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软硬结合思必驰第一代AI芯片亮相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1-09 13:32:20 本文摘自:电子发烧友网

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火热,大量资本涌入,智能语音市场上诞生了一大批明星公司。而新年伊始,AI芯片战就已“打响”。

2019年1月2日,云知声举办了AI芯片战略发布会,公布多款AI芯片。仅隔两天,思必驰AI芯片暨战略发布会也在北京举行。2018年6月,思必驰正式多外公布AI语音芯片计划,当时一消息激起千层浪,时隔大半年,此款芯片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此次发布的AI语音芯片名为思必驰-深聪TAIHANG芯片(TH1520),是一款聚焦于语音应用场景下的AI专用芯片,主要面向智能家居、智能终端、车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各类终端设备。解决方案软硬兼具,包含算法+芯片,具有完整语音交互功能,能实现语音处理、语音识别、语音播报等功能,支持离线语音交互。

据悉,TH1520进行了算法硬件优化,基于双DSP架构,内部集成codec编解码器以及大容量的内置存储单元,同时,TH1520采用了AI指令集扩展和算法硬件加速的方式,使其相较于传统通用芯片具有10X以上的效率提升。此外,TH1520在架构上具有算力及存储资源的灵活性,支持未来算法的升级和扩展。

TH1520兼具低功耗及实用性,采用多级唤醒模式,内置低功耗IP,使其在always-on监听阶段的功耗低至毫瓦级,典型工作场景功耗仅需几十毫瓦,极端场景峰值功耗不超过百毫瓦。该芯片支持单麦、双麦、线性4麦、环形4麦、环形6麦等全系列麦克风阵列,同时支持USB/SPI/UART/I2S/I2C/GPIO等应用接口和多种格式的参考音,能在各类IOT产品中灵活部署应用。

思必驰官方介绍,第一代芯片主要做了指令级的扩展,增加了近二十条的深度学习计算指令。在思必驰第二代芯片将会进行门电路级的AI计算的重新架构。思必驰CTO周伟达表示,“将来的目标我们希望做更高能效的类人脑的芯片。”

小试牛刀 中芯国际跨界AI

不同于云知声、Rokid在公司内部成立独立部门进行研发,思必驰此款芯片由其2018年初成立的子公司“深聪智能”打造。细数深聪智能的背后,可谓是“惊喜连连”。

据周伟达所言,“在2017年6月思必驰就开始酝酿做芯片这件事。”之后于2018年3月联手中芯国际,双方共同注资成立上海深聪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从出资比例来看,尽管中芯国际持股比重不大,但也是其迈进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脚步”。在日前中芯国际2018财年Q3法说会上,其联席CEO梁孟松就曾表示中芯将加快技术研发的进度,并将跨足人工智能领域。

而随着全球整体经济大环境不确定因素,以及半导体行业逐渐进入淡季,中芯对淡季订单看法保守谨慎,此次小试牛刀也算得上是订单淡季的“多元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除深聪智能CEO由思必驰CTO周伟达担任外,其他两位高管也与中芯国际渊源已久。深聪智能执行副总裁吴耿源曾在中芯国际与台联电任运营研发主管;CTO朱澄宇曾任SMIC设计服务副总裁。

思必驰自制的首颗AI语音芯片,就是由中芯国际操刀,以40纳米工艺打造,约莫是2017年中启动该芯片项目后,在2018年8月进行流片,11月芯片出来后,现在处于采集样本阶段,预计2019年中将进入风险试产。

AI芯片——语音赛道的下一个竞技场

2018年,芯片成为了AI行业最受关注的热点,不少业内人士更是将这一年定义为“芯片元年”。国内互联网巨头中,阿里巴巴有平头哥,百度有昆仑芯片,腾讯也在“斥巨资”投资芯片公司;华为也推出AI芯片麒麟980。国内AI语音公司也将目光瞄向了AI语音专用芯片。2018年5月16日,云知声发布了首款面向物联网的AI系列芯片UniOne以及第一代芯片“雨燕”;5月24日,出门问问发布了国内首款已经量产的AI语音芯片模组“问芯”Mobvoi A1;6月26日,Rokid发布了旗下AI语音专用SoC芯片KAMINO18;2019年1月4日,思必驰正式发布其第一款AI芯片TH1520。

在全民造芯时代,AI芯片成为国内各个领域弯道超车的“杀手锏”。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AI芯片2020年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6亿美元,但显然在AI芯片领域,角逐才刚刚开启。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曾说过,当下的AI芯片市场被过度炒作。截至目前,AI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不管是智能音箱还是其他产品,都没有成为用户生活中的刚需产品。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和应用场景将不断涌现。需求驱动的AI芯片技术创新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更加紧密结合,推动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形成。

关键字:芯片

本文摘自:电子发烧友网

x 软硬结合思必驰第一代AI芯片亮相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软硬结合思必驰第一代AI芯片亮相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1-09 13:32:20 本文摘自:电子发烧友网

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火热,大量资本涌入,智能语音市场上诞生了一大批明星公司。而新年伊始,AI芯片战就已“打响”。

2019年1月2日,云知声举办了AI芯片战略发布会,公布多款AI芯片。仅隔两天,思必驰AI芯片暨战略发布会也在北京举行。2018年6月,思必驰正式多外公布AI语音芯片计划,当时一消息激起千层浪,时隔大半年,此款芯片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此次发布的AI语音芯片名为思必驰-深聪TAIHANG芯片(TH1520),是一款聚焦于语音应用场景下的AI专用芯片,主要面向智能家居、智能终端、车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各类终端设备。解决方案软硬兼具,包含算法+芯片,具有完整语音交互功能,能实现语音处理、语音识别、语音播报等功能,支持离线语音交互。

据悉,TH1520进行了算法硬件优化,基于双DSP架构,内部集成codec编解码器以及大容量的内置存储单元,同时,TH1520采用了AI指令集扩展和算法硬件加速的方式,使其相较于传统通用芯片具有10X以上的效率提升。此外,TH1520在架构上具有算力及存储资源的灵活性,支持未来算法的升级和扩展。

TH1520兼具低功耗及实用性,采用多级唤醒模式,内置低功耗IP,使其在always-on监听阶段的功耗低至毫瓦级,典型工作场景功耗仅需几十毫瓦,极端场景峰值功耗不超过百毫瓦。该芯片支持单麦、双麦、线性4麦、环形4麦、环形6麦等全系列麦克风阵列,同时支持USB/SPI/UART/I2S/I2C/GPIO等应用接口和多种格式的参考音,能在各类IOT产品中灵活部署应用。

思必驰官方介绍,第一代芯片主要做了指令级的扩展,增加了近二十条的深度学习计算指令。在思必驰第二代芯片将会进行门电路级的AI计算的重新架构。思必驰CTO周伟达表示,“将来的目标我们希望做更高能效的类人脑的芯片。”

小试牛刀 中芯国际跨界AI

不同于云知声、Rokid在公司内部成立独立部门进行研发,思必驰此款芯片由其2018年初成立的子公司“深聪智能”打造。细数深聪智能的背后,可谓是“惊喜连连”。

据周伟达所言,“在2017年6月思必驰就开始酝酿做芯片这件事。”之后于2018年3月联手中芯国际,双方共同注资成立上海深聪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从出资比例来看,尽管中芯国际持股比重不大,但也是其迈进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脚步”。在日前中芯国际2018财年Q3法说会上,其联席CEO梁孟松就曾表示中芯将加快技术研发的进度,并将跨足人工智能领域。

而随着全球整体经济大环境不确定因素,以及半导体行业逐渐进入淡季,中芯对淡季订单看法保守谨慎,此次小试牛刀也算得上是订单淡季的“多元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除深聪智能CEO由思必驰CTO周伟达担任外,其他两位高管也与中芯国际渊源已久。深聪智能执行副总裁吴耿源曾在中芯国际与台联电任运营研发主管;CTO朱澄宇曾任SMIC设计服务副总裁。

思必驰自制的首颗AI语音芯片,就是由中芯国际操刀,以40纳米工艺打造,约莫是2017年中启动该芯片项目后,在2018年8月进行流片,11月芯片出来后,现在处于采集样本阶段,预计2019年中将进入风险试产。

AI芯片——语音赛道的下一个竞技场

2018年,芯片成为了AI行业最受关注的热点,不少业内人士更是将这一年定义为“芯片元年”。国内互联网巨头中,阿里巴巴有平头哥,百度有昆仑芯片,腾讯也在“斥巨资”投资芯片公司;华为也推出AI芯片麒麟980。国内AI语音公司也将目光瞄向了AI语音专用芯片。2018年5月16日,云知声发布了首款面向物联网的AI系列芯片UniOne以及第一代芯片“雨燕”;5月24日,出门问问发布了国内首款已经量产的AI语音芯片模组“问芯”Mobvoi A1;6月26日,Rokid发布了旗下AI语音专用SoC芯片KAMINO18;2019年1月4日,思必驰正式发布其第一款AI芯片TH1520。

在全民造芯时代,AI芯片成为国内各个领域弯道超车的“杀手锏”。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AI芯片2020年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6亿美元,但显然在AI芯片领域,角逐才刚刚开启。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曾说过,当下的AI芯片市场被过度炒作。截至目前,AI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不管是智能音箱还是其他产品,都没有成为用户生活中的刚需产品。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和应用场景将不断涌现。需求驱动的AI芯片技术创新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更加紧密结合,推动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形成。

关键字:芯片

本文摘自:电子发烧友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