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教育 → 正文

教育AI,原来技不如“人”?!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30 09:20:40 本文摘自:全景网

在线教育作为业界普遍认为非常有价值的AI落地领域,自去年开始,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陆续问世。今年一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老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作为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老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在“目标任务”的内容中,“老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表述被重点提及。

123.jpg

AI取代老师教学?BBC这项调查分析表示不同意

近日,溢米辅导将其人工智能教学系统进行了迭代,升级为“米状元AI”。在其对外发布的信息中显示:“米状元AI”可能是行业内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的系统。除了溢米辅导,还有多家教育企业宣称在实际教学场景中使用人工智能,比如乂学教育的智适应学习引擎“松鼠AI”、英语流利说会打分的“AI定制教师”,从语言类口语考试、自适应学习、到虚拟学习助手,AI评阅机器人……更有部分品牌直呼“以AI取代专业老师教学将成为可能”。

然而另一方面,BBC 曾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机率最大,接近100%。打字员、会计、银行职员等次之,在 90% 以上;那些第一、第二产业的工作,比如清洁工、司机、水管工等,差不多在 80%-60% 之间;而教师则以0.4%的取代率排在最后,凭借人类独有的、被视为最后堡垒的能力,也是机器所无法做到的——传道授业。

当然,严格来讲,这仅仅是这些职业在英国的前景,所基于的也不过是本土的数据。但是如果通读这篇分析报告,从365 种职业的被淘汰概率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如果一个职业是需要凭借人类的社交能力、协商能力、创造能力和感知应对能力来完成的,需要同情心、同理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那么,这份职业是很难被人工智能替代的。

教育毫无疑问就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教育需要“教”和“育”的结合,笔者认为,人类教师更重要的是有“性格”、“情绪”以及“情感”,而人工智能不具备的“人性”,“人性”也无法被数据化。设想,当学生面对老师寻求帮助时,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达,让老师明白问题所在,即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相对无序难以识别,老师也可以根据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及逻辑推断明白其中的含义,再透过同理心,理解学生微妙的情绪;诚然,人工智能也可以通过将大量的数据导入,做出相对应回答,但在目前技术下AI在语义理解、现场互动、情感交互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壁垒,直觉和同理心方面更是“技不如人”,只能用套路化的模板和数据库中有存储的对答来解决问题。教育的核心是塑造灵魂,世界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会导致将来的教育越来越个性化和有针对性,人工智能千篇一律的程序模式和知识化传授着实无法独立契合未来教育的方向。

专业老师+AI,协同互补成就更高效能

相比之下,溢米辅导的“米状元AI” 与当下大部分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相比,似乎有些与众不同——“米状元AI”不独立承担教学重任,即离不开全职专业老师并肩作战带来的教学温度和情感关怀。

据溢米辅导官方披露的资料显示:“米状元AI”通过【测评定位】结合学生过往成绩以及知识图谱测评,准确预测学生在中高考中各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并结合薄弱部分进行经纬透视,生成个性化的“GPS导航图”,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按“图”索骥;【定制课程】记录学生平时与测评的表现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规划;【错题复习】确保真正修复知识薄弱点,明确复习方向,精准刷题;【学习轨迹】实时跟踪学习动态,从轨迹特征及时预警学习瓶颈,第一时间调整学习方案。

然而,聪明与合理之处在于,溢米辅导提出的概念是“超级双师”:即每位学生拥有一位人工智能老师“米状元AI”和一位全职专业老师。“米状元AI”基于对海量时间积累的海量教学案例“思考”,为学生规划最佳学习路径,赋能全职专业老师教学经验值和辅导精准度;全职专业老师则参考“米状元AI”的测评报告和学习方案,一对一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人工智能老师和全职专业老师比翼双飞、相辅相成并呈双螺旋上升。

基于此,AI为老师提供“超强大脑”,全职专业老师在AI的助力下更有效地提供一对一因材施教,溢米辅导“米状元AI”与全职专业老师并肩教学,也许才是未来“教育+AI”最具可操作性的模型。

教育是关乎“人”的事业,因为只有“人”才能培养和塑造“人”。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尔库塞曾提出将技术“美学化”,即通过审美形式来培养感性的人,同理,“教育+AI”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也终究还是要回到人的维度,这也是人类教师在未来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本质所在。并且,随着AI时代来临,“人”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教育的本质还将更加凸显——当科技能够把教育过程中需要借助时间沉淀和案例积累不断演算的工作交给智能系统之后,也就意味着教育从业者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更有创造性、更多人文关怀和更多学生“个性化”差异的方面,从而让教育更有温度。

关键字:教育

本文摘自:全景网

x 教育AI,原来技不如“人”?!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教育 → 正文

教育AI,原来技不如“人”?!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30 09:20:40 本文摘自:全景网

在线教育作为业界普遍认为非常有价值的AI落地领域,自去年开始,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陆续问世。今年一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老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作为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老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在“目标任务”的内容中,“老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表述被重点提及。

123.jpg

AI取代老师教学?BBC这项调查分析表示不同意

近日,溢米辅导将其人工智能教学系统进行了迭代,升级为“米状元AI”。在其对外发布的信息中显示:“米状元AI”可能是行业内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的系统。除了溢米辅导,还有多家教育企业宣称在实际教学场景中使用人工智能,比如乂学教育的智适应学习引擎“松鼠AI”、英语流利说会打分的“AI定制教师”,从语言类口语考试、自适应学习、到虚拟学习助手,AI评阅机器人……更有部分品牌直呼“以AI取代专业老师教学将成为可能”。

然而另一方面,BBC 曾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机率最大,接近100%。打字员、会计、银行职员等次之,在 90% 以上;那些第一、第二产业的工作,比如清洁工、司机、水管工等,差不多在 80%-60% 之间;而教师则以0.4%的取代率排在最后,凭借人类独有的、被视为最后堡垒的能力,也是机器所无法做到的——传道授业。

当然,严格来讲,这仅仅是这些职业在英国的前景,所基于的也不过是本土的数据。但是如果通读这篇分析报告,从365 种职业的被淘汰概率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如果一个职业是需要凭借人类的社交能力、协商能力、创造能力和感知应对能力来完成的,需要同情心、同理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那么,这份职业是很难被人工智能替代的。

教育毫无疑问就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教育需要“教”和“育”的结合,笔者认为,人类教师更重要的是有“性格”、“情绪”以及“情感”,而人工智能不具备的“人性”,“人性”也无法被数据化。设想,当学生面对老师寻求帮助时,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达,让老师明白问题所在,即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相对无序难以识别,老师也可以根据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及逻辑推断明白其中的含义,再透过同理心,理解学生微妙的情绪;诚然,人工智能也可以通过将大量的数据导入,做出相对应回答,但在目前技术下AI在语义理解、现场互动、情感交互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壁垒,直觉和同理心方面更是“技不如人”,只能用套路化的模板和数据库中有存储的对答来解决问题。教育的核心是塑造灵魂,世界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会导致将来的教育越来越个性化和有针对性,人工智能千篇一律的程序模式和知识化传授着实无法独立契合未来教育的方向。

专业老师+AI,协同互补成就更高效能

相比之下,溢米辅导的“米状元AI” 与当下大部分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相比,似乎有些与众不同——“米状元AI”不独立承担教学重任,即离不开全职专业老师并肩作战带来的教学温度和情感关怀。

据溢米辅导官方披露的资料显示:“米状元AI”通过【测评定位】结合学生过往成绩以及知识图谱测评,准确预测学生在中高考中各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并结合薄弱部分进行经纬透视,生成个性化的“GPS导航图”,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按“图”索骥;【定制课程】记录学生平时与测评的表现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规划;【错题复习】确保真正修复知识薄弱点,明确复习方向,精准刷题;【学习轨迹】实时跟踪学习动态,从轨迹特征及时预警学习瓶颈,第一时间调整学习方案。

然而,聪明与合理之处在于,溢米辅导提出的概念是“超级双师”:即每位学生拥有一位人工智能老师“米状元AI”和一位全职专业老师。“米状元AI”基于对海量时间积累的海量教学案例“思考”,为学生规划最佳学习路径,赋能全职专业老师教学经验值和辅导精准度;全职专业老师则参考“米状元AI”的测评报告和学习方案,一对一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人工智能老师和全职专业老师比翼双飞、相辅相成并呈双螺旋上升。

基于此,AI为老师提供“超强大脑”,全职专业老师在AI的助力下更有效地提供一对一因材施教,溢米辅导“米状元AI”与全职专业老师并肩教学,也许才是未来“教育+AI”最具可操作性的模型。

教育是关乎“人”的事业,因为只有“人”才能培养和塑造“人”。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尔库塞曾提出将技术“美学化”,即通过审美形式来培养感性的人,同理,“教育+AI”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也终究还是要回到人的维度,这也是人类教师在未来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本质所在。并且,随着AI时代来临,“人”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教育的本质还将更加凸显——当科技能够把教育过程中需要借助时间沉淀和案例积累不断演算的工作交给智能系统之后,也就意味着教育从业者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更有创造性、更多人文关怀和更多学生“个性化”差异的方面,从而让教育更有温度。

关键字:教育

本文摘自:全景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