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线行业动态 → 正文

移动宽带借力WLAN与3G的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sj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6-05 09:24:50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应用业务的涌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出现改变了用户通信习惯,移动用户不再满足于能够随时随地通信,更期待随时随地的高带宽数据服务。另外,社交网络以及视频业务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期最强势的两类应用,移动业务呈现多样化、宽带化的趋势。而这些都驱动了移动业务量的飞速增长,据预测截至2015年,全球移动宽带业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2%。为了支持未来移动业务增长,一方面,移动通信网通过增加频谱资源、改进技术提高频谱效率等方法改进传统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容量,然而这些技术难以适应如此规模的增长。另一方面,在资费计划或策略上进行限制,如中国电信运营商都限定了单用户的最高流量需求,这种价格杠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终端用户对数据业务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运营商潜在的收入增长用户群体(如智能手机对应的高端用户)。因此,运营商需要提供其他网络,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数据业务,以缓解移动通信中数据业务的压力。

通过Wi-Fi对移动网络的流量进行卸载是一种可行的技术,中国各运营商均加快了对WLAN网络的建设步伐。at&t报告显示,大量的数据业务来自于少量用户群体,如智能终端用户占at&t用户的3%,但是该部分用户使用了40%的网络流量。因此引导智能终端接入Wi-Fi热点,将大量数据流量通过Wi-Fi网络直接分流,一定程度上能缓解3G网络的容量压力。

WLAN与移动网络在技术及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异。较传统移动蜂窝网络,作为最后一跳无线延伸的Wi-Fi网络在数据业务的传输上有先天的优势。而传统移动蜂窝网络在对网络的管理、端到端业务保障、安全等方面则更加严格。为了更好地给用户提供服务,适应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需求,需要研究WLAN与3G网络的协作技术,推动WLAN与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

两网融合的六大功能特征

3GPP依据异构网络融合中的紧密程度,定义了如表1所示的六类WLAN与移动蜂窝网络融合演进场景。从功能需求目标上,WLAN与移动蜂窝网络的融合包含了统一计费、统一认证、漫游、接入PS、切换、VoIP支持这几个功能特征。

WLAN与移动蜂窝网络的融合依据网络架构演进程度不同,在对各功能需求实现上产生了不同阶段技术的方案。下面将以3G网络架构为例对各类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并据此将其在后续演进中的发展进行阐述。

图1以3G网络架构为例,给出了各融合点的示意。在松耦合情况下,通过统一BOSS平台的方式,实现WLAN与3G账户的统一,进行了资费的捆绑,为融合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平台。D’/Gr’接口的耦合是实现统一认证业务的必然途径,将WLAN认证服务与移动蜂窝网络的鉴权服务进行互通,实现无感知接入服务,方便了WLAN用户的使用。在接入PS功能开展过程中,依据耦合接口的不同诞生了两种方案:3GPP PDG模式和3GPP TTG模式。3GPP PDG方案通过新增的PDG设备将WLAN业务进行汇聚,直接访问PS域的各业务网关。与之不同,TTG则是承担了类似SGSN功能,接入3G的GGSN。将耦合接口进一步提前,推出的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方案,通过新增设备网元UNC,使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能够在WLAN与移动网络之间自由切换。随着网络的发展,在LTE阶段网络架构进一步扁平化,WLAN融合技术在后续发展中持续演进,形成了以S2a/S2b/S2c接口耦合的三条技术路线。

关键字:WLAN3gLTE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x 移动宽带借力WLAN与3G的深度融合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无线行业动态 → 正文

移动宽带借力WLAN与3G的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sj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6-05 09:24:50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应用业务的涌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出现改变了用户通信习惯,移动用户不再满足于能够随时随地通信,更期待随时随地的高带宽数据服务。另外,社交网络以及视频业务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期最强势的两类应用,移动业务呈现多样化、宽带化的趋势。而这些都驱动了移动业务量的飞速增长,据预测截至2015年,全球移动宽带业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2%。为了支持未来移动业务增长,一方面,移动通信网通过增加频谱资源、改进技术提高频谱效率等方法改进传统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容量,然而这些技术难以适应如此规模的增长。另一方面,在资费计划或策略上进行限制,如中国电信运营商都限定了单用户的最高流量需求,这种价格杠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终端用户对数据业务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运营商潜在的收入增长用户群体(如智能手机对应的高端用户)。因此,运营商需要提供其他网络,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数据业务,以缓解移动通信中数据业务的压力。

通过Wi-Fi对移动网络的流量进行卸载是一种可行的技术,中国各运营商均加快了对WLAN网络的建设步伐。at&t报告显示,大量的数据业务来自于少量用户群体,如智能终端用户占at&t用户的3%,但是该部分用户使用了40%的网络流量。因此引导智能终端接入Wi-Fi热点,将大量数据流量通过Wi-Fi网络直接分流,一定程度上能缓解3G网络的容量压力。

WLAN与移动网络在技术及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异。较传统移动蜂窝网络,作为最后一跳无线延伸的Wi-Fi网络在数据业务的传输上有先天的优势。而传统移动蜂窝网络在对网络的管理、端到端业务保障、安全等方面则更加严格。为了更好地给用户提供服务,适应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需求,需要研究WLAN与3G网络的协作技术,推动WLAN与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

两网融合的六大功能特征

3GPP依据异构网络融合中的紧密程度,定义了如表1所示的六类WLAN与移动蜂窝网络融合演进场景。从功能需求目标上,WLAN与移动蜂窝网络的融合包含了统一计费、统一认证、漫游、接入PS、切换、VoIP支持这几个功能特征。

WLAN与移动蜂窝网络的融合依据网络架构演进程度不同,在对各功能需求实现上产生了不同阶段技术的方案。下面将以3G网络架构为例对各类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并据此将其在后续演进中的发展进行阐述。

图1以3G网络架构为例,给出了各融合点的示意。在松耦合情况下,通过统一BOSS平台的方式,实现WLAN与3G账户的统一,进行了资费的捆绑,为融合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平台。D’/Gr’接口的耦合是实现统一认证业务的必然途径,将WLAN认证服务与移动蜂窝网络的鉴权服务进行互通,实现无感知接入服务,方便了WLAN用户的使用。在接入PS功能开展过程中,依据耦合接口的不同诞生了两种方案:3GPP PDG模式和3GPP TTG模式。3GPP PDG方案通过新增的PDG设备将WLAN业务进行汇聚,直接访问PS域的各业务网关。与之不同,TTG则是承担了类似SGSN功能,接入3G的GGSN。将耦合接口进一步提前,推出的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方案,通过新增设备网元UNC,使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能够在WLAN与移动网络之间自由切换。随着网络的发展,在LTE阶段网络架构进一步扁平化,WLAN融合技术在后续发展中持续演进,形成了以S2a/S2b/S2c接口耦合的三条技术路线。

关键字:WLAN3gLTE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