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交通 → 正文

智慧交通更需要“软实力”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8-30 14:05:15 本文摘自:赛迪网

【赛迪网讯】8月30日消息,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连续公布了两批共193个智慧城市的试点名单,包括发改委在内的八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智慧城市最重要构成部分的智慧交通,将触发城市交通发生何种变革?智慧交通服务在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中国人的交通行为方式与智慧交通有哪些冲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又将为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哪些改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易华录常务副总裁甄爱武,他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智慧交通建设主要是从管理向服务型转换,这个转变在事实上已经开始了,两年前更多是谈发展趋势和愿望,现在,不仅这种理念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认可,并且上升到了政策支持的层面,进入了实质上的启动阶段。

智慧交通建设由管理向服务型转换

国务院不久前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这将进一步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型和放权,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产业社会化的发展。对于智慧交通(或智能交通)而言,将来“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将有进一步的突破,以往的服务侧重于交通信息服务,将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拓展。不久的将来,政府可以采取租赁或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部分交通设施和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问题,比如在停车、车辆管理、道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等方面,都存在向企业购买服务的机会,以往这些职能和权力集中在政府手里,如今,政府正在转换服务模式,可以将部分职能转交给社会企业,或者向企业购买服务。甄爱武透露,易华录的业务发展,也正在经历和适应这种转变,未来易华录将有更多的订单是以服务的形式交付。

智慧交通更需要“软实力”

智慧交通这个词在国内刚刚热起来,之前台湾人把通常所说的“智能交通”翻译成“智慧交通”,无论是称为“智慧交通”还是“智能交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一词汇都可以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可以权当“智慧交通”就是“新一代的智能交通”。当提到我国的智慧交通投入是否由硬件向软件领域倾斜时,甄爱武表示,“智慧交通发展的基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传统意义上的软件产品和系统,但我认为,制约智慧交通发展和发挥效用的‘软实力’,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优秀的‘软件系统’,更需要的‘软实力’是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交通文化发展,以及与时俱进的交通文明发展。”

我国交通文化和交通文明要同步发展

比如,要基于所有出行者(而不是只考虑机动车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以提高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和运行效率;倡导驾驶员的“文明驾驶”、行人的“文明过马路”,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和运行效率。我国刚刚进入汽车时代,交通文化和交通文明要同步发展,否则就像城市的排水系统一样,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病的隐患。甄爱武表示,易华录专注在智能交通行业发展,把推动社会交通文明的进步和促进交通文化的发展作为企业的使命,是其最高奋斗目标。

北京五大举措为现阶段的城市交通改善赢得时间

中国智慧交通做的比较好的城市要数北京和广州,近两年来,堵城的情况没有再发生,交通情况也有所缓解。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经历了多年的交通考验,总体而言,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和经验也比较丰富,又加之采取了一些限制交通需求的特殊手段,比如上海的车牌拍卖,北京的限购限行等,使得本地交通的恶化态势得到了暂时的控制。

甄爱武坦言,“我对北京更熟悉些,北京在实现“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和运行效果方面,采取了多种手段:一是增加和改善城市路网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通过实施道路改扩建工程和安装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实现;二是采取措施限制交通需求增长,暂时缓解交通拥堵,包括限购、限行,提高繁华地区停车收费等政策,这些政策未来怎么样发展先不说,至少现阶段为城市交通改善赢得了时间;三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共交通线路覆盖范围和运力(包括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舒适度,进而提高公众乘坐公交出行的比例;四是整合大交通系统的资源,提高道路交通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比如建设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服务体系,拥堵指数分析和预警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出租车电招系统等;五是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倡导文明交通,这方面刚刚开始,比如对“行人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的教育、宣传和处罚,就是将交通管理的对象从以机动车驾驶员为重点,逐步向社会大众、向所有出行者转变。”

改善交通行为习惯需要从法制和公德两个方面进行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摧毁了智能交通的说法,甄爱武认为,“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在中国存在,也不仅仅只局限于“过马路”这方面。这种现象,是社会工业文明进步和技术快速发展,而公众的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行为习惯跟不上造成的。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法制和公德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合法交通行为”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违法交通行为的处罚力度,营造一个有序、公平的社会交通“法制环境”;二是各级教育部门和社区管理部门,从中小学教育开始,从社区家庭管理入手,倡导文明的交通行为习惯,倡导帮扶友爱的社会公德观,营造一个公众认可的文明交通的“公德环境”。文明的交通行为和习惯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不是一个交通管理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导向,多个部门协同,最终形成新的社会价值和道德取向,让公众养成新的习惯。

物联网、大数据等为智慧交通的实现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智慧交通也好,智慧城市也好,都是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达到交通运行管理或城市运行管理的高效、低耗、有序、和谐。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理念在交通管理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应用,为智慧交通的实现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交通感知和管理的过程,就是对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应用的过程,大数据为实现这个过程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法,提供了更低成本进行系统扩展和信息分享的能力,是实现云模式服务的基础,也是支撑各种APP应用的基础。类似于打车APP这种交通应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享受智慧交通科技成果的一种方式,是智慧交通的一种服务展现形式,将来会有大量的类似应用出现。易华录研发的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ATMS 5,就将以APP的方式提供大量的行业应用。
 

关键字:软实力交通

本文摘自:赛迪网

x 智慧交通更需要“软实力”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交通 → 正文

智慧交通更需要“软实力”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8-30 14:05:15 本文摘自:赛迪网

【赛迪网讯】8月30日消息,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连续公布了两批共193个智慧城市的试点名单,包括发改委在内的八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智慧城市最重要构成部分的智慧交通,将触发城市交通发生何种变革?智慧交通服务在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中国人的交通行为方式与智慧交通有哪些冲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又将为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哪些改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易华录常务副总裁甄爱武,他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智慧交通建设主要是从管理向服务型转换,这个转变在事实上已经开始了,两年前更多是谈发展趋势和愿望,现在,不仅这种理念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认可,并且上升到了政策支持的层面,进入了实质上的启动阶段。

智慧交通建设由管理向服务型转换

国务院不久前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这将进一步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型和放权,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产业社会化的发展。对于智慧交通(或智能交通)而言,将来“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将有进一步的突破,以往的服务侧重于交通信息服务,将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拓展。不久的将来,政府可以采取租赁或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部分交通设施和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问题,比如在停车、车辆管理、道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等方面,都存在向企业购买服务的机会,以往这些职能和权力集中在政府手里,如今,政府正在转换服务模式,可以将部分职能转交给社会企业,或者向企业购买服务。甄爱武透露,易华录的业务发展,也正在经历和适应这种转变,未来易华录将有更多的订单是以服务的形式交付。

智慧交通更需要“软实力”

智慧交通这个词在国内刚刚热起来,之前台湾人把通常所说的“智能交通”翻译成“智慧交通”,无论是称为“智慧交通”还是“智能交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一词汇都可以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可以权当“智慧交通”就是“新一代的智能交通”。当提到我国的智慧交通投入是否由硬件向软件领域倾斜时,甄爱武表示,“智慧交通发展的基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传统意义上的软件产品和系统,但我认为,制约智慧交通发展和发挥效用的‘软实力’,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优秀的‘软件系统’,更需要的‘软实力’是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交通文化发展,以及与时俱进的交通文明发展。”

我国交通文化和交通文明要同步发展

比如,要基于所有出行者(而不是只考虑机动车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以提高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和运行效率;倡导驾驶员的“文明驾驶”、行人的“文明过马路”,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和运行效率。我国刚刚进入汽车时代,交通文化和交通文明要同步发展,否则就像城市的排水系统一样,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病的隐患。甄爱武表示,易华录专注在智能交通行业发展,把推动社会交通文明的进步和促进交通文化的发展作为企业的使命,是其最高奋斗目标。

北京五大举措为现阶段的城市交通改善赢得时间

中国智慧交通做的比较好的城市要数北京和广州,近两年来,堵城的情况没有再发生,交通情况也有所缓解。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经历了多年的交通考验,总体而言,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和经验也比较丰富,又加之采取了一些限制交通需求的特殊手段,比如上海的车牌拍卖,北京的限购限行等,使得本地交通的恶化态势得到了暂时的控制。

甄爱武坦言,“我对北京更熟悉些,北京在实现“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和运行效果方面,采取了多种手段:一是增加和改善城市路网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通过实施道路改扩建工程和安装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实现;二是采取措施限制交通需求增长,暂时缓解交通拥堵,包括限购、限行,提高繁华地区停车收费等政策,这些政策未来怎么样发展先不说,至少现阶段为城市交通改善赢得了时间;三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共交通线路覆盖范围和运力(包括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舒适度,进而提高公众乘坐公交出行的比例;四是整合大交通系统的资源,提高道路交通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比如建设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服务体系,拥堵指数分析和预警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出租车电招系统等;五是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倡导文明交通,这方面刚刚开始,比如对“行人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的教育、宣传和处罚,就是将交通管理的对象从以机动车驾驶员为重点,逐步向社会大众、向所有出行者转变。”

改善交通行为习惯需要从法制和公德两个方面进行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摧毁了智能交通的说法,甄爱武认为,“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在中国存在,也不仅仅只局限于“过马路”这方面。这种现象,是社会工业文明进步和技术快速发展,而公众的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行为习惯跟不上造成的。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法制和公德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合法交通行为”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违法交通行为的处罚力度,营造一个有序、公平的社会交通“法制环境”;二是各级教育部门和社区管理部门,从中小学教育开始,从社区家庭管理入手,倡导文明的交通行为习惯,倡导帮扶友爱的社会公德观,营造一个公众认可的文明交通的“公德环境”。文明的交通行为和习惯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不是一个交通管理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导向,多个部门协同,最终形成新的社会价值和道德取向,让公众养成新的习惯。

物联网、大数据等为智慧交通的实现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智慧交通也好,智慧城市也好,都是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达到交通运行管理或城市运行管理的高效、低耗、有序、和谐。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理念在交通管理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应用,为智慧交通的实现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交通感知和管理的过程,就是对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应用的过程,大数据为实现这个过程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法,提供了更低成本进行系统扩展和信息分享的能力,是实现云模式服务的基础,也是支撑各种APP应用的基础。类似于打车APP这种交通应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享受智慧交通科技成果的一种方式,是智慧交通的一种服务展现形式,将来会有大量的类似应用出现。易华录研发的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ATMS 5,就将以APP的方式提供大量的行业应用。
 

关键字:软实力交通

本文摘自:赛迪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