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医疗 → 正文

空军总医院发布“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8 16:49:14 本文摘自:健康界

“大数据时代”,从大数据分析到大数据研究平台,仿佛数据越“大”越代表先进生产力,越可以解读一切。然而医学领域,小数据往往也很美,甚至更加重要。比如,有病人反复出现皮疹,诊断为花生过敏,而能够真正确诊实际上是通过家长记录孩子饮食发现的。“小数据”不比大数据那样浩瀚繁杂,却对每个个体至关重要。

一只智慧医疗的“国家队”就想在“小数据”上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今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建设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对外发布,其主旨在于将一个人从孕育腹中到垂垂暮年的全部生命健康信息存储记录,为个体打造“生命信息保险箱”,便于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获得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据了解,“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的数据库及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由空军总医院和北京邮电大学王枞、李剑峰教授团队共同建设。主办方介绍,个体可以在此平台上,随时添加自己的就医病例、体检信息、日常生活信息等资料,还可以针对系统中自己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不同人群的健康图谱,查找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图谱中所处的位置。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从“零”开始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也越来越多。而近年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也迎来了物联网大数据时代。足不出户就能寻医问药、随时随地检测身体指标等,这些曾经仅存在于蓝图里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全生命周期的个体化健康管理也逐渐成为现实。

“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正在此背景之下轮廓渐清。空军总医院主任医师、特诊科主任王新宴表示,这一智能平台以个体的原始健康数据、动态输入数据、健康评估分析、人群健康图谱为基础,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管理系统,涵盖了从胎儿期到老年期的各个生命阶段,包括孕育记录、出生档案、发育记录、成长记录、体检记录、生病记录、健康管理等。

生命信息保险箱为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因为人体不同于“零件”,每个个体都有特殊性。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来源于大数据,个体化数据是每个人独有的。

目前,大数据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高血压诊断标准、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药物评价、医疗设备溯源、基因诊断等等都离不开大数据。实际上,临床诊疗中“个体化数据”更为重要,用“个人小数据”和“大数据”比较的同时,要跟踪个人的“小数据”。个性化的诊断治疗都需要记录和分析个人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就是“个体化小数据”。

在健康管理中,个体健康信息需要横向和大众比,纵向和自己比,随时发现自己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平安。

主办方表示,正在建立的“生命信息保险箱”就是用户可以通过存储自己的“个体小数据”,不断为自己完善健康自画像。而集成大量在线数据建立的数据信息平台可以推动个体化诊断治疗,正确判断,减少误诊,避免过度诊疗和诊疗不足。也就是“从大数据得到规律,用小数据去匹配个人”。

可穿戴设备颠覆传统健康管理模式

可穿戴设备的微型化、便携化、数字化,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基础。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发展为生命信息的采集提供了保障。

王新宴认为,未来十年,从医学诊断、处方用药、患者监护到健康管理等领域,都将开启智能化时代,医疗健康管理走向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掌上监护仪、电子皮肤等生命信息采集设备及简单易操作的医疗设备在普通家庭中的普及率会逐渐提升。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

只有能够充分了解个体的生理数据,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可穿戴医疗设备可满足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大众群体的不同需求。是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的基础。

远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跳、血压、呼吸频率、体温、血氧浓度、血糖、脑电波、活动、情绪等生命指标,可以实现更完善的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目前,已经有借助手机和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和高血压管理平台,专家可以实时分析个体的血糖波动、药物疗效等情况,给出诊断及用药建议。

例如,一位高血压患者,私人医生可以通过智慧医疗平台为其提出具体的建议,如调整日程安排、减轻工作压力、更合理的运动、饮食处方等。如果其面临较高脑卒中风险,系统会提示患者及时就医;对于一个育龄女性,系统会根据其基础体温曲线,提示最佳受孕时机。

可穿戴医疗设备计量标准与服务标准亟需规范

如果断言大数据将彻底颠覆传统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还为时尚早,那么这至少开启了“医疗健康管理领域最新设备与技术的科技之旅”。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已经开始了探索应用,地方政府竞相提出要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明确将深入拓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例如,北京市利用“互联网+”加紧建设“北京健康云”服务项目。通过智能设备检测和云端数据分析,让市民在社区或是家里实现健康管理。上海市推出了“智慧医疗云服务”项目,初期将为市民提供健康医疗档案查询、健康医疗信息服务、就医服务、远程诊疗、健康资讯等服务。杭州市经过两年的“智慧医疗”建设,已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于领跑地位,将“智慧医疗”迅速推广至所有市属医院、16家县级医院、10家省级医院及主城区的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当然,除了政府主导推动的“智慧医疗”建设,各地医疗机构、健康行业协会、健康管理公司等也在各显神通。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掌上监护仪等各种可穿戴设备,以及掌上咨询转诊、掌上药店等各种移动健康应用程序,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智能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已经走上发展的高速通道,然而相关行业标准、监管却远远没有跟上步伐。

“如何确保互联网医疗健康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是当前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或医疗健康行业协会应尽快出台相关行业安全标准,对医疗卫生信息许可、网络信息许可、监管考核等做出严格规定。并且尽快立法防止个人生命信息泄露,严厉惩处窃取他人个人信息资料的行为”。王新宴强调,“在医疗健康管理行业,我们需要定义新的服务标准与计量标准。”

关键字:健康管理空军总医院可视化分析

本文摘自:健康界

x 空军总医院发布“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医疗 → 正文

空军总医院发布“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8 16:49:14 本文摘自:健康界

“大数据时代”,从大数据分析到大数据研究平台,仿佛数据越“大”越代表先进生产力,越可以解读一切。然而医学领域,小数据往往也很美,甚至更加重要。比如,有病人反复出现皮疹,诊断为花生过敏,而能够真正确诊实际上是通过家长记录孩子饮食发现的。“小数据”不比大数据那样浩瀚繁杂,却对每个个体至关重要。

一只智慧医疗的“国家队”就想在“小数据”上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今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建设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对外发布,其主旨在于将一个人从孕育腹中到垂垂暮年的全部生命健康信息存储记录,为个体打造“生命信息保险箱”,便于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获得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据了解,“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的数据库及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由空军总医院和北京邮电大学王枞、李剑峰教授团队共同建设。主办方介绍,个体可以在此平台上,随时添加自己的就医病例、体检信息、日常生活信息等资料,还可以针对系统中自己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不同人群的健康图谱,查找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图谱中所处的位置。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从“零”开始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也越来越多。而近年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也迎来了物联网大数据时代。足不出户就能寻医问药、随时随地检测身体指标等,这些曾经仅存在于蓝图里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全生命周期的个体化健康管理也逐渐成为现实。

“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正在此背景之下轮廓渐清。空军总医院主任医师、特诊科主任王新宴表示,这一智能平台以个体的原始健康数据、动态输入数据、健康评估分析、人群健康图谱为基础,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管理系统,涵盖了从胎儿期到老年期的各个生命阶段,包括孕育记录、出生档案、发育记录、成长记录、体检记录、生病记录、健康管理等。

生命信息保险箱为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因为人体不同于“零件”,每个个体都有特殊性。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来源于大数据,个体化数据是每个人独有的。

目前,大数据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高血压诊断标准、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药物评价、医疗设备溯源、基因诊断等等都离不开大数据。实际上,临床诊疗中“个体化数据”更为重要,用“个人小数据”和“大数据”比较的同时,要跟踪个人的“小数据”。个性化的诊断治疗都需要记录和分析个人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就是“个体化小数据”。

在健康管理中,个体健康信息需要横向和大众比,纵向和自己比,随时发现自己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平安。

主办方表示,正在建立的“生命信息保险箱”就是用户可以通过存储自己的“个体小数据”,不断为自己完善健康自画像。而集成大量在线数据建立的数据信息平台可以推动个体化诊断治疗,正确判断,减少误诊,避免过度诊疗和诊疗不足。也就是“从大数据得到规律,用小数据去匹配个人”。

可穿戴设备颠覆传统健康管理模式

可穿戴设备的微型化、便携化、数字化,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基础。可穿戴设备的创新发展为生命信息的采集提供了保障。

王新宴认为,未来十年,从医学诊断、处方用药、患者监护到健康管理等领域,都将开启智能化时代,医疗健康管理走向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掌上监护仪、电子皮肤等生命信息采集设备及简单易操作的医疗设备在普通家庭中的普及率会逐渐提升。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

只有能够充分了解个体的生理数据,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可穿戴医疗设备可满足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大众群体的不同需求。是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的基础。

远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跳、血压、呼吸频率、体温、血氧浓度、血糖、脑电波、活动、情绪等生命指标,可以实现更完善的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目前,已经有借助手机和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和高血压管理平台,专家可以实时分析个体的血糖波动、药物疗效等情况,给出诊断及用药建议。

例如,一位高血压患者,私人医生可以通过智慧医疗平台为其提出具体的建议,如调整日程安排、减轻工作压力、更合理的运动、饮食处方等。如果其面临较高脑卒中风险,系统会提示患者及时就医;对于一个育龄女性,系统会根据其基础体温曲线,提示最佳受孕时机。

可穿戴医疗设备计量标准与服务标准亟需规范

如果断言大数据将彻底颠覆传统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还为时尚早,那么这至少开启了“医疗健康管理领域最新设备与技术的科技之旅”。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已经开始了探索应用,地方政府竞相提出要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明确将深入拓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例如,北京市利用“互联网+”加紧建设“北京健康云”服务项目。通过智能设备检测和云端数据分析,让市民在社区或是家里实现健康管理。上海市推出了“智慧医疗云服务”项目,初期将为市民提供健康医疗档案查询、健康医疗信息服务、就医服务、远程诊疗、健康资讯等服务。杭州市经过两年的“智慧医疗”建设,已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于领跑地位,将“智慧医疗”迅速推广至所有市属医院、16家县级医院、10家省级医院及主城区的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当然,除了政府主导推动的“智慧医疗”建设,各地医疗机构、健康行业协会、健康管理公司等也在各显神通。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掌上监护仪等各种可穿戴设备,以及掌上咨询转诊、掌上药店等各种移动健康应用程序,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智能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已经走上发展的高速通道,然而相关行业标准、监管却远远没有跟上步伐。

“如何确保互联网医疗健康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是当前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或医疗健康行业协会应尽快出台相关行业安全标准,对医疗卫生信息许可、网络信息许可、监管考核等做出严格规定。并且尽快立法防止个人生命信息泄露,严厉惩处窃取他人个人信息资料的行为”。王新宴强调,“在医疗健康管理行业,我们需要定义新的服务标准与计量标准。”

关键字:健康管理空军总医院可视化分析

本文摘自:健康界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