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信息安全,也是一种竞争力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金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07 17:27:13 本文摘自:中工网-工人日报

【产经周观察】信息安全,也是一种竞争力

 近一段时期,电信诈骗事件频发,且骗术手段翻新,令人防不胜防。过去,电信诈骗的受害者中,以不谙移动通信和银行操作的老年人居多,如今,高校学生、大学教授等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者,也变成了受害人。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40余万起,造成群众经济损失107亿元以上;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万余起,涉案金额222亿元,比上一年多了一倍。今年上半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28.7万起,造成损失80余亿元。

事实上,相关方面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并不小。去年6月以来,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万余起,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2万余名,捣毁诈骗窝点4000余个。不过,一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有的部门在向当事人拨打电话时,往往会被当做电信诈骗而被挂断。

其实,这样的尴尬,企业也同样存在。

在很长一段时期,利用移动通信向特定消费群体进行营销,是各行业企业一种营销方式。而通过电话、短信等通信方式,企业也能及时得到消费者信息反馈,对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所需。

而今不论是在电子邮箱里,抑或是手机上收到商品信息,恐怕已经没有多少消费者敢随便点开链接,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链接的背后,到底是不是“李鬼”。面对商家进行的各种调查活动,即便有奖品赠送,也不愿填上相关信息,因为不知道这些信息,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个别人二次利用。就连逛街去商家店里蹭个WIFI,也要问得明明白白,担心被“钓鱼”。

在这样的警惕心态之下,消费者能否安心消费,就不言而喻了。

从伪造各类通信信息到转移受骗者的钱款,电信诈骗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各类相关企业在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上存在的种种漏洞,而企业为了分析消费群体所收集整理的相关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保无恙。这些信息和漏洞一旦被人为串联在一起,很容易造成一些假象,为诈骗者所利用,最终诱使受害人上当。

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在设计信用和支付体系时,并没有考虑到一类消费群体--中年以上的“互联网遗民”,这一人群对于移动和互联网相关操作并不谙熟,对相应名词更是云里雾里。对于这类人群而言,进行正常网络支付都有困难,更别说接到诈骗者的误导信息之后了,很容易将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泄露。而积累多年的积蓄甚至退休金,在诈骗者眼中,无疑是个“聚宝盆”。

换言之,防范电信诈骗,相关企业也不能放松。一方面应当完善相关信用和支付体系,在不为消费者增加额外负担和支出的情况下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内部自律和管理,杜绝消费者信息外泄。针对中老年消费者,也应当有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以保证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对于通信、金融类企业而言,更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更好的协作机制,以尽自身的社会责任。

毕竟,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确保信息安全,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竞争力。在信息安全上创新升级,成为人们的期待。

关键字:信息安全诈骗

本文摘自:中工网-工人日报

x 信息安全,也是一种竞争力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信息安全,也是一种竞争力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金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07 17:27:13 本文摘自:中工网-工人日报

【产经周观察】信息安全,也是一种竞争力

 近一段时期,电信诈骗事件频发,且骗术手段翻新,令人防不胜防。过去,电信诈骗的受害者中,以不谙移动通信和银行操作的老年人居多,如今,高校学生、大学教授等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者,也变成了受害人。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40余万起,造成群众经济损失107亿元以上;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万余起,涉案金额222亿元,比上一年多了一倍。今年上半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28.7万起,造成损失80余亿元。

事实上,相关方面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并不小。去年6月以来,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万余起,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2万余名,捣毁诈骗窝点4000余个。不过,一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有的部门在向当事人拨打电话时,往往会被当做电信诈骗而被挂断。

其实,这样的尴尬,企业也同样存在。

在很长一段时期,利用移动通信向特定消费群体进行营销,是各行业企业一种营销方式。而通过电话、短信等通信方式,企业也能及时得到消费者信息反馈,对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所需。

而今不论是在电子邮箱里,抑或是手机上收到商品信息,恐怕已经没有多少消费者敢随便点开链接,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链接的背后,到底是不是“李鬼”。面对商家进行的各种调查活动,即便有奖品赠送,也不愿填上相关信息,因为不知道这些信息,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个别人二次利用。就连逛街去商家店里蹭个WIFI,也要问得明明白白,担心被“钓鱼”。

在这样的警惕心态之下,消费者能否安心消费,就不言而喻了。

从伪造各类通信信息到转移受骗者的钱款,电信诈骗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各类相关企业在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上存在的种种漏洞,而企业为了分析消费群体所收集整理的相关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保无恙。这些信息和漏洞一旦被人为串联在一起,很容易造成一些假象,为诈骗者所利用,最终诱使受害人上当。

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在设计信用和支付体系时,并没有考虑到一类消费群体--中年以上的“互联网遗民”,这一人群对于移动和互联网相关操作并不谙熟,对相应名词更是云里雾里。对于这类人群而言,进行正常网络支付都有困难,更别说接到诈骗者的误导信息之后了,很容易将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泄露。而积累多年的积蓄甚至退休金,在诈骗者眼中,无疑是个“聚宝盆”。

换言之,防范电信诈骗,相关企业也不能放松。一方面应当完善相关信用和支付体系,在不为消费者增加额外负担和支出的情况下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内部自律和管理,杜绝消费者信息外泄。针对中老年消费者,也应当有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以保证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对于通信、金融类企业而言,更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更好的协作机制,以尽自身的社会责任。

毕竟,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确保信息安全,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竞争力。在信息安全上创新升级,成为人们的期待。

关键字:信息安全诈骗

本文摘自:中工网-工人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