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交通 → 正文

从“无堵之城”看华为云EI的“云边端”发展策略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25 19:11:49 本文摘自:网易科技

北京西二旗最近有点不一样了。

这个此前“走路比打车快”、“三蹦子真不比大奔慢”的堵成渣路段,感觉随时可能影响中国互联网的进程。

“智能化”加持的互联网公司聚居地西二旗,交通状况竟然如此不智能,不知有多少人每日感叹于此。

不过现在,终于有AI来解救西二旗了。

最近悄悄地,一种“会思考的交通灯”,正在重新定义信号灯的职责:

过去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是灯看车,读车数放行……这种用AI算法实现信号配时优化和时段自动划分的新应用,就是让上地整体加速的“秘密法宝”。

这个秘密法宝背后的所有者是谁?

在这个称为“中国硅谷”的西二旗,坐拥着拥腾讯、百度、网易、新浪和滴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谁都有可能。

但万万没想到,竟是一向低调不语的华为。

等等,交通灯怎么思考?

不难想象在没有信号灯前,路口的辅警通过观察每个路口的车流量,分析整个路口的交通情况,随后实时做出判断决定是否通行。

应用了华为云TrafficGo解决方案的交通灯也是如此思考,但眼力更厉害,可观察到路口四面八方200米的距离。依靠路口安装的摄像头等传感装置,信号灯收集整个片区车辆的数量、运行轨迹、是否有突发状况等信息,将几个路口状况协同对比,综合考量后实时控制红绿灯,优化整个大区域的交通状况。

从第三方数据来看,华为云的“AI辅警”小有成就。

世纪高通的评估报告显示,AI辅警使上地三街车流主方向平均延误降低了15.2%,平均车速提升了15%,附近两条支路上的平均延误时间也降低了10%~20%。

在华为总部深圳,这个平均每公里的车辆密度为530辆居全国之首的“堵城”,也实现了类似的效果。若你常在“中国硅谷”和“堵城”通勤,膀胱可能有救了。

放眼国内,智能交通这条赛道上玩家不少。前有阿里的ET城市大脑,后有腾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中有百度地图智慧交通方案“搅局”,信号灯实时优化的最先落地竟是突起的异军华为。

若此时华为的路数与别家相同,必然丧失了先发优势。能做到国内首家实时指挥信号灯的TrafficGo解决方案背后,华为云想怎么做?

33

华为云EI加持

TrafficGo归功于华为云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业智能服务。目前,这项服务已经孵化出EI交通智能体和EI工业智能体两部分,TrafficGo就属于前者。

华为云EI是种怎样的操作?又在整个智慧交通布局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可以看出,自去年年底提出EI的概念,华为就将其定位于企业级市场,想在华为云的基础上将各类AI单点技术与企业生产系统联合,给企业赋予AI的能力。目前主要提供三类云服务,包括EI基础平台、通用服务和行业场景解决方案。

和其他玩家相比,这波操作就比较新奇了。华为本身为无线通信起家,又有自研芯片加持,加之云端服务,一来一去,华为云的EI智能体基本构建出“云+边+端”的全栈智能架构。云侧华为云服务坐镇智能决策,边缘智能部署AI模型与算法进行场景化能力,做到部分实时决策,端侧设备进一步收集数据,不断上传至云端大脑再次学习。

若把EI智能体看成一个智能化的人体,“云”就像人类大脑,统筹信息做出决策;“边”的概念与神经中枢类似,汇集一类信息简单决策并上传至大脑;“端”如同四肢,收集信号感知信息。

目前,国内智慧交通主要分两种打法:一种是AI+,另一种是+AI,虽看起只是符号变换了位置,但路数却不太一样。

纵观国内几大智慧交通入局者,“AI+”打法的代表阿里更侧重构建数据化的模型,利用端侧合作伙伴的数据,模拟交通状况织成城市交通网。

相比之下,提倡“+AI”的华为更希望利用EI“云边端”的优势,将端侧芯片、无线和传输等基本能力串联构建实时生态,为端侧供应商提供AI能力。

就比如一个生产300块钱摄像头的厂家,不会为了让自己AI一点就专门拉光纤传视频进行分析,但可以通过购买华为芯片将普通摄像头改装成智能摄像头,从而实现AI能力。对华为来说,也避免了“拿着锤子看谁都是钉子”的认知误区。

至此,华为的云+边+端的策略已成型,EI带来的全栈智能架构的特色也开始显现。

要智慧,先交通

和“要致富,先修路”的传统观点有些类似,智慧城市发展,智慧交通得先行。用城市中固定不变道路和建筑入手研究,将成果应用于“可变”的领域。

信号灯控制是智慧交通的第一步,从大局来看,也是华为选择的一个切入点。

智能化加持的交通和城市如何发展,以后会怎样?量子位和华为云技术专家聊了聊未来。

也不难想象。交通控制带来的交通参数描绘了车流量、人行量等道路状况全景图,可以用来进行道路诱导,帮助大众做出出行规划。也可用此检测路面交通状况,若有突发情况则能及时发现处理。

做到了上面这三层后,也能基于以往数据预测交通状况,帮助整个城市做出融合性决策,成为智慧城市里的重要一环。聚焦于使能的华为云,最后想用这些成果服务大众,帮助合作伙伴更只能能。就像一串环环相扣的多米诺骨牌,最后的落脚点在于“普惠AI”。

就像今年5月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云BU总裁郑叶表示建设EI的初衷就是让AI高而不贵,让所有企业用户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华为目前也在这个愿景上高歌猛进。2018年上半年,华为云的合作伙伴增长45%,收入同比增长700%,云市场新增上架应用872个,软件开发服务DevCloud拥有9万名开发者。

关键字:发展

本文摘自:网易科技

x 从“无堵之城”看华为云EI的“云边端”发展策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交通 → 正文

从“无堵之城”看华为云EI的“云边端”发展策略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25 19:11:49 本文摘自:网易科技

北京西二旗最近有点不一样了。

这个此前“走路比打车快”、“三蹦子真不比大奔慢”的堵成渣路段,感觉随时可能影响中国互联网的进程。

“智能化”加持的互联网公司聚居地西二旗,交通状况竟然如此不智能,不知有多少人每日感叹于此。

不过现在,终于有AI来解救西二旗了。

最近悄悄地,一种“会思考的交通灯”,正在重新定义信号灯的职责:

过去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是灯看车,读车数放行……这种用AI算法实现信号配时优化和时段自动划分的新应用,就是让上地整体加速的“秘密法宝”。

这个秘密法宝背后的所有者是谁?

在这个称为“中国硅谷”的西二旗,坐拥着拥腾讯、百度、网易、新浪和滴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谁都有可能。

但万万没想到,竟是一向低调不语的华为。

等等,交通灯怎么思考?

不难想象在没有信号灯前,路口的辅警通过观察每个路口的车流量,分析整个路口的交通情况,随后实时做出判断决定是否通行。

应用了华为云TrafficGo解决方案的交通灯也是如此思考,但眼力更厉害,可观察到路口四面八方200米的距离。依靠路口安装的摄像头等传感装置,信号灯收集整个片区车辆的数量、运行轨迹、是否有突发状况等信息,将几个路口状况协同对比,综合考量后实时控制红绿灯,优化整个大区域的交通状况。

从第三方数据来看,华为云的“AI辅警”小有成就。

世纪高通的评估报告显示,AI辅警使上地三街车流主方向平均延误降低了15.2%,平均车速提升了15%,附近两条支路上的平均延误时间也降低了10%~20%。

在华为总部深圳,这个平均每公里的车辆密度为530辆居全国之首的“堵城”,也实现了类似的效果。若你常在“中国硅谷”和“堵城”通勤,膀胱可能有救了。

放眼国内,智能交通这条赛道上玩家不少。前有阿里的ET城市大脑,后有腾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中有百度地图智慧交通方案“搅局”,信号灯实时优化的最先落地竟是突起的异军华为。

若此时华为的路数与别家相同,必然丧失了先发优势。能做到国内首家实时指挥信号灯的TrafficGo解决方案背后,华为云想怎么做?

33

华为云EI加持

TrafficGo归功于华为云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业智能服务。目前,这项服务已经孵化出EI交通智能体和EI工业智能体两部分,TrafficGo就属于前者。

华为云EI是种怎样的操作?又在整个智慧交通布局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可以看出,自去年年底提出EI的概念,华为就将其定位于企业级市场,想在华为云的基础上将各类AI单点技术与企业生产系统联合,给企业赋予AI的能力。目前主要提供三类云服务,包括EI基础平台、通用服务和行业场景解决方案。

和其他玩家相比,这波操作就比较新奇了。华为本身为无线通信起家,又有自研芯片加持,加之云端服务,一来一去,华为云的EI智能体基本构建出“云+边+端”的全栈智能架构。云侧华为云服务坐镇智能决策,边缘智能部署AI模型与算法进行场景化能力,做到部分实时决策,端侧设备进一步收集数据,不断上传至云端大脑再次学习。

若把EI智能体看成一个智能化的人体,“云”就像人类大脑,统筹信息做出决策;“边”的概念与神经中枢类似,汇集一类信息简单决策并上传至大脑;“端”如同四肢,收集信号感知信息。

目前,国内智慧交通主要分两种打法:一种是AI+,另一种是+AI,虽看起只是符号变换了位置,但路数却不太一样。

纵观国内几大智慧交通入局者,“AI+”打法的代表阿里更侧重构建数据化的模型,利用端侧合作伙伴的数据,模拟交通状况织成城市交通网。

相比之下,提倡“+AI”的华为更希望利用EI“云边端”的优势,将端侧芯片、无线和传输等基本能力串联构建实时生态,为端侧供应商提供AI能力。

就比如一个生产300块钱摄像头的厂家,不会为了让自己AI一点就专门拉光纤传视频进行分析,但可以通过购买华为芯片将普通摄像头改装成智能摄像头,从而实现AI能力。对华为来说,也避免了“拿着锤子看谁都是钉子”的认知误区。

至此,华为的云+边+端的策略已成型,EI带来的全栈智能架构的特色也开始显现。

要智慧,先交通

和“要致富,先修路”的传统观点有些类似,智慧城市发展,智慧交通得先行。用城市中固定不变道路和建筑入手研究,将成果应用于“可变”的领域。

信号灯控制是智慧交通的第一步,从大局来看,也是华为选择的一个切入点。

智能化加持的交通和城市如何发展,以后会怎样?量子位和华为云技术专家聊了聊未来。

也不难想象。交通控制带来的交通参数描绘了车流量、人行量等道路状况全景图,可以用来进行道路诱导,帮助大众做出出行规划。也可用此检测路面交通状况,若有突发情况则能及时发现处理。

做到了上面这三层后,也能基于以往数据预测交通状况,帮助整个城市做出融合性决策,成为智慧城市里的重要一环。聚焦于使能的华为云,最后想用这些成果服务大众,帮助合作伙伴更只能能。就像一串环环相扣的多米诺骨牌,最后的落脚点在于“普惠AI”。

就像今年5月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云BU总裁郑叶表示建设EI的初衷就是让AI高而不贵,让所有企业用户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华为目前也在这个愿景上高歌猛进。2018年上半年,华为云的合作伙伴增长45%,收入同比增长700%,云市场新增上架应用872个,软件开发服务DevCloud拥有9万名开发者。

关键字:发展

本文摘自:网易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