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中美新闻聚合应用命运迥异:版权成致命原因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刘亚澜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1-02 11:02:36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中美新闻聚合应用命运迥异:版权成致命原因

它们从不生产新闻内容,却以“新闻搬运工”的角色定位备受读者喜爱,从Yahoo News Digest到BuzzFeed,新闻聚合类APP正迅速占领移动端新闻阅读的入口。

据TalkingData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国内Android平台上用户覆盖量居首的海外应用正是一款新闻聚合APP——Flipboard。

新闻聚合类APP已经成为手机上必不可少的应用。《纽约时报》也曾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它主页访问量的戏剧性减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交媒体网站推荐的增多以及搜索提供的文章直链。

但值得注意的是,曾盛极一时的新闻聚合类APP在美国市场正遭遇滑铁卢。Facebook的新闻产品Paper上线两个多月后在APP Store里跌入谷底。今年6月,卡片式资讯阅读应用Circa宣布永远关停。

这些聚合类新闻应用有着华丽美观的操作界面和丰富又个性化的内容,为何会在美国市场上折戟?中国新闻聚合应用方兴未艾,又是否会遭遇同样的打击?两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态不同,根植于其上的产品或许也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结局。

新闻的搬运工:从RSS到搜索式聚合

目前新闻聚合模式主要有两种: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和搜索式聚合。

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搭建了信息迅速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信息提供者。

简言之,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内容。Google reader、鲜果等都是此种方式的聚合。苹果推出的Apple News上发布的内容也是基于RSS驱动,发布者需要先注册,然后通过一个名为News Publisher的接口向News提交RSS供稿。如果想要特定品牌的模板和展示,还可以使用 Apple News Format。

比起在各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站之间难以抉择,这无疑是一种更为方便、高效的互联网信息的发布和共享。人们再也不用一个网站一个网站,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地去找寻信息了。用户们只需要安装一个RSS阅读器,再把提供RSS服务的网站加入到RSS阅读器的频道即可,这些内容就会自动出现阅读器里,而且一旦有了更新,RSS阅读器也会自动通知用户。国外专门提供RSS阅读器的网站非常受欢迎,例如feedly,Digg Reader等。

除了RSS,还有一种聚合方式是搜索式聚合,例如Google News、今日头条等都采取的是搜索式聚合。在搜索引擎出现之后,人们获取目标信息的主要入口便是搜索引擎。但使用关键词搜索出来的信息仍不能满足用户的精确需求。所以搜索引擎服务商,例如Google等便推出了分类搜索聚合服务,新闻聚合APP抓取信息,然后在其平台上聚合之后进行细分。

其实人们选择聚合APP,不外乎这三个原因: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多样的内容,更相关的推荐。聚合类APP为用户省去了繁杂的查找与筛选工作,用户不用再切换于多个平台,同时内容还更加丰富,囊括了多家内容生产源,确保信息的及时性,还弥补了一家内容不全面的缺憾。而现在几乎所有聚合类APP都有推荐引擎和机器学习来为用户过滤内容。它们通过交互行为进一步了解用户的兴趣,从而优化推送的内容选择。

不过,聚合类APP也有一些缺点和副作用。例如相比于内容源本身,聚合类内容的呈现可能会有所延时。而争议最多的还是加深偏见问题。当用户在聚合类APP中产生行为,APP就会记录,并在推送内容时有所甄别。把用户喜欢的留下,不喜欢的过滤掉。照这样下去,用户读到的将一直是他喜欢的,认同的内容,无形中会加深他自己的某种偏见。只看自己想看的内容,也容易造成用户阅读视野越来越狭隘。

多种原因致美国新闻聚合APP步履维艰

因为美国RSS发展时间较长,用户基础很好,人们也习惯、熟知这样的新闻订阅方法,所以美国本土的新闻聚合APP多多少少带有RSS的风格,移动端新闻聚合的需求也相比中国而言较小。对于这些应用的考验则更大。

Facebook曾推出过新闻聚合APP——Paper。它将用户朋友们在News Feeds中分享的事情抓取出来,交互体验也十分丰富,将社交信息和新闻分在了不同的 Section,Paper 的首页便是用户在 Facebook 上的个人信息流订阅,而其他内容的 Section 则可由用户自己选择。

但根据Comscore提供的数据显示,Paper每月活跃用户数量只有119,000人,相当于Facebook每月活跃用户数量的0.001%。Paper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原创内容的极度缺失,因为同样的内容用户完全可以在facebook上直接阅读。

命途多舛的还有Circa。没有Facebook这样的大靠山,Circa的运营需要自己寻找资金,而这也是致命的。

创始人Matt Galligan在Circa关停之后说,“没有现金流、过分依赖投资使得公司走到这步田地。”而一位来自国内主流新闻聚合类APP的资深技术人员告诉腾讯科技:“Circa的主要问题还有信息局限于人力编辑,没有更高级的算法帮助其挖掘更有效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聚合类APP有两种主要的盈利模式,一是向广告商收取广告费,二是向用户收取订阅费。因为内容来自别处,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广告方面的利润。再加上市面上聚合APP很多,内容并非独家,很难像传统媒体那样征收订阅费,盈利步履维艰。

当然还有版权的法律问题,美国对于内容版权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成熟,这对于新闻聚合类APP来说意味着内容抓取的小心翼翼。而在市场环境相对宽松的中国,虽然也有内容源与聚合平台之间的法律纠纷,但目前尚未看到太多的阻碍。

“虽然新闻聚合APP的形式很好,但我不会跳槽过去。”一位即将硕士毕业的前《纽约时报》编辑告诉腾讯科技:“最近有一些新闻APP找到我,希望我去做内容编辑。说实话如果在中国,我会非常愿意,但是在美国的话,各种版权问题很难解决,加上美国人的阅读习惯似乎跟聚合APP不太一致。所以我并不看好新闻聚合类APP在美国的发展。”

的确,在美国,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及诉求、新闻整体发展环境发展环境都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腾讯科技也专门整理了目前美国市场上较为知名的新闻聚合类APP附于文末,供读者参考。

中美差异:从个人阅读习惯到整个生态环境

正如前文所述,RSS在美国历史已久,美国人似乎更喜欢在PC端看新闻。一些商务人士更会通过邮件订阅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获取其关注领域、企业的信息。

根据美国独立性民调机构皮尤(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5月发布的研究结果,虽然美国大部分网站的移动流量已经超越了桌面流量,但在每次访问的停留时间上,桌面用户仍占主导地位。在美国前50大新闻网站中,只有10家网站的移动用户每次访问时间要高于桌面用户。

而在国内,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手机新闻客户端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达74.5%,并还在持续增长中。相较于美国,中国读者更倾向于即时性、碎片化的新闻。这让根植于移动端的聚合类新闻APP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而另外的不同表现在整个新闻环境上,就版权制度而言,美国是现今世界上版权制度最为健全和发达的国家。在版权保护范围方面,其保护范围已扩大到所有通过智力劳动所创作出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在美国,聚合其他人的作品需要和其签订版权方面的合同,例如苹果在推出Apple news的时候,就重点强调了与其他媒体的内容合作关系,如下图:

中美新闻聚合应用命运迥异:版权成致命原因

  Apple news有合作关系的媒体

事实上,主流的新闻聚合形式有两种:一是APP将新闻标题链接以及新闻摘要进行展示,用户点击后仍在APP内,为实现真正的跳转。因为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最终均以链接的形式呈现,链接又分为浅层链接和深层链接。通过深层链接技术,被链网站的内容不会进入到设链网站的服务器中,在用户看来就是“没有跳转到原网站”;二是用户点击后,跳转到经过适配转码处理后呈现出来的页面。

也正是搜索类聚合APP的深层链接对被链网站产生了替代效果,从而引发了诸多著作权纠纷。这与一些视频网站通过网络盗链的方式播放版权节目的形式如出一辙。这样的方式在国内很常见,有许多诉讼纠纷都由此产生,但因为定义上的模糊等问题很难得到最终的裁决。

当然,还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体现在公司规模上。 在美国,虽然有Google、Facebook等巨头涉足,但新闻聚合APP大多数还是创业公司,或白手起家或初出茅庐,并没有强大的后盾,用户积累也全凭口碑。相比之下,中国同类型的新闻聚合APP却多是大公司旗下或有大资金投资。用户积累除了本身努力之外,还有其他产品流量倒入、手机预装等多个维度。

不过新闻聚合APP在中国也并非一帆风顺。 不同于美国市场的是,中国的门户网站仍有大量用户,它们有自己的APP,自己的原创内容,同时也通过转载和引入自媒体的方式兼顾到内容的多样性,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而聚合型的APP很多只是照搬母媒体的原有内容,整合程度不高,因此在市场占有率上并不占上风。

而在中国,由于从内容生产上游开始就相对同质化,没有那么多个性化、长尾化的内容,导致新闻聚合APP抓取到的内容也相对同质化,很难真正从内容上分出优劣。搜索及推荐技术成为了胜负的关键。

附:美国市场主流新闻聚合类APP

[Yahoo News Digest] 每天只推送两次,进行公式化的新闻报道,不注重独家消息,而是聚焦于人脑处理信息的有限能力。

[Google Play Newsstant]这个应用允许用户访问免费以及高级策划的内容,同时提供RSS以及基于主题集合的文章。

[Facebook paper] 抓取你社交网络好友中分享的事件,也可以获取公共账号等其他用户公开的内容,包含了facebook的大部分功能。

[BuzzFeed]实时更新类新闻视频聚合网站,主打娱乐类内容,后来也开始发布严肃类新闻。

[Flipboard]主打社交阅读杂志,内容来源于不同类别的杂志,读者也可制定个性化服务,它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行智能推送。

[Circa]通过算法加人工编辑的方式,将一篇完整的新闻中最主要内容以摘要或是短消息在手机屏幕上呈现给读者。

[Readability]特色是“稍后阅读”网络收藏夹服务,它能自动智能地剔除网页上一些不重要的元素并重新排版,仅呈现整洁的正文。

[Instapaper]像报纸一样的极简阅读界面,以文字优先为主要特征,很少有图片视频等,同样拥有离线阅读等功能,还可以把文章实时发送到kindle上进行阅读。

[Pocket] 不仅可以便捷地从各种网页和软件里收藏文章,还能够收藏图片、视频等在云平台。

[Smart News] 基于用户社会化媒体使用中的偏好给与用户个性化推送,也和Flipboard一样聚合其他内容频道的新闻资源。

[Nuzzel]在用户授权后根据用户的社交网络关系,为用户选出自己Twitter、Facebook上好友分享过的文章。完成抓取文章后,Nuzzel会再根据用户分享的次数排序,被用户社交网络好友分享的次数越多,文章排名越靠前。

[Feedly]主打提供知识类和灵感类信息的第三方阅读软件,可以存储、阅读、观看其他链接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Byline]可以阅读最新的新闻资讯和读者自己喜爱的网站和博客信息,是一个综合类RSS阅读器,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只能推送提供新闻阅读内容。

[Bleacher Report]聚合各类来源的体育新闻,提供原生态体育以及娱乐体育编辑内容,用户则可以进行讨论和评价。

[News Republic]从全世界的新闻供应商那里获得咨询,只提供最巨有轰动效应的头条新闻。

[Timeline]每条新闻由两部分组成:对于新闻本身的综述, 关于新闻本身的详细时间轴。从有关的第一条报道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所有相关报道。

关键字:新闻资源网络收藏夹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x 中美新闻聚合应用命运迥异:版权成致命原因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中美新闻聚合应用命运迥异:版权成致命原因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刘亚澜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1-02 11:02:36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中美新闻聚合应用命运迥异:版权成致命原因

它们从不生产新闻内容,却以“新闻搬运工”的角色定位备受读者喜爱,从Yahoo News Digest到BuzzFeed,新闻聚合类APP正迅速占领移动端新闻阅读的入口。

据TalkingData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国内Android平台上用户覆盖量居首的海外应用正是一款新闻聚合APP——Flipboard。

新闻聚合类APP已经成为手机上必不可少的应用。《纽约时报》也曾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它主页访问量的戏剧性减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交媒体网站推荐的增多以及搜索提供的文章直链。

但值得注意的是,曾盛极一时的新闻聚合类APP在美国市场正遭遇滑铁卢。Facebook的新闻产品Paper上线两个多月后在APP Store里跌入谷底。今年6月,卡片式资讯阅读应用Circa宣布永远关停。

这些聚合类新闻应用有着华丽美观的操作界面和丰富又个性化的内容,为何会在美国市场上折戟?中国新闻聚合应用方兴未艾,又是否会遭遇同样的打击?两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态不同,根植于其上的产品或许也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结局。

新闻的搬运工:从RSS到搜索式聚合

目前新闻聚合模式主要有两种: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和搜索式聚合。

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搭建了信息迅速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信息提供者。

简言之,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内容。Google reader、鲜果等都是此种方式的聚合。苹果推出的Apple News上发布的内容也是基于RSS驱动,发布者需要先注册,然后通过一个名为News Publisher的接口向News提交RSS供稿。如果想要特定品牌的模板和展示,还可以使用 Apple News Format。

比起在各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站之间难以抉择,这无疑是一种更为方便、高效的互联网信息的发布和共享。人们再也不用一个网站一个网站,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地去找寻信息了。用户们只需要安装一个RSS阅读器,再把提供RSS服务的网站加入到RSS阅读器的频道即可,这些内容就会自动出现阅读器里,而且一旦有了更新,RSS阅读器也会自动通知用户。国外专门提供RSS阅读器的网站非常受欢迎,例如feedly,Digg Reader等。

除了RSS,还有一种聚合方式是搜索式聚合,例如Google News、今日头条等都采取的是搜索式聚合。在搜索引擎出现之后,人们获取目标信息的主要入口便是搜索引擎。但使用关键词搜索出来的信息仍不能满足用户的精确需求。所以搜索引擎服务商,例如Google等便推出了分类搜索聚合服务,新闻聚合APP抓取信息,然后在其平台上聚合之后进行细分。

其实人们选择聚合APP,不外乎这三个原因: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多样的内容,更相关的推荐。聚合类APP为用户省去了繁杂的查找与筛选工作,用户不用再切换于多个平台,同时内容还更加丰富,囊括了多家内容生产源,确保信息的及时性,还弥补了一家内容不全面的缺憾。而现在几乎所有聚合类APP都有推荐引擎和机器学习来为用户过滤内容。它们通过交互行为进一步了解用户的兴趣,从而优化推送的内容选择。

不过,聚合类APP也有一些缺点和副作用。例如相比于内容源本身,聚合类内容的呈现可能会有所延时。而争议最多的还是加深偏见问题。当用户在聚合类APP中产生行为,APP就会记录,并在推送内容时有所甄别。把用户喜欢的留下,不喜欢的过滤掉。照这样下去,用户读到的将一直是他喜欢的,认同的内容,无形中会加深他自己的某种偏见。只看自己想看的内容,也容易造成用户阅读视野越来越狭隘。

多种原因致美国新闻聚合APP步履维艰

因为美国RSS发展时间较长,用户基础很好,人们也习惯、熟知这样的新闻订阅方法,所以美国本土的新闻聚合APP多多少少带有RSS的风格,移动端新闻聚合的需求也相比中国而言较小。对于这些应用的考验则更大。

Facebook曾推出过新闻聚合APP——Paper。它将用户朋友们在News Feeds中分享的事情抓取出来,交互体验也十分丰富,将社交信息和新闻分在了不同的 Section,Paper 的首页便是用户在 Facebook 上的个人信息流订阅,而其他内容的 Section 则可由用户自己选择。

但根据Comscore提供的数据显示,Paper每月活跃用户数量只有119,000人,相当于Facebook每月活跃用户数量的0.001%。Paper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原创内容的极度缺失,因为同样的内容用户完全可以在facebook上直接阅读。

命途多舛的还有Circa。没有Facebook这样的大靠山,Circa的运营需要自己寻找资金,而这也是致命的。

创始人Matt Galligan在Circa关停之后说,“没有现金流、过分依赖投资使得公司走到这步田地。”而一位来自国内主流新闻聚合类APP的资深技术人员告诉腾讯科技:“Circa的主要问题还有信息局限于人力编辑,没有更高级的算法帮助其挖掘更有效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聚合类APP有两种主要的盈利模式,一是向广告商收取广告费,二是向用户收取订阅费。因为内容来自别处,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广告方面的利润。再加上市面上聚合APP很多,内容并非独家,很难像传统媒体那样征收订阅费,盈利步履维艰。

当然还有版权的法律问题,美国对于内容版权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成熟,这对于新闻聚合类APP来说意味着内容抓取的小心翼翼。而在市场环境相对宽松的中国,虽然也有内容源与聚合平台之间的法律纠纷,但目前尚未看到太多的阻碍。

“虽然新闻聚合APP的形式很好,但我不会跳槽过去。”一位即将硕士毕业的前《纽约时报》编辑告诉腾讯科技:“最近有一些新闻APP找到我,希望我去做内容编辑。说实话如果在中国,我会非常愿意,但是在美国的话,各种版权问题很难解决,加上美国人的阅读习惯似乎跟聚合APP不太一致。所以我并不看好新闻聚合类APP在美国的发展。”

的确,在美国,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及诉求、新闻整体发展环境发展环境都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腾讯科技也专门整理了目前美国市场上较为知名的新闻聚合类APP附于文末,供读者参考。

中美差异:从个人阅读习惯到整个生态环境

正如前文所述,RSS在美国历史已久,美国人似乎更喜欢在PC端看新闻。一些商务人士更会通过邮件订阅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获取其关注领域、企业的信息。

根据美国独立性民调机构皮尤(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5月发布的研究结果,虽然美国大部分网站的移动流量已经超越了桌面流量,但在每次访问的停留时间上,桌面用户仍占主导地位。在美国前50大新闻网站中,只有10家网站的移动用户每次访问时间要高于桌面用户。

而在国内,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手机新闻客户端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达74.5%,并还在持续增长中。相较于美国,中国读者更倾向于即时性、碎片化的新闻。这让根植于移动端的聚合类新闻APP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而另外的不同表现在整个新闻环境上,就版权制度而言,美国是现今世界上版权制度最为健全和发达的国家。在版权保护范围方面,其保护范围已扩大到所有通过智力劳动所创作出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在美国,聚合其他人的作品需要和其签订版权方面的合同,例如苹果在推出Apple news的时候,就重点强调了与其他媒体的内容合作关系,如下图:

中美新闻聚合应用命运迥异:版权成致命原因

  Apple news有合作关系的媒体

事实上,主流的新闻聚合形式有两种:一是APP将新闻标题链接以及新闻摘要进行展示,用户点击后仍在APP内,为实现真正的跳转。因为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最终均以链接的形式呈现,链接又分为浅层链接和深层链接。通过深层链接技术,被链网站的内容不会进入到设链网站的服务器中,在用户看来就是“没有跳转到原网站”;二是用户点击后,跳转到经过适配转码处理后呈现出来的页面。

也正是搜索类聚合APP的深层链接对被链网站产生了替代效果,从而引发了诸多著作权纠纷。这与一些视频网站通过网络盗链的方式播放版权节目的形式如出一辙。这样的方式在国内很常见,有许多诉讼纠纷都由此产生,但因为定义上的模糊等问题很难得到最终的裁决。

当然,还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体现在公司规模上。 在美国,虽然有Google、Facebook等巨头涉足,但新闻聚合APP大多数还是创业公司,或白手起家或初出茅庐,并没有强大的后盾,用户积累也全凭口碑。相比之下,中国同类型的新闻聚合APP却多是大公司旗下或有大资金投资。用户积累除了本身努力之外,还有其他产品流量倒入、手机预装等多个维度。

不过新闻聚合APP在中国也并非一帆风顺。 不同于美国市场的是,中国的门户网站仍有大量用户,它们有自己的APP,自己的原创内容,同时也通过转载和引入自媒体的方式兼顾到内容的多样性,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而聚合型的APP很多只是照搬母媒体的原有内容,整合程度不高,因此在市场占有率上并不占上风。

而在中国,由于从内容生产上游开始就相对同质化,没有那么多个性化、长尾化的内容,导致新闻聚合APP抓取到的内容也相对同质化,很难真正从内容上分出优劣。搜索及推荐技术成为了胜负的关键。

附:美国市场主流新闻聚合类APP

[Yahoo News Digest] 每天只推送两次,进行公式化的新闻报道,不注重独家消息,而是聚焦于人脑处理信息的有限能力。

[Google Play Newsstant]这个应用允许用户访问免费以及高级策划的内容,同时提供RSS以及基于主题集合的文章。

[Facebook paper] 抓取你社交网络好友中分享的事件,也可以获取公共账号等其他用户公开的内容,包含了facebook的大部分功能。

[BuzzFeed]实时更新类新闻视频聚合网站,主打娱乐类内容,后来也开始发布严肃类新闻。

[Flipboard]主打社交阅读杂志,内容来源于不同类别的杂志,读者也可制定个性化服务,它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行智能推送。

[Circa]通过算法加人工编辑的方式,将一篇完整的新闻中最主要内容以摘要或是短消息在手机屏幕上呈现给读者。

[Readability]特色是“稍后阅读”网络收藏夹服务,它能自动智能地剔除网页上一些不重要的元素并重新排版,仅呈现整洁的正文。

[Instapaper]像报纸一样的极简阅读界面,以文字优先为主要特征,很少有图片视频等,同样拥有离线阅读等功能,还可以把文章实时发送到kindle上进行阅读。

[Pocket] 不仅可以便捷地从各种网页和软件里收藏文章,还能够收藏图片、视频等在云平台。

[Smart News] 基于用户社会化媒体使用中的偏好给与用户个性化推送,也和Flipboard一样聚合其他内容频道的新闻资源。

[Nuzzel]在用户授权后根据用户的社交网络关系,为用户选出自己Twitter、Facebook上好友分享过的文章。完成抓取文章后,Nuzzel会再根据用户分享的次数排序,被用户社交网络好友分享的次数越多,文章排名越靠前。

[Feedly]主打提供知识类和灵感类信息的第三方阅读软件,可以存储、阅读、观看其他链接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Byline]可以阅读最新的新闻资讯和读者自己喜爱的网站和博客信息,是一个综合类RSS阅读器,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只能推送提供新闻阅读内容。

[Bleacher Report]聚合各类来源的体育新闻,提供原生态体育以及娱乐体育编辑内容,用户则可以进行讨论和评价。

[News Republic]从全世界的新闻供应商那里获得咨询,只提供最巨有轰动效应的头条新闻。

[Timeline]每条新闻由两部分组成:对于新闻本身的综述, 关于新闻本身的详细时间轴。从有关的第一条报道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所有相关报道。

关键字:新闻资源网络收藏夹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