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品技术 → 正文

弱化监控角色,消费类安防的三步走战略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0-30 17:04:27 本文摘自:智慧产品圈

与所有新兴行业和领域一样,智慧家庭产业同样遵循Rogers创新曲线的发展规律,用户发展也是从初期的科技爱好者逐渐覆盖到后期的普通大众。而每个发展阶段的突破都需要解决核心问题,或是来自技术或是来自产品应用,也有来自云端。《智慧产品圈》继“5+3+7架构撑起智慧家庭”后,结合行业的新变化和未来发展阶段,梳理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瓶颈,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出突破建议。

前期“爆品阶段”硬件为王,芯片技术抢位

智慧家庭前期的用户更多来自数码爱好者、极客等群体,而大多是体验新鲜和标榜个性,但同时也是产品公测主要群体,在与硬件厂商创新交流中发挥作用,而吸引这群用户眼球的是“爆品硬件”。

爆品硬件具有创新功能、酷炫外观和无限延展的应用,国外典型代表是Nest,国内尚未出现具备相同影响力的产品;同样在这个发展阶段也是资本所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收购还是投资,国内的家居厂商欧瑞博融资近一个亿,Nest被Googles32亿收购;同样,具有海量用户的云平台公司也会优选具备“爆品”特质的厂商合作,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智慧家庭成员最多的是来自大大小小的硬件创业公司,智能插座、智能灯泡、智能路由、智能床垫…一个都不能少。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芯片-硬件-云端-APP-O2O服务),对于硬件厂商的供应商-芯片技术企业在爆品阶段也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降低功耗、缩小体积、处理能力、传感精度上与硬件创新的设计一道为爆品硬件提供基石。因此,芯片厂商在此阶段有足够的引领创新和重建格局的机会,高通、MTK、博通、英特尔…力争在新领域获得主导权。

中期“云OS+APP阶段”形成数据标准,云端开始汇集

中期“云OS+APP阶段”的用户范围已经影响到早期的采用者和部分早期大众,他们是行为谨慎的公众意见领袖,乐意引领时尚、尝试新鲜事物。可以说这部分人不差钱,愿意为优秀的产品和体验付费,而家庭智能生活的改善是继个人消费电子后,这类人群最为关心的领域之一。

围绕智能生活,在足够优秀的硬件充盈到智慧家庭领域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因为单品很难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用户更加倾向于智能婴儿房、会呼吸的空气、安全联动系统等这样的Totalsolution。实现多个品牌产品之间的协同合作,如同让来自多个国家的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一方面需要统一指挥的领导(目标一致),另一方面语言相通(沟通无障碍)。对于智慧家庭领域前者的角色由云端服务器承担,而后者则需要一定的数据标准规范。

目前很多公司(互联网公司、硬件企业、方案公司等)已经看到家庭云服务的价值,启动开疆扩土的圈地运动试图一统硬件,但方式方法不一,有的从统一通讯模块开始,强关联至自己的云端;有的从路由器入手做线下云入口,并附加大而全的SDK做全能翻译;有的则拉通基于单品APP的控制端,延伸做超级APP。而随着APP对云平台的选择,就像手机的操作系统,云和云之间将会相互联通,最终汇集成为更大的云端。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这个阶段有最大发挥空间的将是基于家庭物联网的APP厂商,物联网APP与纯智能手机的游戏、生活、社交的APP不同,开发者须具备硬件的积累,能够理解并运用各类智能硬件的标准数据,同时对用户场景的体验充分把握。另外,这个阶段有可能被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真正实现硬件免费服务收费,与此同时APP的销售也会带动价低质优的硬件产量增长。

晚期和落后采用者是在智慧家庭发展成为主流后才会选择使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化提供的便利,而保守的心态使其更会选择可靠的品牌和口碑。

平台聚集、数据标准打通到一定程度,物联网APP迅速崛起会加快智慧家庭领域的发展,但也面临跟手机APP一样的问题,软件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因此物联网APP的开发除了具备优秀的用户体验外,重要的是塑造品牌加强用户粘性,而线下服务是最难被超越的,需要多年的积累和运营,如家庭社区医疗服务、三公里半径的家庭电商、家庭安全报警系统…已经有企业在提前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物联网企业必须具备打通线上和线下的能力,生产出将生活、物品数据化的产品,并将其如同基因一般渗透在智能硬件、APP应用各个硬件和软件当中。

四大瓶颈将在发展阶段中逐步完善

对比完美智慧家庭形态,当前产业存在太多的不足,归纳下来有四大瓶颈:芯片技术欠缺、硬件单品创新不足、平台不成熟、服务没有落地。看似漏洞百出,但根据本文前三节的分析发现这些问题在每个发展阶段必然会遇到,并按照市场规律最终会得以解决。

还有一些企业仍在徘徊、观察是否进入智慧家庭,认为等真正起量之后再开始也不迟,殊不知几个阶段发展是环环相扣,智能硬件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经验和用户参与的积累方能具有爆品基因;APP企业和O2O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互通的层级,不断分析解决消费者的需求和问题才能带来用户黏性;而云端公司更是需要在不断与各个厂商合作当中才能寻找到物联网云存储、计算、数据分析的模型。

不论是芯片、硬件、云端,还是物联网APP、O2O服务,当前都已经有或多或少的企业在涉足,只不过这些企业目前仍各自为政,缺乏行业引导,不清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知道应该如何整合资源协同合作。11月19日高交会同期,由深圳智慧家庭协会举办的“中国智慧家庭高峰论坛”演讲嘉宾和产业人士将共同探讨发展之路。

继去年成功召开之后,由深圳智慧家庭协会和思锐达传媒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家庭高峰论坛”将于2014年11月19-20日深圳高交会期间再次举办,来自京东、乐视、海尔、华为、风向标、村田、银河风云、欧瑞博、迈动医疗、领耀东方、新合创、普得技术、AYLA、ZigBee联盟、英莱合创、三星集团、力合微、遥控e族等公司的高层将作为演讲嘉宾,紧密围绕智慧家庭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用户体验、市场需求等展开讨论。报名链接: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2245867078900

民用安防市场已被提及多年,消费类IPC等视频监控产品也已有不少,然而市场的量迟迟未能起来,为此,针对这个行业,大家似乎已经失去了信心。真的是市场没有需求,还是大家被一叶障目了呢?

答案自然是后者,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化安防的应用市场需求很大。例如在幼儿园中安装摄像头,家长随时观看小孩在幼儿园包括上课、运动、社交的情况;为处在不同区域的家中老人配备几部摄像头,能够实时观看到家中老人的情况,进行亲情互动等;伴随着家居走向智能化,视频成为如何实现智能化控制的重要的分析、判断数据之一,摄像头产品成为家中的必备;更甚者,未来娱乐、社交等以视频数据为中心,此时,消费类IPC产品走向了安防的边缘化,不再仅限于安防,产品之间的界限被模糊化。如此,我们无需置疑智能安防的市场是否存在,而应改变我们看待该产业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及产品定义模式。

弱化监控角色,消费类安防的三步走战略

图1:在日常生活中,智能安防的应用无处不在

有别于模拟摄像机等传统安防产品,消费类IPC需要构建包括硬件、软件系统、云端平台、P2P技术等在内的生态系统。模拟摄像机,硬件即全部,图像效果好就可以满足需求了;IPC产品,为解决即插即用、帧速率、网络传输流畅性以及后续更多智能化服务等问题,需要构建硬件、软件系统、平台等在内的生态系统,因为不知道IPC产品会与谁家的网络平台、NVR产品等连接配合使用,因此模块化的形式(直接将模块进行组装加工成产品)并不适合IPC产业的发展,鉴于它的这种特性,未来集硬件、系统、平台服务于一身的一体化厂商,具有平台型、产业链型的企业,将更有优势。但是目前IPC的功能并不完善,用户习惯还需培养,用户体验也有待改进,一旦在该领域出现爆品,这个市场就会快速起量。

与智能家居系统结合,弱化监控角色,定位视频交互产品。很多做智能家电、OTT的厂商加入了IPC等视频监控产品元素,以整套智能家居系统的方式去推,而不再走单纯硬件收费或者运营商收费的模式,反而起了一定的量。

三大发展阶段,厂商需提前抢位。消费类安防发展可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一是IPC单品形式,只能保证视频体验的简单功能,此时最重要的性能特征还只是夜视效果一个;二是IPC+NVR/云端存储功能,此时会产生很多的视频数据,更多是用于社交分享和监控查阅等;三是IPC+NVR/云端服务+智能分析、多系统联动功能,此时需要视频分析算法、不同设备之间连接标准统一、平台兼容、大型服务内容的支撑。

弱化监控角色,消费类安防的三步走战略

图2:消费类安防发展将会经历的三个阶段

综上,以整体系统的角度出发(产品定义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在智能化安防领域,不论是主控厂商、CMOSSensor厂商、云服务提供商包括互联网公司、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知名设备厂商,乃至于智能家居厂商和欲打造智能家居系统的家电厂商、OTT厂商等,都需要正视视频应用背后蕴藏的潜力,在视频监控产品方面提前布局,以便黎明到来时,有机会沐浴在阳光下。

关键字:消费类极客智能插座

本文摘自:智慧产品圈

x 弱化监控角色,消费类安防的三步走战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品技术 → 正文

弱化监控角色,消费类安防的三步走战略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0-30 17:04:27 本文摘自:智慧产品圈

与所有新兴行业和领域一样,智慧家庭产业同样遵循Rogers创新曲线的发展规律,用户发展也是从初期的科技爱好者逐渐覆盖到后期的普通大众。而每个发展阶段的突破都需要解决核心问题,或是来自技术或是来自产品应用,也有来自云端。《智慧产品圈》继“5+3+7架构撑起智慧家庭”后,结合行业的新变化和未来发展阶段,梳理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瓶颈,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出突破建议。

前期“爆品阶段”硬件为王,芯片技术抢位

智慧家庭前期的用户更多来自数码爱好者、极客等群体,而大多是体验新鲜和标榜个性,但同时也是产品公测主要群体,在与硬件厂商创新交流中发挥作用,而吸引这群用户眼球的是“爆品硬件”。

爆品硬件具有创新功能、酷炫外观和无限延展的应用,国外典型代表是Nest,国内尚未出现具备相同影响力的产品;同样在这个发展阶段也是资本所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收购还是投资,国内的家居厂商欧瑞博融资近一个亿,Nest被Googles32亿收购;同样,具有海量用户的云平台公司也会优选具备“爆品”特质的厂商合作,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智慧家庭成员最多的是来自大大小小的硬件创业公司,智能插座、智能灯泡、智能路由、智能床垫…一个都不能少。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芯片-硬件-云端-APP-O2O服务),对于硬件厂商的供应商-芯片技术企业在爆品阶段也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降低功耗、缩小体积、处理能力、传感精度上与硬件创新的设计一道为爆品硬件提供基石。因此,芯片厂商在此阶段有足够的引领创新和重建格局的机会,高通、MTK、博通、英特尔…力争在新领域获得主导权。

中期“云OS+APP阶段”形成数据标准,云端开始汇集

中期“云OS+APP阶段”的用户范围已经影响到早期的采用者和部分早期大众,他们是行为谨慎的公众意见领袖,乐意引领时尚、尝试新鲜事物。可以说这部分人不差钱,愿意为优秀的产品和体验付费,而家庭智能生活的改善是继个人消费电子后,这类人群最为关心的领域之一。

围绕智能生活,在足够优秀的硬件充盈到智慧家庭领域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因为单品很难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用户更加倾向于智能婴儿房、会呼吸的空气、安全联动系统等这样的Totalsolution。实现多个品牌产品之间的协同合作,如同让来自多个国家的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一方面需要统一指挥的领导(目标一致),另一方面语言相通(沟通无障碍)。对于智慧家庭领域前者的角色由云端服务器承担,而后者则需要一定的数据标准规范。

目前很多公司(互联网公司、硬件企业、方案公司等)已经看到家庭云服务的价值,启动开疆扩土的圈地运动试图一统硬件,但方式方法不一,有的从统一通讯模块开始,强关联至自己的云端;有的从路由器入手做线下云入口,并附加大而全的SDK做全能翻译;有的则拉通基于单品APP的控制端,延伸做超级APP。而随着APP对云平台的选择,就像手机的操作系统,云和云之间将会相互联通,最终汇集成为更大的云端。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这个阶段有最大发挥空间的将是基于家庭物联网的APP厂商,物联网APP与纯智能手机的游戏、生活、社交的APP不同,开发者须具备硬件的积累,能够理解并运用各类智能硬件的标准数据,同时对用户场景的体验充分把握。另外,这个阶段有可能被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真正实现硬件免费服务收费,与此同时APP的销售也会带动价低质优的硬件产量增长。

晚期和落后采用者是在智慧家庭发展成为主流后才会选择使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化提供的便利,而保守的心态使其更会选择可靠的品牌和口碑。

平台聚集、数据标准打通到一定程度,物联网APP迅速崛起会加快智慧家庭领域的发展,但也面临跟手机APP一样的问题,软件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因此物联网APP的开发除了具备优秀的用户体验外,重要的是塑造品牌加强用户粘性,而线下服务是最难被超越的,需要多年的积累和运营,如家庭社区医疗服务、三公里半径的家庭电商、家庭安全报警系统…已经有企业在提前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物联网企业必须具备打通线上和线下的能力,生产出将生活、物品数据化的产品,并将其如同基因一般渗透在智能硬件、APP应用各个硬件和软件当中。

四大瓶颈将在发展阶段中逐步完善

对比完美智慧家庭形态,当前产业存在太多的不足,归纳下来有四大瓶颈:芯片技术欠缺、硬件单品创新不足、平台不成熟、服务没有落地。看似漏洞百出,但根据本文前三节的分析发现这些问题在每个发展阶段必然会遇到,并按照市场规律最终会得以解决。

还有一些企业仍在徘徊、观察是否进入智慧家庭,认为等真正起量之后再开始也不迟,殊不知几个阶段发展是环环相扣,智能硬件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经验和用户参与的积累方能具有爆品基因;APP企业和O2O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互通的层级,不断分析解决消费者的需求和问题才能带来用户黏性;而云端公司更是需要在不断与各个厂商合作当中才能寻找到物联网云存储、计算、数据分析的模型。

不论是芯片、硬件、云端,还是物联网APP、O2O服务,当前都已经有或多或少的企业在涉足,只不过这些企业目前仍各自为政,缺乏行业引导,不清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知道应该如何整合资源协同合作。11月19日高交会同期,由深圳智慧家庭协会举办的“中国智慧家庭高峰论坛”演讲嘉宾和产业人士将共同探讨发展之路。

继去年成功召开之后,由深圳智慧家庭协会和思锐达传媒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家庭高峰论坛”将于2014年11月19-20日深圳高交会期间再次举办,来自京东、乐视、海尔、华为、风向标、村田、银河风云、欧瑞博、迈动医疗、领耀东方、新合创、普得技术、AYLA、ZigBee联盟、英莱合创、三星集团、力合微、遥控e族等公司的高层将作为演讲嘉宾,紧密围绕智慧家庭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用户体验、市场需求等展开讨论。报名链接: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2245867078900

民用安防市场已被提及多年,消费类IPC等视频监控产品也已有不少,然而市场的量迟迟未能起来,为此,针对这个行业,大家似乎已经失去了信心。真的是市场没有需求,还是大家被一叶障目了呢?

答案自然是后者,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化安防的应用市场需求很大。例如在幼儿园中安装摄像头,家长随时观看小孩在幼儿园包括上课、运动、社交的情况;为处在不同区域的家中老人配备几部摄像头,能够实时观看到家中老人的情况,进行亲情互动等;伴随着家居走向智能化,视频成为如何实现智能化控制的重要的分析、判断数据之一,摄像头产品成为家中的必备;更甚者,未来娱乐、社交等以视频数据为中心,此时,消费类IPC产品走向了安防的边缘化,不再仅限于安防,产品之间的界限被模糊化。如此,我们无需置疑智能安防的市场是否存在,而应改变我们看待该产业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及产品定义模式。

弱化监控角色,消费类安防的三步走战略

图1:在日常生活中,智能安防的应用无处不在

有别于模拟摄像机等传统安防产品,消费类IPC需要构建包括硬件、软件系统、云端平台、P2P技术等在内的生态系统。模拟摄像机,硬件即全部,图像效果好就可以满足需求了;IPC产品,为解决即插即用、帧速率、网络传输流畅性以及后续更多智能化服务等问题,需要构建硬件、软件系统、平台等在内的生态系统,因为不知道IPC产品会与谁家的网络平台、NVR产品等连接配合使用,因此模块化的形式(直接将模块进行组装加工成产品)并不适合IPC产业的发展,鉴于它的这种特性,未来集硬件、系统、平台服务于一身的一体化厂商,具有平台型、产业链型的企业,将更有优势。但是目前IPC的功能并不完善,用户习惯还需培养,用户体验也有待改进,一旦在该领域出现爆品,这个市场就会快速起量。

与智能家居系统结合,弱化监控角色,定位视频交互产品。很多做智能家电、OTT的厂商加入了IPC等视频监控产品元素,以整套智能家居系统的方式去推,而不再走单纯硬件收费或者运营商收费的模式,反而起了一定的量。

三大发展阶段,厂商需提前抢位。消费类安防发展可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一是IPC单品形式,只能保证视频体验的简单功能,此时最重要的性能特征还只是夜视效果一个;二是IPC+NVR/云端存储功能,此时会产生很多的视频数据,更多是用于社交分享和监控查阅等;三是IPC+NVR/云端服务+智能分析、多系统联动功能,此时需要视频分析算法、不同设备之间连接标准统一、平台兼容、大型服务内容的支撑。

弱化监控角色,消费类安防的三步走战略

图2:消费类安防发展将会经历的三个阶段

综上,以整体系统的角度出发(产品定义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在智能化安防领域,不论是主控厂商、CMOSSensor厂商、云服务提供商包括互联网公司、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知名设备厂商,乃至于智能家居厂商和欲打造智能家居系统的家电厂商、OTT厂商等,都需要正视视频应用背后蕴藏的潜力,在视频监控产品方面提前布局,以便黎明到来时,有机会沐浴在阳光下。

关键字:消费类极客智能插座

本文摘自:智慧产品圈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