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技术探讨 → 正文

智慧改变企业,计算引领未来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5-23 12:38:34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9年5月23日,由主流企业级IT媒体企业网D1Net、CIO智力分享平台信众智联合主办的2019 CIOC全国CIO大会于新疆·乌鲁木齐阜康市盛大举办,大会汇集了来自国药集团、东方航空、泸州老窖、李宁集团、罗莱生活、石化盈科、万家乐、前途汽车、联合汽车电子、鲁花集团、安徽投资集团、蓝思集团等400余家大中型企业的信息主管,以及众多企业信息化一线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以“新技术赋能业务新场景”为主题,围绕数字化转型、信息安全、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中台建设等行业热点,共同探讨企业在信息化与数字化历程的难点与机遇。
 
以下为现场速记。
 
浪潮企业推进部总经理 刘志勇
 
刘志勇: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其实在过去的这几年里面,在互联网、IT、信息化这个圈子发生了很多事情,雷总刚才讲我们现在信息化的改革和变革已经到了一个深水区,是否进入深水区其实大家都已经在这个业务里面,大家肯定都有体会,但是有不同的解读,是否进入深水区有不同的角度解释这件事情。我也从我们的角度给大家做一个解释。
 
2018年全球x86的增长是34.5%,我从业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里面某个硬件突然有全球范围内30、40%的增长的情况是不太多的,全球是34.5%,在中国的增长超过5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相关的、大数据相关的、云相关的业务已经在企业里面真实地开展起来了。与此同时,在存储上相对应的增长也到了20%,网络部分的增长是比较正常的,如果随着5G的进一步推开,我相信未来一段时间的网络增长也会达到很快的状态。从全球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现在IT信息化的变革到了深水区的阶段。
 
在过去的若干年里面,我们用这张图计算每个人的关系、国家的关系、企业的关系。左边这张图是全球GDP排名最靠前的国家,右边是服务器在这些国家当年的发货量。这是已经更新过的,2018年中国的GDP 13.5万亿,对应的服务器的发货量大概是330万台,美国是20.5万亿的GDP,但是他的服务器发货量是447万台。后面的数据我们没有标,但是我们现在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服务器的发货量和这个国家的GDP是有正相关的关系的。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国家所拥有的计算能力和他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直接关系的。在右边这张图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面,从2009年到2019年差不多10年时间里面,基于互联网的消费的增长大概是30倍。基于传统的线下的买卖也是在增长,但是在10年的时间里面增长了2.5倍,在这里我们从市场的角度再来解释计算力对企业的重要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这里还有一个对比,右边这个图是2007年的时候全球Top10市值最大的企业,大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基本上除了微软以外其他都是很传统的电信公司、金融、能源企业。但是到了2018年8月30日那一天Top10的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传统的企业已经很少了,几乎都是这几年新兴的公司。虽然苹果很老,但是最早他也是生产自己的硬件,最后是基于自己的硬件建立了一个很完整的IT生态。在这里面我们也能看到,今天创造自身价值和客户价值的时候越来越多信息化企业,跟IT相关、跟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而且都不是生产硬件的,都是生产数据的,提供数据服务的,能够真正变成市场最顶级的公司。我相信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年里面,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
 
我们说信息化导致企业的变化、导致企业有一些深刻的变革,这是很具体的,可以用一些例子来对应。我们一个一个看。首先是提高工作效率,今天我们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十几年前、二十年前是不太一样的,那个时候我们只是把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挪到IT上,最早是挪到PC上、挪到服务器上、挪到机房里面,直到今天业务是跑在数据中心上的。但是现在的情况还是有些变化的,它不是把业务、把自己的管理挪到数据中心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智慧化的选择出现了。
 
德勤用机器人去代替人做整个业务的管理,因为他是做审计、做财务、做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服务,他用机器来取代人以后工作效率提高10倍到20倍,在他所有的数据报表和工作流程的严谨性以及给出结果的合规性上有大幅的提升。
 
这是平安的案例,我们和平安也是深度的合作。在扩大服务范围里面,我们以前有想做的事情做不了,比如说平安科技给动物,给牧场的牛、羊做保险,这个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以前做不了,因为人没有办法识别牛和马,两头牛不同,但是你说不清楚,当牧场有200头牛的时候你怎么识别它。我们说人脸识别,平安用牛脸识别,用机器视觉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甄别它的特性。于是你原来做不了的业务,今天已经可以做了。
 
在商业模式上的改变,这两年商业模式的颠覆很多。比如说以前骑自行车出行,正常情况下可以去买一辆自行车,当然有的人说可以租,但是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我们买自行车是买了它的所有权,是归你自己的,同时你也买了它的使用权,因为是你买的自行车,你可以自己骑。共享单车其实你买的是它很少一段时间的使用权,但是没有买它的所有权,自行车不是你的,但是在那段时间你可以享受它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商业模式的改变也是由互联网的应用催生出来的。
 
对于自动驾驶这个业务出现以后,它就会产生一个全新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是不存在的。比如说我们和整车厂、车企沟通得比较多,我们在和一些车企做联合实验室的联合开发工作,比如说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自动驾驶的领域不是说人不在车上就可以了,如果人不去开车,但是如果人还在车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他在途的时间里面是有非常多的可能的服务的。这个市场以前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未来的若干年里面就会存在,这个市场就会被创造出来。
 
未来的变革总是有一个方向的,它不是随机的方向。浪潮的看法,我们认为未来会朝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方向去发展,接下来我会讲一下我们的看法。
 
首先第一个是云计算的本质,我们的看法是管理思想的变化。很多人会认为说IT信息化的改变,CIO角色的改变或者CIO想事情跟以前不一样,这个看起来好像是IT的变革,与信息技术的变革相关,为什么是整个企业管理思想的变化?我解释一下这个事,其实也很简单。今天CIO在企业里面的价值和说话的分量是越来越重的,因为有了云计算以后,我们越来越多的管理是放在云上的,云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说信息孤岛的问题、业务不能统一管理的问题、包括以前我们讲数据大集中,为什么讲数据大集中,因为数据不集中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才讲数据大集中。包括以前采购或者业务部署的时候,我们会面临很多分公司、子公司甚至是投资公司等,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前很多小规模的公司变得越来越规模,业务范围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深入,变成那个领域的专家,可能公司并不大,但是很专业。对于大的公司,现在越来越集团化,业务的视野范围从中国扩展到全世界,这个趋势在大企业里面发生的是极为普遍的,几乎是100%。从我们的角度,我们接触到大中型企业的CIO基本上都会考虑怎么在全世界范围内做业务。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的发展在中国已经跟20、30年前不一样了,因为公司的CIO、董事长这一层的领导想的事情不一样,同时我们的CIO、CTO想的事情跟以前也不太一样了。
 
第二个是业务诉求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这几年互联网时代,因为它太快,我们基本上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热点。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电子商务,我们没有电子商务可能东西卖不出去,甚至有的出现一个奇迹,这个公司很小,几乎没有听到过,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面就变得非常大。比如说三只松鼠,最早是卖坚果的,但是没几年就上市了。因此企业诉求发生很大的变化,要快、要有效率、要敏捷、要有弹性,而且不能重复投资、没完没了的花钱。
 
最后云计算是我们在整个IT信息管理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它表面上是设备的集中,实际上是管理权的集中,云计算是未来变革的必由之路。
 
现在云有很多争论,但是我们无意去看各种争论,我们只是看一些市场的实际情况。在中国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里面目前还是多云的选择更多一些。这个是我们的调研数据,在这个数据里面,大概有3%的企业对于云没有什么看法、没有什么计划,这个比例很低。3%的客户说我只考虑私有云,其它的不考虑,我觉得他是出于安全、对于服务商的不信任、出于对公司内部的保密等各种因素,这个比例非常低,大概只有3%。纯粹选公有云的企业,就是目前确定以后未来走在公有云的平台上,这个部分大概占到10%。剩下80%多的客户会选择多云。这是来自CIO较大范围的一个调研。
 
在选择多云的CIO里面,我们再把它分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9%的会直接考虑各种各样的私有云的方案,17%会更多的考虑跟公有云相关的接口、连接等,有58%还是放在多云上。这是在这里面我们看到的一个情况,我觉得可能未来对于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多云更合理。我们现在的IT已经跟以前不太一样了,传统IT是指中间圆圈蓝色部分,比如说电子商务、CRM、OA、研发等,一直到生产管理层,这是我们最熟悉的IT部分。但是随着5G的发展,你肯定会往下延伸,就是到最下面的工控系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OT部分。未来IT和OT一定会连起来,如果5G真的发展起来,它上面跑的数据的速度以及传输能力、承载能力等都是几倍、十几倍、上百倍的增长。所以我们把蓝色部分和最下面的工控系统连起来,就是IOT,IT和OT的融合。
 
我们还要考虑横向的打通,因为任何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供应商,如果我是一个制造型企业,我要有自己零部件的供应商,还有代工厂和经销商,还有服务商,最典型的是4S店,卖车的不会把车全部都自己卖,好像没有这样卖汽车的。我们再扩展一下,这才是我们企业真正意义上面临的IT环境。我们要管好自己,管好业务系统、管好生产系统,还要跟上游的供应商连接在一起,还要和我下游的服务商、分销商连接在一起,在圆圈下面还有一层,就是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跟工业互联网的连接、跟行业云的连接。工业互联网我想不会有人质疑,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实现是国家战略,这个是一定会实现的。
 
我们在很多行业看到的,不管是家电的、还是物流的、还是零售的都有自己的行业云。所以如果你再把上面加上去,就会变成上面是行业云,中间管自己,从左边跟供应商连接,从右边和服务商、和自己的渠道连接,如此复杂的多向的接口,就意味着企业面临复杂的IT管理的局面,所以导致我们未来多云的选择很可能是大家自然而然的选择。
 
我们看一下云的实施过程,当然有很多的方式,云其实就两件事要做,它跑在虚机上、跑在容器上,不管是虚机还是容器,它都是装在硬件上的。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服务器爆发是2017年7、8月份开始的,一直维持到2018年年底,差不多6个季度的时间一直保持50、60%的增长。在去年浪潮作为传统的IT技术构架的供应商,我们在全球的增长是54%,我们的出货量大概是81万台。我们在国内的增长可能不只这个数,国内的增长大约是106%。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在中国这几年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不管是软件的投入、硬件的投入、基础建设的投入,应该说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另外一个角度我也认为可能是国家的意志,包括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跟美国的贸易战。
 
但是光有硬件行不行,浪潮也没有意愿说以后永远变成一个简单的服务器供应商,我们觉得这条路其实是走不了太远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办法给客户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服务。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开源软件和应用软件等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方面我们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比如说我们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增长上,市场增长率是国内第一的。我们在政务云,中国政府市场的云平台的占有率我们是第一的。OpenStack中国区是第一的。云管理平台也进入云管理者的上线,政府政务方面确实是浪潮传统优势的行业。单一云平台物理服务器的节点已经达到400多个。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今天希望能够转型成既能提供硬件的基础平台和计算力,同时也能提供必要的基于云的实时的服务。
 
接下来探讨一下大数据,在过去的传统行业里面,在没有IT的时候基本上全是线下的,是一维的,只有线下。因为你没有其它的交易方式,人只有见面才能交易。后来随着IT技术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我们开始可以不见面了,我们基于互联网就可以完成某种交易甚至各种各样的交易。现在很多人说万能的淘宝,现在淘宝飞机大炮可能够呛,但是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几乎你能想到的都有,你想不到的都有。而且你不需要一定要看那个东西,不一定非要跟商家见面。但是随着IT技术的再发展,我们马上就会进入三维的商业环境。
 
一维是在线下的,二维是线上+线下,三维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数据沉淀在各种各样的供应商、零售商、服务商手里,这部分的数据早晚会变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我们从原始数据积累,慢慢变成自己手里掌握业务信息,最后变成知识规律,到规律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拿它当作生产资料看,所以在未来数据就会变成生产资料。知识规律是从哪里来的呢?大量的信息总结出规律,最典型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是怎么来的、人工智能到底是怎么实现的?人工智能有两件事,第一是有足够多的数据,第二是通过算法找出这些数据的规律。比如说阿尔法狗下围棋到底是怎么做的,它就是大量棋局的研究,研究后通过某种算法,找出规律以后就比人类棋手下得好,它就是这样实现的。有了知识规律以后,原来的数据就会变成直接跟子生产相关的东西。
 
这是来自格力的,我们跟格力做了仿真系统,大概一两千万,今年还会扩容,大概是两三千万。这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而且是持续投入的体系。今天格力有几百万个商用空调放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各个地方,这些空调现在基本上里面都装了芯片,全部有卡。这些卡用来干什么?它会有大量的数据发往格力的数据中心,里面包括它的工况、环境温度、什么地方可能会有问题、这个东西跑了多久没有停机,以及很细微的包括环境、湿度等数据,几百万台设备放在外面,每天在发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他会考虑、他会看为什么这个空调在广州运行起来没有问题到了哈尔滨故障率偏高,他会做细微差别的考虑,再指导他的研发。为什么这个例子我们能够讲?因为它全是商用产品,商用产品基本上跟客户是有协议的,这个我特别问过有没有合规问题、法律问题,他说是没有的,我们有跟客户事先说过,客户同意就收集数据,不同意就不收集。它总的数据容量已经超过100P,但是听起来好像不是太大,每次发过来的环境温度的数据只有几字节,信息量总的容量并不是很庞大。分析完以后,这个可以变成未来研发的数据。
 
这是我们的智能工厂,浪潮本身是制造业,是生产电子设备的,我们自己设计主板和卡,也有跟芯片相关的设计,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制造业。在座有非常多CIO,我非常欢迎大家到浪潮的智能工厂去参观,因为参观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谈。我们也是基于大数据、各种各样数据采集的应用做了智能工厂,如果大家去参观走那条线,就是去年8月份习总书记走的那条线,我们已经固定线路了,就走那条线。在这里我也邀请大家,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随时安排。
 
这是头条,我们跟头条也有合作,头条很多放在公有云上,它必须跑在自己相应的硬件上,我们对他的一些机制和原理是比较清楚的。它的原理并不是很复杂,它就是看你喜欢什么、你看了什么、你推送了什么、你评论了什么,通过这个不断的进行精准的投放。所以我们看实际效果,精准投放以后的实际效果是什么呢?渗透率大概达到14.34%,每一台活跃终端就有14台用它的东西,当然是手机。这个是生产活动,只不过生产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
 
有了云、有了大数据,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你上了云以后便于管理,管理什么呢?管理很多的数据,刚才我们说IT数据、OT数据、CT数据,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要有一个智能化的结果,比如说我们最早能够让设备、机器、系统帮我们做决定,或者是给出一个很合理的建议、决策权,类似于智能化的BI系统等。这是我们和百度的合作,是用在首钢的钢包的检测上的。钢包的检测因为环境高温,其实人很难靠近那个东西,是一千多度的高温。以前只能停车,把机器停下来检测有没有裂纹等,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用这样的办法,完全靠机器视觉的方式,不断地给钢包拍照片,拍一张照片就看有没有典型裂纹。因为本身我自己是学压力容器的,我对这个原理还是比较清楚的。如果有裂纹就会爆炸,非常危险。那个裂纹拍了一张照片以后是有特征的,通过无数张几万张十几万张照片总结出裂纹的规律,只要符合这个视觉特征的规律就挑出来检修。这是典型的从数据到人工智能的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前我们的人工智能有很多东西是分离的,比如我有很多数据,我也有分析能力,但是怎么做?以前的做法是这么做的,我在一个人那儿买了一大堆的硬件,还有一些人帮我做数据相关的清理,我还要有一个作业调度流程、一个中间件去做作业调度,还有人要开发算法,你开发完算法以后最后要把那么多数据变成一个人工智能的模型、变成一个结果,它可以输出结果。今年4月份浪潮开始推一个新的系统,你看到的可能还是以前的硬件的样子,但是它里面的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首先它是一个很完善的基于运算的人工智能服务器设备,但是它在上面会直接把PaaS平台放在设备里面。第一它可以通过容器化的部署,开发也可以做到可视化,开发环境、数据资源通过PaaS平台可以有效打通。再往上一层是做机器算法的套件,这个我们也可以直接部署在设备里面,这是基于浪潮自己的经验做的开发。我们除了做一些硬件、软件之外,我们还做一些中间件的开发。最后我们可以做到一体化的交付,计算、存储、网络一体化集中在一起,把PaaS平台放在一起,把系统优化工具中间件也放在一起,完成整个系统调优以后我们交给用户的不是简单的设备,它看起来是以设备的形式存在,但是里面已经是一个很完善的人工智能的东西。
 
最后跟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对未来信息化变革的看法,我们坚持认为,未来计算一定是智慧的,因为你的企业需要是一个智慧型的企业,所以你的计算也应该是智慧的。智慧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构成的,云计算就是我们的生产力,因为你的计算力是由你的云系统和背后的整个系统构成和决定的。未来大数据是我们的生产资料,最后形成的是人工智能的结果。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键字:云计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智慧改变企业,计算引领未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技术探讨 → 正文

智慧改变企业,计算引领未来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5-23 12:38:34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9年5月23日,由主流企业级IT媒体企业网D1Net、CIO智力分享平台信众智联合主办的2019 CIOC全国CIO大会于新疆·乌鲁木齐阜康市盛大举办,大会汇集了来自国药集团、东方航空、泸州老窖、李宁集团、罗莱生活、石化盈科、万家乐、前途汽车、联合汽车电子、鲁花集团、安徽投资集团、蓝思集团等400余家大中型企业的信息主管,以及众多企业信息化一线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以“新技术赋能业务新场景”为主题,围绕数字化转型、信息安全、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中台建设等行业热点,共同探讨企业在信息化与数字化历程的难点与机遇。
 
以下为现场速记。
 
浪潮企业推进部总经理 刘志勇
 
刘志勇: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其实在过去的这几年里面,在互联网、IT、信息化这个圈子发生了很多事情,雷总刚才讲我们现在信息化的改革和变革已经到了一个深水区,是否进入深水区其实大家都已经在这个业务里面,大家肯定都有体会,但是有不同的解读,是否进入深水区有不同的角度解释这件事情。我也从我们的角度给大家做一个解释。
 
2018年全球x86的增长是34.5%,我从业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里面某个硬件突然有全球范围内30、40%的增长的情况是不太多的,全球是34.5%,在中国的增长超过5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相关的、大数据相关的、云相关的业务已经在企业里面真实地开展起来了。与此同时,在存储上相对应的增长也到了20%,网络部分的增长是比较正常的,如果随着5G的进一步推开,我相信未来一段时间的网络增长也会达到很快的状态。从全球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现在IT信息化的变革到了深水区的阶段。
 
在过去的若干年里面,我们用这张图计算每个人的关系、国家的关系、企业的关系。左边这张图是全球GDP排名最靠前的国家,右边是服务器在这些国家当年的发货量。这是已经更新过的,2018年中国的GDP 13.5万亿,对应的服务器的发货量大概是330万台,美国是20.5万亿的GDP,但是他的服务器发货量是447万台。后面的数据我们没有标,但是我们现在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服务器的发货量和这个国家的GDP是有正相关的关系的。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国家所拥有的计算能力和他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直接关系的。在右边这张图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面,从2009年到2019年差不多10年时间里面,基于互联网的消费的增长大概是30倍。基于传统的线下的买卖也是在增长,但是在10年的时间里面增长了2.5倍,在这里我们从市场的角度再来解释计算力对企业的重要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这里还有一个对比,右边这个图是2007年的时候全球Top10市值最大的企业,大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基本上除了微软以外其他都是很传统的电信公司、金融、能源企业。但是到了2018年8月30日那一天Top10的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传统的企业已经很少了,几乎都是这几年新兴的公司。虽然苹果很老,但是最早他也是生产自己的硬件,最后是基于自己的硬件建立了一个很完整的IT生态。在这里面我们也能看到,今天创造自身价值和客户价值的时候越来越多信息化企业,跟IT相关、跟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而且都不是生产硬件的,都是生产数据的,提供数据服务的,能够真正变成市场最顶级的公司。我相信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年里面,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
 
我们说信息化导致企业的变化、导致企业有一些深刻的变革,这是很具体的,可以用一些例子来对应。我们一个一个看。首先是提高工作效率,今天我们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十几年前、二十年前是不太一样的,那个时候我们只是把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挪到IT上,最早是挪到PC上、挪到服务器上、挪到机房里面,直到今天业务是跑在数据中心上的。但是现在的情况还是有些变化的,它不是把业务、把自己的管理挪到数据中心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智慧化的选择出现了。
 
德勤用机器人去代替人做整个业务的管理,因为他是做审计、做财务、做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服务,他用机器来取代人以后工作效率提高10倍到20倍,在他所有的数据报表和工作流程的严谨性以及给出结果的合规性上有大幅的提升。
 
这是平安的案例,我们和平安也是深度的合作。在扩大服务范围里面,我们以前有想做的事情做不了,比如说平安科技给动物,给牧场的牛、羊做保险,这个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以前做不了,因为人没有办法识别牛和马,两头牛不同,但是你说不清楚,当牧场有200头牛的时候你怎么识别它。我们说人脸识别,平安用牛脸识别,用机器视觉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甄别它的特性。于是你原来做不了的业务,今天已经可以做了。
 
在商业模式上的改变,这两年商业模式的颠覆很多。比如说以前骑自行车出行,正常情况下可以去买一辆自行车,当然有的人说可以租,但是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我们买自行车是买了它的所有权,是归你自己的,同时你也买了它的使用权,因为是你买的自行车,你可以自己骑。共享单车其实你买的是它很少一段时间的使用权,但是没有买它的所有权,自行车不是你的,但是在那段时间你可以享受它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商业模式的改变也是由互联网的应用催生出来的。
 
对于自动驾驶这个业务出现以后,它就会产生一个全新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是不存在的。比如说我们和整车厂、车企沟通得比较多,我们在和一些车企做联合实验室的联合开发工作,比如说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自动驾驶的领域不是说人不在车上就可以了,如果人不去开车,但是如果人还在车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他在途的时间里面是有非常多的可能的服务的。这个市场以前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未来的若干年里面就会存在,这个市场就会被创造出来。
 
未来的变革总是有一个方向的,它不是随机的方向。浪潮的看法,我们认为未来会朝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个方向去发展,接下来我会讲一下我们的看法。
 
首先第一个是云计算的本质,我们的看法是管理思想的变化。很多人会认为说IT信息化的改变,CIO角色的改变或者CIO想事情跟以前不一样,这个看起来好像是IT的变革,与信息技术的变革相关,为什么是整个企业管理思想的变化?我解释一下这个事,其实也很简单。今天CIO在企业里面的价值和说话的分量是越来越重的,因为有了云计算以后,我们越来越多的管理是放在云上的,云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说信息孤岛的问题、业务不能统一管理的问题、包括以前我们讲数据大集中,为什么讲数据大集中,因为数据不集中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才讲数据大集中。包括以前采购或者业务部署的时候,我们会面临很多分公司、子公司甚至是投资公司等,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前很多小规模的公司变得越来越规模,业务范围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深入,变成那个领域的专家,可能公司并不大,但是很专业。对于大的公司,现在越来越集团化,业务的视野范围从中国扩展到全世界,这个趋势在大企业里面发生的是极为普遍的,几乎是100%。从我们的角度,我们接触到大中型企业的CIO基本上都会考虑怎么在全世界范围内做业务。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的发展在中国已经跟20、30年前不一样了,因为公司的CIO、董事长这一层的领导想的事情不一样,同时我们的CIO、CTO想的事情跟以前也不太一样了。
 
第二个是业务诉求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这几年互联网时代,因为它太快,我们基本上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热点。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电子商务,我们没有电子商务可能东西卖不出去,甚至有的出现一个奇迹,这个公司很小,几乎没有听到过,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面就变得非常大。比如说三只松鼠,最早是卖坚果的,但是没几年就上市了。因此企业诉求发生很大的变化,要快、要有效率、要敏捷、要有弹性,而且不能重复投资、没完没了的花钱。
 
最后云计算是我们在整个IT信息管理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它表面上是设备的集中,实际上是管理权的集中,云计算是未来变革的必由之路。
 
现在云有很多争论,但是我们无意去看各种争论,我们只是看一些市场的实际情况。在中国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里面目前还是多云的选择更多一些。这个是我们的调研数据,在这个数据里面,大概有3%的企业对于云没有什么看法、没有什么计划,这个比例很低。3%的客户说我只考虑私有云,其它的不考虑,我觉得他是出于安全、对于服务商的不信任、出于对公司内部的保密等各种因素,这个比例非常低,大概只有3%。纯粹选公有云的企业,就是目前确定以后未来走在公有云的平台上,这个部分大概占到10%。剩下80%多的客户会选择多云。这是来自CIO较大范围的一个调研。
 
在选择多云的CIO里面,我们再把它分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9%的会直接考虑各种各样的私有云的方案,17%会更多的考虑跟公有云相关的接口、连接等,有58%还是放在多云上。这是在这里面我们看到的一个情况,我觉得可能未来对于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多云更合理。我们现在的IT已经跟以前不太一样了,传统IT是指中间圆圈蓝色部分,比如说电子商务、CRM、OA、研发等,一直到生产管理层,这是我们最熟悉的IT部分。但是随着5G的发展,你肯定会往下延伸,就是到最下面的工控系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OT部分。未来IT和OT一定会连起来,如果5G真的发展起来,它上面跑的数据的速度以及传输能力、承载能力等都是几倍、十几倍、上百倍的增长。所以我们把蓝色部分和最下面的工控系统连起来,就是IOT,IT和OT的融合。
 
我们还要考虑横向的打通,因为任何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供应商,如果我是一个制造型企业,我要有自己零部件的供应商,还有代工厂和经销商,还有服务商,最典型的是4S店,卖车的不会把车全部都自己卖,好像没有这样卖汽车的。我们再扩展一下,这才是我们企业真正意义上面临的IT环境。我们要管好自己,管好业务系统、管好生产系统,还要跟上游的供应商连接在一起,还要和我下游的服务商、分销商连接在一起,在圆圈下面还有一层,就是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跟工业互联网的连接、跟行业云的连接。工业互联网我想不会有人质疑,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实现是国家战略,这个是一定会实现的。
 
我们在很多行业看到的,不管是家电的、还是物流的、还是零售的都有自己的行业云。所以如果你再把上面加上去,就会变成上面是行业云,中间管自己,从左边跟供应商连接,从右边和服务商、和自己的渠道连接,如此复杂的多向的接口,就意味着企业面临复杂的IT管理的局面,所以导致我们未来多云的选择很可能是大家自然而然的选择。
 
我们看一下云的实施过程,当然有很多的方式,云其实就两件事要做,它跑在虚机上、跑在容器上,不管是虚机还是容器,它都是装在硬件上的。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服务器爆发是2017年7、8月份开始的,一直维持到2018年年底,差不多6个季度的时间一直保持50、60%的增长。在去年浪潮作为传统的IT技术构架的供应商,我们在全球的增长是54%,我们的出货量大概是81万台。我们在国内的增长可能不只这个数,国内的增长大约是106%。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在中国这几年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不管是软件的投入、硬件的投入、基础建设的投入,应该说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另外一个角度我也认为可能是国家的意志,包括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跟美国的贸易战。
 
但是光有硬件行不行,浪潮也没有意愿说以后永远变成一个简单的服务器供应商,我们觉得这条路其实是走不了太远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办法给客户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服务。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开源软件和应用软件等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方面我们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比如说我们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增长上,市场增长率是国内第一的。我们在政务云,中国政府市场的云平台的占有率我们是第一的。OpenStack中国区是第一的。云管理平台也进入云管理者的上线,政府政务方面确实是浪潮传统优势的行业。单一云平台物理服务器的节点已经达到400多个。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今天希望能够转型成既能提供硬件的基础平台和计算力,同时也能提供必要的基于云的实时的服务。
 
接下来探讨一下大数据,在过去的传统行业里面,在没有IT的时候基本上全是线下的,是一维的,只有线下。因为你没有其它的交易方式,人只有见面才能交易。后来随着IT技术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我们开始可以不见面了,我们基于互联网就可以完成某种交易甚至各种各样的交易。现在很多人说万能的淘宝,现在淘宝飞机大炮可能够呛,但是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几乎你能想到的都有,你想不到的都有。而且你不需要一定要看那个东西,不一定非要跟商家见面。但是随着IT技术的再发展,我们马上就会进入三维的商业环境。
 
一维是在线下的,二维是线上+线下,三维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数据沉淀在各种各样的供应商、零售商、服务商手里,这部分的数据早晚会变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我们从原始数据积累,慢慢变成自己手里掌握业务信息,最后变成知识规律,到规律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拿它当作生产资料看,所以在未来数据就会变成生产资料。知识规律是从哪里来的呢?大量的信息总结出规律,最典型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是怎么来的、人工智能到底是怎么实现的?人工智能有两件事,第一是有足够多的数据,第二是通过算法找出这些数据的规律。比如说阿尔法狗下围棋到底是怎么做的,它就是大量棋局的研究,研究后通过某种算法,找出规律以后就比人类棋手下得好,它就是这样实现的。有了知识规律以后,原来的数据就会变成直接跟子生产相关的东西。
 
这是来自格力的,我们跟格力做了仿真系统,大概一两千万,今年还会扩容,大概是两三千万。这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而且是持续投入的体系。今天格力有几百万个商用空调放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各个地方,这些空调现在基本上里面都装了芯片,全部有卡。这些卡用来干什么?它会有大量的数据发往格力的数据中心,里面包括它的工况、环境温度、什么地方可能会有问题、这个东西跑了多久没有停机,以及很细微的包括环境、湿度等数据,几百万台设备放在外面,每天在发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他会考虑、他会看为什么这个空调在广州运行起来没有问题到了哈尔滨故障率偏高,他会做细微差别的考虑,再指导他的研发。为什么这个例子我们能够讲?因为它全是商用产品,商用产品基本上跟客户是有协议的,这个我特别问过有没有合规问题、法律问题,他说是没有的,我们有跟客户事先说过,客户同意就收集数据,不同意就不收集。它总的数据容量已经超过100P,但是听起来好像不是太大,每次发过来的环境温度的数据只有几字节,信息量总的容量并不是很庞大。分析完以后,这个可以变成未来研发的数据。
 
这是我们的智能工厂,浪潮本身是制造业,是生产电子设备的,我们自己设计主板和卡,也有跟芯片相关的设计,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制造业。在座有非常多CIO,我非常欢迎大家到浪潮的智能工厂去参观,因为参观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谈。我们也是基于大数据、各种各样数据采集的应用做了智能工厂,如果大家去参观走那条线,就是去年8月份习总书记走的那条线,我们已经固定线路了,就走那条线。在这里我也邀请大家,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随时安排。
 
这是头条,我们跟头条也有合作,头条很多放在公有云上,它必须跑在自己相应的硬件上,我们对他的一些机制和原理是比较清楚的。它的原理并不是很复杂,它就是看你喜欢什么、你看了什么、你推送了什么、你评论了什么,通过这个不断的进行精准的投放。所以我们看实际效果,精准投放以后的实际效果是什么呢?渗透率大概达到14.34%,每一台活跃终端就有14台用它的东西,当然是手机。这个是生产活动,只不过生产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
 
有了云、有了大数据,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你上了云以后便于管理,管理什么呢?管理很多的数据,刚才我们说IT数据、OT数据、CT数据,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要有一个智能化的结果,比如说我们最早能够让设备、机器、系统帮我们做决定,或者是给出一个很合理的建议、决策权,类似于智能化的BI系统等。这是我们和百度的合作,是用在首钢的钢包的检测上的。钢包的检测因为环境高温,其实人很难靠近那个东西,是一千多度的高温。以前只能停车,把机器停下来检测有没有裂纹等,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用这样的办法,完全靠机器视觉的方式,不断地给钢包拍照片,拍一张照片就看有没有典型裂纹。因为本身我自己是学压力容器的,我对这个原理还是比较清楚的。如果有裂纹就会爆炸,非常危险。那个裂纹拍了一张照片以后是有特征的,通过无数张几万张十几万张照片总结出裂纹的规律,只要符合这个视觉特征的规律就挑出来检修。这是典型的从数据到人工智能的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前我们的人工智能有很多东西是分离的,比如我有很多数据,我也有分析能力,但是怎么做?以前的做法是这么做的,我在一个人那儿买了一大堆的硬件,还有一些人帮我做数据相关的清理,我还要有一个作业调度流程、一个中间件去做作业调度,还有人要开发算法,你开发完算法以后最后要把那么多数据变成一个人工智能的模型、变成一个结果,它可以输出结果。今年4月份浪潮开始推一个新的系统,你看到的可能还是以前的硬件的样子,但是它里面的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首先它是一个很完善的基于运算的人工智能服务器设备,但是它在上面会直接把PaaS平台放在设备里面。第一它可以通过容器化的部署,开发也可以做到可视化,开发环境、数据资源通过PaaS平台可以有效打通。再往上一层是做机器算法的套件,这个我们也可以直接部署在设备里面,这是基于浪潮自己的经验做的开发。我们除了做一些硬件、软件之外,我们还做一些中间件的开发。最后我们可以做到一体化的交付,计算、存储、网络一体化集中在一起,把PaaS平台放在一起,把系统优化工具中间件也放在一起,完成整个系统调优以后我们交给用户的不是简单的设备,它看起来是以设备的形式存在,但是里面已经是一个很完善的人工智能的东西。
 
最后跟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对未来信息化变革的看法,我们坚持认为,未来计算一定是智慧的,因为你的企业需要是一个智慧型的企业,所以你的计算也应该是智慧的。智慧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构成的,云计算就是我们的生产力,因为你的计算力是由你的云系统和背后的整个系统构成和决定的。未来大数据是我们的生产资料,最后形成的是人工智能的结果。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键字:云计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