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开放还是封闭?台湾芯片业站在纠结的分岔口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1-03 16:20:39 本文摘自:威锋网

开放还是封闭?台湾芯片业正站在纠结的分岔口

由于在芯片产业上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近几年,大陆渐渐开始制定游戏规则,不少厂商都感受到了这股压力。而现在,这股压力也开始涌进了台湾。

上周,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北京表示,要大陆政府向台湾施压开放芯片进口,否则应禁止台湾芯片在大陆销售。由于紫光有“国家队”背景,这番言论格外引人关注。

赵伟国的提议,其实是在对台湾对陆资开放“不对等”表达不满。一直以来,台湾对大陆厂商来台投资设下许多限制,以这次芯片产业为例,目前台湾芯片设计业对开放问题的讨论一拖再拖,迟迟不见动静。

对于紫光的放话,台湾政府方面不以为然。台湾地区主管单位再三强调,台湾IC产业仍保有技术领先优势,短期内大陆本土从业者难以完全取代;相关官员更是乐观表示,大陆半导体产业尚未成熟,如果立即对台湾半导体产品采取抵制进口,对大陆自己也没好处。

但是,由于大陆半导体内需市场商机大,台湾业内很是很忧心。他们认为,如果内地官方采纳赵伟国的建议,台湾半导体业将遭受重创,台积电、华亚科、南亚科、联发科等指标厂都将面临严峻挑战。据了解,目前台湾每年出口至大陆的电子产品约 450—500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16.5%,而台湾的IC设计业、半导体通路业的销售区域都是以大陆市场为主,比重均达5成以上。

目前,台湾已经向大陆开放了IC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但IC设计业一直是“禁区”。台湾岛内对IC设计业向陆资开放一直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既然IC设计业者可以被美国、日本、欧洲并购,为何偏偏要排斥陆资?但反对开放者认为,大陆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因此不能全然开放。

只不过,大陆是全球最大也是成长最快的半导体市场,台湾绝对不可能放弃这个市场。但面对大陆庞大的资源与集团作战式打法,台湾单打独斗的企业能够持续抗衡甚至取胜的机会极低。台湾企业必须取得更多资金、更多市场机会,往外并购、留住人才、提升技术才能保持领先。

然而,以台湾的政经体制与社会氛围,政府不可能大手笔对企业砸入巨资,也来组成“国家队”。面对这样的稍显尴尬的局面,台湾是否开放的纠结尽显无疑。

回想过去20多年,台湾地区对在大陆进行高端技术以及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几乎都是拒绝的态度。结果大陆经济依然持续快速成长、产业飞快进步,反倒是台湾企业痛失许多商机。当台湾迟迟不开放时,外商早已抢占大陆市场,大陆本土企业也随之崛起,台湾曾有领先优势的石化、金融、电商等产业已难领风骚;反倒是台湾不重视、认为技术档次低的食品业之流的产业,因为不受台湾方面管制,不少台资企业才能在大陆闯出一片天。

因此,这次在科技产业上,台湾方面或许应该有所反思,避免重蹈覆辙。

事实上,两岸都很清楚,目前台湾集成电路行业领先大陆,不过大陆海量资本投入未来肯定会一点点蚕食台湾。选择开放虽然可能会被大陆吞并,不过台湾也会成为大陆产业崛起的受益者;继续封闭,虽然暂时可以维持台湾的领先地位,却可能换来血本无归。

就在台湾还在为赵伟国言论争论不休时,紫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斥资约6亿美元,购买了台湾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约25%的股份,成为后者最大的股东。而这家公司正是半导体封装测试服务厂商,其服务范围涵盖晶圆针测、封装、测试、预烧至成品。这次入股可以弥补大陆半导体供应链上游的短板。

此前,在台湾引以为傲的晶圆代工方面,大陆中芯国际已经在快马加鞭追赶联发科和台积电,其在北京的第三条线12寸28nm工艺制程的生产线已经动工,而且高通、华为海思已经成为中芯国际28nm的客户。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目前台湾半导体产业,已不是把对手拒之门外就可以安然无恙了,与其固守,倒不如积极开放,利用现在的优势抢占先机。正如台湾矽品董事长林文伯所言,“以对立者的角色,是无法有效抵抗红色供应链的,与其硬碰硬,不如加入中国大陆庞大的市场供应链”。

关键字:台湾半导体分岔口纠结

本文摘自:威锋网

x 开放还是封闭?台湾芯片业站在纠结的分岔口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开放还是封闭?台湾芯片业站在纠结的分岔口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1-03 16:20:39 本文摘自:威锋网

开放还是封闭?台湾芯片业正站在纠结的分岔口

由于在芯片产业上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近几年,大陆渐渐开始制定游戏规则,不少厂商都感受到了这股压力。而现在,这股压力也开始涌进了台湾。

上周,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北京表示,要大陆政府向台湾施压开放芯片进口,否则应禁止台湾芯片在大陆销售。由于紫光有“国家队”背景,这番言论格外引人关注。

赵伟国的提议,其实是在对台湾对陆资开放“不对等”表达不满。一直以来,台湾对大陆厂商来台投资设下许多限制,以这次芯片产业为例,目前台湾芯片设计业对开放问题的讨论一拖再拖,迟迟不见动静。

对于紫光的放话,台湾政府方面不以为然。台湾地区主管单位再三强调,台湾IC产业仍保有技术领先优势,短期内大陆本土从业者难以完全取代;相关官员更是乐观表示,大陆半导体产业尚未成熟,如果立即对台湾半导体产品采取抵制进口,对大陆自己也没好处。

但是,由于大陆半导体内需市场商机大,台湾业内很是很忧心。他们认为,如果内地官方采纳赵伟国的建议,台湾半导体业将遭受重创,台积电、华亚科、南亚科、联发科等指标厂都将面临严峻挑战。据了解,目前台湾每年出口至大陆的电子产品约 450—500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16.5%,而台湾的IC设计业、半导体通路业的销售区域都是以大陆市场为主,比重均达5成以上。

目前,台湾已经向大陆开放了IC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但IC设计业一直是“禁区”。台湾岛内对IC设计业向陆资开放一直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既然IC设计业者可以被美国、日本、欧洲并购,为何偏偏要排斥陆资?但反对开放者认为,大陆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因此不能全然开放。

只不过,大陆是全球最大也是成长最快的半导体市场,台湾绝对不可能放弃这个市场。但面对大陆庞大的资源与集团作战式打法,台湾单打独斗的企业能够持续抗衡甚至取胜的机会极低。台湾企业必须取得更多资金、更多市场机会,往外并购、留住人才、提升技术才能保持领先。

然而,以台湾的政经体制与社会氛围,政府不可能大手笔对企业砸入巨资,也来组成“国家队”。面对这样的稍显尴尬的局面,台湾是否开放的纠结尽显无疑。

回想过去20多年,台湾地区对在大陆进行高端技术以及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几乎都是拒绝的态度。结果大陆经济依然持续快速成长、产业飞快进步,反倒是台湾企业痛失许多商机。当台湾迟迟不开放时,外商早已抢占大陆市场,大陆本土企业也随之崛起,台湾曾有领先优势的石化、金融、电商等产业已难领风骚;反倒是台湾不重视、认为技术档次低的食品业之流的产业,因为不受台湾方面管制,不少台资企业才能在大陆闯出一片天。

因此,这次在科技产业上,台湾方面或许应该有所反思,避免重蹈覆辙。

事实上,两岸都很清楚,目前台湾集成电路行业领先大陆,不过大陆海量资本投入未来肯定会一点点蚕食台湾。选择开放虽然可能会被大陆吞并,不过台湾也会成为大陆产业崛起的受益者;继续封闭,虽然暂时可以维持台湾的领先地位,却可能换来血本无归。

就在台湾还在为赵伟国言论争论不休时,紫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斥资约6亿美元,购买了台湾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约25%的股份,成为后者最大的股东。而这家公司正是半导体封装测试服务厂商,其服务范围涵盖晶圆针测、封装、测试、预烧至成品。这次入股可以弥补大陆半导体供应链上游的短板。

此前,在台湾引以为傲的晶圆代工方面,大陆中芯国际已经在快马加鞭追赶联发科和台积电,其在北京的第三条线12寸28nm工艺制程的生产线已经动工,而且高通、华为海思已经成为中芯国际28nm的客户。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目前台湾半导体产业,已不是把对手拒之门外就可以安然无恙了,与其固守,倒不如积极开放,利用现在的优势抢占先机。正如台湾矽品董事长林文伯所言,“以对立者的角色,是无法有效抵抗红色供应链的,与其硬碰硬,不如加入中国大陆庞大的市场供应链”。

关键字:台湾半导体分岔口纠结

本文摘自:威锋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