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能家居 → 正文

巨头抢占智能家居市场

责任编辑:editor01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9 23:47:34 本文摘自:物联中国

为什么说智能家居火了?别的且不说,看看各大科技巨头的疯狂行动就知道。

谷歌玩命砸钱,32亿美金收完智能家居公司NEST后,又上了5.55亿美金的监控摄像头公司Dropcam的“小菜”;微软伺机而动,又是与家居自动化技术公司Insteon搞合作,又是推出了MicrosoftVenture孵化器,扶持10家智能家居初创企业的;苹果继续搞创意,大家都忙着研发硬件的时候,它推出了一个整合别人硬件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目的就是让别人的玩意儿都到它的碗里去;还不能不说三星,三星是要铁了心的要成为与苹果等一样的世界级科技大佬,智能家居硬件、软件、系统、平台、专利一手抓,一个都不能少。

巨头抢占智能家居市场 看看各大巨头“打的都是什么牌?” 这些巨头们在进军智能家居行业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到底是不是好事儿,尚不得而知,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效果是有了。令人喜的是,巨头们不约而同地涌向智能家居,侧面说明智能家居这行业的确有“前途”,有钱可图,是“人心所向”;而令不少人愁的是,谷歌、微软、苹果、三星等大boss一窝蜂地都上来了,智能家居的“江湖”上不久将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如何打好智能家居牌,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也将会是在智能家居前行道路上的一大生存考验。

不过,还好的是,智能家居行业还算比较新,“智能家居面前,人人机会平等”,并且谷歌一干“人”等也只是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刚起步、起势,即便规模、名气都较小的企业一样有牌可打。 体验牌 玩“体验”玩得最好的当属苹果,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iphone中将用户体验发挥到极致,使用户理所当然地认为iphone就是智能手机中的标杆。虽然与智能手机在概念上没有多大关系,但智能家居中的“智能”与智能手机一样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只有用户用起来感觉良好才算真的好。因而很多智能家居企业喜欢从用户的感受出发,强调产品能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如今,大多数智能家居企业都不惜重金打造体验厅或样板也是因为这原因,如智能家居知名企业的在全国的近千家代理商都有自己的智能家居展厅;早已对智能家居虎视眈眈的小米也联合华润打造名为“小米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的智能家居样板间等。

安全牌

安全性恐怕是每个在做或想做智能家居的企业都难以回避的问题,这个“功劳”还要归于不少智能家居行业中的“好事者”,是他们在智能家居毫无节制地被大肆宣扬的时候及时浇上了“安全问题”的冷水。不管是早前IOActive公司研究院“揪出”贝尔金产品的安全漏洞,还是前不久惠普的Fortify应用程序安全部门发现10款消费级智能家居产品的250种安全问题,抑或是近来世界黑帽安全大会上NEST联网后的安全被黑客看穿,无一不使智能家居商的心头突然一紧。与其被动地让安全问题找上门,不如主动出击打好安全牌,以智能家居的安全性来征服大众,这点做智能安全路由的百度、小米、奇虎360、迅雷、华为等公司做得很到位。

兼容牌

与安全牌类似,兼容牌也是由于智能家居自行的兼容问题而衍生出来的。由于智能家居的标准协议太多、太乱,导致不同类型协议间的产品在同一个系统中基本上是“不共戴天”的关系,根本无法密切配合。兼容问题几乎成为智能家居普及的重要掣肘,而如果有智能家居商能够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会得到大众的欢迎,所以把较强的兼容性作为一个宣传卖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打兼容牌的不只是一些智能家居企业,在向智能家电和智能家居转型的三星、海尔等家电商也喜欢对外宣扬产品的兼容性。只是从目前来看,兼容性问题还将延续。

亲民牌

智能家居所面向的对像是谁?毫无疑问,当然是大众了。如果一味地强调高级、高档、高格调、高冷美,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智能家居很难得到一致认可,更不要说来说服大众掏腰包把智能家居买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打亲民牌,走平民化道路成了不少智能家居企业的选择。因而,如果我们在市场上或网络上看到打着“惠民”或“亲民”旗号的、价格确实也不算太高的智能家居,也不用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来表示无比的惊讶,这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智能家居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已经打响,缩减成本、压低价格也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重要武器。

话说回来,一个智能家居企业想把自己的产品、企业的名号传扬出去,上面的任何一张牌看起来都是不错的选择和方法,但是如果想在同类企业中更强大、更具竞争力,恐怕最后还要出组合拳,打组合牌。不然,那些牌只能成为一种单纯的宣传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难以在智能家居未来“疾风骤雨”般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难以在智能家居的“大浪淘沙中”唱着“最炫智能风”,高喊“留下来”!

关键字:市场智能家居巨头

本文摘自:物联中国

x 巨头抢占智能家居市场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能家居 → 正文

巨头抢占智能家居市场

责任编辑:editor01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9 23:47:34 本文摘自:物联中国

为什么说智能家居火了?别的且不说,看看各大科技巨头的疯狂行动就知道。

谷歌玩命砸钱,32亿美金收完智能家居公司NEST后,又上了5.55亿美金的监控摄像头公司Dropcam的“小菜”;微软伺机而动,又是与家居自动化技术公司Insteon搞合作,又是推出了MicrosoftVenture孵化器,扶持10家智能家居初创企业的;苹果继续搞创意,大家都忙着研发硬件的时候,它推出了一个整合别人硬件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目的就是让别人的玩意儿都到它的碗里去;还不能不说三星,三星是要铁了心的要成为与苹果等一样的世界级科技大佬,智能家居硬件、软件、系统、平台、专利一手抓,一个都不能少。

巨头抢占智能家居市场 看看各大巨头“打的都是什么牌?” 这些巨头们在进军智能家居行业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到底是不是好事儿,尚不得而知,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效果是有了。令人喜的是,巨头们不约而同地涌向智能家居,侧面说明智能家居这行业的确有“前途”,有钱可图,是“人心所向”;而令不少人愁的是,谷歌、微软、苹果、三星等大boss一窝蜂地都上来了,智能家居的“江湖”上不久将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如何打好智能家居牌,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也将会是在智能家居前行道路上的一大生存考验。

不过,还好的是,智能家居行业还算比较新,“智能家居面前,人人机会平等”,并且谷歌一干“人”等也只是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刚起步、起势,即便规模、名气都较小的企业一样有牌可打。 体验牌 玩“体验”玩得最好的当属苹果,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iphone中将用户体验发挥到极致,使用户理所当然地认为iphone就是智能手机中的标杆。虽然与智能手机在概念上没有多大关系,但智能家居中的“智能”与智能手机一样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只有用户用起来感觉良好才算真的好。因而很多智能家居企业喜欢从用户的感受出发,强调产品能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如今,大多数智能家居企业都不惜重金打造体验厅或样板也是因为这原因,如智能家居知名企业的在全国的近千家代理商都有自己的智能家居展厅;早已对智能家居虎视眈眈的小米也联合华润打造名为“小米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的智能家居样板间等。

安全牌

安全性恐怕是每个在做或想做智能家居的企业都难以回避的问题,这个“功劳”还要归于不少智能家居行业中的“好事者”,是他们在智能家居毫无节制地被大肆宣扬的时候及时浇上了“安全问题”的冷水。不管是早前IOActive公司研究院“揪出”贝尔金产品的安全漏洞,还是前不久惠普的Fortify应用程序安全部门发现10款消费级智能家居产品的250种安全问题,抑或是近来世界黑帽安全大会上NEST联网后的安全被黑客看穿,无一不使智能家居商的心头突然一紧。与其被动地让安全问题找上门,不如主动出击打好安全牌,以智能家居的安全性来征服大众,这点做智能安全路由的百度、小米、奇虎360、迅雷、华为等公司做得很到位。

兼容牌

与安全牌类似,兼容牌也是由于智能家居自行的兼容问题而衍生出来的。由于智能家居的标准协议太多、太乱,导致不同类型协议间的产品在同一个系统中基本上是“不共戴天”的关系,根本无法密切配合。兼容问题几乎成为智能家居普及的重要掣肘,而如果有智能家居商能够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会得到大众的欢迎,所以把较强的兼容性作为一个宣传卖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打兼容牌的不只是一些智能家居企业,在向智能家电和智能家居转型的三星、海尔等家电商也喜欢对外宣扬产品的兼容性。只是从目前来看,兼容性问题还将延续。

亲民牌

智能家居所面向的对像是谁?毫无疑问,当然是大众了。如果一味地强调高级、高档、高格调、高冷美,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智能家居很难得到一致认可,更不要说来说服大众掏腰包把智能家居买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打亲民牌,走平民化道路成了不少智能家居企业的选择。因而,如果我们在市场上或网络上看到打着“惠民”或“亲民”旗号的、价格确实也不算太高的智能家居,也不用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来表示无比的惊讶,这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智能家居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已经打响,缩减成本、压低价格也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重要武器。

话说回来,一个智能家居企业想把自己的产品、企业的名号传扬出去,上面的任何一张牌看起来都是不错的选择和方法,但是如果想在同类企业中更强大、更具竞争力,恐怕最后还要出组合拳,打组合牌。不然,那些牌只能成为一种单纯的宣传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难以在智能家居未来“疾风骤雨”般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难以在智能家居的“大浪淘沙中”唱着“最炫智能风”,高喊“留下来”!

关键字:市场智能家居巨头

本文摘自:物联中国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