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能家居 → 正文

龙芯进军智能硬件?

责任编辑:editor01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2-02 23:14:49 本文摘自:leiphone

号称是国产CPU希望的龙芯又传出了新消息。这次他们计划进入智能硬件市场,以龙芯1系列低功耗嵌入式芯片打造各种智能硬件,如智能家电、工控产品等。

从2000年开始研制,基于MIPS指令集,已经有十五年历史的龙芯是中科院计算所的重点研发项目。多年来,龙芯一直号称要做国产CPU排头兵,成为市场上能与Intel、ARM抗衡的通用CPU品牌。那么,在评价这次龙芯做智能硬件的前景之前,我们先看看过去这些年它曾有的野心与成果如何吧:

2006年,计算所宣布龙芯2E CPU研发成功,性能达到中低档P4 CPU水平。同年搭载龙芯2E的微型主机面世,据第三方评测,运行速度不及Celeron 1.7G平台;

龙芯2E产品基本无人问津,之后在2007年计算所推出改进型号龙芯2F,并宣布将迅速推出上网本产品。同年,龙芯项目组组长、中科院院士胡伟武发文号称龙芯将在五年内改变世界CPU产业格局;

2008年,计算所宣布正在开发四核心龙芯3A与8核心龙芯3B处理器,且后者将搭载在国产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上。胡伟武表示CPU产业已经到发展瓶颈期,给了龙芯弯道超车的机会。此时,搭载龙芯2F的上网本尚未面世;

2009年中,跳票两年的龙芯2F上网本终于发布,但价格昂贵、性能和续航能力惨不忍睹。不出意外,该产品滞销。同年,龙芯3B跳票;

2010年,龙芯3B依然跳票,而国产首台千万亿次超算改为使用Intel+Nvidia方案。龙芯3A通过项目验收,实际性能落后同期的Intel主流芯片三代以上;

2011年,龙芯3B还在跳票中。计算所与多地政府谈判计划建设龙芯产业基地,但最后均不了了之;

2012年,龙芯3B的第二个版本3B-1500发布,第一个版本由于存在软件缺陷而未能大批量产。然而8核心的龙芯3B的性能或功耗表现皆远差于市面主流CPU,因此其产业化的努力再度失败;

2013年,龙芯基本沉寂。年底,胡伟武内部讲话文章公开,文中胡伟武承认过去多年的发展策略失败,并承认了龙芯与竞争对手的巨大技术差距;

2014年,华为开始与计算所合作开发ARM指令集兼容CPU。

关键字:硬件智能

本文摘自:leiphone

x 龙芯进军智能硬件?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能家居 → 正文

龙芯进军智能硬件?

责任编辑:editor01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2-02 23:14:49 本文摘自:leiphone

号称是国产CPU希望的龙芯又传出了新消息。这次他们计划进入智能硬件市场,以龙芯1系列低功耗嵌入式芯片打造各种智能硬件,如智能家电、工控产品等。

从2000年开始研制,基于MIPS指令集,已经有十五年历史的龙芯是中科院计算所的重点研发项目。多年来,龙芯一直号称要做国产CPU排头兵,成为市场上能与Intel、ARM抗衡的通用CPU品牌。那么,在评价这次龙芯做智能硬件的前景之前,我们先看看过去这些年它曾有的野心与成果如何吧:

2006年,计算所宣布龙芯2E CPU研发成功,性能达到中低档P4 CPU水平。同年搭载龙芯2E的微型主机面世,据第三方评测,运行速度不及Celeron 1.7G平台;

龙芯2E产品基本无人问津,之后在2007年计算所推出改进型号龙芯2F,并宣布将迅速推出上网本产品。同年,龙芯项目组组长、中科院院士胡伟武发文号称龙芯将在五年内改变世界CPU产业格局;

2008年,计算所宣布正在开发四核心龙芯3A与8核心龙芯3B处理器,且后者将搭载在国产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上。胡伟武表示CPU产业已经到发展瓶颈期,给了龙芯弯道超车的机会。此时,搭载龙芯2F的上网本尚未面世;

2009年中,跳票两年的龙芯2F上网本终于发布,但价格昂贵、性能和续航能力惨不忍睹。不出意外,该产品滞销。同年,龙芯3B跳票;

2010年,龙芯3B依然跳票,而国产首台千万亿次超算改为使用Intel+Nvidia方案。龙芯3A通过项目验收,实际性能落后同期的Intel主流芯片三代以上;

2011年,龙芯3B还在跳票中。计算所与多地政府谈判计划建设龙芯产业基地,但最后均不了了之;

2012年,龙芯3B的第二个版本3B-1500发布,第一个版本由于存在软件缺陷而未能大批量产。然而8核心的龙芯3B的性能或功耗表现皆远差于市面主流CPU,因此其产业化的努力再度失败;

2013年,龙芯基本沉寂。年底,胡伟武内部讲话文章公开,文中胡伟武承认过去多年的发展策略失败,并承认了龙芯与竞争对手的巨大技术差距;

2014年,华为开始与计算所合作开发ARM指令集兼容CPU。

关键字:硬件智能

本文摘自:leiphone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