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交通 → 正文

智能手机才是智能交通的主角

责任编辑:Le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5-23 09:49:20 本文摘自: 新华智慧城市

日前,曾经火爆一时的“快的”和“滴滴”两款打车软件的战火终于在5月16日正式熄灭,代表着智能交通时代的战争正式拉下帷幕。但是这只是智能交通时代的一场小小预演,我们的智能交通热潮还在不断地酝酿之中。智能交通时代的未来将是手机APP和互联网组合仍将是潮流趋势。

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正式结束

5月16日下午“快的打车”在其微博上发布的《致快的打车用户的一封信》中表示:历时近5个月的补贴活动将于今日告一段落。而在快的打车软件公司发布“停补”消息仅1分钟后,嘀嘀打车软件公司也发布一份内容相似的“停补”通知,至此持续了半年的“烧钱大战”正式熄火。

 打车软件战火熄灭 智能交通发展热情不减

从2月开始,国内打车软件开始一轮“野蛮生长”,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挥金如土,通过给乘客、司机返还打车补贴的形式抢占线下市场。这种疯狂的市场争夺战,在愈演愈烈的同时,也逐渐被市场冷静反思——要解决打车难,光靠的哥“抢单”是远远不够的。

异军突起的交通系统类APP,的确让消费者受益良多。不仅仅是公交车、出租车、飞机等相关信息,包括开车一族所用的导航、交通路况、加油站信息、违章查询软件等等,都开始为交通系统“打补丁”——不断地弥补政府交通部门、交通工具和交通主体之间的信息空白,让三者更加高效地进行信息交互。换句话说,要建设智慧城市,就离不开它——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时代:移动互联网 智能手机唱主角


伴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智能交通将使用最新的通信技术来提升信息的获取和提供手段,使交通信息参与各方的信息共享更加丰富和透明。在交通领域,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通习惯,也让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悄悄发生了改变。

近年来,北京市在发展智能交通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利用信息技术为首都的交通装上智能“大脑”。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浩介绍说,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破解车与路之间的矛盾,北京在完善道路规划的同时,积极开展智能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部2013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智能交通能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使交通拥堵减少约60%,使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减少30%,行车时间可缩短15%-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手机用户真实感受到智能交通系统带来的便利:人们通过手机终端,可以得到各式各样的交通信息,并管理自己的出行计划;同时,政府部门也能够更好地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通过对公共交通设施使用频率的信息统计,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改进。

目前,地图、交通、公交类App应用已经突破上千款,在交通的众多细分领域百花齐放。


传统导航公司高德软件推出的免费导航应用App“高德地图”,其移动端用户已破亿。高德首席执行官成从武表示:“地图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一,而这一业务无疑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北京在智能交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智能交通,北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刘浩介绍说,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是发展智能交通的重要条件之一。而目前在数据收集上还有很多值得提升的空间,比如需要更多能够提供数据支撑的设备以及更好的监测方式,以获得更精准的道路数据。


建设全面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引导城市交通科学的发展方向,最终突破城市化带来的交通困局。智能交通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提高交通监测水平,获取更真实的道路信息,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缩小监测间隔。“借助手机通信这一成熟的系统,可有效解决监测间隔远、定位车辆少的困境”。手机定位与卫星定位的GPS系统不同,是通过修在路侧的手机基站进行的。在北京,大概200-500米就有一个手机基站,这些手机基站的接受能力比30余颗GPS卫星强很多。其次,对动静态海量交通数据的挖掘分析成为智能化交通信息处理分析的核心内容。调查显示,韩国3G手机上的服务,有50%以上与交通有关,包括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地铁和公交信息、火车和飞机班次动态信息、换乘信息、与汽车服务有关的信息等。


 以智能终端为服务窗口、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撑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正在逐步成为主流。专家表示,为了满足公众出行多样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交通服务需求以及交通应急救援、跨行业综合交通服务需求,还需要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大力推进个性化的移动服务发展,让民众“随时随地”享受到智能交通带来的便利。

关键字:智能交通智能手机

本文摘自: 新华智慧城市

x 智能手机才是智能交通的主角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交通 → 正文

智能手机才是智能交通的主角

责任编辑:Le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5-23 09:49:20 本文摘自: 新华智慧城市

日前,曾经火爆一时的“快的”和“滴滴”两款打车软件的战火终于在5月16日正式熄灭,代表着智能交通时代的战争正式拉下帷幕。但是这只是智能交通时代的一场小小预演,我们的智能交通热潮还在不断地酝酿之中。智能交通时代的未来将是手机APP和互联网组合仍将是潮流趋势。

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正式结束

5月16日下午“快的打车”在其微博上发布的《致快的打车用户的一封信》中表示:历时近5个月的补贴活动将于今日告一段落。而在快的打车软件公司发布“停补”消息仅1分钟后,嘀嘀打车软件公司也发布一份内容相似的“停补”通知,至此持续了半年的“烧钱大战”正式熄火。

 打车软件战火熄灭 智能交通发展热情不减

从2月开始,国内打车软件开始一轮“野蛮生长”,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挥金如土,通过给乘客、司机返还打车补贴的形式抢占线下市场。这种疯狂的市场争夺战,在愈演愈烈的同时,也逐渐被市场冷静反思——要解决打车难,光靠的哥“抢单”是远远不够的。

异军突起的交通系统类APP,的确让消费者受益良多。不仅仅是公交车、出租车、飞机等相关信息,包括开车一族所用的导航、交通路况、加油站信息、违章查询软件等等,都开始为交通系统“打补丁”——不断地弥补政府交通部门、交通工具和交通主体之间的信息空白,让三者更加高效地进行信息交互。换句话说,要建设智慧城市,就离不开它——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时代:移动互联网 智能手机唱主角


伴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智能交通将使用最新的通信技术来提升信息的获取和提供手段,使交通信息参与各方的信息共享更加丰富和透明。在交通领域,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通习惯,也让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悄悄发生了改变。

近年来,北京市在发展智能交通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利用信息技术为首都的交通装上智能“大脑”。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浩介绍说,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破解车与路之间的矛盾,北京在完善道路规划的同时,积极开展智能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部2013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智能交通能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使交通拥堵减少约60%,使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减少30%,行车时间可缩短15%-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手机用户真实感受到智能交通系统带来的便利:人们通过手机终端,可以得到各式各样的交通信息,并管理自己的出行计划;同时,政府部门也能够更好地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通过对公共交通设施使用频率的信息统计,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改进。

目前,地图、交通、公交类App应用已经突破上千款,在交通的众多细分领域百花齐放。


传统导航公司高德软件推出的免费导航应用App“高德地图”,其移动端用户已破亿。高德首席执行官成从武表示:“地图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一,而这一业务无疑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北京在智能交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智能交通,北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刘浩介绍说,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是发展智能交通的重要条件之一。而目前在数据收集上还有很多值得提升的空间,比如需要更多能够提供数据支撑的设备以及更好的监测方式,以获得更精准的道路数据。


建设全面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引导城市交通科学的发展方向,最终突破城市化带来的交通困局。智能交通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提高交通监测水平,获取更真实的道路信息,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缩小监测间隔。“借助手机通信这一成熟的系统,可有效解决监测间隔远、定位车辆少的困境”。手机定位与卫星定位的GPS系统不同,是通过修在路侧的手机基站进行的。在北京,大概200-500米就有一个手机基站,这些手机基站的接受能力比30余颗GPS卫星强很多。其次,对动静态海量交通数据的挖掘分析成为智能化交通信息处理分析的核心内容。调查显示,韩国3G手机上的服务,有50%以上与交通有关,包括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地铁和公交信息、火车和飞机班次动态信息、换乘信息、与汽车服务有关的信息等。


 以智能终端为服务窗口、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撑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正在逐步成为主流。专家表示,为了满足公众出行多样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交通服务需求以及交通应急救援、跨行业综合交通服务需求,还需要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大力推进个性化的移动服务发展,让民众“随时随地”享受到智能交通带来的便利。

关键字:智能交通智能手机

本文摘自: 新华智慧城市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