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为个人信息安全装上保护伞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1-01 20:58:57 本文摘自:未来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伴随信息革命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全面改变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交流、休闲娱乐、创业致富、实现梦想的新空间。就现实来看,中国的网民数量和网络规模世界第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网络。

但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与之相随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日,媒体曝光的信息泄露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也引发公众的关注——只要有人付钱,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都能被轻易查到。“信息裸奔”令人不寒而栗,行走在大数据的社会,个人信息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恰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所指出,计算机病毒、木马等在网络空间传播蔓延,网络欺诈、黑客攻击、侵犯知识产权、滥用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大量存在,一些组织肆意窃取用户信息、交易数据、位置信息以及企业商业秘密,严重损害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事实为证。近年来,从“徐玉玉案”到清华大学教授被骗等,由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被“精准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数据显示,今年公安部门办理了1800多起涉网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4200多人。

显然,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为典型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受人民群众诟病之顽疾,到了必须直面和解决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就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保护本国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免受侵入、干扰、攻击和破坏,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提高广大网民对网络违法有害信息、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辨识和抵御能力。

同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还提出,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对现行法律的修订和解释,使之适用于网络空间;加快构建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治理体系;鼓励社会组织等参与网络治理;鼓励网民举报网络违法行为和不良信息。充分彰显了依法治网的理念,由此就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保护网络空间信息依法有序流动,保护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实生活中,有的网民在网上随意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有的随意下载免费软件,无意识中造成了个人信息泄露,让违法犯罪活动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在寄望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的同时,培养和强化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安全和防护意识素养也是重要一环。

可以想见,伴随着《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化完善,针对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必然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公众在网络空间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必将得到充分保障,网络空间个人隐私和人权必将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字:个人信息网络欺诈

本文摘自:未来网

x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为个人信息安全装上保护伞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为个人信息安全装上保护伞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1-01 20:58:57 本文摘自:未来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伴随信息革命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全面改变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交流、休闲娱乐、创业致富、实现梦想的新空间。就现实来看,中国的网民数量和网络规模世界第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网络。

但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与之相随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日,媒体曝光的信息泄露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也引发公众的关注——只要有人付钱,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都能被轻易查到。“信息裸奔”令人不寒而栗,行走在大数据的社会,个人信息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恰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所指出,计算机病毒、木马等在网络空间传播蔓延,网络欺诈、黑客攻击、侵犯知识产权、滥用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大量存在,一些组织肆意窃取用户信息、交易数据、位置信息以及企业商业秘密,严重损害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事实为证。近年来,从“徐玉玉案”到清华大学教授被骗等,由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被“精准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数据显示,今年公安部门办理了1800多起涉网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4200多人。

显然,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为典型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受人民群众诟病之顽疾,到了必须直面和解决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就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保护本国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免受侵入、干扰、攻击和破坏,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提高广大网民对网络违法有害信息、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辨识和抵御能力。

同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还提出,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对现行法律的修订和解释,使之适用于网络空间;加快构建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治理体系;鼓励社会组织等参与网络治理;鼓励网民举报网络违法行为和不良信息。充分彰显了依法治网的理念,由此就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保护网络空间信息依法有序流动,保护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实生活中,有的网民在网上随意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有的随意下载免费软件,无意识中造成了个人信息泄露,让违法犯罪活动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在寄望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的同时,培养和强化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安全和防护意识素养也是重要一环。

可以想见,伴随着《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化完善,针对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必然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公众在网络空间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必将得到充分保障,网络空间个人隐私和人权必将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字:个人信息网络欺诈

本文摘自:未来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