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媒资公有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应用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23 20:12:03 本文摘自:it168网站

1、前言

目前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一个被多屏幕环绕的世界里。每天对于媒体的消费也都是从屏幕上得来的,而且主要是四个屏幕(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未来对于媒体的发展也是基于几个关键点,一是内容的可点播化,二是内容载体的便携性,三是对于用户是否能够提供可参与的服务,四是随时随地的接入。这些是全媒体新媒体发展的关键点,媒体发展的思路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关键点,实现向新媒体的转型,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而且“受众”(Consumer)这个词也开始发生转变,产生了一个新词Prosumers(专业的受众 Professional Consumers)。例如现在的OTT服务、微博、知乎等,用户能够得到定制化的服务,现在的用户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复合体。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我们的硬件、内容、服务、对象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是大数据时代,全媒体因为有了大数据的基础,才能将所有同类信息的数据集成在一起。比如你坐在大屏幕面前看一场国足的比赛,国足输球了,利用新媒体,能够选择每一个防守失误的细节,进球回放等等;而在传统媒体时代,会在输球之后大篇幅介绍场地问题,天气原因,传统媒体需要去寻找受众。在全媒体时代,不需要去选择受众,而是由受众去选择内容。从这个特点上看,全媒体是面对全民覆盖的。

从面向全民的属性开始,再到让受众自主选择,接着允许用户原创。这是目前全媒体时代的特点。每一次媒体革新, 都离不开技术进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成为全媒体数据中心加速的强力引擎。一方面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资源池化,整合统一的素材采集和汇聚平台,结合随时随地的宽带服务,可以快速的获取媒体素材,提升素材采集效率;另一方面混合云平台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实现外景和新节目低成本快速部署,采编人员能应用智能终端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节目编辑、制作和发布,提升了节目制作效率;第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高性能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以快速、准确地发现用户的需求,挖掘内容的价值,实现精准传播和智能运营。因此融合媒体云是全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华为媒体云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扫清了最后的技术障碍。以用户为主,强调用户体验。是全媒体发展的需求,也是华为媒体云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分析媒体云的发展趋势,首先分析全媒体时代的发展。

2、全媒体时代的现状和趋势

2.1为什么要发展全媒体

传统广电的内容生产是以频道为中心,在此基础上的是垂直的组织结构,记者、制作人等内容的生产者都是从属于某个频道或节目,而每个频道或节目都会形成一个单独的内容生产单位。见图1:

媒资公有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应用

▲图1 网岛化架构的生产模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种网岛化的结构下,每个内容生产单位独立成产,独自建立IT资源,内容在内部封闭式的传播。这样就导致在传统生产模式下产生大量重复内容,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比如,同一个台里的不同栏目会派出各自的节目制作团队,去报道同意重大内容,不仅造成了浪费,还形成了不必要的台内竞争。进一步的,在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的大趋势下,制作团队的网岛化不利于台内IT资源的弹性扩充。对于突发的节目制作需求,会因为IT资源独立而无法满足。因此传统的广电内容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媒介融合下全媒体传播的需求。各大电视台急需向全媒体的方向发展。

2.2全媒体的定义和分类

随着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基于媒介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融合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内容融合,在ICT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跨平台和跨媒体的背景下,不同媒介的内容能够成为适用于多个平台传播的融合产品;第二个维度是渠道融合,不同传播渠道之间通过新技术的发展实现的融合和互联互通;第三个维度是终端融合,媒体终端能够整合多种不同的媒介功能,用户可以方便的访问开放信息平台,从而获得信息和用户所需的服务。

而全媒体也分为广电全媒体和报业全媒体,本文主要讨论广电全媒体。广电全媒体是指传统广电传媒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以ICT技术为基础,以传统广电业务为核心,在融合多种传播渠道的基础上构建开放信息平台,形成一云多屏式的新型传播格局,以提升传播效力和市场盈利能力。

我国全媒体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台网合一模式,台网合一是指传统广电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直接打通各媒体渠道,通过整体的业务流程和组织重构,达到“集约化生产、多渠道分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格局,实现多种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当前部分广电传媒积极探索的“融合新闻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都属于融合式全媒体的发展方式。融合式全媒体是从根本上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变革,将传统广电从单一媒体改造成为多种媒体的复合,这需要从内容生产流程上进行重构,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改造,以及多媒体平台的开发与运营,实现内容的跨载体多终端即时分发。英国的BBC是台网融合的典型案例。

第二类是台网分立模式,台网分立是指在不改变传统广电媒体现有体系和结构的前提下,依托于母体的各种资源,广电新媒体按照市场规律和媒介特性独立发展,网台各自运营,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行发展的格局。广电全媒体在这种模式下,呈现的是一种扩张的态势,是通过不断地增加新的媒体运营平台来拓展市场和传播渠道。扩张式全媒体不需要对原有的流程做大的更改,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影响小,是目前比较现实的选择。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建立一种沟通渠道,这样才能将传统广电媒体的资源延伸至新媒体。

第三类是共享平台式全媒体。这个的典型代表是CUTV(城市联合电视台),这种发展方式不改变现有的媒体格局,通过不同网台的分立发展,共享内容,技术和人才。这种方式对于市场规模、内容资源有限的市级广电媒体而言,是比较现实的方案。

第四类是渠道式全媒体。目前的大趋势是媒介融合,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不同传播渠道的内容需要互联互通,内容共享。用户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需要实现内容的分享与接收。而目前ICT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的这种需求成为了可能。许多娱乐节目,除了通过电视直播外,还在通过手机,电脑,微博,等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这种方式对于电视台的IT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3全媒体发展的困局

目前全媒体的发展事关重大,对于大多数广电媒体,这关系到行业的兴衰和广电机构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形势下,必然会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资源困境,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殊性,在采编播管存的过程中产生高额的带宽成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成本,这些对于广电媒体是一项极大的开支。而传统的方式下带宽,服务器需要自建,而存储又由于峰值业务的需求导致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急需寻求媒资云的解决方式。

其次是IT能力不足和人才的稀缺,全媒体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网络等各方面的IT人才的支持。在各地市台内,由于IT能力参差不齐,IT人才的短缺,无法保证电视台的全媒体业务的构建和维护。如果寻求云服务的方式就能够有效的弥补IT能力不足的问题。

最后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由于广电行业版权的重要性,如果不构建自己的新媒体渠道,传统广电行业的视频内容很容易在全媒体时代被边缘化和侵占。在全媒体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新媒体渠道的发展和内容的维护。通过发展广电媒资云,能够利用云平台的先天优势来发展自身的新媒体平台。

3、华为媒资云的解决方案和案例

3.1华为媒资云的解决方案

基于我们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媒体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媒体云不等同于一般性企业云,一般性的企业云计算架构很难满足媒体业务需求。从媒体数据的特征来看:大、不易搬动,但需要广泛共享;半结构化,海量媒体资产长期保存;素材快速检索与回迁决定了制作效率。从IT架构来看:对视频文件处理涉及时延、带宽、安全性与RPO/RTP都有很高要求,且需要具备平滑向4K、8K演进的能力。

华为经过多年与合作伙伴在媒体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实践,一直聚集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的效率提升,为媒体行业专业节目制作提供融合媒体云解决方案。首先针对媒资行业的业务系统进行可云化分析。提出了“三统一,三池化”的概念,包括:统一存储,存储池化;统一计算,计算池化;统一网络,消息数据总线网络IP化。

媒资云解决方案总体思路是公有云+专属云=混合云,其中专属云解决统一问题,公有云解决业务弹性问题。对于体量足够的专属云可以考虑RSDC驻地云模式。具体是利用专属云来打造全台网,目标是实现存储统一、网络统一和计算统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台内的资源孤岛,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TCO(总拥有成本从产品采购到后期使用、维护的总的成本),提升运维效率。公有云能够解决一些峰值的带宽和存储需求,同时实现差异化存储。

具体的解决方案包括云制作,双池子,云共享,云托管,视频专网等。其中云制作的解决方案指使用云端资源,提供素材云回传及云编辑、云合成服务;云端低码流制作;云端新媒体低码流合成,高码流合成。主要用于综艺类节目的外场拍摄回传,新闻类节目的制作。由于这种方式使用云节点骨干网,安全可靠,广域链路加速能够解决异地传输问题,提升传输效率;利用VM+GPU(VM:虚拟机)实现云端合成;能够降低人力投入、降低台内存储容量。

双池子指的是台内搭建足够体量的驻地化资源池形成专属云,协同就近公有云节点构建混合云,提供在线存储、计算、网络,近线、离线存储以及备份归档等服务,这种解决方案的好处有:资源共享,集约化使用,满足业务弹性需求;解决归档备份的问题;以服务形式展开,降低Capex(资本支出)。如图2:

媒资公有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应用

▲图2 双池子模式的组网方式

 

云共享指组合公有云+私有云(或专属云)构建协同的云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垮电视台云交换、台网云协同,包括云编辑、云发布、传统发布等功能。可以实现电视台间共享素材;OTT(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信息)业务,多屏化展现。该方案的好处有:跨台内容互动共享,一次收录,多次使用;云端不受场地限制;台网联动,多屏快速部署;基于服务,云端存储,云端合成。

云托管指利用云资源来满足云转码、云编辑、云存储、云传输;租赁IT设备来满足数据库物理机、防火墙、F5等;还能实现已有设备托管。应用场景包括,在线视频点播、直播;互联网门户、应用和电商商城。支持业务弹性,支持高性能、安全、可靠性要求,保护已有设备投资。

视频专网指的是中心节点与区域节点通过云服务传输专网互联,而边缘节点与区域节点之间通过公网VPN(虚拟专用网络)互联;应用场景包括智能CDN(内容分发网络)构建,动态类业务全国性快速部署上线和构建安全虚拟专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共建视频专网,保障视频传输稳定性和实时性;共建智能化CDN,全网全地域的连接。

3.2华为媒资云的具体案例

3.2.1云回传实施案例

涉及外景拍摄的大型综艺节目或专题节目,比如《奇妙的朋友》这类顶级节目,往往90分钟的节目需要拍摄上千小时的素材,每档高清节目每天产生的素材量就多达几十TB字节。如果未来采用4K,素材量还会增加4倍以上。

如此海量的素材如何回传台内,快速进行节目制作呢?我们将介绍某综艺节目外场拍摄素材回传的实际情况,传统的制作方式如图3所示:

媒资公有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应用

▲图3 传统的制作模式

 

每档节目每天素材拷贝、运输、上载耗费了24小时,约18人天的工作量。如果按每月平均8档节目估算,消耗人力多达144人月

华为融合媒体云方案在两方面做了创新,替代了传统专人拷贝、运输、回台整理上载的模式

首先,通过广域专线将外场拍摄点和公有云联接起来。创新的广域链路加速算法,优化链路传输有效带宽,从传统的40%提升到80%,工作人员在拍摄现场就可以边拍边传

其次,外拍素材中高价值素材占比不到10%,全部回传台内既占用资源,又浪费时间。创新的实现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存储双池协同,公有云搭载合作伙伴的专业视频编辑软件,提供素材打点、裁剪,确保高价值素材传回台内高性能存储池进行制作,低价值素材在公有云低成本存储池存放,为后续随时调用提供服务。既提高速度,又降低存储成本。

解决方案实施后,每档节目素材实现了当天回传,且省去了运输和台内上载环节,人力消耗从144人月下降到64人月。同时可以更好的利用公有云的低成本存储,降低电视台节目制作成本。

3.2.2公有云随采随编

发生突发事件后,新闻记者更希望能够借助移动终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力量,及时地进行拍摄、编辑、审片,并通过全媒体渠道第一时间发布,实现5分钟内快新闻播报。

为此我们推出了业界首个具备云编辑、云合成和云渲染能力的专业视频处理公有云平台。公有云平台系统基于GPU虚拟化技术构建,并针对专业视频处理的特点对GPU虚拟化(vGPU)引擎进行了优化,可实现1虚8或1虚16。让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获得出色进行流媒体编辑、渲染、合成体验。

同时搭载合作伙伴的OTT内容审核发布系统,形成全媒体“一云多屏”发布,可通过APP、网页、微信、即时通讯等手段进行新闻实时播报。

基于vGPU的公有云实现了采编人员随采随编,不再局限需要跑回台内,即可快速发布。同时低成本的vGPU部署,使得整体的使用成本降低50%以上。

4、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基于我国广电媒体的实际情况,全媒体大致有以下三个发展方向:区域化门户、产业链平台和差异化竞争。

由于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喜好,风俗习惯和文化,而媒体行业受地域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区域化门户的趋势会越加明显。定位于区域化门户的广电全媒体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它能提供本地化的信息和服务,对当地的需求和信息做出精准反应;其次它能够为本地市场提供最为细分的用户资源,实现精确投放;第三,它能够利用差异化来回避与国际国内大企业的正面竞争。在此前提下,利用华为媒资公有云的云共享平台,能够让地市电视台在保证精确投放的同时解决内容和IT能力的问题。

至于产业链平台,既是传统广电媒体的机会也是挑战。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的广电封闭产业环境已经被打破,音视频产业链有越来越细的划分,各个产业链的参与者越来越多,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会有部分企业会成为控制绝大部分资源的主导型企业。如果广电全媒体行业利用自身优势成为主导环节,这样就能够成为产业链的主导平台,进而控制整个产业链,从而就有了整个产业链的主导权。而对于没有IT经验的传统广电媒体,选择与华为云合作,利用华为在IT行业几十年的积累,就能够实现更快的全媒体转型,从而在产业链上占据主动权。

差异化竞争是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这当然也是广电媒体的发展方向。通过差异化竞争,对落后者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而对于领先者,通过差异化竞争巩固领先优势。这需要广电媒体能够对新的趋势有最快的反应,在大数据时代,广电媒体如果拥有华为云的支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就有可能把握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差异化发展机会。

关键字:云化云模式媒体素材

本文摘自:it168网站

x 媒资公有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应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媒资公有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应用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23 20:12:03 本文摘自:it168网站

1、前言

目前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一个被多屏幕环绕的世界里。每天对于媒体的消费也都是从屏幕上得来的,而且主要是四个屏幕(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未来对于媒体的发展也是基于几个关键点,一是内容的可点播化,二是内容载体的便携性,三是对于用户是否能够提供可参与的服务,四是随时随地的接入。这些是全媒体新媒体发展的关键点,媒体发展的思路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关键点,实现向新媒体的转型,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而且“受众”(Consumer)这个词也开始发生转变,产生了一个新词Prosumers(专业的受众 Professional Consumers)。例如现在的OTT服务、微博、知乎等,用户能够得到定制化的服务,现在的用户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复合体。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我们的硬件、内容、服务、对象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是大数据时代,全媒体因为有了大数据的基础,才能将所有同类信息的数据集成在一起。比如你坐在大屏幕面前看一场国足的比赛,国足输球了,利用新媒体,能够选择每一个防守失误的细节,进球回放等等;而在传统媒体时代,会在输球之后大篇幅介绍场地问题,天气原因,传统媒体需要去寻找受众。在全媒体时代,不需要去选择受众,而是由受众去选择内容。从这个特点上看,全媒体是面对全民覆盖的。

从面向全民的属性开始,再到让受众自主选择,接着允许用户原创。这是目前全媒体时代的特点。每一次媒体革新, 都离不开技术进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成为全媒体数据中心加速的强力引擎。一方面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资源池化,整合统一的素材采集和汇聚平台,结合随时随地的宽带服务,可以快速的获取媒体素材,提升素材采集效率;另一方面混合云平台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实现外景和新节目低成本快速部署,采编人员能应用智能终端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节目编辑、制作和发布,提升了节目制作效率;第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高性能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以快速、准确地发现用户的需求,挖掘内容的价值,实现精准传播和智能运营。因此融合媒体云是全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华为媒体云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扫清了最后的技术障碍。以用户为主,强调用户体验。是全媒体发展的需求,也是华为媒体云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分析媒体云的发展趋势,首先分析全媒体时代的发展。

2、全媒体时代的现状和趋势

2.1为什么要发展全媒体

传统广电的内容生产是以频道为中心,在此基础上的是垂直的组织结构,记者、制作人等内容的生产者都是从属于某个频道或节目,而每个频道或节目都会形成一个单独的内容生产单位。见图1:

媒资公有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应用

▲图1 网岛化架构的生产模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种网岛化的结构下,每个内容生产单位独立成产,独自建立IT资源,内容在内部封闭式的传播。这样就导致在传统生产模式下产生大量重复内容,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比如,同一个台里的不同栏目会派出各自的节目制作团队,去报道同意重大内容,不仅造成了浪费,还形成了不必要的台内竞争。进一步的,在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的大趋势下,制作团队的网岛化不利于台内IT资源的弹性扩充。对于突发的节目制作需求,会因为IT资源独立而无法满足。因此传统的广电内容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媒介融合下全媒体传播的需求。各大电视台急需向全媒体的方向发展。

2.2全媒体的定义和分类

随着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基于媒介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融合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内容融合,在ICT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跨平台和跨媒体的背景下,不同媒介的内容能够成为适用于多个平台传播的融合产品;第二个维度是渠道融合,不同传播渠道之间通过新技术的发展实现的融合和互联互通;第三个维度是终端融合,媒体终端能够整合多种不同的媒介功能,用户可以方便的访问开放信息平台,从而获得信息和用户所需的服务。

而全媒体也分为广电全媒体和报业全媒体,本文主要讨论广电全媒体。广电全媒体是指传统广电传媒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以ICT技术为基础,以传统广电业务为核心,在融合多种传播渠道的基础上构建开放信息平台,形成一云多屏式的新型传播格局,以提升传播效力和市场盈利能力。

我国全媒体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台网合一模式,台网合一是指传统广电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直接打通各媒体渠道,通过整体的业务流程和组织重构,达到“集约化生产、多渠道分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格局,实现多种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当前部分广电传媒积极探索的“融合新闻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都属于融合式全媒体的发展方式。融合式全媒体是从根本上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变革,将传统广电从单一媒体改造成为多种媒体的复合,这需要从内容生产流程上进行重构,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改造,以及多媒体平台的开发与运营,实现内容的跨载体多终端即时分发。英国的BBC是台网融合的典型案例。

第二类是台网分立模式,台网分立是指在不改变传统广电媒体现有体系和结构的前提下,依托于母体的各种资源,广电新媒体按照市场规律和媒介特性独立发展,网台各自运营,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行发展的格局。广电全媒体在这种模式下,呈现的是一种扩张的态势,是通过不断地增加新的媒体运营平台来拓展市场和传播渠道。扩张式全媒体不需要对原有的流程做大的更改,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影响小,是目前比较现实的选择。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建立一种沟通渠道,这样才能将传统广电媒体的资源延伸至新媒体。

第三类是共享平台式全媒体。这个的典型代表是CUTV(城市联合电视台),这种发展方式不改变现有的媒体格局,通过不同网台的分立发展,共享内容,技术和人才。这种方式对于市场规模、内容资源有限的市级广电媒体而言,是比较现实的方案。

第四类是渠道式全媒体。目前的大趋势是媒介融合,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不同传播渠道的内容需要互联互通,内容共享。用户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需要实现内容的分享与接收。而目前ICT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的这种需求成为了可能。许多娱乐节目,除了通过电视直播外,还在通过手机,电脑,微博,等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这种方式对于电视台的IT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3全媒体发展的困局

目前全媒体的发展事关重大,对于大多数广电媒体,这关系到行业的兴衰和广电机构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形势下,必然会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资源困境,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殊性,在采编播管存的过程中产生高额的带宽成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成本,这些对于广电媒体是一项极大的开支。而传统的方式下带宽,服务器需要自建,而存储又由于峰值业务的需求导致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急需寻求媒资云的解决方式。

其次是IT能力不足和人才的稀缺,全媒体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网络等各方面的IT人才的支持。在各地市台内,由于IT能力参差不齐,IT人才的短缺,无法保证电视台的全媒体业务的构建和维护。如果寻求云服务的方式就能够有效的弥补IT能力不足的问题。

最后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由于广电行业版权的重要性,如果不构建自己的新媒体渠道,传统广电行业的视频内容很容易在全媒体时代被边缘化和侵占。在全媒体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新媒体渠道的发展和内容的维护。通过发展广电媒资云,能够利用云平台的先天优势来发展自身的新媒体平台。

3、华为媒资云的解决方案和案例

3.1华为媒资云的解决方案

基于我们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媒体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媒体云不等同于一般性企业云,一般性的企业云计算架构很难满足媒体业务需求。从媒体数据的特征来看:大、不易搬动,但需要广泛共享;半结构化,海量媒体资产长期保存;素材快速检索与回迁决定了制作效率。从IT架构来看:对视频文件处理涉及时延、带宽、安全性与RPO/RTP都有很高要求,且需要具备平滑向4K、8K演进的能力。

华为经过多年与合作伙伴在媒体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实践,一直聚集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的效率提升,为媒体行业专业节目制作提供融合媒体云解决方案。首先针对媒资行业的业务系统进行可云化分析。提出了“三统一,三池化”的概念,包括:统一存储,存储池化;统一计算,计算池化;统一网络,消息数据总线网络IP化。

媒资云解决方案总体思路是公有云+专属云=混合云,其中专属云解决统一问题,公有云解决业务弹性问题。对于体量足够的专属云可以考虑RSDC驻地云模式。具体是利用专属云来打造全台网,目标是实现存储统一、网络统一和计算统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台内的资源孤岛,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TCO(总拥有成本从产品采购到后期使用、维护的总的成本),提升运维效率。公有云能够解决一些峰值的带宽和存储需求,同时实现差异化存储。

具体的解决方案包括云制作,双池子,云共享,云托管,视频专网等。其中云制作的解决方案指使用云端资源,提供素材云回传及云编辑、云合成服务;云端低码流制作;云端新媒体低码流合成,高码流合成。主要用于综艺类节目的外场拍摄回传,新闻类节目的制作。由于这种方式使用云节点骨干网,安全可靠,广域链路加速能够解决异地传输问题,提升传输效率;利用VM+GPU(VM:虚拟机)实现云端合成;能够降低人力投入、降低台内存储容量。

双池子指的是台内搭建足够体量的驻地化资源池形成专属云,协同就近公有云节点构建混合云,提供在线存储、计算、网络,近线、离线存储以及备份归档等服务,这种解决方案的好处有:资源共享,集约化使用,满足业务弹性需求;解决归档备份的问题;以服务形式展开,降低Capex(资本支出)。如图2:

媒资公有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应用

▲图2 双池子模式的组网方式

 

云共享指组合公有云+私有云(或专属云)构建协同的云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垮电视台云交换、台网云协同,包括云编辑、云发布、传统发布等功能。可以实现电视台间共享素材;OTT(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信息)业务,多屏化展现。该方案的好处有:跨台内容互动共享,一次收录,多次使用;云端不受场地限制;台网联动,多屏快速部署;基于服务,云端存储,云端合成。

云托管指利用云资源来满足云转码、云编辑、云存储、云传输;租赁IT设备来满足数据库物理机、防火墙、F5等;还能实现已有设备托管。应用场景包括,在线视频点播、直播;互联网门户、应用和电商商城。支持业务弹性,支持高性能、安全、可靠性要求,保护已有设备投资。

视频专网指的是中心节点与区域节点通过云服务传输专网互联,而边缘节点与区域节点之间通过公网VPN(虚拟专用网络)互联;应用场景包括智能CDN(内容分发网络)构建,动态类业务全国性快速部署上线和构建安全虚拟专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共建视频专网,保障视频传输稳定性和实时性;共建智能化CDN,全网全地域的连接。

3.2华为媒资云的具体案例

3.2.1云回传实施案例

涉及外景拍摄的大型综艺节目或专题节目,比如《奇妙的朋友》这类顶级节目,往往90分钟的节目需要拍摄上千小时的素材,每档高清节目每天产生的素材量就多达几十TB字节。如果未来采用4K,素材量还会增加4倍以上。

如此海量的素材如何回传台内,快速进行节目制作呢?我们将介绍某综艺节目外场拍摄素材回传的实际情况,传统的制作方式如图3所示:

媒资公有云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应用

▲图3 传统的制作模式

 

每档节目每天素材拷贝、运输、上载耗费了24小时,约18人天的工作量。如果按每月平均8档节目估算,消耗人力多达144人月

华为融合媒体云方案在两方面做了创新,替代了传统专人拷贝、运输、回台整理上载的模式

首先,通过广域专线将外场拍摄点和公有云联接起来。创新的广域链路加速算法,优化链路传输有效带宽,从传统的40%提升到80%,工作人员在拍摄现场就可以边拍边传

其次,外拍素材中高价值素材占比不到10%,全部回传台内既占用资源,又浪费时间。创新的实现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存储双池协同,公有云搭载合作伙伴的专业视频编辑软件,提供素材打点、裁剪,确保高价值素材传回台内高性能存储池进行制作,低价值素材在公有云低成本存储池存放,为后续随时调用提供服务。既提高速度,又降低存储成本。

解决方案实施后,每档节目素材实现了当天回传,且省去了运输和台内上载环节,人力消耗从144人月下降到64人月。同时可以更好的利用公有云的低成本存储,降低电视台节目制作成本。

3.2.2公有云随采随编

发生突发事件后,新闻记者更希望能够借助移动终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力量,及时地进行拍摄、编辑、审片,并通过全媒体渠道第一时间发布,实现5分钟内快新闻播报。

为此我们推出了业界首个具备云编辑、云合成和云渲染能力的专业视频处理公有云平台。公有云平台系统基于GPU虚拟化技术构建,并针对专业视频处理的特点对GPU虚拟化(vGPU)引擎进行了优化,可实现1虚8或1虚16。让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获得出色进行流媒体编辑、渲染、合成体验。

同时搭载合作伙伴的OTT内容审核发布系统,形成全媒体“一云多屏”发布,可通过APP、网页、微信、即时通讯等手段进行新闻实时播报。

基于vGPU的公有云实现了采编人员随采随编,不再局限需要跑回台内,即可快速发布。同时低成本的vGPU部署,使得整体的使用成本降低50%以上。

4、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基于我国广电媒体的实际情况,全媒体大致有以下三个发展方向:区域化门户、产业链平台和差异化竞争。

由于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喜好,风俗习惯和文化,而媒体行业受地域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区域化门户的趋势会越加明显。定位于区域化门户的广电全媒体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它能提供本地化的信息和服务,对当地的需求和信息做出精准反应;其次它能够为本地市场提供最为细分的用户资源,实现精确投放;第三,它能够利用差异化来回避与国际国内大企业的正面竞争。在此前提下,利用华为媒资公有云的云共享平台,能够让地市电视台在保证精确投放的同时解决内容和IT能力的问题。

至于产业链平台,既是传统广电媒体的机会也是挑战。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的广电封闭产业环境已经被打破,音视频产业链有越来越细的划分,各个产业链的参与者越来越多,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会有部分企业会成为控制绝大部分资源的主导型企业。如果广电全媒体行业利用自身优势成为主导环节,这样就能够成为产业链的主导平台,进而控制整个产业链,从而就有了整个产业链的主导权。而对于没有IT经验的传统广电媒体,选择与华为云合作,利用华为在IT行业几十年的积累,就能够实现更快的全媒体转型,从而在产业链上占据主动权。

差异化竞争是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这当然也是广电媒体的发展方向。通过差异化竞争,对落后者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而对于领先者,通过差异化竞争巩固领先优势。这需要广电媒体能够对新的趋势有最快的反应,在大数据时代,广电媒体如果拥有华为云的支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就有可能把握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差异化发展机会。

关键字:云化云模式媒体素材

本文摘自:it168网站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