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拥有1万多名员工的Facebook,如何远离大公司病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23 15:33:26 本文摘自:搜狐财经

大公司如何远离“大公司病”,并避免臃肿、人浮于事甚至内斗,对企业造成的伤害,硅谷Facebook的经验,也许能让中国企业家从中受益。

今日,距离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宿舍里创业,已经有11年了;距离Facebook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科技IPO,也已经有4年了。Facebook市值如今已接近2800亿美元,旗下有1万多名员工,还有十几亿的用户,俨然一个庞然大物。

崇尚黑客文化的Facebook早已不是一只轻便的海盗船,而是一个巨无霸,一艘航空母舰。那么,他又是如何继续保持黑客文化、维持创新能力,并继续作为一家酷酷的公司的呢?

当地时间7月22日上午,参加北大新领袖“全球创新之旅”美国硅谷站的北大新领袖学员们,参访了位于硅谷的Facebook园区,并就相关问题,与Facebook的一名高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这次活动由北大新领袖主办,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进硅谷 ,寻找下一个风口”。

林子大了之后,Facebook如何保持初心不改

Facebook公司的这位马姓高管(下文称马先生)告诉我们,Facebook的优先目标始终是关注更好的用户体验。

目前,Facebook 90%的收入来自广告,其中又有75%来自于移动广告。如果没有好的用户体验,这一部分收入很可能会萎缩。正如马克·扎克伯格所言,“We donot build services to make money, we make money to build better services”(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提供服务,而是赚钱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注:Facebook墙上的涂鸦

第二,Facebook鼓励员工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不断试错。

新员工进入Facebook后,会参加为期6至8个星期的新兵训练营(各个级别员工均需参加),之后由员工自己在数百个部门中间自主挑选。每工作1年半以后,Facebook又会鼓励员工换岗,尝试新的东西。

马先生称,Facebook认为,员工长期的做一件事情,容易失去创造力,鼓励员工换岗,能使其学习、尝试新的知识,各种知识、各种创意和各种想法的融合,容易带来更多的创新。

第三,Facebook的特赦招聘制度,避免了近期繁殖,保证了Facebook不会因为人手短缺而找到能力不合格的员工。

和其它公司不同,Facebook并没有专职的招聘经理。招聘部门组织应聘者前来应聘之后,招聘部门不负责面试,而是交由一个委员会来面试并决定是否录取。委员会由资源员工组成,但其具体组成人员并不固定。这样就避免了招聘部门的坐大。

另外,Facebook招聘员工,并不针对某一个部门,而是整个公司。换句话说,即使某个部门再缺人手,新招来的员工也不一定会加入这个部门,而是先加入新兵训练营,并随后自主决定。这样就确保了Facebook永远不会因为缺少人手而降低录用标准。

到目前为止,Facebook已经有了10600多名员工,而且,在过去三年里,平均每年的员工数都翻了一番。

参访Facebook公司

  图注:黑客路1号的Facebook logo,平时都有很多游客在此拍照。

Facebook总部位于旧金山的门罗帕克(Menlo Park),曾是SUN(太阳微电子)的总部,Facebook于2012年搬到此地后,将此地命名为1 Hacker Way(黑客路1号)。

在我们乘车前往Facebook之前,领队就告诉我们,Facebook和苹果公司是硅谷的两个异类。包括Google在内,其他家硅谷公司的总部都是由相近的几间建筑物组成,并没有围墙围着。只有Facebook和苹果与众不同,由围墙围城一圈,非邀请者不得进入。

但在封闭的外部环境背后,却是极度开放的内部环境。

进入黑客路1号后,能看到穿制服、骑自行车的保安人员,在围墙附件巡逻,并询问我们来做什么。

进入Facebook内部后首先直面前台,其设计和国内互联网公司并无二致。略有不同的是,其前台由一男一女两人组成,不像国内清一色的一个苗条漂亮的年轻女孩。

前台背面的墙上,贴着各类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和总结性的短语。例如,Fortune favors the bold(天助勇者)、Nothing at Facebook is somebody else's problem(脸书之事,人人有责)、We rise by lifting others(我们因助人而成长)。在众多的标语中,我们还发现了一句汉语:“出来行最紧要勇”(这是广东话吗?)。

  图注:黑客街上迎风飘扬的海盗旗

图注:Facebook的黑客广场

  图注:Facebook的黑客广场

图注:黑客街旁的Facebook员工

  图注:黑客街旁的Facebook员工

办理完访客登记手续后,我们在会议室内听了Facebook一位高管做的关于Facebook企业文化的介绍,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随后,我们参观了Facebook著名的黑客街黑客广场。(完)

图注:Facebook总部入口,东侧大楼

  图注:Facebook总部入口,东侧大楼

 图注:Facebook总部入口,西侧大楼

  图注:Facebook总部入口,西侧大楼

图注:Facebook前台一角,背后墙上贴满标语。

  图注:Facebook前台一角,背后墙上贴满标语。

 图注:Facebook的黑客街

  图注:Facebook的黑客街

图注:黑客街旁边的咖啡馆,免费。

  图注:黑客街旁边的咖啡馆,免费。

  图注:室内的咖啡和零售(一角)

关键字:Facebook员工数

本文摘自:搜狐财经

x 拥有1万多名员工的Facebook,如何远离大公司病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拥有1万多名员工的Facebook,如何远离大公司病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23 15:33:26 本文摘自:搜狐财经

大公司如何远离“大公司病”,并避免臃肿、人浮于事甚至内斗,对企业造成的伤害,硅谷Facebook的经验,也许能让中国企业家从中受益。

今日,距离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宿舍里创业,已经有11年了;距离Facebook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科技IPO,也已经有4年了。Facebook市值如今已接近2800亿美元,旗下有1万多名员工,还有十几亿的用户,俨然一个庞然大物。

崇尚黑客文化的Facebook早已不是一只轻便的海盗船,而是一个巨无霸,一艘航空母舰。那么,他又是如何继续保持黑客文化、维持创新能力,并继续作为一家酷酷的公司的呢?

当地时间7月22日上午,参加北大新领袖“全球创新之旅”美国硅谷站的北大新领袖学员们,参访了位于硅谷的Facebook园区,并就相关问题,与Facebook的一名高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这次活动由北大新领袖主办,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进硅谷 ,寻找下一个风口”。

林子大了之后,Facebook如何保持初心不改

Facebook公司的这位马姓高管(下文称马先生)告诉我们,Facebook的优先目标始终是关注更好的用户体验。

目前,Facebook 90%的收入来自广告,其中又有75%来自于移动广告。如果没有好的用户体验,这一部分收入很可能会萎缩。正如马克·扎克伯格所言,“We donot build services to make money, we make money to build better services”(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提供服务,而是赚钱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注:Facebook墙上的涂鸦

第二,Facebook鼓励员工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不断试错。

新员工进入Facebook后,会参加为期6至8个星期的新兵训练营(各个级别员工均需参加),之后由员工自己在数百个部门中间自主挑选。每工作1年半以后,Facebook又会鼓励员工换岗,尝试新的东西。

马先生称,Facebook认为,员工长期的做一件事情,容易失去创造力,鼓励员工换岗,能使其学习、尝试新的知识,各种知识、各种创意和各种想法的融合,容易带来更多的创新。

第三,Facebook的特赦招聘制度,避免了近期繁殖,保证了Facebook不会因为人手短缺而找到能力不合格的员工。

和其它公司不同,Facebook并没有专职的招聘经理。招聘部门组织应聘者前来应聘之后,招聘部门不负责面试,而是交由一个委员会来面试并决定是否录取。委员会由资源员工组成,但其具体组成人员并不固定。这样就避免了招聘部门的坐大。

另外,Facebook招聘员工,并不针对某一个部门,而是整个公司。换句话说,即使某个部门再缺人手,新招来的员工也不一定会加入这个部门,而是先加入新兵训练营,并随后自主决定。这样就确保了Facebook永远不会因为缺少人手而降低录用标准。

到目前为止,Facebook已经有了10600多名员工,而且,在过去三年里,平均每年的员工数都翻了一番。

参访Facebook公司

  图注:黑客路1号的Facebook logo,平时都有很多游客在此拍照。

Facebook总部位于旧金山的门罗帕克(Menlo Park),曾是SUN(太阳微电子)的总部,Facebook于2012年搬到此地后,将此地命名为1 Hacker Way(黑客路1号)。

在我们乘车前往Facebook之前,领队就告诉我们,Facebook和苹果公司是硅谷的两个异类。包括Google在内,其他家硅谷公司的总部都是由相近的几间建筑物组成,并没有围墙围着。只有Facebook和苹果与众不同,由围墙围城一圈,非邀请者不得进入。

但在封闭的外部环境背后,却是极度开放的内部环境。

进入黑客路1号后,能看到穿制服、骑自行车的保安人员,在围墙附件巡逻,并询问我们来做什么。

进入Facebook内部后首先直面前台,其设计和国内互联网公司并无二致。略有不同的是,其前台由一男一女两人组成,不像国内清一色的一个苗条漂亮的年轻女孩。

前台背面的墙上,贴着各类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和总结性的短语。例如,Fortune favors the bold(天助勇者)、Nothing at Facebook is somebody else's problem(脸书之事,人人有责)、We rise by lifting others(我们因助人而成长)。在众多的标语中,我们还发现了一句汉语:“出来行最紧要勇”(这是广东话吗?)。

  图注:黑客街上迎风飘扬的海盗旗

图注:Facebook的黑客广场

  图注:Facebook的黑客广场

图注:黑客街旁的Facebook员工

  图注:黑客街旁的Facebook员工

办理完访客登记手续后,我们在会议室内听了Facebook一位高管做的关于Facebook企业文化的介绍,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随后,我们参观了Facebook著名的黑客街黑客广场。(完)

图注:Facebook总部入口,东侧大楼

  图注:Facebook总部入口,东侧大楼

 图注:Facebook总部入口,西侧大楼

  图注:Facebook总部入口,西侧大楼

图注:Facebook前台一角,背后墙上贴满标语。

  图注:Facebook前台一角,背后墙上贴满标语。

 图注:Facebook的黑客街

  图注:Facebook的黑客街

图注:黑客街旁边的咖啡馆,免费。

  图注:黑客街旁边的咖啡馆,免费。

  图注:室内的咖啡和零售(一角)

关键字:Facebook员工数

本文摘自:搜狐财经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