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人工智能的最好选择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08 22:38:36 本文摘自:法治周末

5月21日,在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主题论坛上,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携带他与微软总裁施博德合著的新书《未来计算: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与广大师生见面,并与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江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黄铁军,以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就人工智能的观点认知、道德准则、商业应用与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该书将于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也将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在高校与学生中的创新与思考。

沈向洋博士表示,由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出现,数据量得到巨大提高;“云计算”使运算能力显著增强;加之算法的不断突破,共同促成了这一阶段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

据介绍,从设想被提出开始,人工智能的发展几经沉浮……今天,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新阶段,并且不断挑战新技术。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社会角色的转变,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科幻世界的绮梦或单纯的实验室产物,相反,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医药、法律、公益事业、城市规划与建设……与人们的生活越发紧密地结合。人工智能还被创造性地应用于公益事业。

人工智能起源于美国,关于它的核心理论与技术也多由美国掌握。不过,中国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许多表现同样引人注目。这次被公认为“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的到来,有多方面原因。“大数据”也是全球“人工智能热”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优势之一。

黄铁军认为,除了“大数据”以外,丰富的应用场景与相对宽松的伦理讨论环境也有利于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广泛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会反过来刺激理论的突破,进而弥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在根源思想上的不足。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也在以多种方式推进与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度结合。目前,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达50余个,多所学校还选择成立专门的人工智能学院,加快编撰教材、壮大师资力量;除了加强学科建设以外,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高度融合也是一条新出路。

《未来计算: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一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工智能开发的六大原则:公平、可靠与安全、隐私与保障、包容、透明、责任;在论坛现场,何怀宏教授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关于人工智能道德准则的许多思考。

不光是大众,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也可以大体分为两派。已故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曾在北京举行的GMIC大会上宣称:人工智能很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者。

谈到这种普遍存在的担忧情绪,黄铁军主任笑言这也许是一种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如果存在与未来对话的无数种方式,以学习人类智能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与人类高度相似,也就更容易掌握与理解。

对于技术进步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它了解的贫乏,政府、学术界与企业均有责任推动大众对人工智能的科学化认识,这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命题。近日,德国政府举行了政府代表与人工智能专家的首次会见,并计划于6月初批准有关人工智能议题的主要文件,同时启动一个专项调查委员会,负责解释所有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相关的技术、法律、政治与道德问题,并将在今年秋天前拿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规划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人工智能道德准则的制定应是一个在实践中进行的过程。过度抽象的原则也可能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沈向洋博士补充道,技术的进步不可避免,应用更开放的心态迎接它的到来。建立一个为全人类造福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共同的期许,更是共同的责任。它需要我们持续地思考,进而更好地与未来对话。

关键字:智能

本文摘自:法治周末

x 人工智能的最好选择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人工智能的最好选择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08 22:38:36 本文摘自:法治周末

5月21日,在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主题论坛上,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携带他与微软总裁施博德合著的新书《未来计算: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与广大师生见面,并与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江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黄铁军,以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就人工智能的观点认知、道德准则、商业应用与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该书将于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也将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在高校与学生中的创新与思考。

沈向洋博士表示,由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出现,数据量得到巨大提高;“云计算”使运算能力显著增强;加之算法的不断突破,共同促成了这一阶段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

据介绍,从设想被提出开始,人工智能的发展几经沉浮……今天,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新阶段,并且不断挑战新技术。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社会角色的转变,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科幻世界的绮梦或单纯的实验室产物,相反,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医药、法律、公益事业、城市规划与建设……与人们的生活越发紧密地结合。人工智能还被创造性地应用于公益事业。

人工智能起源于美国,关于它的核心理论与技术也多由美国掌握。不过,中国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许多表现同样引人注目。这次被公认为“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的到来,有多方面原因。“大数据”也是全球“人工智能热”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优势之一。

黄铁军认为,除了“大数据”以外,丰富的应用场景与相对宽松的伦理讨论环境也有利于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广泛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会反过来刺激理论的突破,进而弥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在根源思想上的不足。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也在以多种方式推进与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度结合。目前,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达50余个,多所学校还选择成立专门的人工智能学院,加快编撰教材、壮大师资力量;除了加强学科建设以外,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高度融合也是一条新出路。

《未来计算: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一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工智能开发的六大原则:公平、可靠与安全、隐私与保障、包容、透明、责任;在论坛现场,何怀宏教授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关于人工智能道德准则的许多思考。

不光是大众,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也可以大体分为两派。已故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曾在北京举行的GMIC大会上宣称:人工智能很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者。

谈到这种普遍存在的担忧情绪,黄铁军主任笑言这也许是一种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如果存在与未来对话的无数种方式,以学习人类智能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与人类高度相似,也就更容易掌握与理解。

对于技术进步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它了解的贫乏,政府、学术界与企业均有责任推动大众对人工智能的科学化认识,这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命题。近日,德国政府举行了政府代表与人工智能专家的首次会见,并计划于6月初批准有关人工智能议题的主要文件,同时启动一个专项调查委员会,负责解释所有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相关的技术、法律、政治与道德问题,并将在今年秋天前拿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规划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人工智能道德准则的制定应是一个在实践中进行的过程。过度抽象的原则也可能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沈向洋博士补充道,技术的进步不可避免,应用更开放的心态迎接它的到来。建立一个为全人类造福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共同的期许,更是共同的责任。它需要我们持续地思考,进而更好地与未来对话。

关键字:智能

本文摘自:法治周末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