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华为借芯片进军AI比肩国际巨头 10年研发投入3921亿占毛利三成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15 22:36:11 本文摘自:长江商报

相对于BAT们业务垂直论,华为进军人工智能(AI)的步伐似乎相对晚了一些。

不过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华为就开始进入AI的研发,例如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对外界公布了华为的AI发展战略,以及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据了解,在通讯领域,像华为发布AI战略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不多见。

显然,这是继手机和5G事业崛起之后,华为为数不多的一次高调业务,也被业内视作蓄力抢占市场的又一个风口。

华为也在近几年奠定了绝对的市场基础。长江商报记者整理华为2018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发现,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率14%。而三年前,就在华为刚进军高端市场后的上半年经营业绩显示,华为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759亿元,同比增长30%,营业利润率为18%。也就是说,华为用了三年时间实现的营收增长几乎是翻倍的。

从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到消费者业务,华为经过前几年的技术试探,已经确定了下一个十年的技术突破口,而目前华为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显然是一种华为式的“饱和攻击”的方式,从底层核心原创技术出发,将优势延伸到各业务线,并在攻击的同时希望新的业务和商业模式诞生。

比肩国际AI巨头的技术实力

目前,业界公认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支撑是计算力、算法和大数据,中国除了在用户数据方面拥有量的优势之外,在算力和算法方面,特别是支撑算法的算法框架方面基本为零。

同样在计算力方面,受芯片影响,目前只有英伟达的Tesla成为了人工智能数据计算中心的主要力量,谷歌为了训练TensorFlow开发了TPU芯片,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处理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谷歌的TPU是专为机器学习而设计的芯片,它的优势是可以提高深度学习方面的训练能力。除此之外,英特尔也推出了Movidius VPU视觉处理单元,这是全球第一个配备专用神经网络计算引擎的系统芯片,主要应用于无人机、智能摄像头等领域,至于中科院系推出的寒武纪AI芯片,虽然推出了应用于移动终端的1A(华为的麒麟980就是使用寒武纪的IP设计)和MLU100智能处理卡,但除了在华为手机上使用之外,目前仍然未见到有规模的应用场景。

可见,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算法框架和算力核心并驱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芯片。

而徐直军首次发布华为AI战略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全球首个覆盖全场景人工智能的华为Ascend(昇腾)系列芯片以及基于华为Ascend(昇腾)系列芯片的产品和云服务。

通俗地来说,华为的全栈方案,一次性解决了人工智能基础支撑方面的两种最核心的能力,一是计算力——昇腾系列AI芯片,二是推出了华为自己的算法框架(MindSpore)。虽然徐直军在说明算法框架时轻描淡写,但在华为全栈方案的系统结构图中,华为将MindSpore与谷歌的TensorFlow并列在了一起。

10年研发费用占同期毛利33%

是什么给了华为和世界巨头拿技术抗衡的底气?

手机业务和5G技术不可不提,这两项业务,华为可以说是世界领军,在手机方面,是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品牌,在5G方面,更是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可以与美国高通、瑞典爱立信相匹敌的对手。

快速崛起的地位也在业绩上给出了反应。长江商报记者整理发现,华为2017年度净利润增长28%至475亿元人民币,对比2008年的78.48亿相比,10年翻了近6倍。

在此前,华为赶在苹果发布之前,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首款的七纳米芯片,而这也是中国首款高端芯片,毫无疑问,华为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科技的强势崛起。

与此同时,华为在研发上的大笔投入与专注也超出业内标准。过去10年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921.1亿,占同期销售毛利的32.9%;而思科同期研发投入577.43亿美元,占销售毛利的20.84%。在研发投入的规模体量上,二者已经非常接近,但在研发投入的力度上,华为要远远超过思科公司。三星在过去10年投入研发经费总额为975亿美元,平均占销售毛利率的比重为17.82%。

华为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能终端将达到400亿,智能助理普及率将达到90%,企业数据使用率将达到86%,智能将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AI作为一种新的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将改变每个行业和每个组织。

关键字:巨头研发国际芯片

本文摘自:长江商报

x 华为借芯片进军AI比肩国际巨头 10年研发投入3921亿占毛利三成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华为借芯片进军AI比肩国际巨头 10年研发投入3921亿占毛利三成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15 22:36:11 本文摘自:长江商报

相对于BAT们业务垂直论,华为进军人工智能(AI)的步伐似乎相对晚了一些。

不过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华为就开始进入AI的研发,例如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对外界公布了华为的AI发展战略,以及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据了解,在通讯领域,像华为发布AI战略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不多见。

显然,这是继手机和5G事业崛起之后,华为为数不多的一次高调业务,也被业内视作蓄力抢占市场的又一个风口。

华为也在近几年奠定了绝对的市场基础。长江商报记者整理华为2018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发现,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率14%。而三年前,就在华为刚进军高端市场后的上半年经营业绩显示,华为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759亿元,同比增长30%,营业利润率为18%。也就是说,华为用了三年时间实现的营收增长几乎是翻倍的。

从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到消费者业务,华为经过前几年的技术试探,已经确定了下一个十年的技术突破口,而目前华为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显然是一种华为式的“饱和攻击”的方式,从底层核心原创技术出发,将优势延伸到各业务线,并在攻击的同时希望新的业务和商业模式诞生。

比肩国际AI巨头的技术实力

目前,业界公认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支撑是计算力、算法和大数据,中国除了在用户数据方面拥有量的优势之外,在算力和算法方面,特别是支撑算法的算法框架方面基本为零。

同样在计算力方面,受芯片影响,目前只有英伟达的Tesla成为了人工智能数据计算中心的主要力量,谷歌为了训练TensorFlow开发了TPU芯片,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处理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谷歌的TPU是专为机器学习而设计的芯片,它的优势是可以提高深度学习方面的训练能力。除此之外,英特尔也推出了Movidius VPU视觉处理单元,这是全球第一个配备专用神经网络计算引擎的系统芯片,主要应用于无人机、智能摄像头等领域,至于中科院系推出的寒武纪AI芯片,虽然推出了应用于移动终端的1A(华为的麒麟980就是使用寒武纪的IP设计)和MLU100智能处理卡,但除了在华为手机上使用之外,目前仍然未见到有规模的应用场景。

可见,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算法框架和算力核心并驱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芯片。

而徐直军首次发布华为AI战略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全球首个覆盖全场景人工智能的华为Ascend(昇腾)系列芯片以及基于华为Ascend(昇腾)系列芯片的产品和云服务。

通俗地来说,华为的全栈方案,一次性解决了人工智能基础支撑方面的两种最核心的能力,一是计算力——昇腾系列AI芯片,二是推出了华为自己的算法框架(MindSpore)。虽然徐直军在说明算法框架时轻描淡写,但在华为全栈方案的系统结构图中,华为将MindSpore与谷歌的TensorFlow并列在了一起。

10年研发费用占同期毛利33%

是什么给了华为和世界巨头拿技术抗衡的底气?

手机业务和5G技术不可不提,这两项业务,华为可以说是世界领军,在手机方面,是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品牌,在5G方面,更是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可以与美国高通、瑞典爱立信相匹敌的对手。

快速崛起的地位也在业绩上给出了反应。长江商报记者整理发现,华为2017年度净利润增长28%至475亿元人民币,对比2008年的78.48亿相比,10年翻了近6倍。

在此前,华为赶在苹果发布之前,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首款的七纳米芯片,而这也是中国首款高端芯片,毫无疑问,华为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科技的强势崛起。

与此同时,华为在研发上的大笔投入与专注也超出业内标准。过去10年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921.1亿,占同期销售毛利的32.9%;而思科同期研发投入577.43亿美元,占销售毛利的20.84%。在研发投入的规模体量上,二者已经非常接近,但在研发投入的力度上,华为要远远超过思科公司。三星在过去10年投入研发经费总额为975亿美元,平均占销售毛利率的比重为17.82%。

华为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能终端将达到400亿,智能助理普及率将达到90%,企业数据使用率将达到86%,智能将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AI作为一种新的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将改变每个行业和每个组织。

关键字:巨头研发国际芯片

本文摘自:长江商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