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新版支付宝马云意图很明显:社交放到了首位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30 11:53:06 本文摘自:CCTIME飞象网

不用多说,支付宝这次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一是场景、场景、场景,二是社交、社交、社交!(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先说场景,“支付宝”做本地服务,产品上是有可行性的。

  

首先,虽然商家和点评UI上很像,现行产品主体是折扣,先消费再支付(接着估计不会排斥先支付再消费)。从用户认知上,本地服务和支付场景可以连接,产品衔接紧密;(类比淘点点的失败,支付宝对本地服务的囊括远远大于手机淘宝,用户激活和应用场景相同,而淘点点则不然)

其次,用户的支付频率大于本地服务频率,加上支付宝本身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口碑,几轮土豪式的补贴教育可能立竿见影。

然后,商家内容靠地推补足(蚂蚁60亿重启口碑网),有可替代性,不形成绝对壁垒。对于用户而言,支付宝做本地服务减少了用户的操作半径,如果运营得当,两者结合提高了效率,

“来往”失败,阿里仍想寄托支付宝的用户基数做社交,推导起来就很困难。

支付宝这次改版,对支付宝的信贷也起到推动作用,支付宝花呗借呗也促使了人去消费,支付宝旗下现在有众多金融产品:

1、蚂蚁花呗,类似于网络信用卡,很多支付宝用户都有开通。

2、蚂蚁借呗,这个就是纯粹的互联网金融贷款,支付宝用户借款后按期归还即可,直接秒杀了银行贷款和线下金融公司。

3、金融贷,这个关注微信平台爱卡指南可以申请,对于芝麻分要求需要500分以上才可以,额度比花呗高,最低是两万,最高是十五万。

4、网商贷,可以下载app,也可以自己登陆支付宝查看。

阿里的社交一直做不出好的产品,从“旺信”到“来往”,再到今天的支付宝,希望把一个工具强行打造成社交产品必然不行。

第一、社交频率是远高于支付频率的(其实支付宝最高频的是余额宝),增加社交元素可行,但是演化出社交平台不行;

第二、支付宝工具属性太重,关键业务太多,不能舍弃,“朋友”不可避免成为附属,沦为工具平台的“工具”,社交怎么强的起来呢?

第三、社交和支付的衔接不比本地服务和支付的衔接,本身不是强需求。但做本地服务就必然接着支付,社交则不然,因此影响有限;

第四、社交中的“内容”必须用户创造,现有微信,手Q等生态太成熟,用户的迁移成本太高。而且社交本身是不能创造出来的需求,一定满足某种普遍需求;

关键字:支付宝社交

本文摘自:CCTIME飞象网

x 新版支付宝马云意图很明显:社交放到了首位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新版支付宝马云意图很明显:社交放到了首位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30 11:53:06 本文摘自:CCTIME飞象网

不用多说,支付宝这次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一是场景、场景、场景,二是社交、社交、社交!(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先说场景,“支付宝”做本地服务,产品上是有可行性的。

  

首先,虽然商家和点评UI上很像,现行产品主体是折扣,先消费再支付(接着估计不会排斥先支付再消费)。从用户认知上,本地服务和支付场景可以连接,产品衔接紧密;(类比淘点点的失败,支付宝对本地服务的囊括远远大于手机淘宝,用户激活和应用场景相同,而淘点点则不然)

其次,用户的支付频率大于本地服务频率,加上支付宝本身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口碑,几轮土豪式的补贴教育可能立竿见影。

然后,商家内容靠地推补足(蚂蚁60亿重启口碑网),有可替代性,不形成绝对壁垒。对于用户而言,支付宝做本地服务减少了用户的操作半径,如果运营得当,两者结合提高了效率,

“来往”失败,阿里仍想寄托支付宝的用户基数做社交,推导起来就很困难。

支付宝这次改版,对支付宝的信贷也起到推动作用,支付宝花呗借呗也促使了人去消费,支付宝旗下现在有众多金融产品:

1、蚂蚁花呗,类似于网络信用卡,很多支付宝用户都有开通。

2、蚂蚁借呗,这个就是纯粹的互联网金融贷款,支付宝用户借款后按期归还即可,直接秒杀了银行贷款和线下金融公司。

3、金融贷,这个关注微信平台爱卡指南可以申请,对于芝麻分要求需要500分以上才可以,额度比花呗高,最低是两万,最高是十五万。

4、网商贷,可以下载app,也可以自己登陆支付宝查看。

阿里的社交一直做不出好的产品,从“旺信”到“来往”,再到今天的支付宝,希望把一个工具强行打造成社交产品必然不行。

第一、社交频率是远高于支付频率的(其实支付宝最高频的是余额宝),增加社交元素可行,但是演化出社交平台不行;

第二、支付宝工具属性太重,关键业务太多,不能舍弃,“朋友”不可避免成为附属,沦为工具平台的“工具”,社交怎么强的起来呢?

第三、社交和支付的衔接不比本地服务和支付的衔接,本身不是强需求。但做本地服务就必然接着支付,社交则不然,因此影响有限;

第四、社交中的“内容”必须用户创造,现有微信,手Q等生态太成熟,用户的迁移成本太高。而且社交本身是不能创造出来的需求,一定满足某种普遍需求;

关键字:支付宝社交

本文摘自:CCTIME飞象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