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京沪杭深合:中国人工智能新排位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20 17:24:36 本文摘自:安徽金融网

在经历两次高潮两次低谷之后,已有60年历史的人工智能正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期。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70亿美元,其中,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6亿美元左右。

工信部旗下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排名显示:合肥已经跻身国内人工智能的“五强”城市。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合肥。

京沪杭深合:中国人工智能新“五强”

历史总是在潜行中迸发惊人力量。

2012年,工信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安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次年,“中国声谷”项目在合肥落地。

如果将2012年视为合肥人工智能发展的起点,那么多年沉潜之后,在中国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合肥已经领先跻身第一集团,抢先一个身位。

工信部旗下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合肥已经跻身国内人工智能的“五强”城市。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合肥。

“赛迪通过对近40个人工智能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得出上述结论的。”赛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包括政策环境、科研能力、产业水平、资本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专项政策、重点实验室、龙头企业、投融资活跃度等10个二级指标。”

不论是从体量还是质量上看,合肥在国内都难称一线。但是在AI领域,合肥却在国内拥有巨大声誉和影响力。报告称:合肥拥有中国声谷核心技术园区,以“技术驱动+应用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其中,从业人数占全国0.8%,投融资4.5亿元,全国占比0.9%

“合肥能够在AI领域异军突起,离不开它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模式。”工信部一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张熠天介绍,目前安徽通过打造“中国声谷”,产业配套的完备性与创新性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在工信部开展的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项目申报工作中,安徽创新项目数量仅次于广东和北京,全国排名第三,由此可见,人工智能产业在皖融合发展态势喜人。

部省市区合力:打造国家级产业基地

中国声谷,是安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次大胆探索。

2013年,工信部正式发文成立部省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在‘部’这一层,可以说从规划、制定产业路径开始,工信部就精准、前瞻性的为中国声谷把握方向。”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祁东风称:“而在‘省’这一级,由省经信委来助推资源集聚发展。安徽希望将中国声谷打造成带动区域经济的一个产业,卡位人工智能发展第一方阵。”

这大概是国内最具想象力的AI发展模式了。领导机制的创新,意味着其背后的资源支撑是“国家级”的。2016年3月,“中国声谷”被工信部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个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2017年底,工信部规划司公布全国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全国仅上海、安徽、深圳被纳入试点。其中安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重点被归纳为“中国声谷”。

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指出,在“省部合作”的机制下,整个安徽对于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心细如发”。2017年7月,国务院刚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两个月后,安徽“神速”印发《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从2017到2020年,安徽每年出2亿元,合肥市每年出6亿元,支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推广。

当年底,安徽省政府再度印发《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下称《规划》),这也被视为“中国声谷”的一份详细蓝图。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从国家到省、市、区,中国声谷已经被纳入到一整套完备的政策体系之中。”合肥市副市长王文松介绍,“中国科大+中国声谷”是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未来,合肥在发挥中国科大科研优势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声谷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中效应,最终形成一条人工智能产业链。

为加快推进中国声谷建设,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合肥高新区推进中国声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上半年,高新区便已签约落地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相关项目55个,亿元以上项目28个,协议总投资超9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密集、高精尖人才集中,是这两年高新区创新发展形成的新貌,也正是基于此,落户高新区的中国声谷发展迅速。”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宋道军介绍,下一步高新区将以中国声谷规划为蓝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

平台化战略:语音可能不是唯一入口

对中国声谷而言,这(产业链)依然是一项难度极大的挑战。祁东风认为:中国声谷5年超前布局赢来的可能只是18个月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解决产业链底层技术创新和人才问题。”

对此,中国声谷一直奉行“平台战略”。这包括中国声谷早早布局的服务平台、制造平台、技术平台和销售平台。

2018年6月,中国声谷正式发布全国首个“智能语义开放平台”,总投资超过10亿元;7月,中国声谷获工信部支持,联合金山、百度、神州泰岳共同打造智能写作机器人项目,进一步将从文字延伸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全方位交互技术,如图像识别、手势识别等。

此外,中国声谷依托中科大类脑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的类脑智能技术平台,正在构建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为一体的AI平台。

“我们要以开阔的视野为平台寻找核心技术。”祁东风强调,任何一种技术入口都是有局限性的,语音并不是唯一入口。中国声谷最重要的任务是打造产业生态,培植产业土壤,通过平台肥沃的“土壤”培育创新企业与技术。

围绕技术平台,中国声谷为产业链所构建的技术创新综合服务体预计年底前全面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一个智能终端生产线建设也已启动,中国声谷将为入驻企业配套产品设计中心、手板中心、注塑中心、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等,填补安徽智能制造产业空白。

而在销售端,中国声谷正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力。线上依托电商平台搭建官方旗舰店;线下,中国声谷的首个线下店已于2018年6月起试运营。

“我们预计将在全国开五十家线下店。”安徽省经信委软件服务业余要火处长介绍:“中国声谷的产业生态将对全球开放。未来会由现在的350余家集聚到上千家,培育更多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内的独角兽企业。”

一核多园布局:声谷未来有三大KPI

2017年底安徽省出台的《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声谷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围绕重点应用领域,全省布局,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园,打造辐射全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目前,中国声谷“一核多园”的产业布局正在全省展开。据悉,长丰将成为中国声谷的首个项目承接地。目前,由工信部一所编制的《双凤基地发展规划》已完成初稿,3000平方米项目孵化场所也已选定。

下一步,走出合肥,全省布局,实现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百花齐放。

这些“点”还将向整个中部扩散。实际上,2018年被称为AI商用的关键年,受中国新常态经济大背景及创新驱动大战略的影响,整个社会亟待新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并赋能AI强劲发展动力,而安徽在专项政策支持下、产业规划推动下,人工智能产业路径清晰。

2018年8月,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了今年首批“中国声谷”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列入项目479个,总投资113.8亿元,“中国声谷”建设全面提速。“我们正在区域内深耕四大项目:智慧农业、智慧家居、智慧健康和智慧教育。”祁东风说,中国声谷将着力集聚全球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人才与项目,营造中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小气候。

站在人工智能的风口反观中国声谷,《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1000亿的数字反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中国声谷有三大KPI。第一是高度,把全球最优秀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聚过来,包括核心算法逻辑、芯片以及开创的新商业模式。第二是深度,声谷基地要能够孵化出最先最快最好的产品,应用最深入。第三个广度,就是在各行和各个领域,声谷孵化产品市场覆盖率最高。”

关键字:智能中国

本文摘自:安徽金融网

x 京沪杭深合:中国人工智能新排位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京沪杭深合:中国人工智能新排位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20 17:24:36 本文摘自:安徽金融网

在经历两次高潮两次低谷之后,已有60年历史的人工智能正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期。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70亿美元,其中,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6亿美元左右。

工信部旗下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排名显示:合肥已经跻身国内人工智能的“五强”城市。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合肥。

京沪杭深合:中国人工智能新“五强”

历史总是在潜行中迸发惊人力量。

2012年,工信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安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次年,“中国声谷”项目在合肥落地。

如果将2012年视为合肥人工智能发展的起点,那么多年沉潜之后,在中国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合肥已经领先跻身第一集团,抢先一个身位。

工信部旗下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合肥已经跻身国内人工智能的“五强”城市。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合肥。

“赛迪通过对近40个人工智能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得出上述结论的。”赛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包括政策环境、科研能力、产业水平、资本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专项政策、重点实验室、龙头企业、投融资活跃度等10个二级指标。”

不论是从体量还是质量上看,合肥在国内都难称一线。但是在AI领域,合肥却在国内拥有巨大声誉和影响力。报告称:合肥拥有中国声谷核心技术园区,以“技术驱动+应用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其中,从业人数占全国0.8%,投融资4.5亿元,全国占比0.9%

“合肥能够在AI领域异军突起,离不开它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模式。”工信部一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张熠天介绍,目前安徽通过打造“中国声谷”,产业配套的完备性与创新性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在工信部开展的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项目申报工作中,安徽创新项目数量仅次于广东和北京,全国排名第三,由此可见,人工智能产业在皖融合发展态势喜人。

部省市区合力:打造国家级产业基地

中国声谷,是安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次大胆探索。

2013年,工信部正式发文成立部省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在‘部’这一层,可以说从规划、制定产业路径开始,工信部就精准、前瞻性的为中国声谷把握方向。”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祁东风称:“而在‘省’这一级,由省经信委来助推资源集聚发展。安徽希望将中国声谷打造成带动区域经济的一个产业,卡位人工智能发展第一方阵。”

这大概是国内最具想象力的AI发展模式了。领导机制的创新,意味着其背后的资源支撑是“国家级”的。2016年3月,“中国声谷”被工信部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个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2017年底,工信部规划司公布全国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全国仅上海、安徽、深圳被纳入试点。其中安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重点被归纳为“中国声谷”。

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指出,在“省部合作”的机制下,整个安徽对于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心细如发”。2017年7月,国务院刚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两个月后,安徽“神速”印发《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从2017到2020年,安徽每年出2亿元,合肥市每年出6亿元,支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推广。

当年底,安徽省政府再度印发《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下称《规划》),这也被视为“中国声谷”的一份详细蓝图。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从国家到省、市、区,中国声谷已经被纳入到一整套完备的政策体系之中。”合肥市副市长王文松介绍,“中国科大+中国声谷”是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未来,合肥在发挥中国科大科研优势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声谷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中效应,最终形成一条人工智能产业链。

为加快推进中国声谷建设,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合肥高新区推进中国声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上半年,高新区便已签约落地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相关项目55个,亿元以上项目28个,协议总投资超9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密集、高精尖人才集中,是这两年高新区创新发展形成的新貌,也正是基于此,落户高新区的中国声谷发展迅速。”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宋道军介绍,下一步高新区将以中国声谷规划为蓝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

平台化战略:语音可能不是唯一入口

对中国声谷而言,这(产业链)依然是一项难度极大的挑战。祁东风认为:中国声谷5年超前布局赢来的可能只是18个月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解决产业链底层技术创新和人才问题。”

对此,中国声谷一直奉行“平台战略”。这包括中国声谷早早布局的服务平台、制造平台、技术平台和销售平台。

2018年6月,中国声谷正式发布全国首个“智能语义开放平台”,总投资超过10亿元;7月,中国声谷获工信部支持,联合金山、百度、神州泰岳共同打造智能写作机器人项目,进一步将从文字延伸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全方位交互技术,如图像识别、手势识别等。

此外,中国声谷依托中科大类脑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的类脑智能技术平台,正在构建计算资源、数据资源为一体的AI平台。

“我们要以开阔的视野为平台寻找核心技术。”祁东风强调,任何一种技术入口都是有局限性的,语音并不是唯一入口。中国声谷最重要的任务是打造产业生态,培植产业土壤,通过平台肥沃的“土壤”培育创新企业与技术。

围绕技术平台,中国声谷为产业链所构建的技术创新综合服务体预计年底前全面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一个智能终端生产线建设也已启动,中国声谷将为入驻企业配套产品设计中心、手板中心、注塑中心、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等,填补安徽智能制造产业空白。

而在销售端,中国声谷正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力。线上依托电商平台搭建官方旗舰店;线下,中国声谷的首个线下店已于2018年6月起试运营。

“我们预计将在全国开五十家线下店。”安徽省经信委软件服务业余要火处长介绍:“中国声谷的产业生态将对全球开放。未来会由现在的350余家集聚到上千家,培育更多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内的独角兽企业。”

一核多园布局:声谷未来有三大KPI

2017年底安徽省出台的《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声谷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围绕重点应用领域,全省布局,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园,打造辐射全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目前,中国声谷“一核多园”的产业布局正在全省展开。据悉,长丰将成为中国声谷的首个项目承接地。目前,由工信部一所编制的《双凤基地发展规划》已完成初稿,3000平方米项目孵化场所也已选定。

下一步,走出合肥,全省布局,实现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百花齐放。

这些“点”还将向整个中部扩散。实际上,2018年被称为AI商用的关键年,受中国新常态经济大背景及创新驱动大战略的影响,整个社会亟待新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并赋能AI强劲发展动力,而安徽在专项政策支持下、产业规划推动下,人工智能产业路径清晰。

2018年8月,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了今年首批“中国声谷”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列入项目479个,总投资113.8亿元,“中国声谷”建设全面提速。“我们正在区域内深耕四大项目:智慧农业、智慧家居、智慧健康和智慧教育。”祁东风说,中国声谷将着力集聚全球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人才与项目,营造中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小气候。

站在人工智能的风口反观中国声谷,《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1000亿的数字反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中国声谷有三大KPI。第一是高度,把全球最优秀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聚过来,包括核心算法逻辑、芯片以及开创的新商业模式。第二是深度,声谷基地要能够孵化出最先最快最好的产品,应用最深入。第三个广度,就是在各行和各个领域,声谷孵化产品市场覆盖率最高。”

关键字:智能中国

本文摘自:安徽金融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