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移动“突围”融合通信

责任编辑:一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2-27 09:07:30 本文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日前,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移动通信世界大会上,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希望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整合手机终端的通信能力和移动互联网的体验。

中国移动融合通信服务,简而言之,就是手机用户无需额外下载微信类OTT应用,就可使用音视频通话、多媒体消息、群组聊天等通讯功能。

野村综研通信战略部副总经理陶旭骏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运营商“躺着也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短信和通话业务不可避免地走向下滑,此次中国移动融合通信的“自我改革”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

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移动做融合通信服务并非易事,其中做好网络覆盖是基本保证。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指出,目前中国移动更多瞄准的是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没有改变传统短信和语音的模式,必须要拓展新的业务方向。

短信通话走流量

近20年来,传统运营商的主营收入来源一直是短信、彩信与语音通话业务,随着通信网络不断升级,流量开始成为运营商的一部分收入来源,但同时也冲击了短信、彩信与语音通话业务。于是,三大运营商纷纷开始探索流量经营。

2月25日,借助移动通信世界大会,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希望在4G时代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

昨日(2月26日),中国移动新闻中心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融合通信业务主要包括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具体来说,“新通话”将基于未来VoLTE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好的通话体验,比如有高清音视频通话,通话过程中的分享、一键发起多方通话等;“新消息”以融合的消息界面、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消息交互和群组通信,兼容传统短信、彩信,并提供公众信息服务;“新联系”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联系人管理,包括群组、个人名片、网络地址本等功能。

简而言之,用户以后使用手机可以不用单独安装微信、易信等OTT应用,就能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富通信功能,而短信、彩信和通话等功能也将走数据流量。

这一模式改革必然将打破运营商传统的商业模式,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移动终于下决心放弃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全面转向数据流量经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中国移动即将启动融合通信端到端系统测试,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启动现网测试,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实现试商用,2015年中实现融合通信的全面商用。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融合通信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只是随着3G和4G网络的出现有了实现的基础,而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移动希望通过这一方式主动拥抱互联网。

转型关键在互联网思维

中国移动拥抱互联网背后是其短信业务和通信业务下降,流量成倍增长,但增量不增收。

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182.1亿条,同比下滑超过40%,除夕当日发送量110.4亿条,比2013年除夕下降了8%。同时,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总时长416.8亿分钟,只有平时通话量的3/4,也低于2013年春节假期总时长。

另一方面,流量增长显著,从除夕到正月初七的8天里,全国平均每个手机用户使用46.6M流量,比2013年平均每日增长了63%。

中国移动的相关收入也因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受到影响。2011年,中国移动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为464.62亿元,低于2010年的468.89亿元。中国移动2013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46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但股东应占利润915亿元,同比下降1.9%。这是中国移动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中移动在财报中表示,OTT业务对传统通信业的冲击和影响加速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对业界一直是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他希望更多的手机终端厂商跟进,来支持中移动发展“融合通信”业务。

资深电信分析师曾韬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运营商做这个事情有一定难度,首先要保证数据网络全覆盖,否则用户不能忍受打电话时断时续;其次,用户体验要做好不容易;第三,这不是现在就能做成的事情,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中国移动有意自己去做融合通信,更多瞄准的是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没有改变传统的短信和语音的模式,而不是搭建一个平台,引入更多互联网企业和应用。”在付亮看来,英国电信集团购买赛事转播权和中国电信开放综合平台,就是不错的尝试。

去年12月23日,英国运营商电信集团买下了38场英超赛事的转播权。今年1月23日,中国电信在广州举行综合平台发布会,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优酷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就平台合作签约。中国电信在综合平台上开放了智能提速、代扣支付、网络通信、定位能力、身份认证、流量合作等能力。

付亮认为,运营商的转型关键在于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如果传统运营商还是把眼光局限在短信和通话业务上,那就是单纯做管道,养活不了自己,必须要拓展新的业务方向。

关键字:融合通信中移动运营商

本文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x 中国移动“突围”融合通信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移动“突围”融合通信

责任编辑:一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2-27 09:07:30 本文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日前,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移动通信世界大会上,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希望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整合手机终端的通信能力和移动互联网的体验。

中国移动融合通信服务,简而言之,就是手机用户无需额外下载微信类OTT应用,就可使用音视频通话、多媒体消息、群组聊天等通讯功能。

野村综研通信战略部副总经理陶旭骏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运营商“躺着也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短信和通话业务不可避免地走向下滑,此次中国移动融合通信的“自我改革”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

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移动做融合通信服务并非易事,其中做好网络覆盖是基本保证。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指出,目前中国移动更多瞄准的是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没有改变传统短信和语音的模式,必须要拓展新的业务方向。

短信通话走流量

近20年来,传统运营商的主营收入来源一直是短信、彩信与语音通话业务,随着通信网络不断升级,流量开始成为运营商的一部分收入来源,但同时也冲击了短信、彩信与语音通话业务。于是,三大运营商纷纷开始探索流量经营。

2月25日,借助移动通信世界大会,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希望在4G时代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

昨日(2月26日),中国移动新闻中心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融合通信业务主要包括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具体来说,“新通话”将基于未来VoLTE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好的通话体验,比如有高清音视频通话,通话过程中的分享、一键发起多方通话等;“新消息”以融合的消息界面、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消息交互和群组通信,兼容传统短信、彩信,并提供公众信息服务;“新联系”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联系人管理,包括群组、个人名片、网络地址本等功能。

简而言之,用户以后使用手机可以不用单独安装微信、易信等OTT应用,就能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富通信功能,而短信、彩信和通话等功能也将走数据流量。

这一模式改革必然将打破运营商传统的商业模式,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移动终于下决心放弃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全面转向数据流量经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中国移动即将启动融合通信端到端系统测试,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启动现网测试,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实现试商用,2015年中实现融合通信的全面商用。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融合通信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只是随着3G和4G网络的出现有了实现的基础,而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移动希望通过这一方式主动拥抱互联网。

转型关键在互联网思维

中国移动拥抱互联网背后是其短信业务和通信业务下降,流量成倍增长,但增量不增收。

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182.1亿条,同比下滑超过40%,除夕当日发送量110.4亿条,比2013年除夕下降了8%。同时,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总时长416.8亿分钟,只有平时通话量的3/4,也低于2013年春节假期总时长。

另一方面,流量增长显著,从除夕到正月初七的8天里,全国平均每个手机用户使用46.6M流量,比2013年平均每日增长了63%。

中国移动的相关收入也因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受到影响。2011年,中国移动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为464.62亿元,低于2010年的468.89亿元。中国移动2013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46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但股东应占利润915亿元,同比下降1.9%。这是中国移动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中移动在财报中表示,OTT业务对传统通信业的冲击和影响加速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称,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对业界一直是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他希望更多的手机终端厂商跟进,来支持中移动发展“融合通信”业务。

资深电信分析师曾韬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运营商做这个事情有一定难度,首先要保证数据网络全覆盖,否则用户不能忍受打电话时断时续;其次,用户体验要做好不容易;第三,这不是现在就能做成的事情,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中国移动有意自己去做融合通信,更多瞄准的是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没有改变传统的短信和语音的模式,而不是搭建一个平台,引入更多互联网企业和应用。”在付亮看来,英国电信集团购买赛事转播权和中国电信开放综合平台,就是不错的尝试。

去年12月23日,英国运营商电信集团买下了38场英超赛事的转播权。今年1月23日,中国电信在广州举行综合平台发布会,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优酷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就平台合作签约。中国电信在综合平台上开放了智能提速、代扣支付、网络通信、定位能力、身份认证、流量合作等能力。

付亮认为,运营商的转型关键在于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如果传统运营商还是把眼光局限在短信和通话业务上,那就是单纯做管道,养活不了自己,必须要拓展新的业务方向。

关键字:融合通信中移动运营商

本文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