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芯片行业,一场成本大战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白鼠窝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14 14:58:53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芯片行业的宣传战中,大家都在不断的提及自身产品的性能如何如何强大。而从根本上来看,芯片行业的大战其实就是一场成本大战。谁能做到更低的成本,谁就赢得市场。

这几年来,如果说在芯片行业有什么无法忽视的大事的话,那非ARM的崛起莫属了。现在大家讲到芯片大战,想到的可能是高通和联发科掐架,而把英特尔和AMD都忘记了。

关于ARM和X86谁是更好的构架,谁会赢,谁会取代谁的争论在不同的场合总会被不断的提起。

不过,如果抛开构架之争,其实处理器市场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不管是ARM还是X86,它们都是一个“通用计算”产品。尽管所使用的指令集不一样,但从PC到平板抑或是手机,他们所处理的信息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聊天、看视频、听音乐、上网。

英特尔的前CEO欧德宁曾经有一个很有先见之名的“欧德宁推论”:计算设备的价格和计算设备的量成反比。价越高,设备需求量越少,价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欧德宁甚至把这个理论量化了,他说,“(计算设备)平均价格为600或700美元时,我们(英特尔)就会有3亿台设备的销量,主流的计算会发生在每台价格100美元、而出货量十亿台级别的设备上”。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在半导体行业浸淫多年的传奇CEO对行业的判断,整个芯片行业正如他的推论一样发展着。

只是讽刺的是,实践欧德宁理论的“主流计算设备”并不来自他所领导的英特尔公司。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爆炸性发展的低端设备已然流行,我们这样的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尽早拥抱这个趋势。”

像英特尔这样的巨型公司,一旦抛弃丰厚的利润转而做低价产品,这对公司来说简直就是“割肉”。于是,英特尔错过了这个十亿出货量级别的市场。而英国一个体量只是其百分之一的小公司ARM,协同其无数的授权制造商却吃下了这个市场。单单在2012年一年,ARM构架芯片出货量就达到了22亿颗。

我们可以在处理器的宣传中看到关于处理器的各种眼花缭乱的参数。但实际上,影响处理器是否能在市场上成功的原因,可以说除了成本以外,再无其他因素了。除了消费领域,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其实,在处理器领域,特别是高效能处理器领域,曾经存在过很多优秀的处理器。比如IBM的Cell处理器,Sun的SPARC处理器,还有Intel和HP的安腾处理器。这些处理器的设计、性能都非常优秀,但可惜的是,这些处理器并没有成为主流产品,它们现在已经基本被市场所淘汰。

这些产品的更新动力,除了一些老用户被锁定在原有的IT系统上不得已而为之以外,已经没有多少新的需求了。而基于X86构建的处理器,如今在数据中心大行其道。

这并不是说X86构架多么优秀,而是相对于这些高高在上为高性能计算而设计的CPU,X86设备便宜的多。在成本的压力的推动下,各种弥补X86构架不足的软件技术被开发出来,最著名的项目可以说是基于Google论文开发的Hadoop技术,这项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低可靠性的硬件下实现软件的高可靠性。

前些年,在超级计算机领域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很多的超级计算机开始用显卡进行构建。为什么呢?其原因很简单,虽然高端显卡也不便宜,可是相对于同等性能的处理器,显卡是一个相对廉价的实现方案。

而如今,ARM构建的处理器已经开始向储存等数据中心领域进发,例如百度的云储存服务器就采用了定制型的ARM处理器,其理由也非常简单,节能省电,价格便宜——总结两个字:省钱!

无论是X86挑战传统的关键应用处理器还是ARM挑战英特尔,抑或是现在联发科对高通产生的冲击,你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人在差不多的情况下提供了更加廉价的解决方案。所以说,和其他任何生意一样,芯片行业归根结底也是一场成本大战。谁能让合适的解决方案更廉价,谁就能取得市场。

关键字:芯片行业HadoopARM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芯片行业,一场成本大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芯片行业,一场成本大战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白鼠窝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14 14:58:53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芯片行业的宣传战中,大家都在不断的提及自身产品的性能如何如何强大。而从根本上来看,芯片行业的大战其实就是一场成本大战。谁能做到更低的成本,谁就赢得市场。

这几年来,如果说在芯片行业有什么无法忽视的大事的话,那非ARM的崛起莫属了。现在大家讲到芯片大战,想到的可能是高通和联发科掐架,而把英特尔和AMD都忘记了。

关于ARM和X86谁是更好的构架,谁会赢,谁会取代谁的争论在不同的场合总会被不断的提起。

不过,如果抛开构架之争,其实处理器市场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不管是ARM还是X86,它们都是一个“通用计算”产品。尽管所使用的指令集不一样,但从PC到平板抑或是手机,他们所处理的信息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聊天、看视频、听音乐、上网。

英特尔的前CEO欧德宁曾经有一个很有先见之名的“欧德宁推论”:计算设备的价格和计算设备的量成反比。价越高,设备需求量越少,价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欧德宁甚至把这个理论量化了,他说,“(计算设备)平均价格为600或700美元时,我们(英特尔)就会有3亿台设备的销量,主流的计算会发生在每台价格100美元、而出货量十亿台级别的设备上”。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在半导体行业浸淫多年的传奇CEO对行业的判断,整个芯片行业正如他的推论一样发展着。

只是讽刺的是,实践欧德宁理论的“主流计算设备”并不来自他所领导的英特尔公司。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爆炸性发展的低端设备已然流行,我们这样的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尽早拥抱这个趋势。”

像英特尔这样的巨型公司,一旦抛弃丰厚的利润转而做低价产品,这对公司来说简直就是“割肉”。于是,英特尔错过了这个十亿出货量级别的市场。而英国一个体量只是其百分之一的小公司ARM,协同其无数的授权制造商却吃下了这个市场。单单在2012年一年,ARM构架芯片出货量就达到了22亿颗。

我们可以在处理器的宣传中看到关于处理器的各种眼花缭乱的参数。但实际上,影响处理器是否能在市场上成功的原因,可以说除了成本以外,再无其他因素了。除了消费领域,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其实,在处理器领域,特别是高效能处理器领域,曾经存在过很多优秀的处理器。比如IBM的Cell处理器,Sun的SPARC处理器,还有Intel和HP的安腾处理器。这些处理器的设计、性能都非常优秀,但可惜的是,这些处理器并没有成为主流产品,它们现在已经基本被市场所淘汰。

这些产品的更新动力,除了一些老用户被锁定在原有的IT系统上不得已而为之以外,已经没有多少新的需求了。而基于X86构建的处理器,如今在数据中心大行其道。

这并不是说X86构架多么优秀,而是相对于这些高高在上为高性能计算而设计的CPU,X86设备便宜的多。在成本的压力的推动下,各种弥补X86构架不足的软件技术被开发出来,最著名的项目可以说是基于Google论文开发的Hadoop技术,这项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低可靠性的硬件下实现软件的高可靠性。

前些年,在超级计算机领域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很多的超级计算机开始用显卡进行构建。为什么呢?其原因很简单,虽然高端显卡也不便宜,可是相对于同等性能的处理器,显卡是一个相对廉价的实现方案。

而如今,ARM构建的处理器已经开始向储存等数据中心领域进发,例如百度的云储存服务器就采用了定制型的ARM处理器,其理由也非常简单,节能省电,价格便宜——总结两个字:省钱!

无论是X86挑战传统的关键应用处理器还是ARM挑战英特尔,抑或是现在联发科对高通产生的冲击,你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人在差不多的情况下提供了更加廉价的解决方案。所以说,和其他任何生意一样,芯片行业归根结底也是一场成本大战。谁能让合适的解决方案更廉价,谁就能取得市场。

关键字:芯片行业HadoopARM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