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美国是如何干掉日本的“芯片”行业的?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2-08 18:10:09 本文摘自:中国国际招标网

昨天华为的事情刷屏了。辉哥想说的是,其实看看商业史就知道,美国这一手其实都是老套路,为了维护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对追随者一向是不择手段的。

一、上世纪80年代遏制日本半导体行业就是一例。

日本自打二战战败之后就一门心思去挣钱,70多年的发展史中科技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股市、楼市涨了跌跌了涨,但依赖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即便有失落的二十年,也保持了不错的竞争力。

50年代,sony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到美国出差,引入了晶体管技术,这主要用来制造当时的高科技产品——收音机,很快成为爆款,其他公司纷纷引入晶体管,开始一窝蜂地制造收音机,本国消费能力有限,就用于出口。

1959年向美国出口了400万台,6年之后达到了2400万台,不过美国业内一致认为日本只是弄弄收音机之类的低端产品,对其构成不了实质性威胁。

更重要的是1959年,美国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 发明了集成电路。到了1970年,IBM 宣布在新推出的大型机中将使用半导体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开始替代磁芯,在半导体存储器中占据重要位置的DRAM内存芯片,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而不论是半导体还是集成电路,当时的主要中心都在军方,冷战时期,这点是可以理解的,60年代,美国军方的半导体需求超过了供应量的50%,集成电路达到了72%。

日本一点也没闲着,紧随美国的脚步。

美国搞出来集成电路没两年,日本也做了第一块集成电路。美国整出DRAM芯片不久,日本NEC也推出了自己的DRAM 芯片,不过技术稍逊。

此时,美国开始搞事了。日本一个公司叫卡西欧,他们当时主要生产计算器(现在也很多),高峰时,他们公司的产品占了全美市场的80%,1972年,美国借口计算器倾销,拒绝给日本提供核心 IC集成电路,日企大败落,市场份额一个腰斩接一个腰斩,两年后就降到27%。

日本急了,不给就自己造呗!他们当时采用的也是国家队的模式,成立了”DRAM制法革新”国家项目,怎么讲?就是政府牵头,联合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等等重要企业,大家凑份子筹资737亿日元设立研究所,其中光主管部门通产省就补助了291亿日元,占39.5%。

经济学家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系》一书中提出了“踢开梯子”的说法,讲的就是“一个人攀上高峰后,就会把身后的梯子一脚踢开,以免别人跟上来,以此来保证自己的优势”。

美国自打成了老大,就不断踹梯子,防止后面的人跟上来,冷战、贸易战都与此有关,日本在80年代风生水起,美国针对日本的汽车和芯片贸易制裁就没停止过。

芯片战争的时间值得解释下,1985年,是一个转折的年份,之前日本凭借多年的积累正在“买下美国”,对美贸易顺差极大,本国的房子、股市也都是飞涨,美国没办法,只好协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核心就是逼迫日元升值,让美元贬值,以此来增加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平衡美国的国际收支,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迎来失落十年。

而美国政府采取的一贯手段就是“剥洋葱”。啥意思呢?就是先提出一个原则性问题,里面对关键性问题一笔带过,如果这个原则性问题获得对方认可,那就针对这个潜藏的关键问题提出具体建议,真是一个心机婊啊。

关键字:行业芯片

本文摘自:中国国际招标网

x 美国是如何干掉日本的“芯片”行业的?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美国是如何干掉日本的“芯片”行业的?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2-08 18:10:09 本文摘自:中国国际招标网

昨天华为的事情刷屏了。辉哥想说的是,其实看看商业史就知道,美国这一手其实都是老套路,为了维护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对追随者一向是不择手段的。

一、上世纪80年代遏制日本半导体行业就是一例。

日本自打二战战败之后就一门心思去挣钱,70多年的发展史中科技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股市、楼市涨了跌跌了涨,但依赖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即便有失落的二十年,也保持了不错的竞争力。

50年代,sony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到美国出差,引入了晶体管技术,这主要用来制造当时的高科技产品——收音机,很快成为爆款,其他公司纷纷引入晶体管,开始一窝蜂地制造收音机,本国消费能力有限,就用于出口。

1959年向美国出口了400万台,6年之后达到了2400万台,不过美国业内一致认为日本只是弄弄收音机之类的低端产品,对其构成不了实质性威胁。

更重要的是1959年,美国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 发明了集成电路。到了1970年,IBM 宣布在新推出的大型机中将使用半导体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开始替代磁芯,在半导体存储器中占据重要位置的DRAM内存芯片,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而不论是半导体还是集成电路,当时的主要中心都在军方,冷战时期,这点是可以理解的,60年代,美国军方的半导体需求超过了供应量的50%,集成电路达到了72%。

日本一点也没闲着,紧随美国的脚步。

美国搞出来集成电路没两年,日本也做了第一块集成电路。美国整出DRAM芯片不久,日本NEC也推出了自己的DRAM 芯片,不过技术稍逊。

此时,美国开始搞事了。日本一个公司叫卡西欧,他们当时主要生产计算器(现在也很多),高峰时,他们公司的产品占了全美市场的80%,1972年,美国借口计算器倾销,拒绝给日本提供核心 IC集成电路,日企大败落,市场份额一个腰斩接一个腰斩,两年后就降到27%。

日本急了,不给就自己造呗!他们当时采用的也是国家队的模式,成立了”DRAM制法革新”国家项目,怎么讲?就是政府牵头,联合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等等重要企业,大家凑份子筹资737亿日元设立研究所,其中光主管部门通产省就补助了291亿日元,占39.5%。

经济学家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系》一书中提出了“踢开梯子”的说法,讲的就是“一个人攀上高峰后,就会把身后的梯子一脚踢开,以免别人跟上来,以此来保证自己的优势”。

美国自打成了老大,就不断踹梯子,防止后面的人跟上来,冷战、贸易战都与此有关,日本在80年代风生水起,美国针对日本的汽车和芯片贸易制裁就没停止过。

芯片战争的时间值得解释下,1985年,是一个转折的年份,之前日本凭借多年的积累正在“买下美国”,对美贸易顺差极大,本国的房子、股市也都是飞涨,美国没办法,只好协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核心就是逼迫日元升值,让美元贬值,以此来增加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平衡美国的国际收支,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迎来失落十年。

而美国政府采取的一贯手段就是“剥洋葱”。啥意思呢?就是先提出一个原则性问题,里面对关键性问题一笔带过,如果这个原则性问题获得对方认可,那就针对这个潜藏的关键问题提出具体建议,真是一个心机婊啊。

关键字:行业芯片

本文摘自:中国国际招标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