的激发下,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席卷全球。我认为,这不仅仅因为智慧城市是未来构成智慧地球的核心单元,而且因为智慧城市实际上是各国智慧实力(Smart Power)比拼的主要舞台,涉及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民生改善、政府治理、基础建设、人文发展、环境友好、城市安全等所有领域。智慧城市在对城市全面感知的基础上,利用互联互通、智能处理和系统工程技术,为强政、兴业、惠民提供支持和保障,解决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而促进城市更加和谐、安全、绿色、可持续地发展,其理想状态将是:服务无所不在、资源无所不在、计算无所不在。据估计,我国95%以上副省级城市、80%地级及以上城市、50%县级及以上城市均在努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超过200个城市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项目,市场研究公司Persistence在2016年的报告中预测,全球智慧城市市场未来2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到2026年将高达3.5万亿美元。

概括分析这些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状况,可简要总结以下几点:(1)政府大力引导、市场积极参与,但顶层设计脆弱、落地难,盈利模式不清晰;(2)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但信息基础设施方面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市场需求、面向应用开放程度不够;(3)城市感知与数据采集的系统建设进步明显,但数据共享困难,因部门条块分割问题而出现门槛更高、接口更难的巨型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4)电子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专项工程建设发展较快,但缺乏统筹协调和运营维护的长效机制,对系统周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缺少设计有活力的预案机制;(5)加强城市信息与网络的安全架构建设,但存在重视技术防范、轻视管理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在数据感知、通信传输、智能分析、应用服务等诸多层面都有安全风险碎片化现象,安全保障闭环体系亟待完善;(6)以人为本的发展思维逐渐普及,但具体措施匮乏、效益目标模糊、评价指标抽象,少见对市民的素质教育、智慧科普,难以推动智慧城市成为“市民是主角、全社会动员、开放共建共享”的市民工程。

上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共性在于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不完善——对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较早就有警醒和认识,尤其是标准化领域,2014年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牵头联合26个部委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专家组,以加快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国标委主任田世宏指出:要开展标准化领航工作,不断健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推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ISO、IEC、ITU智慧城市标准化推进工作,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国标委服务业标准部副主任、IEC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副主席孙维认为:发挥标准统一、规范、引导的作用,问题和需求就是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坚持开门建标准的方针,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聚焦认识、凝聚共识,推进标准制定,为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永刚表示:智慧城市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引导智慧城市健康、高效发展的核心手段和技术支撑,是实现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深度整合、协同运作的重要前提,是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要条件,目前各地建设急需统一的指导和规范,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刻不容缓。

智慧城市是迄今最具创造力的一种城市模式,既无历史参照、也无成熟样板,而且数据共享难、协同要求高、构建体系杂、安全挑战大、资金需求多、建设周期长,建设智慧城市,不仅需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更需要“标准化+”!

2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标准创新与应用的新高地

城市设施是指能提供特殊活动或功能的地点、设施或设备,如市政设施、办公楼宇、商业中心等,肩负保障城市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顺利、安全、持续进行的重要使命。近些年来,随着迅猛推进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各级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城市设施,种类繁多、部署分散、功能日趋复杂,但传统重建不重管的思想使其面临着极大的管理与运维压力,以物业为核心的粗放型模式因管理与运维不到位甚至缺失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多发,对智慧城市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已成为经济转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设施管理(FM:Facility Management)以提升服务品质、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集成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建筑信息模型等信息技术,基于管理科学、建筑科学、环境科学、行为科学以及空间规划、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整合创新,通过人员、空间、过程和技术的集成来确保功能实现。城市设施的管理与运维能力不仅决定了一个城市有多智慧,也决定了它能走多远。但由于目前我国城市设施管理标准体系尚未完备,因技术标准、工程标准、评价标准等缺位或滞后而造成的问题众多,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很难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智慧化发展进程。

然而,对于标准工作者而言,问题就是动力、需求就是方向,标准缺位更意味着技术创新、填补空白的巨大价值——设施管理是智慧城市标准创新与应用的新高地!

  图1设施管理与运维能力是决定一个城市智慧程度的关键因素

3设施管理标准化工作思考与建议

城市设施也由众多不同的系统构成,例如交通设施、能源设施、通信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娱乐设施、人防设施、给排水设施、医疗保健设施、体育运动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地下空间设施、防灾减灾设施、社区福利设施等。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城市设施标准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例如:《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50442—2008、《城市容貌标准》GB 50449—2008、《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CJJ 149—2010、《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GB/T 28590—2012、《游乐设施安全使用管理》GB/T 30220—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GB/T 30428—2013、《城市照明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CJJ/T 227—2014、《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标准》DB11/1309—2015、《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筑合理用能指南》DB31/T 554—2015、《城市基础设施》GB/T 32555—2016等。

根据IEC关于智慧城市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的理念,在城市设施的建设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基于系统思维实现对城市设施全生命期的智慧式管理和运维,才能起到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标准在促进城市设施要素互联互通、数据感知、状态分析、信息共享、优化配置、服务测评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一个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技术、建筑信息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主要支撑的设施管理系统基本架构包括:设施运行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与信息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与信息存储系统、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决策支持与综合优化系统、应急响应与联动指挥系统、可视化交互与应用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开展标准规范工作:设施分类与代码、术语定义、系统总体参考框架、技术参考模型、跨系统交互、数据采集与传输规范、数据融合与共享要求、信息安全保障、评价基础模型等。

设施管理标准化工作是系统工程,首先要有整体思维,从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工程标准、服务标准、评价标准等多个维度全面展开,并建议设立全国设施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归口、推动相关工作。图2是关于设施管理标准体系的一个建议。

  图2设施管理标准体系建议

其次,要强化市场导向、实效测评,标准建设也应围绕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展开,树立标准、开放标准、检验标准、优化标准。面向智慧城市、设施管理与运维的实际需求和问题,有目标、有重点地推进,设置标准的发展路径和应用里程碑,设立长效激励机制,大力支持企业参编、积极引导城市试点验证。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广应用国际标准。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工作,并分别承担副主席、召集人或发起国、秘书国等重要工作,在设施管理领域要更加投入,学习、引进、消化,迅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中国在国际设施管理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设施管理标准是智慧城市标准地图的核心板块之一,在标准整合、平台对接、研究创新、体系优化、实施指南、人才培养等诸多环节都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坚持协同共建、渐进发展、持续完善、开放共享的方针。标准是创新之本、进步之源,如果说智慧让城市更美丽,那么标准让城市更智慧!

关键字: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设施

本文摘自: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