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社区建设全面提速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7-15 15:54:46 本文摘自:智研咨询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广,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智慧社区的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智慧城区(社区)是指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
 
通过建设 ICT 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区 (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区(社区)形态。
 
智慧社区产业链及发展历程
 
智慧社区行业产业链涉及上游软硬件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以及设备等,上游行业为智慧社区提供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为智慧社会的联网工作以及线上管理提供了数据平台。
 
智慧社区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服务所辖社区的楼宇,公共区域安全以及社区住户服务管理。目前,我国住宅小区的建设已发展到了智慧社区的阶段,2005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的《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明确指出:“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科技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要求。”智慧社区所提供的内容囊括了家居安防、高速上网、视频娱乐、数字社区等多方面数字信息化服务,通过服务的整合,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到一站服务的便利与轻松。
 
智慧社区系统集可视对讲、家居安防、非接触卡门禁、周界防范、电子巡更、网络化停车场、家电控制、无线安防、远程交互等系统于一体,集成度之高可想而知,所以当之无愧为集成化产品。所有这些子系统都运行于同一网络平台,所以我们又称之为网络化产品。未来小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可归纳为“六化”――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无线化、智慧化、模块化。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一线城市和发达的二线城市已经开始进行,然而,由于城市与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也千差万别,对于一些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化建设,都无法与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这些城市或地区的智慧市场建设的侧重点也与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武汉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城市有所不同。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快速向其他二三线城市和区县遍蔓延,且除了试点城市,许多非试点城市也开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在中国地级市以上城市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已超过60%,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
 
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多种商业模式并存,并呈现出以其中一种或两种模式为主、其他几种模式为辅的多元化运作形式,其中,项目类型是决定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目前公益型的项目、涉密型的项目、政务类的项目需要政府主导和投资,倾向于前四种商业模式;投资规模大、专业跨度大、共享性要求高、专业涉及类别多的项目适合采用联合建设的模式,不适合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和运营商第三方独立建设运营。
 
目前由于政府资金紧张和建设资金需求的矛盾仍旧突出,因此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以BOT/BT 模式为主,需要建设方提前垫资。且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政府企业共同参与、企业联合建设运营等多元化模式转变。无论是直接BT 模式、BOT 模式还是企业与地方城投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智慧建设需求旺盛和政府资金相对缺乏的矛盾问题。然而,这些模式的广泛应用却提高了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这使得资金实力突出、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获得大项目机会更多,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更强,最终在市场竞争胜出的概率也越高。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特点,可以分为七种典型模式。前四种模式有一个共性特征——政府主导或参与,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的是参与程度的不同。
 
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目前存在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模式,前者以北方的北京等城市为代表,由政府主导进行整体规划与建设;后者以南方的上海等城市为代表,由政府主导和社会资本参与协同共建。我国智慧社区建设无论是从起步到发展,还是从顶层的政策制定到基层的实践实施,北京市均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建成的智慧社区数量排在全国前列。
 
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同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了4万亿元,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十三五”期间,在政策推动;互联网普及;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积极发力背景下,2018年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上涨至7.05万亿元。
 
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达到了7.05万亿元,其中,智慧社区市场规模约3920亿元,占比约5.56%。
 
2018年我国智慧社区产业规模达到3920亿元,其中智慧社区智能家居产业规模为920亿元,规模占比为23.47%;智慧社区视频监控设备产业规模为438亿元,规模占比为11.17%;智慧社区通信产业规模为198亿元,规模占比为5.05%。
 
智慧社区发展有利不利因素
 
1、智慧社区发展关键促进因素
 
(1)物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方面,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实施,为新型城市群建设注入活力。部分地区政府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大量住宅区逐步引入物业管理。增量房、存量房以及老旧住宅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物业服务用户趋于成熟。用户对物业服务尤其是优质物业服务的购买意愿显著增强,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基于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产生的非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物业服务主营业务收入
 
(2)形成“互联网+物业”新业态
 
“互联网+物业”成为发挥资本、互联网、物业管理各自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产业融合新业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成了“网上支付消费”和“社区O2O消费”两个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物业服务企业处在社会和社区的节点上,贴近社区的资源和用户,与社区基层组织、周边商业圈关联度高,在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百米内,成为社区资源的隐形掌握者。
 
(3)与资本市场的快速融合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尤其是新三板扩容、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建设,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一批优质的物业企业先后进入资本市场。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融资在行业内开展收购、兼并、重组,有力助推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源整合。投资型企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业务融合,实现了企业业务种类和赢利点的增加。
 
2、智慧社区发展关键不利因素
 
(1)、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应用还较少,智慧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如:智慧物业利用小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小区宽带网络构成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运清收、停车场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大量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应用还处于方案或试运行阶段,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发掘还不充分,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2)、智慧社区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主要社区
 
由于受到建设成本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智慧社区的发展极不均衡。当前,智慧社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直辖市、沿海城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的主要社区。
 
(3)、智慧社区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
 
社区智能化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如:部分安防产品存在误报信号、环境适用性差的问题,在技术方案选择上也存在考虑不全面的情况。有的小区区域报警系统采用电话网加无线前端设备的模式,由于前期建设过程中与电信部门协商不够,实际应用到报警会给住户增加很多额外的通信费用,导致住户严重不满。
 
(4)、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与规范缺乏
 
由于国家政策层面暂缺乏对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规范,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等均没有规范可依,导致建设随意性较大。此外,系统建成后没有相应的验收、测试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因此,亟待出台针对智慧社区的此类技术规范,从而有效地规范智慧社区相关系统的实施工作。
 
智慧社区发展趋势
 
智慧社区的出现勾起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在未来,我们身在家中,触手即可解决所有生活中的问题:购物、保健、医疗、美容、出行、娱乐等,我们的生活将更智能、舒适、惬意。未来智慧社区将向着网络覆盖化、系统集成化、设备智能化、设计生态化发展。
 
1、网络覆盖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我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社区内网络将无处不在,并将有更高的带宽,必将加强社区的网络功能的发展。通过完备的社区局域网络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社区机电设备和家庭住宅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实现网络数字化远程智能化监控。
 
2、系统集成化
 
社区内信息孤岛将通过平台建设走向集成,这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智慧社区将大大提高社区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能力。
 
3、设备智能化
 
通过各种信息化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居民信息得到集中的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与家用电器自身的各种基础及状态信息将可通过互联网获取,并可通过互联网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设备间也可通过一定的规则协同工作。通过对各种人、物、事的信息的综合处理,更多的智能化、主动化和个性化服务将出现有社区居民身边。
 
4、设计生态化
 
近几年随着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化理念与技术正在深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中,以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智慧社区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要不断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既要保护和发挥社区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又要扩大选人用人渠道。同时,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参与建设过程,不断完善社区终身学习体系,给社区居民提供继续教育和学习的渠道。

关键字:智慧社区

本文摘自:智研咨询

x 智慧社区建设全面提速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社区建设全面提速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7-15 15:54:46 本文摘自:智研咨询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广,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智慧社区的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智慧城区(社区)是指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
 
通过建设 ICT 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区 (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区(社区)形态。
 
智慧社区产业链及发展历程
 
智慧社区行业产业链涉及上游软硬件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以及设备等,上游行业为智慧社区提供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为智慧社会的联网工作以及线上管理提供了数据平台。
 
智慧社区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服务所辖社区的楼宇,公共区域安全以及社区住户服务管理。目前,我国住宅小区的建设已发展到了智慧社区的阶段,2005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的《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明确指出:“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科技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要求。”智慧社区所提供的内容囊括了家居安防、高速上网、视频娱乐、数字社区等多方面数字信息化服务,通过服务的整合,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到一站服务的便利与轻松。
 
智慧社区系统集可视对讲、家居安防、非接触卡门禁、周界防范、电子巡更、网络化停车场、家电控制、无线安防、远程交互等系统于一体,集成度之高可想而知,所以当之无愧为集成化产品。所有这些子系统都运行于同一网络平台,所以我们又称之为网络化产品。未来小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可归纳为“六化”――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无线化、智慧化、模块化。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一线城市和发达的二线城市已经开始进行,然而,由于城市与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也千差万别,对于一些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化建设,都无法与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这些城市或地区的智慧市场建设的侧重点也与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武汉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城市有所不同。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快速向其他二三线城市和区县遍蔓延,且除了试点城市,许多非试点城市也开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在中国地级市以上城市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已超过60%,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
 
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多种商业模式并存,并呈现出以其中一种或两种模式为主、其他几种模式为辅的多元化运作形式,其中,项目类型是决定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目前公益型的项目、涉密型的项目、政务类的项目需要政府主导和投资,倾向于前四种商业模式;投资规模大、专业跨度大、共享性要求高、专业涉及类别多的项目适合采用联合建设的模式,不适合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和运营商第三方独立建设运营。
 
目前由于政府资金紧张和建设资金需求的矛盾仍旧突出,因此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以BOT/BT 模式为主,需要建设方提前垫资。且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政府企业共同参与、企业联合建设运营等多元化模式转变。无论是直接BT 模式、BOT 模式还是企业与地方城投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智慧建设需求旺盛和政府资金相对缺乏的矛盾问题。然而,这些模式的广泛应用却提高了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这使得资金实力突出、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获得大项目机会更多,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更强,最终在市场竞争胜出的概率也越高。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特点,可以分为七种典型模式。前四种模式有一个共性特征——政府主导或参与,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的是参与程度的不同。
 
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目前存在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模式,前者以北方的北京等城市为代表,由政府主导进行整体规划与建设;后者以南方的上海等城市为代表,由政府主导和社会资本参与协同共建。我国智慧社区建设无论是从起步到发展,还是从顶层的政策制定到基层的实践实施,北京市均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建成的智慧社区数量排在全国前列。
 
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同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了4万亿元,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十三五”期间,在政策推动;互联网普及;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积极发力背景下,2018年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上涨至7.05万亿元。
 
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达到了7.05万亿元,其中,智慧社区市场规模约3920亿元,占比约5.56%。
 
2018年我国智慧社区产业规模达到3920亿元,其中智慧社区智能家居产业规模为920亿元,规模占比为23.47%;智慧社区视频监控设备产业规模为438亿元,规模占比为11.17%;智慧社区通信产业规模为198亿元,规模占比为5.05%。
 
智慧社区发展有利不利因素
 
1、智慧社区发展关键促进因素
 
(1)物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方面,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实施,为新型城市群建设注入活力。部分地区政府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大量住宅区逐步引入物业管理。增量房、存量房以及老旧住宅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物业服务用户趋于成熟。用户对物业服务尤其是优质物业服务的购买意愿显著增强,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基于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产生的非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物业服务主营业务收入
 
(2)形成“互联网+物业”新业态
 
“互联网+物业”成为发挥资本、互联网、物业管理各自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产业融合新业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成了“网上支付消费”和“社区O2O消费”两个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物业服务企业处在社会和社区的节点上,贴近社区的资源和用户,与社区基层组织、周边商业圈关联度高,在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百米内,成为社区资源的隐形掌握者。
 
(3)与资本市场的快速融合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尤其是新三板扩容、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建设,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一批优质的物业企业先后进入资本市场。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融资在行业内开展收购、兼并、重组,有力助推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源整合。投资型企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业务融合,实现了企业业务种类和赢利点的增加。
 
2、智慧社区发展关键不利因素
 
(1)、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应用还较少,智慧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如:智慧物业利用小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小区宽带网络构成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运清收、停车场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大量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应用还处于方案或试运行阶段,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发掘还不充分,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2)、智慧社区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主要社区
 
由于受到建设成本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智慧社区的发展极不均衡。当前,智慧社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各直辖市、沿海城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的主要社区。
 
(3)、智慧社区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
 
社区智能化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如:部分安防产品存在误报信号、环境适用性差的问题,在技术方案选择上也存在考虑不全面的情况。有的小区区域报警系统采用电话网加无线前端设备的模式,由于前期建设过程中与电信部门协商不够,实际应用到报警会给住户增加很多额外的通信费用,导致住户严重不满。
 
(4)、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与规范缺乏
 
由于国家政策层面暂缺乏对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规范,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等均没有规范可依,导致建设随意性较大。此外,系统建成后没有相应的验收、测试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因此,亟待出台针对智慧社区的此类技术规范,从而有效地规范智慧社区相关系统的实施工作。
 
智慧社区发展趋势
 
智慧社区的出现勾起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在未来,我们身在家中,触手即可解决所有生活中的问题:购物、保健、医疗、美容、出行、娱乐等,我们的生活将更智能、舒适、惬意。未来智慧社区将向着网络覆盖化、系统集成化、设备智能化、设计生态化发展。
 
1、网络覆盖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我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社区内网络将无处不在,并将有更高的带宽,必将加强社区的网络功能的发展。通过完备的社区局域网络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社区机电设备和家庭住宅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实现网络数字化远程智能化监控。
 
2、系统集成化
 
社区内信息孤岛将通过平台建设走向集成,这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智慧社区将大大提高社区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能力。
 
3、设备智能化
 
通过各种信息化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居民信息得到集中的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与家用电器自身的各种基础及状态信息将可通过互联网获取,并可通过互联网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设备间也可通过一定的规则协同工作。通过对各种人、物、事的信息的综合处理,更多的智能化、主动化和个性化服务将出现有社区居民身边。
 
4、设计生态化
 
近几年随着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化理念与技术正在深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中,以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智慧社区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要不断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既要保护和发挥社区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又要扩大选人用人渠道。同时,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参与建设过程,不断完善社区终身学习体系,给社区居民提供继续教育和学习的渠道。

关键字:智慧社区

本文摘自:智研咨询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